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传
字体: 16 + -

第66节:第十章〓进占贵州,山高云雾浓(7)

共军已成强弩之末,势将化整为零,在乌江北岸、长江南岸、横江东岸打游击,冒险渡长江公算不大,应令各纵队实施江西“围剿”时的碉堡战术和先求稳定、次求变化的方针,分路追歼截堵,逐次缩小,加以包围。

薛岳据此,电令各纵队沿途大修碉堡,切断红军供给,想重施江西故伎,困死红军。

3月21日,蒋介石扬言“督师”,偕夫人宋美龄由重庆飞抵贵阳,随行的有蒋的顾问端纳、陈诚和晏道刚等。蒋介石抱定与红军一决雌雄的战略企图,野心勃勃,一抵贵阳即对党政军人员发表了一篇盲目乐观的“训话”。他说:“共军已是强弩之末,今被迫逃入黔境,寻求渡江地点未定,前遭堵截,后受追击,长江俨如天堑,环山碉堡星罗棋布。”

在他看来,红军已到了“走投无路”的困境。他的决策是迫使红军不得不进行决战。他当即督促薛岳尽量把部队向川南紧缩包围圈,以为红军再无回枪之力。

蒋介石对吴奇伟部在遵义之役的失败,余恨未消,撤换了九十三师师长唐云山之职,由甘泗初继任;对五十九师师长韩汉英仅撤职留任。身为指挥官的吴奇伟由于得到薛岳的力保,只记大过了事。唐云山事后对此愤愤不平,认为薛岳有偏心,赏罚不公,他的九十三师比五十九师损失小些,凭什么只对他如此处分。

在贵阳公馆,蒋介石和陈诚、晏道刚、薛岳等会商。薛岳借机痛陈王家烈的种种罪状,要求中央撤换王家烈的军政职务。

原来,自从进入贵阳后,薛岳便把心思放在如何挤走、挤垮王家烈,好取而代之,当“贵州王”。他派人四处秘密收集王家烈如何在贵州贪赃枉法、鱼肉百姓的材料,尤其是王家烈纠结粤、桂、滇系搞所谓联省自保的反蒋行动,同时,他还派人收买王家烈属下的黔军各师长,搞分裂、瓦解黔军、迫使王家烈下台的行动。

薛岳此举正合蒋意。结果,王家烈不仅丢了贵州省主席的职务,还失去了对黔军二十五军的控制权,最后落得个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的虚职,被彻底赶出了贵州。与此同时,蒋介石任命老政客吴信忠为贵州省主席,将二十五军五个师编入陆军编号或非陆军编号。这样,盘踞贵州多年的地方势力派从此被驱逐。

可以说,蒋介石借红军长征的机会,施展了“一石二鸟”的阴谋,虽然他妄图聚歼红军于黔北一带的罪恶计划并未实现,然而却得了一个贵州。正如李宗仁所说:“共军西窜,未替蒋先生打下广西,却打下了一个贵州。”

然而,唇亡齿寒,蒋介石对付王家烈这一“阴招”,让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刘湘、广西的李宗仁等西南的军阀对中央军都保持了警惕。

不过薛岳也有难受之处。蒋介石到贵州后,实际上以战场指挥官自任,撇开了他的贵州绥署和前敌总指挥部,亲自打电话调动部队。薛岳变成了一个侍从参谋,等于一个高级传令军官。每一道调动指挥部队的电令,薛岳非经请示不敢做主。更难受的是,若不如意,蒋还会耳红脸赤骂个不停。

当红军三渡赤水进入川南后,薛岳一时摸不清红军的动向。29日,侯汉佑在土城来电,说红军停止西进,一部有回转模样;30日,周浑元急电,说红军似有偷渡乌江模样。

这一情况很出薛岳的意外,颇感惊慌。他请示蒋介石后,火速调第七纵队李韫珩部,由遵义昼夜兼程赶赴乌江以南养龙站线,接第九十三师残部防务。

原来,蒋介石在贵阳忙着调兵遣将的时候,毛泽东突然指挥红军向东回师,已于3月21、22日经二郎滩、太平渡四渡赤水,然后调头向南,在敌军的间隙中穿插急进,经枫香坝、沙土直指乌江南下。除留下红九军团在乌江北岸迷惑与牵制敌人外,红军主力于3月31日在大风雨的黑夜,乘竹筏南渡乌江,把蒋介石的主力部队全部丢在乌江北岸。

红军渡江后,在牛场集结,佯攻贵州息烽城,并继续南下,4月2日在黑神庙、湖水场将李纵队五十三师的阻击部队击溃后,分兵两路,一部经开阳、修文、龙里间向贵阳南进,一部向瓮安、余庆东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