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日巨奸大结局
字体: 16 + -

王克敏:服毒自杀,罪有应得2

第二天,陈恭澍将自己打扮成一个钱庄老板,在北平城内四处活动,凭着自己的老关系,寻找有没有可能接近王克敏的内线人物。

功夫不负苦心人,这关系还真让陈恭澍找到了。

原来,陈恭澍有一个老朋友叫张作兴,曾在某县当过警察局局长,他告诉陈恭澍,他有一个邻居姓武,曾在东北军中当过旅长,现退伍在家。此人颇有爱国思想,痛恨日本人侵占东北家园,他曾在一次喝酒时告诉张作兴说,过去在他手下当过连长的一个人,现在给王克敏当警卫队长。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张作兴把这话记在了心里。

这个消息使得陈恭澍十分兴奋,他对张作兴说:“你马上再去详细了解一下,武旅长与那个警卫队长的关系如何,能不能胜任我们交给他的任务。”

没过两天,张作兴给陈恭澍回话说:“武旅长的那位部下虽然在王克敏手下当警卫队长,但有名无实,只是给王克敏看家护院。王克敏另有两名贴身警卫,是王的心腹。为此警卫队长在一次喝酒时,还对武旅长表露过不满的情绪。”

听到这些情况后,陈恭澍决定亲自去找武旅长。他在张作兴的带领下,来到皇城根武旅长家中。

武旅长大约50多岁,个子魁梧,声音洪亮,典型的东北人性格,一见面,陈恭澍便对他产生了好感,直接向他说明了来意,希望他劝说昔日部下,刺杀王克敏。

武旅长当即表示可以试一试。

谁知武旅长找到老部下,向他说明来意后,这警卫队长却连连摇头,表示不敢下手。任武旅长怎么开导,就是不答应。末了,他只是对武旅长透露说,每星期二下午2点钟,王克敏要去煤渣胡同52号日军俱乐部,与喜多诚一商谈政务。

这正是陈恭澍想要知道的情报,他大喜过望,连忙带人侦察地形,做好暗杀前的准备工作。

经过一番侦察,陈恭澍基本弄清了煤渣胡同一带的地形,以及王克敏出行时的武装警卫情况。

为了做到万无一失,陈恭澍又从天津调来几名杀手,连同陈本人,共有八人参加这次暗杀行动。

行动之前,陈恭澍召集这些人开了一次会议。这几乎也是军统行动组的惯例。每次暗杀活动前,都要召开会议,一方面对行动方案进行详细的研究布置,另一方面,为行动人员打气,同时宣布纪律:一旦有人遭到逮捕,绝对不许做出背叛军统的事情,违者要进行严厉制裁。

会上,陈恭澍布置说:“这次行动,我们共出动8人,7支短枪,两部脚踏车。王克敏每次到煤渣胡同有两辆汽车,6名持有武器的随车警卫,以及数量不等的日本武装宪兵。此外,煤渣胡同一带还有伪便衣巡逻队。我们8人中,6人担任警戒,2人行刺。当王克敏的车队到来之际,听我的号令动手。王克敏坐在第二辆车,车的前排有一警卫人员,他坐在后排的右边。”说到这里,陈恭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精致的烟盒,从里面抽出一支香烟,点上火后,稍作思考,开始下达命令:“整个行动分成两个组,第一组王文为组长,带上两名行动队员集中火力,事先进入胡同,等王克敏的坐车进入胡同后,迎车而上,将他杀死在车上,然后骑上脚踏车撤退。其余人员为第二组,组长王文璧,你们埋伏在胡同外,当第一组人员的枪响后,马上用火力压制住王克敏的警卫人员,不让其抬头,相互掩护撤退。”

最后,陈恭澍补充说:“虽然对方人多,火力强大,但他们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我们是有谋而来,出其不意。所以,这次行动,一定能取得成功。”

1938年3月28日,星期二。

这天,天气阴沉,阵阵北风卷起的黄沙,弥漫着整个北平城。街上行人以巾掩面,遮挡着风沙,个个来去匆匆。下午,大约2点,陈恭澍带着行动组来到了煤渣胡同附近。在此之前,行动组已实地演练过几次,怎样行刺,怎样撤退,都有详细的安排。

一切都按计划进行。陈恭澍坐在煤渣胡同对面的一个小吃摊上,这里可以纵观胡同前后的过往车辆,便于指挥。天色开始暗淡下来,朔风渐起,卷起漫漫黄沙,发出呜咽之声。

执行过多次暗杀行动的老杀手陈恭澍,今天竟有些紧张,手心沁出了一层汗。他感到一股浓浓的杀气弥漫在四周。没过一会儿,王文带着第一组两人,装作卖香烟和糖葫芦的,走进了煤渣胡同。

紧接着,王文璧带着第二组几个人,装成路过的行人,慢慢跟在后面。

2点10分,王克敏的座车从南疾驶而来。

前面一辆警卫车进了胡同口,后面王克敏的车放慢了速度,好让警卫先行下车布置警戒。正当司机减速准备左转的时候,坐在街对面的陈恭澍马上起身,将拿在手上的礼帽戴在了头上。这是动手的信号。

装扮成小贩的两名杀手迎面快步走来,边走边从怀里掏出手枪,举手向正在转弯的那辆汽车后排上坐着的人射去。只听“叭—叭—叭—”,枪声响起,后排座椅上的那个人应声倒了下来。

等到前边的警卫人员回过神来,进行还击时,陈恭澍早已下了撤退命令。第二组人马随即用火力封锁住了胡同口,第一组人马很快跑得无影无踪。

这次行动,按照预定计划,进行得很顺利。正当陈恭澍得意洋洋,准备向戴笠请功时,传来消息说,当天打死的不是王克敏,而是他的日本顾问山本荣治。王克敏只是受点轻伤。原来,那天王克敏邀山本荣治一起乘车到喜多诚一处汇报工作,为了讨好山本荣治,表示对他的尊重,王克敏自己坐在了前排。山本荣治就坐在王克敏常坐的位置上。就这样,王克敏捡了一条命,山本荣治糊里糊涂当了替死鬼。

王克敏大难不死,受了一次惊吓,大病了一场。

粉墨登场王克敏虽然资历不深,但官瘾却很大。他知道,“临时政府”毕竟有“临时”两个字,而且还要看日本人的眼色,说不定哪天日本人不高兴了,把这“临时政府”给废了,也是很容易的。南京沦陷后不久,他见南京也成立了一个汉奸“维新政府”,便想如果将这一南一北的“维新”和“临时”政府,合成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去掉“临时”两个字,自己来当“中央政府”的老大,这样不就成了一国之君吗。

想到这里,王克敏好不兴奋,于是把王揖唐、朱深等人叫来商量,最后由朱深执笔,写了一个书面报告给日本驻华北军事当局,提出了北平的“临时政府”与南京的“维新政府”进行合并的构想。

王克敏的这个材料,很快转到了日本陆军那里,并得到了陆军当局的支持。因为,日本侵略军是以陆军为骨干,以华北为基地,逐步向华中、华南扩展。如果建成统一的伪政权,总部设在华北,对实现其侵略意图更为有利。

但是,以南京为中心的日本华中派遣军却不同意把伪政权建在北平,他们认为,如果“统一政府”放在北平,华中派遣军就不能控制全局,丧失既得利益。

南京“维新政府”一号人物梁鸿志,听说王克敏要在北平搞“统一政府”,害怕失去自己的位置,也表示坚决反对。这样一来,日本侵略军和汉奸们分成了两派,互不相让,争执不休。

1938年5月,王克敏专程为此事去东京访问,以求得日本政府的支持。因为日本侵略军南北方面意见不一致,日本板垣陆相也拿不定主意,在会见王克敏时,他故意避开了这个问题。会见结束的时候,他对王克敏说:“你回去后,还是好好与梁鸿志协商,把这个问题解决好。”

王克敏回国后,约梁鸿志到大连商量成立“统一政府”之事,梁鸿志态度不冷不热,提出了一个“分治合作”的办法,即先不忙成立统一的政权,先设一个中介机构,作为过渡阶段,为将来建立统一政权做准备。

这年的9月22日,经过日本批准,两个汉奸傀儡“政府”在北平达成妥协,决定成立“中华民国政府联合会”,由“临时政府”与“维新政府”各派出三人作为委员参加。“临时政府”派出的三人分别是王克敏、王揖唐和朱深。“维新政府”派出的三人分别是梁鸿志、温宗尧和陈群。

别看“中华民国政府联合会”牌子很大,它实际上是一个松散的组织,一南一北两大汉奸系统,谁也不服谁,谁也管不着谁。

就在这一南一北政权相持不下的时候,1938年12月,汪精卫投日。

由汪精卫出面组织汉奸政府,应该是最合适不过的人选。于是,日本政府决定由汪精卫牵头,组织统一的“政府”。按照日本政府的安排,次年6月27日,王克敏与汪精卫在北平日军杉山元司令官邸进行了首次会谈。

在成立“统一政府”的事情上,横插进来一个汪精卫,这是王克敏没有预料到的。他明白,不论是资历还是能力,他都不如汪精卫,如果成立统一政府,其主要职务,非汪莫属。但是,他又不甘心就这样将手中的权力拱手交到汪精卫手里。在会谈中,王克敏以守为攻,主动表达了三条意见。他说:“第一,希望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考虑到北平治安相对好一些,建议大会在北平召开。第二,召开中央政府会议时,我本人一定参加,但不接受委员一职。临时政府可派三四人担任委员。第三,关于政府的名称和国旗等,可以暂不讨论,将来由中央政治会议决定。”

最后,王克敏说:“我年近七十,已是风烛残年,身体也不太好,在建立中央政府之前,准备告老还家。如果汪先生要我参加中央政府,我可以同意,但希望能留在北平,哪儿我也不打算去。”

王克敏所提的这几条,看似姿态很高,但其潜台词是:与汪精卫合作,应以华北“临时政府”为主体,否则,将不予配合。听了王克敏的几点意见,汪精卫知道他是个难缠的角色。

王克敏葫芦里卖的什么药,汪精卫一清二楚。于是汪故意谦虚道:“王先生德高望重,我们都希望您能出来工作。您今天所提三点意见,我们将会认真研究。”

王克敏原以为他所提出的几条,汪精卫会给他一个答复,哪知汪精卫态度暧昧,没有直接表态。为此,王克敏非常不满,汪精卫一离开北平,王克敏就举行了记者招待会,对汪精卫进行攻击,宣布“临时政府”不会支持汪精卫。

汪精卫的北上谈判,最终以失败告终。

1939年9月,在土肥原贤二等人的策动下,王克敏与汪精卫、梁鸿志又在南京进行了第二次会谈。

会谈一开始,王克敏抢先发言,他故弄玄虚地说道:“我最近得到可靠消息,关东军准备让满洲皇帝移銮北平,而且准备工作已全部就绪,只等一声令下,宣统就要进京了。”

王克敏把玩着手中的茶杯,然后将杯盖揭开,轻轻地呷了一口茶,将茶杯放到桌上,接着说:“我还听说,关东军要扶吴大帅吴佩孚先生出山,吴大帅已经答应,择日即可上任。”

说完这些,王克敏意味深长地朝汪精卫投去了一瞥。

王克敏此番话的意思是,你汪精卫不要神气,北平城里一旦有了宣统和吴佩孚,你也算不了老几。

这一番似是而非、亦真似假的话,汪精卫听了十分恼火。但他忍了下来,装出笑容,说道:“外面流言蜚语很多,我们不要轻信。今天的会谈,是土肥原贤二先生提议召开的,我们还是按照会议的议题进行吧。”

接下来,汪精卫阐述了成立统一政府的意义。他说:“只有建成统一的政权机构,才能更好地与日本政府合作,达到我们的初衷。希望三方能够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真实合作,向着和平反共的目的携手前进。”

说完,汪精卫拿出了召开中央政治会议的方案:一、三方派人参加中央政治会议;二、取消“临时”与“维新”政府;三、暂定在一个月以后,即10月9日成立统一的“中央政府”。汪精卫将手中的方案宣读完毕,王克敏与梁鸿志马上表示,没有接到华北、华中日军机关的通知,不能答应参加中央政治会议。

会谈再次陷入僵局。

正在王克敏准备回北平的时候,日本国内传来消息,日本平沼政府垮台,由阿部信行组成新内阁。阿部信行上台后,马上发表声明,支持汪精卫建立“中央政府”。这样一来,形势很快向有利于汪精卫的方向发展。

于是,三方再次坐下来,继续进行谈判。

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达成了如下协议:一、先召开中央政治会议,负责筹备和建立新的政府;二、建立政府后,设中央政治委员会负责议政;三、中央政治会议人选,国民党占三分之一,临时和维新政府占三分之一,其余三分之一由蒙疆政府及其他各党派占三分之一;四、中央政治会议议决方式,重要之事,须经全体或四分之三以上委员同意决定,一般的事情,可由二分之一以上委员同意决定;五、关于政府名称、首都、国旗,应由中央政治会议讨论,一致通过。

1940年1月24日,在土肥原贤二、今井武夫等人的策动操纵下,汪精卫和王克敏、梁鸿志在青岛召开了一次会议,决定由汪精卫成立伪中华民国政府。“华北临时政府”改为“华北政务委员会”,具有地方政权的性质,可以“独立”处理华北政务。南京“维新政府”取消,其政府成员原则上为汪伪中央政府吸收。

但是,在悬挂“国旗”问题上却又出现了波折。侵华日军认为,在日本占领区的后方又出现青天白日旗,日军在“感情上”难以接受,拒绝汪伪政权这个方案。而汪伪集团则认为,只有悬挂青天白日旗才能显示其正宗的地位,免去傀儡嫌疑。于是日、汪双方多次磋商,吵来争去。最后决定,采取了一个妥协的办法,即允许汪伪集团挂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但要在旗杆上方加一黄色飘带,上面书写汪伪集团的政治纲领“和平、反共、建国”六个字。于是,这个黄色的三角飘带,也就成了一种特殊的、醒目的汉奸标志。

1940年4月1日,王克敏及大小汉奸们,再次粉墨登场,宣誓就职。王克敏得到了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一职。

丢官复职华北伪政权的核心人物,除了王克敏外,就是王揖唐。说起这王克敏与王揖唐,两人曾经是一双死对头。王克敏属直系政要,王揖唐是皖系的骨干。1920年7月,直皖战争爆发,两人各司其主,成为政坛死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