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传
字体: 16 + -

第69节:第十一章〓滇川迷茫,崖暖铁索寒(2)

薛岳心中明白,龙云的这三点都是次要的借词,实际的主因是怕中央军抢了他龙云的地盘。但他没有点破,表面上还夸说:云公英明。

当天晚上,灯火辉煌,龙云在都南饭店宴请薛岳,上的一道主菜正是薛岳爱吃的广东名菜“龙虎斗”。两人在酒席上越谈越投机,似有相见恨晚之感。龙云提议,今日既然有缘,两人不妨金兰结盟,结成好兄弟。薛岳欣然应允。两人当即焚香告天,拜起把子来,相约同甘苦,共患难,相互支持。

自此以后,两人就以兄弟相称,龙云为大哥,薛岳为弟,保持了多年的友谊。抗日战争时期,龙云放心地把滇军主力交给薛岳指挥,相处得很好。

[ 书客网 shuke.com ]应该说,薛岳与龙云结盟,是追击红军的一个意外收获。无形中,国民党中央又得到云南省的支持,为全面进入大西南创造了条件。

第二天,薛岳获悉红军已分头抵达龙街渡、洪门渡和皎平渡一带后,请求空军天天派飞机侦察、轰炸,同时命令吴奇伟、周浑元、孙渡纵队加速尾追。

这时,追击红军的先头部队万耀煌第十三师,已到达距石板河不远的团街附近,薛岳急令该师全力尾追红军,保持火力接触,不让红军摆脱。

但是,万耀煌怕孤军深入,被红军吃掉,在先头部队与红军后卫三十七团火力接触、遭到猛烈反击后,就在团街构筑工事,固守不追了。

蒋介石严令薛岳督促各纵队:“不顾任何牺牲,追堵兜截,限歼匪于金沙江以南地区,否则以纵匪论罪。”这使万耀煌更加陷入困境。为了摆脱困境,他设了个金蝉脱壳计。当晚,他直接向蒋介石发电,谎称:派侦察队严密搜索,在前进的方向上,尚未发现共军的任何行迹,故决定在原地休整一天,俟查明共军去向后,再尾击而“剿”之。

蒋介石接到电报后大怒,向万发出了“限即刻到”的手令,如再违令,将按军法从事。在蒋介石的严逼下,万耀煌只好重新向团街推进。

万耀煌师这一“犹豫”,正好为红一、三两军团赶来皎平渡渡江争取到必要的时间。

蒋介石也给薛岳来电,妄想消灭红军于金沙江以南地区,并有“同仇敌忾,灭此朝食”之语。薛岳因而不敢多在昆明停留,迅速赶赴前线,指挥部队。

5月7日晨,在与龙云话别时,他告诉龙云,已限各部在5月9日在金沙江集中,要在金沙江边将红军主力聚歼,不容他们渡过金沙江。龙云建议说:“我军应竭力追击环州、石板河一带的共军,乘他们半渡的时候,一举歼灭之。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薛岳亲率四个师直扑元谋,谁知扑了个空。

原来,红军主力已离开元谋,正集结在金沙江渡口附近,构筑防御工事。薛岳因而想在元谋附近集中兵力,企图包围红军于金沙江渡口南岸。

这一地区,北面是金沙江,北岸有川军驻守,河流湍急,不能架桥,难以飞渡;西面有一条小河,为天然障碍,以少量兵力,即可防御;只有东南方面属丘陵地带,地形复杂,部队容易接近敌前。太阳下山,天色朦胧的时分,远远看去,乌黑乌黑的一长列大山横在前面,也分不清哪儿是树,哪儿是光石头。山影子前面,金沙江像一匹摊开的灰布,宽宽地铺在那里,也分不清哪是河水哪是沙滩。山、河连接的中间,已经亮起了点点闪烁的灯光。薛部扑上去时,到处只碰到“稻草人”,不见红军踪影,不知红军到哪里去了。

第二天一早,薛岳接到江北会理守军的电报,才知道红军主力在皎平渡口,找到了七条渡船,从5月1日至9日,整整运了九天九夜,现已全部顺利渡过金沙江。

薛岳感到纳闷,滇军、川军不是说,他们早已把渡船藏起来的吗,红军是怎样找到这些渡船的?眼见得计划落空,薛岳只能望江兴叹,并暗骂龙云、刘湘“剿匪”不力。

5月10、11日,蒋介石接连电令薛岳:“匪既渡江,我第一第二纵队与李师,即由薛总指挥亲率渡江,兼程向会理急进”,以便“封锁朱毛股匪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根本消灭”。同时,为了鼓舞士气,特通令前线部队,以团为单位,集合在驻地空旷地点,听候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