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欲雄起
字体: 16 + -

第十一章 兴哥的初恋

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唐俊波所在的班级和隔壁班因为一次半期考试发生了激烈的矛盾,说起来是班级与班级的矛盾,但是实际上可以说是班主任与班主任的矛盾,事情由什么而起呢,原来唐俊波所在的三班半期考试数学平均分力压了隔壁二班将近三分,从以往战绩来看,平均分相差一分以内为正常,但是超过了一分就会很让人难为情了,而这种三分的情况更是让人难以启齿。巧合的是两个班的班主任都是数学老师,更巧合的是这次考试的题目是三班的班主任出的。中国人一向都是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于是一种说法开始蔓延起来,三班老师漏题给了学生。这样的说法既然传出,那这个事情也就定性了,没有争议的发生了。小学没有周考月考,期末考试时几个月之后的事情了,虽然君子报仇,几个月不晚,但是两个班主任抬头不见低头见,几个月漫漫长夜又如何度过?终于大家商议进行体育比赛,另决高低。可是随之又产生一个问题,就是三班历来接力赛就不逊二班,不打无准备的仗,没有百分百把握,二班班主任如何敢兵来将挡?就这样,传统的接力比赛取消,取而代之的是足球比赛,童叟无欺。

现在仔细回想呢,唐俊波所在的三班数学成绩领先二班可以说有理有据,因为他们最近一个月都没有上过体育课了,体育老师总是有事、生病、请假,而他们的班主任总是无偿的为其代课,如果不是有一定的年龄差,很难不让人以为体育老师同班主任有什么特殊的关系。这样不计回报的奉献自然而然的换回了三分的优势,可是面对这场足球比赛,一个月没有上过体育课的三班就显得有心无力。

足球比赛之所以童叟无欺呢,就是它所体现的身体素质,并不是简单的说长得高,跑得快,所以不是篮球运动员和长跑运动员就可以随便统治这个项目。而三班在接力赛最主要的女同学优势又荡然无存,这场男孩子之间的游戏让二班男同学再摆脱了女生这个拖油瓶后一下子变的精神焕发,看起来他们势在必得了。

那个时候的唐俊波呢,数学成绩就好的不行了,体育方面却还没有展现出任何过人之处,踢球呢更是一点不会,最要命的是那个时候的唐俊波个子并不高,唐俊波完全是在上初中时才开始了疯狂的生长发育。

对足球的无知并不能熄灭唐俊波接触足球为了班级奋斗的火焰,主动请战的他也荣幸的成为了三班的替补队员,他认为替补队员用词不当,应该改叫秘密武器——听到这里之后,唐俊波在王动心目中的赤木刚宪形象立即就变成了樱木花道——不过也没什么,始终赤木刚宪很傻很天真的时候也和樱木花道一样搞笑的罚球不中控球不稳。

小学生的足球比赛大体就不用详细去描述了,因为其除了基本规则是和足球相同,谁进球,谁得分以外,基本结合了当时校园里最流行的“斗鸡”、“拔河”等运动的精髓。球场上已经分不清球员和球了,只能用两伙人来形容,一伙人同一伙人的战斗。

那个和三班班主任好像有某种关系的体育老师并没有对三班有任何偏袒,相反二班学生和他接触更多明显距离更近,除了判罚上略微偏向二班,更难能可贵的是作为裁判的同时兼顾为二班排兵布阵可以说相当好的在两个对立的角色中完成了转换。

上帝给你关上了一扇门,自然会想办法给你打开一扇窗。显然二班所有球员都是运气不好的人,尽管有很多次他们一伙人都在“肉搏中”取得了上风,但是却和得分擦肩而过,因为似乎场上所有“球员”都没有明白立足脚是什么意思,这样对他们来说可以用手碰球的守门员简直就如同噩梦一般了。

年幼的唐俊波当时在场边即使捡球就已经热血沸腾了,这种技能简直与生俱来,每个人都有,他最苦恼的是为什么平时不向爱好足球的父亲学个一招半式,哪怕是习得九牛一毛,此刻也可以大显神威。

“唐俊波,你上去踢踢看。”班主任可能从没有想过这次头脑发热的决定足以“载入史册”——当然是唐俊波的史册。

对于唐俊波来说,他所观察到的局面是两个不规则的圆追着一个规则的点在一个长方形的区域内移动,而他当时最大的问题是,第一,他跟不上圆移动的速度,第二,他无法挤进圆的中心去接近点。

之前为了这一场比赛,其实班级上是召开过一次班会的,在中国,开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唯一办法,班长在班会上做出了**洋溢的发言,其中就阐明了他是球队前锋的观点,当时的唐俊波听的云里雾里,只记得他被分配成了自由人,其实他当时很想问什么是“前锋”和“自由人”,至于“后卫”这个词他好像明白,现在回忆这段故事,他最清醒的是班长没有安排他去踢“接应二传”。

唐俊波的初恋说起来可以算是小学二年级,当时班上转来一个新同学,当然肯定是女同学,对唐俊波来说,这个女同学简直“惊为天人”。可惜当时个头矮小的他在那个“公平合理”的年代理所当然的坐在前排,而相对比较高的女同学则坐在了中间排。这种设定,年幼的唐俊波是接受不了的,那个时候的规矩是换座位横排间流动,但是竖着是不准移动的,唯一的机会就是每学期开学的时候,所有同学可以忘记上学期的先后顺序自己任意抢一把“交椅”。唐俊波作为第二个来到教室的“优秀学生"非常果断的选择了按兵不动,对他来说抢个前排不是目的,他唯一的任务就是接近他心目中的女同学。

今时今日,女同学站在拉拉队阵营中为全班自然也包括唐俊波加油,而唐俊波作为一个自由人他觉得他需要做的就是更加的靠近球门,当时少不更事的同学都不明白他为什么会把头牌的位置让给一个眼镜而选择坐中间,没有人知道他的动机就像现在没有人理解他为什么不去追着球抢竟然选择去球门附近打望。

似乎从足球运动发明以来,这所小学就没有人知道当足球不知道往哪里踢时就选择往对方球门里踢这个道理。也好像连体育老师也不明白足球最危险的区域不是在中场附近纠缠而是在对方球门附近。小唐俊波的这一举动在当时可以说是填补了那所小学三年级以下足球比赛历史的一个空白。

球场上得每一片草皮都在发生激烈的拼抢,在那个煤灰场的年代,这段话并不能合理的带入,但是战斗一直在继续。皮球永远像一个受气包一样被人踢来踢去却踢不出那两个不规则的圆,体育老师非常适宜的采用了英超的执法尺度让比赛不易被打断,这一切的外因都推动着本场比赛走向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以和为贵。

一个二十块钱的火车头足球在运动中,首先受到了球员给他的动力,紧接着受到空气相对的阻力,同时还要受到地球的离心力所困扰,如果当时的技术手段能够达到为一场小学三年级足球比赛录像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出为什么足球会飞向唐俊波的原因,可惜时代受限,再苦也都苦了孩子嘛。

在足球飞来这一刻,唐俊波可以说是极度紧张的,如同第一次看到奥特曼变身对他来说都是铭记终生的时刻。他第一反应时用手去挡,但是下意识他又觉得不能这样做,他想用脸去接但是理智阻止了他,终于他做出了当时来说最聪明的决定,他突然转身,球硬生生的打在了他的背上,他只记得他当时穿了两层衣服,至于球为什么在击中他背部之后没有弹太远他就不记得了,但是那一刻,他转过身之后在小学三年级足球比赛没有越位规则的情况下,他获得了一次宝贵的单刀机会,他带球向前,接下去只需要一蹴而就。

形容中国足球有很多词,尽管都是贬义词,但是最传神的一个字就是“臭”,我们讨厌一个人说他“坏”说他“丑”,讨厌一样东西说他“差”说他“烂”,但是形容中国足球却多了一个词,就是“臭”,引申而来就有了“臭球”的说法,有人说这个的由来是因为有“好球”,所以对应的就有了”臭球”,那为什么不称呼为“坏球”、“差球”?所以中国字博大精深,不必深究,但是之所以能踢出“臭球”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某个队员“腿软”。

“腿软”是一个很暧昧的词,这里还是用一种更端庄的说法就是唐俊波他关键时候踉跄了一下,具体到什么程度呢,就是他马上就要单膝下跪给守门员请安了,而对方门将呢好像也第一次处理这种情况稍显得准备不足。

“出来”,人群中的喊声夹杂着男孩子女孩子不同的声音,具体落实到头上就不知道是谁喊的了,唐俊波认为其他谁喊的并不重要,最要紧的一定是对方守门员选手听到了他心目中“女同学”的喊声,破釜沉舟,弃门而出。这样他就失去了天灾军团所拥有的“高地优势”,也就是说除了他能用手,多占一层,并无其他优势,此时唐俊波和他的胜面是四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