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珠华点绛心
字体: 16 + -

第131章

李清芬跪在地上听了太妃的教导,知道昨晚水溶不来自己房里是因为公务而不是在正妃那里睡下对自己不闻不问,心里多少好受了些,忙叩头道:“是儿媳不懂事,求母妃饶过这次,儿媳以后一定改正。”

太妃哼了一声,说道:“起来吧,”说着,又问着徐嬷嬷:“时候不早了,早饭也该传进来了吧?你们王妃可有身子呢,怎么能耽误了一日三餐呢?”

徐嬷嬷忙答应道:“是,这就传早饭。”

李清芬起身之后,又给黛玉跪下去,并叩头道:“今日因为妾身的缘故,让太妃和王妃不能按时用早饭,妾身给王妃赔罪了

。”

她这一跪,倒是让黛玉有些诧异,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她跪下去磕头,黛玉说什么也不能再跟她计较了,于是只得虚抬了一下手,说道:“妹妹起来吧,都是一家人,何必这么见外。”

黛玉的话刚说完,李清芬的丫头宝珠便上前去扶着她的主子慢慢的站了起来。

太妃便拉着黛玉的手笑道:“走吧,咱们先吃饭,天大的事儿都不如我孙子重要,可不能让他饿着不是?”

黛玉淡淡的笑了笑,跟着太妃起身往那边桌椅前走过去,待太妃坐下了,她方在太妃身侧坐下来。

李清芬见黛玉在太妃跟前如此得意,心情未免又低落了几分,行事也更加谨慎了许多。见丫头给太妃盛饭,她便赶忙递上汤匙,见太妃轻轻地咳嗽一声,她又忙递上帕子。一顿饭只站在旁边殷勤服侍,不敢有丝毫差错。

这顿饭黛玉倒是用的坦然,一来她已经和太妃十分的熟悉,知道太妃的脾气,二来她肚子里怀着孩子,太妃如今对她时若珍宝,纵然有什么小错也一律抹去,再加上她心明白了昨晚水溶来跟自己说那些话是什么意思,心情好了许多,便多用了半碗燕窝粥。

太妃见了,转身吩咐徐嬷嬷:“把我留着的那些金丝血燕都拿出来给你们王妃送过去,叫丫头们加上别的材料细细的炖成粥,预备着她什么时候饿了好吃。怀孕的人怎么能跟我们相比?这肚子越来越大了,那肠胃都被孩子给挤着没了多少空隙,所以每次吃饭都进不了多少,不多一会儿就要饿的。”

黛玉听了这话,不由得笑了,转身对徐嬷嬷说道:“嬷嬷只拿一点来也就罢了。我用完了再来跟母妃要也是一样的,都拿了去,那些小丫头们不经意,白白的给糟蹋了。”

太妃忙阻止道:“很不用这么麻烦,燕窝也不是什么好东西,我们家还吃得起。回头把东西拿来只交给紫鹃,那丫头心细,绝不会糟蹋了东西。”

太妃夸紫鹃,黛玉和徐嬷嬷都很是高兴。紫鹃站在一旁服侍黛玉用饭,也不好意思的笑了。

李清芬便凑趣笑道:“王妃身边的人,自然个个儿都是精细的

。瞧紫鹃姑娘人不但长得好看,又是个冰雪聪明的伶俐人儿。王妃真是会**人呢。”

黛玉淡然一笑,说道:“她不过是模样干净些罢了,若说冰雪聪明,还差得远呢。”

太妃笑着跟黛玉说道:“李氏这话不错,你身边的几个丫头我都喜欢,尤其是这个紫鹃,为人稳重大方,心也细,事事也都能替你打点妥当,只怕你是一日也离不开这丫头了吧?”

黛玉点头说道:“我六岁进京时她便跟了我,如今已经十多年了。我们虽然是主仆的名分,但私下里也跟姐妹一样。这些年我身子一直不好,多亏了她细心照顾,母妃说的很是,如今果然离不开她了。”

紫鹃和徐嬷嬷已经转身去取燕窝,李清芬听了太妃和黛玉的话,便觉得太妃是存了让水溶把紫鹃收房的意思,遂趁机笑道:“姐姐真是谦虚,依我看,紫鹃姑娘的品貌比那些大户人家的姑娘还好。难得太妃也喜欢,她跟在王妃身边共同服侍王爷也是她的造化。”

此时,恰好徐嬷嬷和紫鹃拿着燕窝从里间屋里出来,听了这话徐嬷嬷的脸上立刻拉下来了。紫鹃心生烦恼,暗暗地咬了咬唇,想要反驳却也明白这里没有自己说话的份儿,只好偷偷地拉了拉徐嬷嬷的衣袖。

徐嬷嬷自知身为奴才,也没有在太妃跟前乱插嘴的道理,便只抬手拍拍紫鹃的手,不动声色的走上前去。

黛玉早已经心生不满,冷冷的抬头看了李清芬一眼,似笑非笑的说道:“我的丫头,我还没说什么,妹妹倒先着急来做媒了不成?”

太妃心里也很不高兴。按说媳妇贤德知道为夫婿纳妾是好事儿。可李氏毕竟是新进门的侧妃,这媳妇茶还没敬呢,就如此蹬鼻子上脸,自以为是的爬到正妃的头上去指手画脚。很是不懂大家子的规矩,分明是无视长幼尊卑,没把太妃和王妃放在眼里。

于是太妃冷声一笑,说道:“你倒是贤德。只是这贤德也用错了地方。紫鹃的事情本就轮不到你多嘴,况且,你昨儿刚进了门,这等家事也轮不到你上来跟我们议论。之前我风闻你在娘家的时候就不怎么懂规矩,还想着你父亲好歹也是做过尚书的朝廷重臣,怎么说也该懂得管教儿女。如今看来,竟是我错看了李延胜夫妇。”

此言一出,李清芬登时魂飞魄散,赶紧的转身跪倒在太妃脚下,磕头求道:“是媳妇不懂事儿,说话不知道深浅

。求太妃恕罪。”

太妃淡然一笑,说道:“王妃坐在这里,你自称的哪门子媳妇?我的儿媳是娴阳郡主,此时别说连媳妇茶都没敬呢,就算是敬了茶,你也不要忘了你的身份。”

李清芬的心一下子如坠冰窟,此时才想起来今日一早就该敬茶,然后再随着王爷一同进宫给太后,皇后磕头并领取侧妃金册的。只是昨夜王爷一夜未归,她自己先乱了方寸,刚刚又说错了话惹恼了太妃……这一连串的事情压下来,她竟然惶恐无主,一时间如傻了一般只有磕头哀求的份儿了。

太妃却不愿意看见这样的侧妃,又怕她在这里跪得久了说出什么话来更让黛玉生气,黛玉生气太妃就担心她肚子里的孙子,于是便皱着眉头摆摆手,吩咐徐嬷嬷:“你们还不把她带下去?这个样子成什么体统?看来昨日你们王爷一夜未归侧妃心里很是不痛快,就让她好好地想一想自己的过失吧。十日内都不许过来给我请安了。”

徐嬷嬷心里正生这个李侧妃的气呢,往常时候太妃这样吩咐,她都要劝几句,可是今儿她不但没劝,反而招手教过两个婆子来,驾着李清芬离了太妃这里,直接送回静淑院,并把那里伺候的下人都叫到跟前,吩咐道:“侧妃不懂礼数,对太妃和王妃不敬。太妃罚她闭门思过十日。你们都好生伺候着,若是有什么差错,你们一家子的性命也就别要了。”

北静王府的奴才们一个个儿都知道太妃身边的徐嬷嬷是个好心人,任谁犯了什么错要被太妃处置了,暗地里去求求她,必能减掉三分的处罚。她从不苛待下面这些人,还时常劝着太妃不生气。从没听见她如此严厉的警告过谁,所以今儿一番话,竟比素日里太妃发狠还叫人害怕,众人忙答连声答应着,扶着李清芬进屋去之后,又陪着笑脸送徐嬷嬷出来,直到徐嬷嬷没了踪影,大家方面面相觑的长出了一口气。

一个婆子对另一个人说道:“这一大清早的是怎么了?”

“谁知道呢。不过咱们可从来没见过徐嬷嬷发这么大的火儿。”

“那倒是,平日里见了她总是和颜悦色的,不想也是个有脾气的人呢!”

“看来这位侧妃是真的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情了。惹恼了太妃不说,恐怕连徐嬷嬷都得罪了。”

“恩,说的是,咱们可都要小心些了,别让太妃和王妃在这件事儿上捏了我们什么错处才好

。不然上头主子们可拿着咱们当出气筒了。”

“有道理有道理,走吧,认真当差去吧。别在这里磨牙了。”

……

却说今日一早蘅嫔娘娘便换了一身雅致的衣衫,去给太后和皇后娘娘请安。熟料昨晚太后有些拉肚子,早晨并没有起床。传了太医在诊脉,皇后在旁服侍,见了蘅嫔心中未免添堵,便叫她回去歇着了。

蘅嫔回到自己的住处后用了早饭,又耐着性子等了半日,眼看着到了中午了,方对身旁的宫女说道:“你叫人去打听了没有?北静王爷和侧妃有没有来给太后和皇后娘娘磕头?”

那宫女碧荷是蘅嫔从娘家带进来的丫头,最是贴心的心腹,听了自家主子问话忙上前回道:“奴婢一早就打发人去听消息了。据说昨晚城北凤栖镇的驻军出了事儿,北静王爷昨晚就赶过去了,到现在还没回来呢。东宫的人好像也很紧张这次,不知道到底出了什么大事儿。”

蘅嫔皱眉道:“昨晚就去了城北?能有什么大事儿连新婚都不顾了?”

碧荷忙压低了声音说道:“奴婢悄悄地去打听了,听说皇上今日的脸上也很不好呢。等会儿散了早朝皇上必然过来,娘娘可要想个办法让皇上开心才行。”

蘅嫔叹道:“太后昨夜病了,皇上散朝后必然去看望太后,怎么可能会来我这里……早知道这样,还不如在避暑行宫的好……”

蘅嫔正在叹息,外边有小太监进来回道:“回娘娘,老夫人进宫来给娘娘请安来了。”

一听是娘家人来了,蘅嫔顿时高兴起来,忙道:“人在何处?”

那小太监回道:“外命妇不奉诏谕不敢擅入,夫人在外边给娘娘磕了头,留下这些东西便出宫去了。”

蘅嫔顿时黯然失神,叹道:“既然这样,就把东西呈上来吧。”

那小太监便将一直朱红匣子捧上来交给碧荷,碧荷接过后放到蘅嫔面前。蘅嫔摆手命小太监下去,自己慢慢的将匣子打开,却见是一下子的珠宝玉器,于是叹道:“母亲又送这些东西进来,可见家里的日子不怎么好过

。原指望着妹妹嫁入北静王府后,能够姐妹同心帮扶一下家里,如今看来,却也是不尽人意了。”

碧荷忙劝道:“娘娘不必忧伤,皇上对娘娘宠爱有加,只要娘娘能怀上龙种,地位便更加巩固,到时候老爷和夫人也必然会受到皇上和娘娘的恩泽,李家也必然会在兴盛起来。况且二小姐如今已经是北静王的侧妃了,昨晚虽然王爷不在府中,但那也是因为公事。王爷忙于公事,正是受皇上重用的缘故,也是好事儿呢。”

蘅嫔叹道:“但愿如此吧。皇上今儿中午必然是不会过来了,你去小厨房看看,随便弄点什么吃的也就罢了。回京时舟车劳顿,我身上乏得很,用了午膳要好好地睡一觉。”

碧荷答应着下去吩咐,蘅嫔一个人坐在桌子跟前,把红色匣子里的珠宝一样样的拿出来放在一边,在匣子的最底下找出了一封书信,她匆匆抬头往外看了一眼,方拆开书信来看,却见信上寥寥几句,告知蘅嫔李家近日来发生的事情,蘅嫔看完之后,便拿出火折子将烛台上的蜡烛点燃,将书信烧了。

水溶与下午时分方才回来,回府后他自然要先去太妃那里告知昨夜忽然出府的理由,然太妃正在午睡,徐嬷嬷见了水溶先悄声的请安,又说道:“太妃早起生了气,罚侧妃在静淑院静思己过呢,王爷这几日就别过去了,免得太妃听见了又心里不痛快。”

水溶一听这话心里暗暗的乐,面上却做出一副颇为生气的样子来问道:“怎么刚进门便惹母妃生气?这也太不像话了。此等不孝之事若是传出去了,要我怎么能在京城立足?”

徐嬷嬷叹道:“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她就是一时说错了话,太妃倒是没事儿,恐怕王妃那里还要王爷多多劝解。”

水溶一听这话立刻急躁起来,眉头拧成了疙瘩,生气的问道:“她竟敢对王妃不敬?真是活腻了。”

徐嬷嬷笑道:“也没有对王妃怎样,她就是太贤惠了,居然建议王妃把紫鹃给王爷收在房里……你说她这是说的什么话呀……唉!”

水溶一怔,心想这个李氏可真是作死了。

怪不得从来不言人是非的徐嬷嬷都不说她的好话,居然把歪主意打到人家没过门的儿媳妇上去了,真是自作孽不可活

。再说了,自己收房不收房,又干她屁事!

沉吟片刻,水溶叹了口气跟徐嬷嬷说道:“娶这样的侧妃进门真是家门不幸。嬷嬷再去一趟静淑院,传我的话,就说李氏不敬太妃王妃,多嘴多舌挑拨是非,叫她在这十日内把《般若心经》抄写二十遍,以示悔改。既然是抄写经书么,饮食起居上便吩咐下人多多谨慎,不可对佛祖不敬。”

徐嬷嬷忙应道:“是,奴才这就去吩咐。”

水溶从瑞萱堂回自己房里,进门见黛玉正躺在榻上睡着,于是问紫鹃:“怎么又睡?可是昨晚没睡好?”

紫鹃点点头,又悄声说道:“午饭进的挺香的。”

水溶微笑起来,点点头说道:“你下去吧。”

紫鹃福了福身,悄声退下。水溶走到榻前靠着黛玉轻轻地躺下去,抬手轻轻地抚上她隆起的肚子时,黛玉便醒了。她慢慢地翻过身来,睁开惺忪的睡眼看着那个自己为之纠结了一夜此时又近在咫尺的男子,叹了口气问道:“一夜未归,可是有什么紧紧地事情么?”

水溶笑了笑,伸出手臂去把她的长发撩起,让她枕在自己的胳膊上,轻声说道:“没什么,我就是娶城北凤栖镇走了一趟。”

黛玉担心的问道:“是出了什么大事儿么?”

水溶摇头:“没有,昨晚宫里传出消息说太后身子不适,太医院里紧急要的一味中药没有。原本是要派别人去的,我正要出去,便趁此机会走了一趟。今天早晨家里的事情我听说了,让你受委屈了。”

黛玉摇头叹道:“我并没有受什么委屈。只是你又何苦如此?没有她,还会有别人。这种事情躲得了一时还躲得了一世么?”

水溶长出了一口气,又摸着她隆起的小腹,说道:“玉儿放心,只要你安安稳稳的把孩子生下来,我敢说以后都没有人会争着进我们王府来做什么侧妃妾室的了。”

黛玉轻笑:“济太医的脉息就那么准么?他说是儿子,就一定是儿子?再说,太妃还盼着一群孙子孙女围着她乐呢,就这么一个如何够?”

水溶低低的笑着凑近她的耳边,说道:“玉儿说的不错,一个是不够,我也觉得要一群才好

。那么,我们就一个一个的生,生十个八个的,组成群在院子里玩儿,将来大哥还可以带着一群弟弟妹妹,教导他们读书识字,多好……”

黛玉愕然,在尚未反应过来的时候,又被他火热的气息给搅乱了思绪。

太后这一病便数日不见好。皇上忧心忡忡,命太医院五六个太医轮流蹲守用药,每日下朝后也必亲至太后宫中探视,皇后更是每日衣不解带的服侍汤药,整个后宫都笼罩在一片惨淡的愁云中。

北静太妃等太妃王妃们也都进宫去给太后请安,黛玉虽然有身孕,但这一趟也是难免。

这日一早,太妃大妆而成后,亲自过来瞧黛玉,因见黛玉也换上了郡王妃的服饰,一身的雍容华贵,肚子已经很明显了,华丽的贡缎绣凤纹的长襦略微显瘦,却不见臃肿。石榴红的长裙摇曳着吹到地上,微风过处,轻轻地飘起,宛若红云飘逸,香风拂面。

太妃见了更是欢喜,又有些担忧的叮嘱着:“你今儿只管紧紧地跟着我,进了宫可不许乱走动。宫里人多,今儿各府的命妇都会进宫,太后那里还不知有多少人呢。保不齐哪些存了坏心眼儿的人略动手脚,就害了咱们。”

黛玉答应着,又笑道:“太后宫里是极有规矩的,等闲人不敢随意走动,母妃不要太担心。”

太妃摇头说道:“你年轻,又是头一抬,不知道其中的厉害。咱们是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黛玉忙点头,应道:“媳妇谨遵太妃教诲。”

太妃又拉着她左右看了看,看着紫鹃抱着一个大大的包袱跟在身边,便放心的说道:“走吧。咱们娘们两个还是同乘一辆车。”

黛玉只得依从太妃的意思,和太妃同乘一辆凤辇入宫去探视太后的病情。

太后的万寿宫里都弥漫着一股药味儿,黛玉进去后便感觉到几分不适,太妃带着她在偏殿里坐等太监进去回禀后,太后传谕召见。太监进去没多时便匆匆跑出来对着太妃一躬身,尖着嗓子说道:“太后谕旨,北静王太妃,北静王王妃请进殿说话。”

太妃便对黛玉说道:“咱们进去吧

。”说着,又瞟了后面十几个等待传唤的诰命夫人,微微一笑,带着黛玉进了万寿宫的正殿。

太后的寝宫在正殿的西里间,转过一架大大的汉白玉雕山水长卷的屏风,进了西里间,又拐过一个百宝隔扇,转过一道素锦帷幄方才是太后的寝室。里面错金九龙大鼎内焚着浓浓的瑞脑香,氤氲的香味中带着微微的苦。七八个穿着素色锦衣的宫女立在太后的床边,皇后正端坐在床前一勺一勺的喂太后吃药。

太妃和黛玉进来后,双双跪拜给太后请安。太后摆了摆手,有气无力的说道:“免了。赐坐。”

黛玉随着太妃谢了坐,又同皇后见礼。太妃乃是皇上的姐姐,遂只对皇后以家礼相见,黛玉则不同,欲行大礼参拜,皇后忙抬手止住,轻声说道:“一家子相见,何必这么多礼数?这又不是朝贺的时候,王妃也坐吧。太后整日家念叨着你们娘们两个,本宫想着王妃有身孕,不宜多走动,才一直没打发人去接你们进宫。今儿到底还是来了,可见妹妹和母后是母子连心的。”

太妃叹道:“我们早就该进宫来给母后请安的,只是溶儿回去说,太后宫里每日忙乱,我们来了恐饶了母后静养,所以才等了这几天。然终究是不放心的,所以才带了媳妇进来探视。刚在外边,我问过了太医,太医说只是时气所至,又因吃了两口冷东西才病了。这病来势虽然强,但却无碍的。只要静养几日便好了。母后不要想多了,只安心养着就是。”

太后气血不足,身体虚弱,言谈不多。皇后倒是陪着太妃说了几句闲话。因说起了太后病的那晚的事情,皇后叹道:“那日恰好是北静王爷纳侧妃的日子,太医院里原本要烦骁骑营的人去凤栖镇取一味要紧的药材,后来听说是王爷亲自去的。王爷是真孝顺太后,也不枉太后素日里那样疼他。”

太妃叹道:“这是他的职责。皇后也莫夸他了。”

太后听了这话,靠在**有气无力的说道:“这也是你教子有方的缘故。那么多孙子外孙,哪个不能去取药?偏生叫他去了,倒是耽误了他的洞房花烛。”

太妃忙劝道:“他们还年轻,什么洞房花烛,只要太后身体康健,以后有的是好日子。那些事情和太后的身体比起来,都是不足轻重的。”太妃说着,又看了看身边的黛玉,脸上不自觉的带了微笑,说道:“再说,我这儿媳已经有孕,我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皇后笑道:“昨儿太后还说呢,一直听说娴阳郡主有了身孕便被太妃给护了起来,等闲人是见不到她的,每日里只在自己院子里静养

。可是有这事儿没?”

黛玉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道:“是有此事。母妃疼爱,把家中琐事都揽过去,只叫我安静的养胎呢。”

太后笑道:“你就安静的养胎罢了。替你母妃生个大胖孙子,你母妃再累也高兴。”

正说着,门口的小宫女进来回道:“回太后,蘅嫔娘娘来给太后请安了。”

皇后的脸上便闪过一丝不悦之色。却又想着蘅嫔的妹妹如今是北静王的侧妃,当着太妃的面她也不好太过了。遂微笑着对太后说道:“母后,是叫她进来呢,还是……”

太后自然也知道皇后所虑何事,此时她心里再不待见蘅嫔,也只是点点头,说道:“叫她进来吧。今儿倒是真热闹。她这等闲不来我万寿宫里走动的人,居然也来了。”

小宫女答应着下去,不多时,蘅嫔穿着一身宝蓝色的宫装袅袅婷婷的进来,先给太后磕头请安,又给皇后见礼,之后又转身去给太妃和黛玉行礼。

太妃是皇上的姐姐,蘅嫔过来行礼她只是含笑点点头也就罢了。而黛玉则不同,虽然她是一品诰命,比蘅嫔的品级高,但蘅嫔毕竟是皇上的女人,毕竟有君臣之别,所以她要站起来还礼,然皇后不等她站起来便笑道:“你有身子的人,还是坐着吧。蘅嫔也不是外人,何必那么多礼数。”

黛玉便只得坐下。蘅嫔也赔着笑脸说道:“素来听闻北静王妃生得好,有倾国倾城之貌,今日见了,果然名不虚传。怪不得王爷对王妃情深似海。”

这话若是别人说,当然只是赞美之词,一来夸黛玉长得美,二来又赞北静王夫妇鹣鲽情深。然因为蘅嫔是李侧妃的姐姐,这话便被太妃和黛玉听出另外一层意思来,尤其是李清芬到现在还被禁足在偏院里抄经书思己过,这话便更有几分嘲讽的意味了。

太妃当时就冷了脸淡然道:“蘅嫔娘娘真是消息灵通,连我们家的家事都知道的这么详细,真是叫人佩服。”

蘅嫔听太妃的话里带了几分怒气,心里暗暗地思忖着其中的缘故,嘴上又笑道:“这有什么灵通的呢,皇上可把北静王爷的事情天天都挂在嘴上呢,臣妾听得多了,自然也就记住了

。”

她一提皇上,皇后便又冷下脸来。

太后虽然病着,但却不糊涂。见这位蘅嫔一进来便惹得几个人都不高兴了,便叹了口气说道:“哀家这会儿身上乏得很,且扶我躺下吧。”皇后忙起身去扶着太后躺下,太妃也起身上前,拉过被子给太后盖好。

黛玉自然不能再坐,便跟着皇后和太妃一起站起来,等着皇后和太妃服侍太后躺好,跟着太妃往后退了两步,福身道:“请太后休息,臣妾告退了。”说着,众人便跟着皇后退了出来。

出了西里间,皇后便对太妃笑道:“皇姐请去凤章殿坐坐吧?”

太妃微笑道:“改日再去叨扰皇后娘娘吧,今日想必娘娘身上也乏了,我们就不去叨扰了。”

皇后便点头道:“既然这样,本宫还有些琐事,就先回宫去了。”

太妃和黛玉,蘅嫔忙福恭送皇后离去,蘅嫔又笑道:“不如请太妃和王妃去本宫那里坐坐,如何?”

黛玉不愿去,然太妃在身边,她又不好直说。心思一动,便轻轻地叹了口气,转过头去似是找人。太妃便问:“怎么了?”

黛玉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道:“母妃,没什么。”

太妃便道:“我们出来有半日的光景了,你身子重,想必已经累了。今儿我们就不去扰蘅嫔娘娘的清净了,还是早些回去吧。”说着,便跟蘅嫔点了点头,婉言推辞道:“多谢蘅嫔娘娘的美意。我们改日再领吧。”

蘅嫔还要说什么,太妃已经带着黛玉出了万寿宫的正殿,往外走去。万寿宫的总管太监忙上前行礼恭送北静太妃和王妃出了万寿宫。蘅嫔站在万寿宫正殿门口的台阶上看着她们婆媳带着丫头婆子们扬长而去,手中的帕子不由得慢慢攥紧。

------题外话------

亲们,八千字哦!记得留下票子,收了新文《吾家小妻初养成》再走哦!

请牢记本站域名:g.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