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苍龙
字体: 16 + -

第十四章 冰雪聪明 小荷露尖角

说来也怪:只从杏儿哥教训了那个黄鼠狼以后,多少年来,刘家庄竟然再没发生过一件、因为黄鼠狼叼走小鸡的事情。

刘家老爷子对杏儿哥的教导也更加强了。

随着杏儿哥认得字越来越多,整个《老子》的学习,没费什么事也就会读和会背了。

对于书的内容,凭借着以前的学习,他大都理解。

再加上爷爷的书柜,现在也开始对杏儿哥开放了。

每天除了爷爷领着学习外,闲下来的时候,杏儿哥几乎都在爷爷家阅读。

看着孙子那热心读书的样子,高兴的爷爷直捋胡须。

今天,就是杏儿哥学完了《老子》后的考试课。

现在,让我们静下心来,看这刘家是怎么考试的?

按照刘家对孩子的考试方法,低年级小孩认字,写字,背书,只有先生天天检查,是不考试的。

对于高年级的孩子才实行考试的。

这考试,可以分为两部分:一为提问题。

就是在学习了某种书以后,先由学生向先生提出三个问题。然后,有先生给与一一解答。

二为写文章。就是在第一个考试任务完成的基础上。

学生将自己提出的问题和先生的讲解,进行分析和综合,结合自己的心得。

选出一个问题进行阐述,把它写成文章。

现在进行的是第一部分的考试:即是提问题。

考试地点是在爷爷家的议事厅,主考是杏儿哥的爷爷和二大爷。

爷爷和二大爷今天穿戴整齐,分别端端正正的分坐在议事厅大八仙桌子两侧的椅子上,杏儿哥也老老实实地坐在爷爷和二大爷的对面。

首先,二大爷说:“杏儿,今天的考试,你可以对《老子》一书提出三个问题。现在你可以想一会儿。”

过了一会儿,爷爷说道:“杏儿,现在你可以提问题了。”

杏儿哥把身子正了一正说道:“爷爷,二大爷:杏儿要提的第一个问题是: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这是为什么?”

听完杏儿哥的提问,吃惊的是二大爷:好小子呀,上来就是个难题呀。

就是在讲课的时候,这一句也是不太好讲呀!还是听听爹是怎么讲的吧。

看到儿子没有及时作答,做爹的也知道这句难讲,特别是对一个刚到六岁的孩子。

可是,难讲也得讲,还要争取给我的孙子讲清楚。

想到这里,老爷子清了一下嗓子,开口了:“杏儿,这句的关键词是:“刍狗”。

什么是刍狗?刍狗就是用草扎成的狗。这是古人常用来做祭祀用的器物,祭祀完毕,就把它扔掉或烧掉。

整个这句的意思是,天地无心于爱物,而任其自生自灭。

圣人也无心于爱民,而任其自作自息。

为什么呢?因为天地也好,圣人也好,必须遵守天道。

世间万物,自有它各自的生长规律,这就是天道。

你不需还要对它们再施什么仁爱,只要让它们按照各自不同的生长规律去生长就可以了。

老天如果为了给大地以仁爱,肆意的将雷电雨雪降到大地,万物就不得生长了。

圣人如为了表示对百姓的仁爱,随便的对百姓指手划脚,甚至横征暴敛,百姓就不得生存了。

正如

看书网军事说,水性最接近于“道”。

“居众人之所恶”的地方,自然会有一些污浊,但,圣人绝不可与小人同流合污!

所以,老子提出了圣人的“七善”:“居善地,心善渊,予善天,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这是说,圣人应当像水那样:善于选择地方,善于保持沉静,善于效法上天,善于遵守信用,善于理政治国,善于发挥才能,善于顺应天时。

为什么要提出这“七善”,那就是为了不能与小人为伍。”

“杏儿,圣人与小人是势不两立的。

假设一个圣人落到了一群小人之中,他也能像一株莲花,生在污泥中,却能出污泥而不染,为世人送来美丽和清香。

屈原怒投汨罗江,司马迁忍辱修《史记》,还有你祖爷爷弃官躲深山。

这都是洁身自好,不与小人为伍的例证。你说这样的道,我们该不该学呀?”爷爷又补充说。

“爷爷,二大爷,杏儿知道这一句理解错了。现在,知道了:上善如水,不仅是圣人的品格,也是圣人的一种大智慧。谢谢爷爷和二大爷的讲解。”

对于爷爷和二大爷的解释,杏儿哥又虚心的接受了。

看着这么虚心又好学的孩子,爷爷和二大爷真是心里乐坏了。

“杏儿,那你的第三个问题是什么?也快说出来让爷爷和二大爷听听。”二大爷满脸悦色的对杏儿哥说。

“爷爷,二大爷,我这第三个问题可能有点跑题,望爷爷和二大爷原谅。”杏儿哥竟然客气起来了。

看着他那稚气十足而又十分认真的样子,爷爷和二大爷禁不住笑了起来。

对着被笑呆了的杏儿哥,还是爷爷先开了口:“呵呵,杏儿,你尽管说来,你二大爷和爷爷都想听听俺杏儿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那,我就说了。”显然,是被爷爷和二大爷的笑给弄得,杏儿哥此时竟有点不好意思了。

“说吧,杏儿,爷爷和二大爷不笑了。你好好地说。”二大爷开始给杏儿哥打气了。

杏儿哥抿了抿嘴,镇静了一下,就开始说了:“爷爷,二大爷,老子说:世有三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和“俭”杏儿理解,可是,“不敢为天下先”杏儿就理解的不好。

宋时,范仲淹先生在《岳阳楼记》里写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多少年来为人们所称颂。

他这“先天下之忧而忧”,已经是“敢为天下先”了,到底对不对呢?”

好小子,真了不起!开始考起爷爷和二大爷了?

虽然,问题有点幼稚,可是他能把两篇文章对照,又不盲从前人,可见他是真动脑子了,这不正是读书人应有的治学态度吗?

爷爷和二大爷不约而同地想到一块儿了。

“杏儿,你说这天下人有没有忧愁?”二大爷开始点拨他了。

“当然有了。二大爷。”杏儿哥回答。

“这忧愁是现在才有的呢?还是原来就有的呀?”二大爷又问。

“应该是原来就有的,人一生下来就有忧愁。”杏儿哥又回答。

“那么,范仲淹先生说的:“先天下之忧而忧”,那能算是“敢为天下先”了吗?”二大爷又进一步的点拨他。

听到这里,杏儿哥开始低头不语了。可是,嘴唇还在微微动弹,好像还在说着什么。

知道杏儿哥又在思考了,爷爷和二大爷没有作声,只是相视一笑,耐心的等待着。

过了不长的时间,杏儿哥把头抬了起来,轻声说道:“爷爷,二大爷,我知道了。

范仲淹先生没有错,是天下人先有了忧愁,被范仲淹先生发现了。

他要为人们分担忧愁,才说了“先天下之忧而忧,”那是真君子的气度,不是“敢为天下先”,而是老子说的“三宝”中的“慈”。

天下人对范仲淹先生的尊敬是应当的。”

听着杏儿哥对最后一个问题的回答。两个长者乐了:这哪是给一个小娃娃考试呀?分明是在参加一场学问探讨嘛。

虽然很累,两个长者心里高兴啊:刘家已经很久没有这么聪明的娃娃了,祖先真是开眼,今天,竟然送来了杏儿哥。

下午是考写文章,那又会怎样呢?两位老者那是拭目以待。

本文由看书网小说(.)原创首发,阅读最新章节请搜索“看书网”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