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关
字体: 16 + -

第88节:第十三章面山楼苦读(7)

"此言极是,为侄的深表赞同,正在慢慢体味。"润芝不住地点头。

一天,顺生替儿子送寄宿吃的米到毛麓钟家,他从麓钟哥那里打听了儿子的读书情况,回到家便对七妹笑得合不拢嘴说:"真是一物降一物,三伢子到他伯伯手里读书就规规矩矩,麓钟哥使了么子定身法,外头哪怕是花黄牯上树,他都不去看,一门心思只读圣贤之书哒。"

七妹笑呵呵说:"我不是早讲哒,麓钟哥教书有一套,调皮的细伢子压得煞住,咯叫做蛇服流氓耍,马服相公骑。"

一天下午,夕阳西下,润芝看书累了,眼有点发花。伯伯便领着他往后山去散散心。叔侄俩爬上了龙头山的山脊,俯视近处,漫山遍野横七竖八堆满了奇形怪状的大石头,石头的缝隙中树木郁郁葱葱,流绿滴翠,山脚下一栋栋农舍旁桃红柳绿,杜鹃花开,如大片彤云,在夕阳余辉的映照下煞是好看。放眼远望,云雾迷茫中,韶峰耸翠,直插云霄,莽莽苍苍的群山如虎踞龙盘绵延横亘。

毛麓钟被眼前奇丽雄伟的景色激动得浑身颤抖,遥指远处天际云雾缭绕隐约可见的两座狮子山,一板一眼说:"润芝,那两座山就是有名的狮子山,活象两头狮子,正好一公一母,颈上的鬃毛竖起,似在咆哮,气势咄咄逼人,它们领着三只狮子崽崽往这边走来呢。润芝,你看看,四五里路外还有一座烈马山,老辈子的人讲,这叫'五狮赶马'。"

润芝顺着毛麓钟所指的地方极目远眺,点头称是。

接着,毛麓钟边说边用手向近处环绕的群山划了个大大的圆圈,"润芝,你看,南岳山脉好比一条巨大的青龙,青龙的头在南岳衡山,龙的身子由衡山向西北绵延两百余里,来到我们韶山,几多曲折盘桓,啧啧,山环水绕,谁不叹为观止?真是'千里来龙,此处结穴'啊!润芝,你看看那十八罗汉山,不活像十八个和尚身披袈裟面朝西北打坐?那圆圆的山尖就是一个个剃光了头发圆圆的脑袋呢,真是妙不可言啊!你再看那韶峰,历来赞誉此山峰的诗文数不胜数,我倒最欣赏的就是乾隆年间周定宁做的一首诗,润芝你好好听一听:

从来仙境称韶峰,

笔削三山插天空。

天下名山三百六,

此是湘南第一龙。

毛麓钟如醉如痴反复吟诵了好几遍,润芝在旁悉心洗耳恭听。此时的韶峰云缠雾绕,夕阳的余晖给韶峰镶了一道灿烂无比的金边,毛麓钟和润芝叔侄俩被眼前的瑰丽景象深深吸引。

"润芝,我们站立的地方叫么子山?"

"叫龙头山吧。"

"对,一点没错。对面的半山腰是虎歇坪,你祖父大概在那里躺了好几年吧?"

润芝一听伯伯提起他阿公,眼睛立马红红的,泛着泪光。

毛麓钟岔开话题说:"这山脚下有股清泉从龙头山上流出来,滴在沟底的岩石上,日久成一洞,水落洞中,那滴答滴答的响声如钟如磬,近闻清越,远听悠然,山风刮来,滴水洞口就活像是'八仙吹箫',呜呜咽咽。我们毛家族谱上又刊有一首好诗对这里赞叹不已。"

"伯伯,我和几个小伙计经常在咯里看牛打柴,从没听讲过么子好诗,伯伯,请你讲来听听。"

毛麓钟这时容光焕发精神抖擞,不由得抑扬顿挫地吟咏:

一钩流水一拳山,

虎踞龙盘在此间。

灵秀聚钟人莫识,

石桥如锁几重关。

毛麓钟吟咏完这首诗,指着眼前的景物一句一句给润芝解释,润芝"哦哦"连声,不住地笑着点头。

"我们韶山冲山水秀绝,必生奇才!自毛太华公从江西吉水投身云南边陲立了军功,受了朱元璋的封赏之后,迁入湖南湘乡绯紫桥,他死后其后裔再转迁到韶山冲,历经五百余年,就出了不少响当当的人物,特别是近几十年里就有一两千人跟着湘乡的曾文正公去打长毛子,受了顶带花翎当了大大小小官的有六十多人。我祖父兰芳公就是其中的一个!这正应了"天地钟灵,山川毓秀"这句古话啊。"毛麓钟眉飞色舞,说得口沫横飞,盯住润芝问:"你知道伯伯名字的来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