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日巨奸大结局
字体: 16 + -

褚民谊:双眼紧闭上刑场1

褚民谊(1884—1946),字重行。浙江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人。1903年东渡日本求学。1926年1月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嗣后递升为执行委员,7月北伐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军医处处长,留守广州。1932年1月汪精卫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院长,褚任行政院秘书长。1937年上海沦陷前,任职中法国立医学院院长、中法技术学校医学研究部主任。

1940年3月底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汪精卫任伪行政院院长、褚民谊任副院长兼伪外交部部长,12月任驻日大使,1941年10月回南京复任伪外交部部长。1942年曾任访日特使,日本天皇授予其一等旭日大绶章。

1945年10月14日在广州被国民党军统局诱捕。1946年8月23日以汉奸罪在苏州狮子口监狱刑场被枪决。

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香港《南华日报》发表了臭名昭著的“艳电”,表示要与蒋介石政府决裂,公开反对抗日,向日本政府求和。

第二天,上海各报都**了汪精卫的“艳电”。

这天上午,任职于中法国立医学院院长的褚民谊在办公室里,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认真读着这份“艳电”,校长办公室秘书敲门走进来,他也不知道。

“校长,您说今天上午要去浦东见一个朋友,现在时间快到了,接您的车也快来了。”秘书站在一旁,小声提醒他。“今天我有事,浦东改天再去吧。”褚民谊挥挥手,有些不耐烦。

“好吧。”秘书见褚民谊杯中的咖啡已喝尽,为他冲了一杯茶,便退了出去。

金蝉脱壳说起这褚民谊,经历颇不简单。他出生在江苏吴兴县一个很有名望的中医世家,19岁时东渡日本求学,22岁随同乡张静江赴法国。他们乘坐的轮船途经新加坡时,听说孙中山正在新加坡,褚民谊便与张静江一起上岸,见到了这位他们仰慕已久的革命领袖,并加入了同盟会。到法国后,褚民谊与吴稚晖、蔡元培等人一起创办了中国印书局,发行《新世纪月刊》和《世界画报》,宣传革命思想。

1911年11月上海光复后,褚民谊回到上海,与陈璧君母亲的养女陈舜贞结婚,成为汪精卫的连襟。就是靠这层关系,褚民谊成为汪伪政权的重量级人物,赫赫有名的大汉奸。

1912年5月,褚民谊任同盟会驻沪机关部总务长,同年9月,他再度赴欧。后来,褚民谊和吴稚晖、李石曾等人在法国创办里昂中法大学,褚任副校长。1924年,褚民谊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年底回国,先后任广东大学教授、代理校长兼任广东医学院院长。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褚民谊被选为中央候补执行委员,后递升为执行委员。北伐战争时,褚民谊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后方军医处处长。1928年,褚民谊来到上海,任上海中法医学院院长。日军侵占上海后,褚民谊仍留在中法医学院。

褚民谊虽然是汪精卫的连襟,平时与汪精卫的关系不错,但对汪精卫出逃河内,反蒋投日,事前并不知道。所以,当他读到汪精卫的“艳电”后,有些吃惊。

大约半月后的一天晚上,褚民谊家里来了一位神秘客人,他就是汪精卫派到上海打前站的周佛海。

一见褚民谊,周佛海便对他说:“我此次来上海,是奉汪先生之命。临走之前,汪先生特地交待我,到了上海一定要上门看看褚先生。”

褚民谊对周佛海来上海的底细不清楚,便客气地回答道:“请转告汪先生,我在上海教书,不问政治,一切都很好。”

“目前国内形势不稳,日本军队节节胜利,汪先生因主张和平与老蒋彻底分手,有可能回国另立政府。”周佛海不请自坐,不紧不慢地与褚民谊聊了起来。

褚民谊有些着急。虽然上海已被日军占领,但整个城市上空弥漫着强烈的反日情绪,学校里的学生抗日情绪也日益高涨。特别是在租界,因为日本人管不着,学生们经常举行反日游行,抗议日军的暴行。这些学生要是知道周佛海来找过他,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周佛海似乎了解褚民谊的心思,也没有久坐,只是问了问上海的大学生们对汪精卫提倡和平运动的看法,便起身告辞了。送走周佛海,褚民谊如释重负,长长地出了一口气。

尽管如此,中法医学院的学生们很快知道周佛海到过褚民谊的家,他们非常气愤,认为平时总是标榜自己抗日爱国的褚院长,却在家里偷偷会见大汉奸周佛海,这本身就是一种汉奸行为。于是,同学们推举出几名代表,来到院长办公室,质问褚民谊。

“褚院长,你为什么要会见周佛海,你难道也想去做汉奸吗!”

“没有啊,周佛海怎么会来找我。就是他来找我,我也会把他赶出门外去。”褚民谊显示出一副无辜的样子,极力否认见过周佛海。

“褚院长,我们可不是3岁小孩子,你能够哄得了我们吗!你要是执迷不悟,拒不承认你的所作所为,我们就要组织罢课。”褚民谊一听,十分惊慌:“同学们,你们不要轻信一些人的怂恿,我褚某人是坚决主张抗日的。”

为了表示自己的“清白”,褚民谊当天即召集了全校教职员工大会,会上褚民谊慷慨陈词,表明自己绝无参加“和平运动”的想法,坚决站在同学们一边。

第二天,褚民谊又在上海几家大报上刊登启事,声明说:“我虽与汪精卫有亲戚关系,但亲戚归亲戚,政治归政治,本人绝无参加汪先生和平运动的意思,我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与思想,任何人不得强加和勉强。”

经过这一番动作,褚民谊才算在中法医学院重新站住了脚。

这年的五月,汪精卫在日本人的帮助下,从河内来到上海。汪精卫到达上海后,四处活动,为他成立伪政府秘密活动,招兵买马。

这天,褚民谊接到一个陌生人打来的电话,称他是汪精卫的秘书,汪精卫请他到江湾土肥原公馆面晤。

褚民谊感到很突然。他想,汪精卫此番来沪,很有可能就是周佛海上次所透露,是来组织新政府的,汪精卫此次来约请自己,肯定与此有关。

褚民谊匆匆处理完手头的事情,便驱车来到土肥原公馆。见到汪精卫,褚民谊有些不自在。前不久,他在报纸上公开表明了自己不参加和平运动的态度,并对汪精卫还多有指责。汪精卫似乎并不知道这件事,见到褚民谊后非常高兴:“重行,想不到我们在上海又见面了,家里都还好吧?今天,我们可是要好好聊一聊。”

两人坐定后,汪精卫详细询问了上海民众对和平运动的看法,各个学校的学生情况如何,上海民众与日本人的对立情绪怎样。

褚民谊一一做了回答。

“你对和平运动有什么看法?我们要是成立新政府,会有人拥护吗?”汪精卫话头一转,问起褚民谊的态度。

“我当然是坚决拥护和平运动了。”在汪精卫面前,褚民谊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目前,虽然人们都很恨日本人,但不少人还是愿意和平,不愿意打仗。希望过和平安定的日子,不希望动荡不安的生活。”

褚民谊伸出手指头,一二三四地说了几点,显然他是有所准备的。

一番话,说得汪精卫连连点头,非常高兴。

“重行,将来组建新政府,还得请你出山哟!”汪精卫笑着说。

“只要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一定效力。”褚民谊没有半点犹豫,当即答应。

“那你就不能留在学校了。”汪精卫道。

“好吧,我把学校的事情处理完,一切听您的吩咐。”褚民谊话语里透出兴奋。

从土肥原公馆回来后,褚民谊便准备秘密离开学校。为了不让别人察觉自己的行动,褚民谊在临走的头一天晚上,玩了一个花招。

那天是一个周末,褚民谊在家中举办了一个昆曲演唱会。

褚民谊酷爱昆曲、皮簧艺术,对昆曲的唱腔作过比较深入的研究,抗战前,他还常常到南京昆曲团客串一两个角色,演技不错。

这天,褚民谊把上海几位有名的昆曲演员、琴师请到家里吃饭,饭后趁着酒兴,褚民谊唱了《霸王别姬》中楚霸王项羽的一个唱段,博得满堂喝彩。

接着,几位名角相继凑兴。

演唱会进行得很热闹,一直到很晚才散。

第二天一大早,褚民谊给学院的一位副院长打电话,说:“最近学校经费比较紧张,昨天接到香港一个朋友的电话,要我到香港去商谈,他可以帮我们筹集一笔资金。我在香港停留几天,很快就会回来,学校的事情你先管管。”

褚民谊使用金蝉脱壳之计离开了学校,他没有再回来。

重返南京1939年9月,汪记“国民党六届一中全会”在上海召开。

这次会议,成立了中央党部,褚民谊任中央党部秘书长,成为汪精卫汉奸集团的核心人物。

褚民谊上任后,又是发通电,又是写文章,极力为自己的汉奸行为辩解,妄图把自己打扮成一个民族英雄。

1940年元月下旬的一天,汪精卫把褚民谊叫到办公室,对他说:“目前,我们的工作开展得很顺利,和平运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下一步,我们准备还都南京,我想派你先去南京做一些准备工作。”

褚民谊的家就在南京,一听说要派他回南京,当然很高兴,当即表示同意。

三天后,褚民谊乘火车回到久违的南京。

此时的南京,市面萧条,行人稀疏。

寒风中,人们裹紧衣,低着头,匆匆而过,不敢在路上多作停留。

两年前那场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给人们留下了噩梦般的记忆,到处还能看到日军当年枪杀无辜百姓留下的痕迹。褚民谊回到颐和路34号自己的家。

家里一切照旧,褚民谊离开南京时,将房屋托付给一个远房亲戚照看。褚民谊的到来,使那位亲戚十分意外。他连忙帮着将褚民谊的行李提进屋,又忙着到厨房烧火做饭。

褚民谊吃过饭,便与这位亲戚拉起了家常。

“晋志表弟,我离开南京两年多,这房子亏得你照看,谢谢你啦。”

“表兄您太客气了。您这么好的地方让我白住,看房子又不花什么力气,再说您平时对我们那么关照,我看看房子,还不是应该的吗!”

“日本人来过吗?”

“来过一次。那天,我刚从外边回来,几个日本兵端着枪进了屋,在屋里到处乱翻了一通。他们看见屋里有很多洋文书籍,便要翻译问我这家的主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读书人,正在国外留学。临走时,一个日本兵把家中挂的几幅字画,还有几件瓷器抢走了。我正要上前理论,挨了那个日本兵一枪托,差点没把我抓走。”

褚民谊兴奋的脸,顿时阴沉下来。

“日本人在南京,听说杀了不少人?”

“唉,杀人如麻啊。表兄,政府军队撤出南京城的第二天上午,日军就从中华门、光华门、和平门入城,大火烧红了大半个天,黑烟滚滚,枪声就像炒蚕豆似的响了三天三夜,到处是死人。我亲眼看见汉中门外,日军把一千多名百姓和几百名警察拉到秦淮河边,架起机枪扫射,见有人还没有断气,日本兵就上去用刺刀捅。捅完之后,就在尸堆上架起木柴,浇上汽油焚烧。”说到这里,褚民谊的表弟已泣不成声。

褚民谊一边听,脸上的表情不断起着变化:先是不以为然,接着吃惊,后来变成一副无可奈何,麻木不仁的样子。

褚民谊没有从日军大屠杀的兽行中产生仇恨,反而认为这就是反抗日本人所带来的必然结果,中国打不赢日本,要避免屠杀,只有向日本人求和。

褚民谊到南京后,四处奔走,为汪精卫“还都”南京,积极准备。

转眼一个月过去了,褚民谊有些心不在焉了。他人在南京,心却在上海。因为此时,汪精卫与周佛海等人正在上海商议安排新政府成立后的各路人马,远在南京的褚民谊担心自己的安排问题。

委以重任3月上旬,汪精卫打电话要褚民谊速来上海。

放下电话,褚民谊乘夜车连夜赶回上海,当晚即面见汪精卫,向汪精卫汇报了在南京工作的情况。

汪精卫告诉褚民谊说:“还都南京的时间初步定在本月下旬,新政府成员正在讨论酝酿中,你有什么想法,可以告诉我。”

“我以前在行政院当过秘书长,工作比较熟悉了,现在还是担任这个职务比较合适。”对自己的安排,褚民谊早有考虑,汪精卫的话音一落,他并没有客套,和盘讲出了自己的想法。汪精卫有些犹豫,觉得褚民谊以前任行政院秘书长时,并不是很称职,但目前还没有更合适的职位。褚民谊虽然工作能力很一般,但他听话,又是自己的亲戚,也不能太亏待了他,要不然陈璧君那里也通不过的。想到这里,汪精卫答应了褚民谊所提的要求。

汪精卫认为褚民谊当行政院秘书长不称职,是有根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