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苍龙
字体: 16 + -

第十五章 说古道今 全凭家收藏

一个上午,经过两个老者的点拨,杏儿哥有很多的感悟。

下午是考写文章,此刻,这一提起笔来,可以说是文思泉涌,灵感顿现,笔走龙蛇,不到半个时辰,文章已经写完。

爷爷和二大爷拿过来一看,题目是《刍狗与圣人》。

文章大意是:因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就是天地的刍狗。

又因为“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百姓就是圣人的刍狗。

那么不管圣人还是百姓,因为都是刍狗,所以,都必须遵守天道,保持清静无为的精神状态。

像秦时的万里长城,隋时的京杭大运河,虽然有用,可是太劳民伤财,不是圣人之举,只能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热之中,理应遭到后世的咒骂。

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圣人治国,必须小心行事,不要招摇张扬,百姓才能安居乐业,幸福安康。

两位老者,静静地看着眼前这个孩子的文章,被深深的感动了。

不讲他的思维敏捷,不讲他的博古通今,也不讲他的词藻华美。

单凭着这小小的年纪,竟然有一副忧国忧民的心肠,已经可以使人心热。

若不是祖上有训,不准刘家后代出山做官,这两位老者,此刻,真想把杏儿哥送出山去,另请名师点拨,说不准将来还真是国家的栋梁。

自从第一次考完试后,在刘家,就意味着发蒙教育的结束。

剩下的岁月,反正也不去参加科举考试,基本就是继续学习和自由阅读。

继续学习和阅读的书,就是装在老爷子书房里的书柜里那些,大约也就是一千多本。

书柜共分五层:在书柜顶层的书,按照祖训,凡刘家的子孙,必须在私塾里,在先生指导下把这些书都读完,并且要考试。

这些书主要包括:各种发蒙书籍和诸子百家的论著,诸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易经》等。

道家的《老子》、《庄子》、《列子》;儒家的《论语》、《孟子》、《春秋》、《荀子》;墨家的《墨子》。

法家的《韩非子》;纵横家的《战国策》、《鬼谷子》;兵家的《孙子兵法》、《六韬》《三略》;和西汉史学家司马迁的《史记》。

以及名家、阴阳家、杂家、农家、医家、小说家等的各种论说、集注、散文共约三百余册。

在书柜第二层和第三层摆放的主要是诗词曲赋。

这包括:《诗经》、《楚辞》,唐诗中有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王维,孟浩然等的诗歌。

宋词中有:苏东坡、辛弃疾、柳永、秦观、李清照、陈亮等的作品。

元曲中有:号称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的作品,还有王实甫的《西厢记》和明朝汤显祖的《牡丹亭》。

汉赋中有:号称汉赋四大家的: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和张衡的作品。

另外,还有:唐宋八大家: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的作品以及北宋范仲淹的诗文等,共约五百余本。

按照祖训,这二、三层的书籍,要求刘家子孙一生中至少

!看书网

老爷子发现这些后,就让他与他的二哥一起做私塾里的工作。

除了上午上课讲学以外,令他每天下午,还要带领小孩子们进行身体锻炼,把修身和养性结合起来。

也使刘家的后人身体强壮,适应山里生存的需要。

其实,真正促使刘七研习武术拳谱的是,他的宝儿被恶龙掠去的那一天的情景。

大白天里,爷爷、奶奶、叔叔、大爷、婶婶、大妈、爹爹、亲娘,几十个人在地里劳作。

一瞬间,那条恶龙竟然像入无人之境,就在众目睽睽之下,一探爪,就把自己刚刚三岁的儿子掠走了,大家眼睁睁的束手无策。

儿子被掠走了,这当爹的心,也像是被挖走了一样:我空有一肚子才学,竟然连自己的儿子都看护不了,这算什么爹呀?

回来后,暗自流泪整整有一个多月。

后来心想:整个山庄,虽然每天书声朗朗,每一个人都知书达理。

可是,一群书生生活在深山里,一遇见特殊事件,全都手无缚鸡之力,拿不起,放不下。

这怎么能行呐?

心中烦闷,白天地里的活干完了,回家就想宝儿,在家里又不愿看见**的擦眼摸泪。

干脆,就每天回到自己的爹和娘的屋里,一头扎进书柜里,看书找安慰。

那几天,爹和娘的心情也是很坏,也没有管他的。

一连又是半个多月过去了,百无聊赖中,找出一些过去自己曾看过的旧武术拳谱。

看着看着,忽然眼前一亮:当年华佗创五禽之戏,行导引之术可以强身健体。

达摩祖师面壁时,发明易筋经,防止身体退化,又可驱赶山上的虫咬鸟啄。

我何不从这些拳谱中找一些合适的功夫,练好了,不也可以锻炼身体,强筋骨,长力气。

还有一些击打的本事,关键时刻也不至于束手待毙了。

想到这里,他的心里开始有些开朗起来。

他这想法一出,连他自己都没有想到,他对刘家的贡献就太大了。

从此,改变了刘家重文轻武的局面,使得山庄中的这群读书人的生活质量,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因为在山里,靠什么生存?读书只能使他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充实。

归根到底,人要活着,那得靠身体,靠力气,靠长年累月的与大自然的搏斗。

读书不能直接获得这些,只有像刘七这样的读书人,从书中懂得了这个道理,利用古人留下的这些宝贵遗产,转化为一种锻炼的行动,才会彻底改变人们孱弱的身体状况。

刘七的爷爷当年搜集了这类书时,恐怕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于是,他就开始了筛选:要选些刀枪剑棒一类,那是最实用的。

可是不行!一来不符合祖训,祖上为什么要蛰伏在山里?就是为了清静,不招惹麻烦,弄些刀枪剑棒太显眼。

二来也没地方打造这些刀枪剑棒。

三来就是前两个条件具备了,自己也是一个文弱书生,从没练过,这么复杂的功夫,一时半晌自己也学不会。

那么选什么?选来选去,最后,选了一套《少林童子功》,和一套《少林达摩杖》。

为什么选这两套?第一、它们简单适用。

自己虽然已经过了练《少林童子功》的最佳时机,可是从这套功法的拳谱上看,它比较简便,又是练各种武术的基础功法,能有效增强人的身体机能,是各种拳法的筑基功夫。

第二、它们比较朴实。《少林达摩杖》所用器械就是满山的树棍,不招人耳目,甚至都可以不把它看做武术。

可是它却暗藏杀机,除了能锻炼身体外,还有非常有效的技击能力。无疑,关键时候可以提高自己的自卫能力。

这样选择了以后,他只告诉了爹和娘借书的事,别的一句也没漏。把拳谱就拿到了自己家里去研习起来。

本文由看书网小说(.)原创首发,阅读最新章节请搜索“看书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