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
字体: 16 + -

第89节:第十三章面山楼苦读(8)

润芝睁着一双茫然的眼望着伯伯,摇了摇头。

"我实话告诉你,我有五兄弟,我祖父兰芳公就按'福禄寿喜全'的顺序来给他的孙子取名,我排行老二,就取名禄生,后来,我考了府学秀才长年在外奔波,就嫌这名字要多俗气有多俗气,就自作主张改名叫'麓钟'。润芝,你看我名字怎么样?"

润芝不明伯伯用意,随口应道:"伯伯,你名字好呢。"

"怎么个好法?"

润芝略一沉吟,说:"伯伯,你不会怪我胡言乱语吧?"

"咦?伯伯叫你大胆讲,怎么会怪你呢?"

[ 书客网 shuke.com ]"真的不怪我,我就直讲,我想你是取'韶麓钟灵'之意吧,伯伯,你讲对啵?"

"润芝,你心有灵犀一点通哦。你伯伯就是想沾点'韶麓'的灵气,可惜的是……"毛麓钟神采奕奕的眼神却一下黯淡起来,嗓音低沉地说,"我祖父和我都是弃笔从戎的读书人,都想左持经典,右佩宝剑,象湘乡的曾文正公一样建功立业,可结果呢?祖父空怀一腔热血豪情,因不满朝廷而隐遁空门,终日诗酒相娱,在韶峰学佛成仙;我呢,跟随韶山冲一位清军提督游幕江南,襄办军务,后又远走武陵,在一位参军手下担任一个芝麻绿豆大的书记官,在旁人眼里是够威风够派头的了,可谁知道我内心的苦楚啊!军务繁忙中我三次参加礼闱考试,试图博取功名,却都是名落孙山,润芝啊,伯伯我大半辈子东奔西跑,满腹诗书却一事无成,看来我也跟我祖父一样没什么造化了,我唯一的指望就是你,我希望你发狠读书,有朝一日,干出一番经世济民的大事业来,为我们毛家发扬光大!润芝,你说呢?"

润芝经堂伯伯一点拨,攥紧拳头,心潮起伏,只觉得血往头涌,心砰砰直跳,嘴巴在翕动,但不知如何回答才好。

"算了,润芝,小小年纪,你的心思深藏不露,伯伯我完全懂,就不勉为其难逼着你讲了。以后,你抓紧苦练本事,等到有朝一日,好好去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吧。"毛麓钟抬起头颅仰望苍天,一阵唏嘘,不由得愁云上脸,吟唱起初唐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来: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伯伯,你如此喜欢陈子昂咯首诗,我耳朵快听出老茧子哒,你又发思古之幽情了吧。呵呵,伯伯,你比陈子昂还陈子昂哦!"

"润芝,伯伯哪能比得上陈子昂啊?他呀,豪侠仗义,自幼闭门读书,遍览经史百家,树立远大政治抱负,仅二十四岁就中了进士,你伯伯二十六岁才中个小小的秀才,我哪能和他比?他后来得到武后的重用,一方面支持武后政治改革,一方面对武后不合理的弊政屡次提出尖锐指责,因而遭受排斥打击,三十八岁就辞职返乡,可悲可叹的是他最后遭陷害冤死狱中。润芝,我站在这里吟唱这首诗,越发觉得我的心与千多年前的陈子昂的心是如此相通!"

两人信马由缰散着步。毛麓钟边走边一步三叹,再一次吟唱起《登幽州台歌》来,他慷慨悲怆的声音,润芝听了心里一阵阵颤栗,寻思着:"伯伯苦闷彷徨的心情,谁人能够体会呢?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啊!"

毛麓钟问:"润芝,你最近读了司马迁的《史记》,谈谈你对《史记》的看法,好啵?"

"司马迁有句至理名言:'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我觉得一个人为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大多数人的利益去死,就是死得其所,重于泰山,象谭嗣同之死,不是死得比泰山还重吗?司马迁从小胸怀大志,览潇湘,登会稽,历昆仑,周游名山大川,考察史迹,将游览四方所得山川浩瀚之气,一以发为文章,故气势奔放,雄视百世。我也在想如果我有朝一日,能周游全中国,实地考察,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探求大本大原多好!司马迁用性命和人格写出《史记》这部鸿篇巨制,不虚美,不隐恶,敢于秉笔直书,今世后人有几个能做得到呢?"润芝说得神采飞扬,条条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