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传
字体: 16 + -

第65节:第十章〓进占贵州,山高云雾浓(6)

枪声越来越近,情势紧迫。两参谋马上招呼卫士,挟着吴奇伟向乌江渡急走,到渡口时,已是入夜时分。

守浮桥的工兵连长问吴奇伟:是否拆桥,何时拆桥

吴奇伟犹豫了一下,答:待武装部队过后拆桥。说毕,他率领数十名官兵首先渡过乌江。

吴奇伟过桥之后,聚集在渡口北岸附近的辎重队伍见军长渡江了,一拥而过,桥头的秩序顿时大乱,使守桥部队无法维持。

吴奇伟过桥后刚走上半山,忽听到背后枪声大作,回头一看,红军占领了渡口北岸山顶,居高临下,往下扫射,而撤退的部队麇集在山脚河谷,拥挤抢渡,十分混乱。

吴奇伟害怕红军南渡追上来,一咬牙,急令工兵砍断浮桥桥索。

只听“喳啦”一声,浮桥断了,桥上的官兵凄叫着,跌入江中急流,不知其生死如何。吴奇伟摇摇头,以双手掩眼,不敢观看。其时,渡口北岸尚有千多人留在河边,慌作一团……

这1000多人,除了少部分侥幸从其他地方逃过江的,大部分成了红军的俘虏,并作为新兵,补充进红军队伍。同时,红军还缴获了大批的辎重武器。

五十九师师长韩汉英当日并没有依照吴奇伟的命令撤退,而是在第二天拂晓始撤退,侥幸躲过红军一击,从老渡河渡江,当晚回到息烽。韩汉英见到吴奇伟,第一句话就埋怨吴奇伟不该下令撤退。他说,“即使拿不下老鸦山,至少也能坚守阵地待援,何至溃败至此?”

吴奇伟在第四军中一向被称为“阿婆”,很少发脾气。这回,他突然打断了韩汉英的话说:“傻瓜,我们碰上了共军主力!”

韩汉英没有再做声了,清点人马,四个团出去,剩下的不过半数归来。

这次战斗,是薛岳的部队自在江西参加第五次“围剿”以来败得最惨的一次,五十九、九十三两个师共计被俘伤亡达3000人以上。薛岳闻之,脸色大变,对朱德、毛泽东所率的红军来去无定的机动神速感到可怕。为了掩饰败绩,确保嫡系吴奇伟、韩汉英的地位,他不单少报伤亡损失的数字,而且把战败的责任推到王家烈和九十三师师长唐云山身上,同时上报蒋介石,自请处分。

薛岳自经此役后,狂妄自大的气焰减低了不少。而红军方面,兴致勃勃的毛泽东,面对娄山关大捷,写下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三、挤走家烈,贵阳告急

蒋介石惊闻薛部在遵义大败,大骂“娘希匹”,认为这是“追剿”以来国军的奇耻大辱,来电要求薛岳查明罪责,以申军纪。薛岳不敢怠慢,亲赴乌江南岸指挥,并速令在贵阳整补的九十二师梁华盛部和九十师欧震部驰援,并令吴奇伟继续指挥九十二师、九十师,准备渡乌江反攻遵义,立功赎罪。

3月中旬,蒋介石给薛岳送来两份手令:一件是强调今后在前线“追剿”的部队长,无论追剿堵截与防守,如不与城池共存亡,未奉命而私自逃亡者,一律治以失土“纵匪”罪;另一件是强调,由于遵义战役失败教训,今后对飘忽无定的共军在战略上虽要猛追猛截,在行动上要稳扎稳打。部队每进一地,在宿营前,一定要修碉堡,碉未修成不许入营。各部队长应告诫官兵,不得有丝毫疏忽,切切毋违之语。他还提醒薛岳要重视毛泽东的指挥,说:“毛既当权,今后对共军作战,务加谨慎从事,处处立于不败之地;勤修碉堡,稳扎稳打,以对付飘忽不定的流寇,至为重要。”

正是蒋介石的这些“指示”,让本以机动见长的薛岳部束缚住了手脚。

3月10日,红军离开遵义,继续西征。3月12日,川军郭勋祺纵队抢在吴奇伟部前,第一个进入遵义,结果得到蒋介石的犒赏。

蒋介石得悉红军向仁怀、茅台、赤水西进后认为:红军战斗力仍未消减,不可轻视;贵州西北地瘠民贫,大军行动不仅米粮困难,就是柴草也不易得,红军徘徊于此,乃系大方针未定的表现。这一段长江两岸多系横断山脉,山峻,大部队无法机动。今后红军只有化整为零,在乌江以北打游击,因此,决定严密封锁,再把碉堡政策拿出来。他电示薛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