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刀史评杂论
字体: 16 + -

第八 定抚关中

第八 定抚关中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八月,章邯利用项梁的骄傲心态,采取“人衔枚、马勒口”的夜袭策略,在定陶大破楚军,项梁战死。此后,章邯率军渡过黄河,向北增援在赵作战的秦军王离部,攻克邯郸,徙民河内,并将赵王歇、张耳等人围困于巨鹿。赵国只得向楚国等诸侯求救,怀王听从了诸将的建议,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曾为末将,向北进兵救赵;同时命令刘邦挥师向西,经由武关,挺进关中。并且,与诸将相约,谁先进入函谷关平定关中,就让谁在关中为王。

刘邦率兵西进,在昌邑与彭越相遇,便与他一起攻打秦军,战事不利。撤兵到栗县,正好遇到刚武侯,就把他的军队夺了过来,大约有四千人,并入了自己的军队。又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的军队合力攻打昌邑,没有攻下。刘邦率军继续西进,经过高阳。郦食其负责看管城门,他认为经过此地的各路兵马很多,只有沛公刘邦才是个德行高尚、忠厚老实的人,故前去求见,游说刘邦。刘邦当时正叉开两腿坐在**,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郦食其见了并叩不拜,只是略微俯身作了个长揖,说:“如果您一定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刘邦闻言,知道郦食其定是一位高人,马上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将其请到上坐。在郦食其的指点下,刘邦率军袭击陈留,得到了秦军储存在陈留的粮草辎重,充实了自身的实力。之后,刘邦论功行赏,就封郦食其为广野君,并任命他的弟弟郦商为将军,统率陈留的军队,与沛公一起攻打开封,但没能攻下。刘邦率军继续向西,与秦将杨熊遭遇,分别在白马和曲遇两破秦军。杨熊兵败,逃往荥阳,终被秦二世派遣的使者斩首示众。刘邦根据原有的计划,向南攻克了颖阳。在此刘邦遇到了自身事业上的贵人——张良。张良,字子房,政治家、军事家,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其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颇有侠士之风,并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偶遇隐士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反复研读,终于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谋士。通过张良的关系,刘邦顺利地占领了韩国的轘辕险道。

当初,项羽和宋义向北去救赵,等到项羽杀了宋义,代替他做了上将军,各路将领如黥布等都归属了项羽;打败了秦将王离的军队,降服了章邯,诸侯都归附了项羽。赵高杀了秦二世之后,派人来求见刘邦,想与其定约在关中分地称王。刘邦以为其中一定有诈,决定迅速举兵西进、剿灭暴秦,救黎民于水火。

于是,刘邦让韩王成在阳翟留守,自己和张良一起南下,攻打宛县,向西进入武关。刘邦想用两万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峣关的军队,张良劝告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市侩容易以利相诱。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去,给五万人预备吃的东西,在各个山头上多增挂旗帜,作为疑兵,命郦食其带着贵重的宝物利诱秦军的将领。”秦军的将领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刘邦想听从秦将的计划。张良解释道:“这只是峣关的守将想反叛罢了,恐怕部下的士兵们并不听从。士兵不从,必定带来危害,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刘邦随即率兵攻打秦军,果然大败敌兵。之后,追击败军到达蓝田,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百姓都很高兴,秦军斗志涣散,故而大败秦军。接着在蓝田的北面与秦军交战,再次大败秦军。刘邦军乘胜勇战,终于彻底打垮了秦军,攻入关中。汉元年(前206)十月,刘邦军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刘邦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秦王子婴已经投降了,如果杀掉是不吉利的。”便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自己向西进入咸阳。

咸阳之中,宫殿巍峨、金银如山、美女如云,刘邦不禁有了留在秦宫中享乐的念头。樊哙劝阻,刘邦不听。张良赶忙进谏道:“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主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咸阳,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主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刘邦还是非常相信张良的,随即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全部封存,然后还军霸上。随后,刘邦又召来关中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这朴素的几句话就是史上著名的“汉高祖关中约法三章”。刘邦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百姓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通过刘邦的伐秦事迹,我们不难看出:刘邦与项羽有着本质的不同,项羽出身楚国贵族,一心想为楚国报灭国之恨,为自己报杀亲之仇。将伐秦之战,看成了楚国与秦国的再次对决,其坑杀秦国二十万降卒就可见其对秦人的仇恨之深。而项羽对于关中秦人的一味打压,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平静只是一时的,凭借秦人不屈的性格,日后定会激起更多反抗。反观刘邦则不然,其出身寒门,身上并没有背负多少楚国与秦国的旧怨,而对于百姓的疾苦和秦国的暴政却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其伐秦的主张在于剪除秦庭的暴政,一视同仁地对待秦国人和关东人,将自己视为秦地百姓的解放者,并非征服者,这也是其与春秋战国各路诸侯的本质区别。“汉高祖关中约法三章”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虽然寥寥几言,但却言简意赅,彻底瓦解了秦庭对于关中地区的暴虐统治,为刘邦争取了关中父老的人心,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也为日后的楚汉争霸战争打下了雄厚的群众基础,使得刘邦数次败给项羽后,都能很快地在关中得到兵员补充,最终战胜项羽。可见,汉高祖的诛秦灭楚,并非仅靠贤臣名将的谋略,而更依仗的是其取信于民的态度以及天下老姓重获和平的决心。

秦二世二年(前209年)八月,章邯利用项梁的骄傲心态,采取“人衔枚、马勒口”的夜袭策略,在定陶大破楚军,项梁战死。此后,章邯率军渡过黄河,向北增援在赵作战的秦军王离部,攻克邯郸,徙民河内,并将赵王歇、张耳等人围困于巨鹿。赵国只得向楚国等诸侯求救,怀王听从了诸将的建议,任命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曾为末将,向北进兵救赵;同时命令刘邦挥师向西,经由武关,挺进关中。并且,与诸将相约,谁先进入函谷关平定关中,就让谁在关中为王。

刘邦率兵西进,在昌邑与彭越相遇,便与他一起攻打秦军,战事不利。撤兵到栗县,正好遇到刚武侯,就把他的军队夺了过来,大约有四千人,并入了自己的军队。又与魏将皇欣、魏申徒武蒲的军队合力攻打昌邑,没有攻下。刘邦率军继续西进,经过高阳。郦食其负责看管城门,他认为经过此地的各路兵马很多,只有沛公刘邦才是个德行高尚、忠厚老实的人,故前去求见,游说刘邦。刘邦当时正叉开两腿坐在**,让两个女子给他洗脚。郦食其见了并叩不拜,只是略微俯身作了个长揖,说:“如果您一定要诛灭没有德政的暴秦,就不应该坐着接见长者。”刘邦闻言,知道郦食其定是一位高人,马上站起身来,整理衣服,向他道歉,将其请到上坐。在郦食其的指点下,刘邦率军袭击陈留,得到了秦军储存在陈留的粮草辎重,充实了自身的实力。之后,刘邦论功行赏,就封郦食其为广野君,并任命他的弟弟郦商为将军,统率陈留的军队,与沛公一起攻打开封,但没能攻下。刘邦率军继续向西,与秦将杨熊遭遇,分别在白马和曲遇两破秦军。杨熊兵败,逃往荥阳,终被秦二世派遣的使者斩首示众。刘邦根据原有的计划,向南攻克了颖阳。在此刘邦遇到了自身事业上的贵人——张良。张良,字子房,政治家、军事家,祖先五代相韩。秦灭韩后,其图谋恢复韩国,结交刺客,颇有侠士之风,并在博浪沙狙击秦始皇未中。逃亡至下邳时,偶遇隐士黄石公,得《太公兵法》,反复研读,终于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最为杰出的谋士。通过张良的关系,刘邦顺利地占领了韩国的轘辕险道。

当初,项羽和宋义向北去救赵,等到项羽杀了宋义,代替他做了上将军,各路将领如黥布等都归属了项羽;打败了秦将王离的军队,降服了章邯,诸侯都归附了项羽。赵高杀了秦二世之后,派人来求见刘邦,想与其定约在关中分地称王。刘邦以为其中一定有诈,决定迅速举兵西进、剿灭暴秦,救黎民于水火。

于是,刘邦让韩王成在阳翟留守,自己和张良一起南下,攻打宛县,向西进入武关。刘邦想用两万人的兵力攻打秦朝峣关的军队,张良劝告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听说峣关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市侩容易以利相诱。希望沛公暂且留守军营,派人先去,给五万人预备吃的东西,在各个山头上多增挂旗帜,作为疑兵,命郦食其带着贵重的宝物利诱秦军的将领。”秦军的将领果然背叛秦朝,打算跟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刘邦想听从秦将的计划。张良解释道:“这只是峣关的守将想反叛罢了,恐怕部下的士兵们并不听从。士兵不从,必定带来危害,不如趁着他们懈怠时攻打他们。”刘邦随即率兵攻打秦军,果然大败敌兵。之后,追击败军到达蓝田,增设疑兵旗帜,命令全军,所过之处,不得掳掠,秦地的百姓都很高兴,秦军斗志涣散,故而大败秦军。接着在蓝田的北面与秦军交战,再次大败秦军。刘邦军乘胜勇战,终于彻底打垮了秦军,攻入关中。汉元年(前206)十月,刘邦军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轵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刘邦说:“当初怀王派我攻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秦王子婴已经投降了,如果杀掉是不吉利的。”便把秦王交给主管官吏,自己向西进入咸阳。

咸阳之中,宫殿巍峨、金银如山、美女如云,刘邦不禁有了留在秦宫中享乐的念头。樊哙劝阻,刘邦不听。张良赶忙进谏道:“秦朝正因暴虐无道,所以主公才能够来到这里。替天下铲除凶残的暴政,应该以清廉朴素为本。现在刚刚攻入秦都咸阳,就要安享其乐,这正是人们说的‘助桀为虐’。况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希望主公能够听进樊哙的意见。”刘邦还是非常相信张良的,随即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和库府全部封存,然后还军霸上。随后,刘邦又召来关中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这朴素的几句话就是史上著名的“汉高祖关中约法三章”。刘邦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百姓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

通过刘邦的伐秦事迹,我们不难看出:刘邦与项羽有着本质的不同,项羽出身楚国贵族,一心想为楚国报灭国之恨,为自己报杀亲之仇。将伐秦之战,看成了楚国与秦国的再次对决,其坑杀秦国二十万降卒就可见其对秦人的仇恨之深。而项羽对于关中秦人的一味打压,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平静只是一时的,凭借秦人不屈的性格,日后定会激起更多反抗。反观刘邦则不然,其出身寒门,身上并没有背负多少楚国与秦国的旧怨,而对于百姓的疾苦和秦国的暴政却有着极为深刻的认识,其伐秦的主张在于剪除秦庭的暴政,一视同仁地对待秦国人和关东人,将自己视为秦地百姓的解放者,并非征服者,这也是其与春秋战国各路诸侯的本质区别。“汉高祖关中约法三章”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体现,虽然寥寥几言,但却言简意赅,彻底瓦解了秦庭对于关中地区的暴虐统治,为刘邦争取了关中父老的人心,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也为日后的楚汉争霸战争打下了雄厚的群众基础,使得刘邦数次败给项羽后,都能很快地在关中得到兵员补充,最终战胜项羽。可见,汉高祖的诛秦灭楚,并非仅靠贤臣名将的谋略,而更依仗的是其取信于民的态度以及天下老姓重获和平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