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苍龙
字体: 16 + -

第六十二章 钻研河洛 师叔做道场

看杏儿哥这么聪明,而且还有钻研精神,清阳道长很是赏识。

为了更加激励他的探索精神,清阳道长当即找来南宋大数学家杨辉写的《续古摘奇算法》一书。

把其中关于“河洛图的构建方法”的内容,向杏儿哥作了讲解。

并把杨辉关于构建“九宫图”的方法向他作了介绍。

杨辉的主要方法有二:一为“九子斜排,上下对易,左右相更,四维挺出。”

二为:“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

给杏儿哥的任务是:这么多的话不好记诵,能不能找到更简单的构建方法?

这河洛图,或叫九宫图,究竟是什么呢?我们得做一简单介绍:

在距今四千三百多年以前,在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居住的大地上。

曾发生过暴雨连绵,洪水泛滥,成千上万的人们陷入没顶之灾的悲剧。

这时候,出现了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

相传大禹在治理黄河的时候,黄河龙马献给了大禹一张河图,从而帮助大禹制定了正确治理黄河的方案;

后来,大禹又治理洛水,洛水神龟又献给大禹一本洛书。

书中就出现了一副带有数目不等,且符号不同的奇怪的图。

这幅图,传到周朝易学家那里,因为画出来是九个格,所以,他们就叫它为“九宫图”。

这就是河洛图的来历。

其实,用今天的数学语言来说,这“河洛图”就是三阶幻方。

从它诞生的那天起,直到今天,四千三百多年过去了,无数的数学家、易学家等一直在研究它。

可是,它的秘密似乎还有很多,人们至今还在坚持不懈地,为探索它的真实面目而努力!

南宋大数学家杨辉,无疑,就是要揭开它神秘面纱的一个人。

在数学方面探索,他不仅是世界上第一个掌握了构建三阶幻方规律的人,他还学会了构建四阶、五阶、六阶……直至十阶幻方的方法。

这一切,他都是世界的第一人。

而清阳道长交给杏儿哥的任务,就是:让他在杨辉构建三阶幻方的基础上,找到一种最简洁的构造三阶幻方的方法。

对于一个刚过十岁的孩子,这是不是有点儿太难了?

就是现在对于一般成年的人来说,也是有些太难了。

可是,对于杏儿哥来说,根据这十几天来的了解,清阳道长对他是有信心的。

果然不出所料,仅仅过去了三天。

在第四天的傍晚的时候,杏儿哥拿着一张纸,来到了师叔的面前。

他对师叔说:“师叔,那九宫图的构造方法,我将原来的八句话,改成了四句话。

师叔,你看是不是可以呀?”说着,就把手里拿的那张纸铺到桌子上。

清阳道长凑过来一看:那纸上画着一幅九宫图,旁边还标有几行字。

上面写着:“二四为肩,六八为足,戴九履一,三七对调”。

清阳道长一看,就知道,这标出来的字,应该就是九宫图的构建口诀。

八句换成了四句,简单明了,好懂易记。

看到这里,赶快对杏儿哥说道:“杏儿,你快对师叔说说,这口诀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杏儿哥一边指点着纸上的九宫图,一边说道:

“师叔,也没别的。那杨辉在发现这九宫图的构建方法时,是把这九宫图当做站着的一个人来研究的。

我只不过是,把他的构建口诀整理了一下,省去了四句而已。”

说到这里,杏儿哥把平铺在桌子上的九宫图,掀起上面,让九宫图立在桌子上。

然后,指着图对师叔说:“师叔,你看:这就是站着的九宫图。

就把它看做一个站着的人,上面左右两格,就是他的两个肩。

下面左右两格,就是他的两只足

看>书网’

每天下课后,师叔都会仔细地把书整理好,小心地放进书柜,不让它有半点折痕。

今天,把它送给自己,当然是对自己的特别厚爱了。

此刻,说什么样的感谢话,也无法表达师徒之间的这种深厚情意。

他只是用感激的目光看着师叔,默默地点了点头。

也合该要出事情。

自杏儿哥来到铁音观,转眼已有二十多天了。

阴历十月初八这天的上午,从海岸边上,向**岛上划来了一条小船。

到了岛上,下来了两个人,径直走进观里。

清阳道长一看:是熟人。

那是岸边钱家岭,老钱家的三儿和四儿子,两人哭丧着脸,向清阳道长诉说:

说是他们的爹,今天黎明时驾鹤西去了。

现在,来找道长,是想让道长与岸上的其他的几位道长一起,共同前去给做个道场,恳请道长赏脸。

没有办法:逝去的老爷子,生前也是铁音观的善男信女之一。

不看僧面,也要看佛面,只能痛快的答应了。

事不宜迟,即刻出发。

向大师兄简单的交代了一下,又特别的嘱咐了杏儿哥一下,带着一些做道场要用的东西,跟着来人一同上船。

三个徒弟与杏儿哥,一起把清阳道长送到岛边,看着小船向岸边划去了。

这孝家做道场,杏儿哥是知道的:

时间一般是三天。

孝家在这期间,一般都要在家里扬幡挂榜,出纸会客。

道场的内容很多:跑狱、跑灯、游十殿、朝地藏王、菩萨等。

这些内容大致可分在三个夜间举行。

第一夜叫“招请”:

用方桌一张,上面放把椅子,将五谷斗置于椅子上。

道家做道场,须将太上老君像供在斗上。

在斗上置放的沙碗内倒入清油,放捻子点燃。

念经的人分坐桌子两边吹吹打打,乐器合鸣。

掌坛师手持引魂幡,道家念道号。

此时,孝子把亡人灵牌和三代祖先牌,用木盘子端上,从屋内灵前慢行,步入道场内供在桌子上。

孝眷尾随经士身后,齐向神牌下跪。

按长幼顺序分别在灵牌前焚香烧纸,虔诚叩头。

掌坛师口念真经偈语,将引魂幡在进香人头顶悬绕,旨在招请亡人的高曾祖先,临坛共享祭宴。

第二夜叫“升桥”:

佛教认为人死后,有的升到天堂,有的进入地狱,令由他(她)在阳世间作的善恶多少而定,亦即因果报应。

又说阴曹地府设有血池与奈何桥,魂灵欲赴极乐世界,必须经过血池上的奈何桥,桥下有无数铜蛇铁狗。

若在生前作恶多端,死后通过奈何桥时,就要被打下血池,蛇吞狗咬,万分痛苦。

故安葬前诵经是给他(她)忏罪。做升桥道场是使他们的亡魂,平坦安全地通过奈何桥。

“升桥”道场又分“硬桥”和“软桥”两种。

“硬桥”是用木板,“软桥”是用白布。

若搭木板,是先摆上高桌子七八张,拉开间距,桌子上再放长凳将木板架起。

桌子表示桥墩,木板表示桥面。

每一张桌子上面供奉桥梁神牌位,香烛齐点燃,形若长虹。

此外,桥头桌子上要供些水礼和馒头。

用新箩一张,雄鸡一只,箩上绘太极八卦图,再备一杆双钩秤,一钩挂锣,一钩挂鸡。

掌坛师手执引魂幡,率领经士吹打哀曲,由灵掌在前招引孝家外出。

孝子长男或长孙将亡人灵牌放进小掌盘,双手端至胸前举哀,随经士步入升桥场所。

掌坛师便在桥头桌子上对灵牌作沐浴,净面之状。

梳洗毕,秤钩挂鸡箩前行,掌坛师持引魂幡跟从,众经士细吹细打,领上所有孝子送灵牌缓步过桥。

下了桥头,孝眷齐跪地下,众经士在桥两边跪舞。

或跪成锁链式,或跪成八卦式,紧锣密鼓,一片欢腾。

那音乐节奏轻快,静夜传听数里。

这是庆贺亡魂平安地渡过了奈何桥。

返回院子后,在经棚口把灵牌放在长凳上,掌坛师又念解劫经。

并用解劫钱禳解亡人生前的不祓之劫,使之永离茫茫苦海,早赴极乐世界,乐个自在逍遥。

升“软桥”是用白布搭在桌凳上面,人站两旁,孝子把灵牌从布上抬过去,其道场法事活动与升硬桥无异。

第三夜叫做“大放施食”:

把人埋葬后的当日之夜,必须做大放施食的道场。

否则,左邻右舍都会谴责:说是头一夜招请来了野鬼,应放施食把野鬼送走,不然,村子里就不清平。

这个道场,当日下午应作许多准备。

要请有技术的经士,用面蒸些孤魂头、孤魂手、孤魂脚和打鬼弹,并用绿红颜色涂染。

另备黄表纸两三箱,毛边纸一两捆,再熬**汤两桶。

还要在施食台上摆设茶点、花点供十二碟。

施食台由七张方桌排成两路,顶头再放一张,上边重叠两张,置椅一把。

台上除陈列茶点、献食、红白糖等,要专备五谷杂粮多半斗。

道场开始后,坐台师率众经士同奏笛管、鼓乐前行,孝眷男女俯随于后,同去施食台场。

坐台师经士上台坐定,孝眷齐跪台下,连续烧纸不停。

坐台师头戴玉佛冠,身披法衣,左手握神铃,高声念诵施食经典以及咒章梵语。

念到重要环节,坐台师即拌令牌,往台下打些鬼食弹。

紧张时将孤魂头、手、脚一齐抛下,念到最后一章,令执事人分两路,一段段烧纸,一勺勺浇汤。

孝眷跟随,直到村外方止。

返回家院后,坐台师仍率领经士至堂前续诵经,在神龛上给亡人安个灵位。

最后孝眷向经士叩头致谢,道场这才结束。

本文由看书网小说(.)原创首发,阅读最新章节请搜索“看书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