帝国的勋章帝国勋章
字体: 16 + -

第2章 勇者无敌

第二章 勇者无敌

战斗结束后,周兵向罗夫康汇报了作战伤亡的数字,牺牲了一百五十七名战士,活着的还有八百多人。罗夫康让周宾把阵亡官兵的名字列出来,上报给帝国中央和许都尉。罗夫康告诉周宾,这仅仅只是开始,战争仍会继续。

挑起战争的是帝国北方两个强敌:蒙古汗国和金国。

蒙古汗国与帝国的西北部接壤,拥有广袤的草原,蒙古汗人居无定所,以搭帐篷,逐水草而居,在蒙古汗国,几乎每个青壮男人都能成为一名擅长在马背上作战的骁勇的骑兵,他们每年都会不定期骚扰帝国的边疆,遂成为帝国西北部的边患。

金国位于帝国的北方,他们的领土有一部分是侵略帝国而得,他们不断蚕食帝国北方的领土,与帝国的北方军队相峙在凌河——锦央——塔子山一线,不断与帝国军队发生冲突,威胁着帝国北边疆土的安全。

以往,帝国的西北部只是受到蒙军的袭扰,这次,金国和蒙古汗国缔结军事同盟,金军借道蒙古汗国,与蒙古汗军联袂一块进攻帝国的西北部,一时间,两军合股的铁流浩浩荡荡奔向帝国的西北之地,兵锋极锐,攻城夺地,无坚不摧。

敌人这次来势汹汹,罗夫康感到帝国与这股恶敌必有一场恶战。他虽不知自己及部队未来的前景如何,但是眼下当务之急是把这张宝贵的图纸送到许都尉手中。罗夫康和他的特兵队向着西都赶去。

西都,帝国西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人口约三十万,商贾络绎不绝,街市繁华。在西都有许多知名好吃的小吃和点心,油柿子、桂花枣泥糕、莲花黄豆糕、黄金糕、牛巴尖饺、牛肉烙饼、羊肉涮……在街市两边林立的酒馆里,散发出有着浓厚西北风味的菜肴,烤全羊、羊肉泡馍、烤鲑鱼、冰糖红肘、糖醋鲈鱼、满牛全席、爆油葱豆……喝着西北烈酒,吃着风味美食,兴致之余,到戏院看戏,到茶馆看艺伎表演,花花绿绿的大都城是一片载歌载舞,欢愉祥和的景象。

进城的罗夫康看到街市繁华依旧,熙熙攘攘的人群里丝毫没有大战即将来临的恐慌之情,好像这场已离他们不远的战祸还在十万八千里之外,罗夫康想:这是好事还是坏事?跟随罗夫康进城的官兵,个个骑着高头大马,威风神气。罗夫康的特兵队是一支特别的部队,能进入这支部队的人都是经过帝国中央严格的甄选和极为严格的训练。因此,罗夫康的部队与帝国常规的作战部队大不相同。罗夫康的特兵队每人都身着清一色的墨绿军装,头上戴着一顶墨绿色的圆顶钢盔,腰上系着皮带,脚上穿着一双特制的墨绿色的厚底高顶牛皮胶鞋,军装从官长到普通士兵,服式相同,唯一有别的是军服上的口袋数,普通士兵军服上只有两个口袋,高级长官最多有四个口袋。武器中许多也是特制的,种类多,其中最具威力的是连弓和鸟铳炮。

罗夫康看到了又高又大的排楼,那里是许都尉的指挥所。

此时的许都尉正看着刚收到的帝王三世给他下达的命令:

都尉许景良:

帝国西北部正遭蒙金两军的大规模进攻,现命你派所能管辖之部队抵抗来敌,击退敌之进攻。

帝王三世

十一月十三日

帝王三世得知蒙金合流,大敌入境,已近古稀之年的他感到敌军利芒甚尖,在急令沿边各城镇、隘口、重城固守的同时,冀希望西北的军队能打退敌人的狂暴进攻。

许景良接着帝王的命令后,令其参谋人员拟定对蒙金军作战的方案。在草拟这份方案时,出现两种不同的声音。西都都守张秉德主张把骑兵放在城外,步兵摆在城内的凭城固守的作战方案,而多数军事将领主张集结西北地区所有的部队在野外与蒙金军作战。

张秉德认为,与敌野战,断难取胜,理由是:敌人这次兵力甚众,且全是骑兵,而我军骑兵不多,野地决战,没有骑兵的优势是不可能取胜的,所以唯一拒敌的方案便是凭城固守。

反对张秉德凭城固守的军事将领认为,张都守的凭城固守是消极被动的死守,大部队屯驻于都城之下,大军粮秣便成问题,万一敌人采取围困战术,到时守城的大军就会发生粮荒,那城就守不住了。而且,张都守的凭城固守只是守住西都一城,蒙金军可以完全不顾我们,去攻击其它城镇,难道要我们眼睁睁看着其它城镇被敌人任意肆虐吗。

许景良听完两种不同的对敌方案后,觉得两种方案各有优缺点,他心里倾向于与敌野战,于是,他拍了板,集结西北地区的一切正规军,打击蒙金联军。

决心已下,许景良眼神坚毅,他决定要打赢这一仗。

一名军官走了进来,告诉许景良罗夫康到了。许景良知道,罗夫康把交给他的任务完成了,对罗夫康的办事,许都尉很放心。罗夫康把图纸给了许都尉,并递上一张阵亡官兵的名单。许都尉表示他会怃恤阵亡官兵并给有功将士以重赏,罗夫康向他敬了一个礼,辞别,率部回到驻地。

晚上,罗夫康正在读书,周宾走了进来,周宾在特兵队中是仅次于罗夫康的二号人物,是罗夫康的得力搭档。周宾走进罗夫康的屋子,告诉罗夫康一件事:许都尉将率西北所部与蒙金联军在野外决战。周兵向罗夫康阐述此举并不明智:“听闻许都尉所部骑兵只有几万,而蒙金联军听说有十多万铁骑,野外决战若没有骑兵的优势,要想取得胜利是极为困难的。”周宾让罗夫康去劝劝许都尉,看能否收回成命。

罗夫康听完后,对周宾说,许都尉这个人性格果敢、刚烈、勇猛,他决定的事,除非帝王之令,否则八匹大马也拉不回头。

周宾说,正是因为考虑到许都尉这次出兵作战的军事行动将会给帝国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所以明知不可为也要为之。罗夫康觉得周宾说得很有道理,没有骑兵的优势,在野外与蒙金联军一较高下,断难取胜,一旦西北军大败,西北部广大地区的城镇就岌岌可危了。可许都尉这个人……

周宾走后,罗夫康对是不是要向许都尉进言颇为踌躇。

帝王三世收到了许都尉的作战计划:

帝王三世呈上:

近日探知敌人进攻势头渐挫,现敌兵屯集于“杀谷”东北方约四五十公里处,又侦知敌兵开始退出帝国,敌兵数量锐减,决乘此时机,集结西北全军出击,与敌作战,将敌驱逐出境。

都尉许景良

十一月二十七日

帝王收到许景良的作战计划后,召集徐统尉在内的军事将领,商讨这个作战计划是否可行。将领们都没有提出反对意见。徐统尉说,刚得前方报告,敌人的骑兵正陆续向西北方向撤离,主动出击看来正是时候。帝王听后,沉思片刻,批准了许景良主动出击的作战计划。

许景良召集他所能管辖的一切可以调动的敌人,除了给各城镇留下一部分防御兵力外,出击部队总人数达二十万,其中骑兵五万。二十万大军集结在西都城外,人马鼎沸,在城外搭建的休息棚内,许都尉让在座的将领表态是否赞同这次征战,所有的将领都举手表示赞成。

罗夫康骑马赶了过来,他跳下马走进休息棚,对许都尉说,他不同意。罗夫康接着说:“以我军人数及兵种的配置,凭城固守还可以,野外求战万万不可。敌人想诱我军深入,千万不可上当。”

罗夫康话音刚落,一位将官蹭地站起来,大声说:“我们一定要痛击帝国的敌人!”

在旁的另一位将领也对罗夫康的言论表示反对:“两军交战勇者胜,年轻人,怎么能被敌人一时的气焰所吓倒。”

罗夫康无言以对。

许都尉微微一笑,罗夫康已成孤家寡人一个,他起身坚定地说:“当然,我们一定会。”然后,他走到罗夫康面前,说:“你还是先把自己的事干好再说吧。”

出动的号令一下,大军开拔,迎敌而行,大军渐渐与地平线融合在一起,一眼望不到头。罗夫康看到前进的部队中有个熟悉之人,是孟大叔。罗夫康问他也要参战。孟大叔说他只是奉命行事。罗夫康告诉他此行去必定是凶多吉少。“人总有一死。”孟大叔坦然面对死亡。罗夫康会意地点点头。

“等打完这仗,我们到时坐下来好好聊聊。”说完,孟大叔策马随大部队而去。

许都尉骑着马,走在部队的前头。一路上,望着西北广袤土地上的山山水水,草原树木,他的军事生涯与这片土地紧密相关。

许景良二十岁参军,军事生涯的第一个闪亮点是他在与一股蒙汗骑兵的作战中,力斩二十五名蒙汗骑兵,自己未被伤着。帝国的西北部历来是蒙汗国骑兵频繁光顾之地,除了蒙汗骑兵,在帝国西北部边沿之地,存在着一个个独立的王国。这些王国名义上归服于帝国,实际上该王国的首领把持着自己领地的财政、军事、行政大权,他们有属于自己的军队,因此,帝国西北部一段时间时刻都不安宁,不时在西北的某个地方爆发大小不一的冲突,而这也为许景良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许景良军事的辉煌是在与蛮夷人的战斗中铸就而成的。

蛮夷人,是帝国对帝国之外的外族人的统称,在这里,指那些归顺于帝国的独立王国中的少数民族。其中有一群蛮夷人虽归顺帝国,但是面顺心不顺,常常攻打西北边缘的几座县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群蛮夷人作战的士卒可达万人,人虽不多,但组织纪律强,协同配合作战娴熟,常能以弱胜强,他们的兵器库中有种叫作投石机的武器,在石头上浇上燃油,点着火投掷出去,有很强的杀伤力,是蛮夷军队攻城的利器。有一次,蛮夷人再度入侵,一路上攻城拔寨,如入无人之境,其中有一小股部队竟窜至西都附近,一时帝国震动。

许景良看到西北正规军竟奈何不了人数不多的蛮夷人,主动请缨,上书帝王,愿披帅剿灭蛮患。在请战书中,许景良写到“只有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帝国才能对内安民定人心,对外御敌固边疆”。帝王对此深表认同,同意许景良另组一支新军,并任命许景良为中尉。

许景良着手组织新军,兵源都是农民。许景良认为,来自城镇的人,从军动机大都不纯,一有仗打,想的不是勇猛作战,而是趁机开溜,更为恶劣的是自个开溜还要叫上一堆人,以便处罚起来,可加推托。许景良亲眼目睹此一情状,唉叹这就是西北正规军老打不过蛮夷人的原因。在兵器上,许景良以冷兵器为主,火器为辅,以便能机动灵活作战。在战术上,许景良采取用一小部分兵力作诱饵,引诱敌人与其作战。若敌人固守某地,则把固守之敌围攻歼灭。

许景良的新军组建后,在与蛮夷人的战斗中连战连捷,遂使蛮夷人不敢轻易犯边入侵。为了斩草除根,许景良指挥部队攻进蛮地,与蛮夷人相峙于一处险要隘口。

这处险要隘口,名为三十开,此隘口周围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绝壁间仅有一个宽达三十米的口子,所以名为三十开。蛮夷人凭险固守,在通过隘口的开阔地上,蛮夷人用密集的箭矢和飞溅的火石组成一道炽热的火力网,许景良派出去的一千人的部队尽殁,再上去一千,损失一半,指挥官带头退了回来,被许景良手刃。

许景良没有蛮干,他观察了地形和敌情,敌人把精兵和所有火力安置在正面,凭借着险要的隘口,居高临下,攻击他的部队,要想突破敌人的当面防线,绝非易事。他思索着,是否可派一支精干小分队从绝壁上攀爬上去,绕到敌人的侧后实施偷袭,到时趁敌大乱,突破隘口就非难事了。

许景良调来了罗夫康的特兵队,罗夫康不辱使命,率部攀上绝壁,在敌人的侧后偷袭成功。许景良见此,对部下说,谁敢在进攻时带头退却,那个被我手刃的指挥官就是你们的下场。说完,许景良大喊一声,举起青龙大刀,身先士卒冲了上去,后面的官兵也一个个紧随其后,如猛虎上山突进隘口,全歼蛮夷守军。尔后,许景良率部一鼓作气,直捣蛮夷人的老巢,彻底摧毁了蛮夷人的军事力量。

经此一战,许景良名声大震,帝王三世称赞他是一名勇将、猛将、虎将,擢升为都尉,负责统辖西北的一切军队,那年许景良才三十五岁。

虽然已过去了二年,但许景良每每想起此事,即会情不自禁地引以为豪,这是他军事生涯的一个辉煌时刻,而现在他打算再创一个更大的辉煌。他承认张都守与罗夫康对敌我力量的强弱的担忧所采取的对策是有道理的,但是他不承认敌人的骑兵的优势会导致战争出现一边倒,武器装备确实很重要,精神力量亦不可少,在物质力量处于劣势的一方,完全可通过精神上的力量来加以弥补。在许景良的眼中,勇者无敌,只要一个人具有勇敢不畏强敌的胆气,就能战胜任何强大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