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苍龙
字体: 16 + -

第六十一章 袖里吞金 师叔授数术

推开大门,看师兄们这时已经起来了。

过去师叔也教过他们练习过一些武功,听说今日小师弟要教他们练少林童子功。

在大师兄的带领下,此刻,他们正在做准备呢:有的正在压腿、有的正在下腰。

看到这些,清阳道长高兴了:

嘿,这帮秃小子,什么时候这么勤快过?

看来杏儿这一来,对他们确实是一个触动呀!

见到如此情景,杏儿哥也赶忙活动了一下身体,就要开始教师兄们练习少林童子功。

这时,师叔走了过来,一招手,把他的三个徒弟叫到面前。

对他们说:“徒儿们,你们今天的表现,令为师的、眼前为之一新。

只要你们坚持下去,你们今后就会取得了不起的大成就。

今天开始,就有杏儿教你们练少林童子功。

这套童子功是少林寺的基础功夫,要是坚持练了下去,根据个人的天赋不同,它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特异功能。

不过,练起来比较苦和累,只有那些坚持练下去的人,才会取得成功!

现在,就由杏儿领着大家练习。”

因为今天是第一次练习,沿袭七叔教自己时用的办法:

先教拳谱口诀。今天先教四个动作,一共有四句口诀:

“坐马托天理三焦,单觔坠落壮腿脚。勾腿盘旋要稳健,左右晃臂固肾腰。”

让师兄们先背熟;然后,他先做了一遍,动作是非常简单,一看就会。

可是,杏儿哥做起来:柔若无骨,弹跳如簧,就像练杂技一样,看得三个师兄直吐舌头,师叔也在旁边连连点头。

接着,就是师兄们进行练习,那就困难了,若不是清阳道长在旁边看着,他的徒儿们恐怕都会叫苦连天了。

但看那“单觔坠落壮腿脚”,那本来就是练得一种矮步。

通过单腿的屈伸,锻炼腿部的力量。

可他们练起来,由于腿部缺乏锻炼,矮步蹲不到两三个,就一屁股摔在地上,爬不起来了。

动作变成了“单觔坠落摔狗熊”。

清阳道长看着他的徒弟,像狗熊摔膘似的摔来跌去,好不狼狈,强忍着没有笑出来。

练了一会儿,看师兄们累得上气不接下气了。

杏儿哥用眼睛看着师叔,直到师叔向他点了一下头,他才让师兄们休息去了。

趁着师兄们休息的功夫,他自己静下心来,完整的练习了一遍少林童子功。

当看到师叔走进了厨房,想起今天应该轮到自己下厨房,于是,洗了一下手,跟师叔做饭去了。

吃过早饭以后,应清风道长的要求,从今天的早课开始,清阳道长要专门给杏儿哥讲数术知识。

选的课本是《孙子算经》和明代程大位的《算法统宗》。

在当时的科举时代,能够掌握如此高深的算术知识的人,可谓凤毛麟角。

清阳道长能够掌握这门知识,可能与他的出身有关:

他祖居山西,世代经商,后来,就是因为看不惯商人之间的那种奸诈,才出家当了道士。

从小混迹于商贾之间的争斗之中,为了家族的利益,也为了延续家族产业的发展。

从小,他的爹就让他学习了这门知识。

不过,他也是一个自身聪敏过人,而且对此饶有兴趣的人。

出家以后,除了武功,他独专一术。

什么《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周髀算经》等等,凡是能找到的,他都找来阅读、演算。

久而久之,正如清风道长所说:他真的是独树一帜,自成一家,他的数术真成了“天下一绝”了。

今天早课,他先安排他的徒弟,继续背那《道德经》。

今天的任务是:会背第五十章后的六十句。

他先领着诵读了三遍,然后,就由他们自己去背。

因为杏儿哥《道德经》已经全背完了,空出的时间,就由清阳道长亲自来讲数术。

从自己师兄那里知道,杏儿哥出身书香门第,在家里时已经学了不少的知识。

为了确切知道杏儿哥的学习基础,清阳道长先向他询问了他掌握数术知识的情况。

杏儿哥如实回答:说爷爷和二大爷已经教过他简单的加减乘除的方法,而且还让他背过九九表。

然后,清阳道长就让他背那九九表。

看?书’/网仙侠,就颁布了一套历法,叫颛顼历。

那里就规定了“十九岁有七闰”。

所以余“七”的七,正好是十九年闰出来的七天。

这七天是在十九年之中的。”杏儿哥有板有眼的说道。

听了杏儿哥的回答,清阳道长的心里太高兴了,简直是有找到了知音的感觉。

才一个十岁的孩子,头脑清楚,心思缜密,记忆牢固,思维敏捷。

这是自己多少年也没见到的,真是一块学习数术的好材料!

抑制住自己内心的喜悦,又让杏儿哥算了几道题,无一不精确。

看到这些,他再也抑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激动,干脆把自己家传、从不示人的“一掌金”指算方法,向杏儿哥倾囊相授。

那“一掌金”,其实,就是一种民间速算的方法,是由我国古代秦晋商人发明的。

古代人的衣服袖子肥大,计算时只见两手在袖中进行,所以,它又叫“袖里吞金”。

对于这种计算方法,过去曾有一段歌谣流传:

叫做:“袖里吞金妙如仙,灵指一动数目全,无价之宝学到手,不遇知音不与传”。

这种计算方法,其实,就是把左手当作一架五档的小算盘。

从小指到大拇指,分别代表着个位、十位、百位、千位和万位,而每个手指的不同部位,代表着从一到十的基本数字。

左手每指以三节分定九数,一二三位于左,自下而上;

四五六位于中,自上而下;

七**位于右,自下而上。

计算时,用右手五指点按这个小算盘来进行计算。

记数时,要用右手的手指点左手相对应的手指。

这是典型的中国商贾数学。

你看:秦晋商人一面走路,一面算账,十个手指就是一把算盘。

袖中算帐,还不受白天、夜晚、风天、雨天的影响。

所以,久而久之,陕西,山西人养成了一种习惯:

平时总将一双手吞在袖里,那是怕泄露了他的经济秘密。

这种计算方法,当然是商业秘笈,秘不传人的。

所以,这种计算方法传到后世的,已经少之又少。

虽然那《算法统宗》中还有记载,但是,真正能够掌握的,基本是绝迹了。

现在,清阳道长就要将这种计算方法,传授给杏儿哥。

首先,他先让杏儿哥确定左手上各数值的位置,然后,又教给他加减法的具体运算过程。

剩下的就是他自己的练习了。

清阳道长告诉他,等到他加减法运用熟练了以后,他就进一步教他乘法与除法。

好奇,是杏儿哥的天性。

打从学习了这种计算方法以后,他练得如醉如痴。

不管是吃午饭,还是上晚课,一直到晚上在那被窝里,他的两只手,就一点也没闲着过。

一直是缠一起,在那里摆弄。

等到第二天上早课的时候,那五位数的加减法,竟然让他用“一掌金”的方法,计算的几乎是脱口而出。

看着他这刻苦的样子,清阳道长的心里开心极了。

马上就教给他乘法和除法的计算,不到五天功夫,也让他练得得心应手。

清风道长嘱咐他,今后必须经常练习,这种方法是非常有用的,杏儿哥都一一记在心里。

在这期间,清阳道长还不止只教了他“一掌金”,还指导他做了《算法统宗》和《孙子算经》中不少的习题。

尤其使清阳道长记忆深刻的是:

那杏儿哥做习题时,不仅能熟练运用师叔教给的方法。

他有时自己还会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找到一些非常便捷、巧妙的解题方法,使人耳目一新。

清阳道长觉得:教这样的学生真有一种教学相长的乐趣。

那天,清阳道长从《孙子算经》中,找到那著名的“雉兔同笼”问题,让杏儿哥来做。

那问题是:“今有雉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

这四句话的意思是: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三十五个头;

从下面数,有九十四只脚。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

清阳道长讲得方法是:“我们先给笼中的雉和兔下一道命令:“野鸡独立,兔子举手!”

这时,落到地上的还有多少只脚?”

杏儿哥回答道:“落到地上的,应当是九十四的一半,是四十七只脚。”

“那么,此刻,鸡落到地上的脚数与它的头数是一样的。

而每只兔落到地上的脚数比它的头数多一,现在,我们能不能求出兔有几只呀?”

清阳道长又启发道。

稍一思索,并用“一掌金”计算。

杏儿哥说道:“师叔,现在,真得能求出那兔的数量了呀:

用那此刻落到地上的四十七只脚,去掉三十五,得到的就是兔子的数量了。

兔子共有十二只”

“那么,雉有多少只呢?”清阳道长紧跟着问道。

“从三十五中去掉十二,得到二十三只。雉有二十三只呀!”

杏儿哥几乎是脱口而出。

清阳道长可以称为数术大师了,他所讲得方法,就是拿到现在看来,也是非常精粹得当,富于启发性的。

可是,仅仅过了一天,那杏儿哥却又想出了一种方法,拿着做好的题来向师叔请教。

他对师叔说道:

“师叔,关于那“鸡兔同笼问题”,我又想出了一种方法,你帮我看看:

看我做的对不对?”

清阳道长接过做好的题,只见在一张纸上:

上面画了几个小圆圈,圆圈上有的画上四条斜线,在纸上就像趴着的小乌龟。

有的圆圈上只画了两条斜线,就像小乌龟少了两条腿。

下面还列出了几个算式。

咋一看上去,清风道长还真的就没看懂。

等再仔细看下去,才明白了:这杏儿是在用一种图解的方式做这题:

小圆圈应该画三十五个,这是表示鸡与兔的总数。

为了节省篇幅,他只象征性的画了六个。

其中,那三只有四条腿的,表示的是兔子;

那三只两条腿的自然就是鸡了。

从他列式的情况可以看出,他是采取一种假设的思路来解题的:

假设笼中全是鸡,那么三十五只鸡,每只鸡两条腿,那么一共就是七十条腿。

从鸡兔脚的总数九十四只中,去掉这七十只,还剩下二十四只。

把这二十四只脚,两两的画到两只脚的圆圈上,就是兔子的只数。

这样算来,兔子的只数就是二十四的一半,共十二只。

然后,从总数中去掉兔子的数量,得到鸡的数量是二十三只。

清阳道长看完以后,心里赞叹道:

“这孩子简直是太聪明了,似他的解法,又简单又直观,就是给五六岁的小孩子讲,也是可以学会的呀!”

于是,表扬杏儿哥说:“杏儿,你解这题,又想到的方法很好!

今后学任何东西都要注意:师父引进门,修行靠个人。

不要拘泥于别人的方法,关键是要有自己的想法。

任何问题的解决,都不限于一种方法,要敢于摸索,找到一种适应自己的方法。

只有这样,你才是真正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看杏儿哥这般聪明和勤奋,不知清阳道长还会怎样激励他?

本文由看书网小说(.)原创首发,阅读最新章节请搜索“看书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