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传
字体: 16 + -

第57节:第九章〓跟踪追击,湘江风浪急(5)

有参谋问:什么是“天炉阵”?薛岳阴阴地一笑:天炉阵,就是利用湘江地障进行前堵后追,左右截击之意,让共军插翅也难逃!

随着红军逼近湘江,一时间,坐落在湘江之侧的全州成了战略要地。

全州地处广西、湖南交界之处,是一座四周有城墙的古城,扼守着湘江。全州是在广西地盘之内,原由桂军驻守。桂军总司令李宗仁,副总司令白崇禧素与蒋介石矛盾深重,跟何键也矛盾重重。在红军临近时,白崇禧在11月21日突然下令桂军从全州撤退,调往恭城、平乐一带,以保自己的要地桂林。这使湘桂军阀联合防守的湘江防线出现一个缺口。

何键见桂军忽然撤走,气得胡子直翘,一边急令其第一路两个师由东安进至全州、咸水一线;第二路一部进至零陵、黄沙河一线;第三路由宁远尾追红军;第四、第五路由宁远向东安集结;一边发给蒋介石长电一封,告了桂军一状。电文中除叫苦不迭,声明湘军无力接替桂军所通防务外,愤激之情溢于言表。

为了迅速填补桂军所留下的缺口,何键想到了已到零陵的薛岳部队,便命薛岳马上接替湘军的零、黄防线,以便湘军伸入兴、全地区。谁知,薛岳以“远道驰来,辛劳特甚,请俟敬日(24日)全部集中零陵后再行派遣”为理由而加以拒绝。

何键见指挥不了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只好命令自己的部队加紧行动。

本来,蒋介石不能阻止桂军撤兵,桂北的防线出现了缺口。薛岳又不服从何键的调动,使湘军不能迅速填补这一“真空地区”。这在军事上讲,对中央红军冲破包围是一个难逢的良机。然而,当时中共中央的领导者,不仅错失良机,而且指挥失误,在过了潇水之后,忽地命令红军改变队形向湘江前进。这一更换,延误了行军时间,加上前进的速度本来就慢,当红军前锋侦察部队到达全州城下时,发觉城门紧闭,湘军已抢先一步入城!

红军晚了一步,陷入被动,因为原本因蒋桂矛盾而曾松动的“铁三角”被湘军补上了。

红军在全州觉山跟湘军刘建绪部队打了两天,无法取胜,只得选择全州以南的界首镇渡湘江。还好,湘江这时水正浅,有些地方可以趟水而过,虽说水冷刺骨,只是那些辎重令红军伤脑筋,不得不借助于木船。11月27日,红军先头部队第二、第四师一部顺利渡过湘江,并控制了界首至脚山铺之间地域。这时,如果中央红军能轻装前进,快步跟上,那本不是很难泅渡的湘江只要一天就能全部通过,也就没有后来的湘江血战的惨烈了。

然而,中央红军并非如此,而是因道路狭窄,辎重过多,缓慢而行,未及时赶到渡口,这就给敌军一个机会。一条湘江把红军切成两半的时候,蒋介石下令发动总攻击——兵书上所谓的“半渡而击”,是最厉害的一招。

“铁三角”猛烈地收紧:由北向南推进的是欲立“大功”的何键湘军,由南向北推进的是奉命回师的桂军,由东向西冲过来的是尾追红军的中央军。

11月28日,空前酷烈的湘江之战开始了!

从11月28日到12月1日,整整四天,湘江两岸,飞机呼啸,炮火隆隆,血肉横飞,弹片啸叫,撼天动地的呐喊……鲜血和泥沙凝固在一起的褐紫色山地上,遍布支离破碎的肢体和横躺竖卧着敌对双方的濒临死亡的伤员。山崩地裂的搏斗持续了几十个小时。一团团黑色的碎云掠过阵地上空,犹如战神翅膀投下的暗影。

红军指战员浴血奋战,硬是坚持了四天,阻击了数十倍于红军的优势之敌,掩护中共中央、中央军委和直属机关于12月1日渡过了湘江,进至西延地区。

红军也因而付出了沉重代价,红五军团第三十四师、红三军团第十八团被敌阻于湘江东岸,虽经英勇战斗,但终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大部壮烈牺牲。以新兵为主的红八军团也被打散了建制。

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时有86000余人,渡过湘江后只剩下30000余人,伤损过半。这是当时中央领导人执行逃跑主义的错误路线给红军带来的巨大损失。一直被冷落的毛泽东,再也不能容忍李德的瞎指挥,再也无法容忍李德“崽卖爷田心不疼”了!他尖锐地提出:“要讨论失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