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传
字体: 16 + -

第51节:第八章〓进攻苏区,甘当马前卒(5)

由于蒋军据有碉堡线,在红军迭次打击下,虽有很大的损耗,但包围的总形势仍能维持,而且蒋军官兵对修碉技术日益熟练,依靠兵力优势,五里一推,十里一进,给苏区增加不少困难。红军主力多次作战均告失利,伤亡增加,中央苏区缩小到仅存于于都、兴国、宁都、石城、瑞金和长汀等县,形势一天比一天紧张。

蒋介石看到红军采取打正规仗和他拼火力,异常高兴,马上把重炮兵调到江西,配合他的10个纵队近30个师兵力加紧进攻。

从2月份占领沙溪两个月来,薛岳部充分领教红军的威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的代价,官兵们苦不堪言。薛岳只好暂时在沙溪、籐田一带驻扎下来,等待后援。

三、突入腹地,门户洞开

离沙溪50里的地方,有一个重要据点叫龙岗。它位于永丰、宁都、兴国之间,交通发达,物产丰富,是赣南的重要市镇。第一次反“围剿”时,红军就在此地消灭了蒋军十八师并俘获师长张辉瓒。毛泽东为此还填写了一首《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

薛岳自然知道这一段历史,也深知龙岗的重要性,不敢轻举妄动,而是按照稳扎稳打的战法,拟定分段攻取计划,令九十师和五十九师为先头部队,交替前进。

4月21日,薛岳见后方增援的两个炮兵连到达后,决定向上固推进。在韶源东南端一高地,九十师突然遭到红军二十三师和独立团的袭击,双方激战四小时后,红军一下没了踪影。薛岳本来想调四军主力与红军大干一场,结果却像一拳打在空气里,气得他不得了。

上固东南有一座寿华山,山高林密,山势陡峭,正是打阻击的好地方,数百名红军战士在山顶上筑起碉堡,早已严阵以待。薛岳见仰攻困难,便命令两个炮兵连不吝炮弹,对山头狂轰滥炸,再由步兵乘势冲锋。打阵地战毕竟不是红军的强项,激战两小时后,红军向西南撤退。

薛岳不敢轻易追击,又令部下继续修筑封锁线。

就这样,沙溪到龙岗虽然只有50里的路程,薛岳部在遭到红军的层层阻击下,整整“走”了半个月,才于4月30日来到龙岗。

面对强敌进攻,红军三十三师、独立第一、二团在5月1日拂晓主动撤出龙岗圩,并在龙岗北端修筑了坚固的碉堡,据险扼守。

薛岳利用炮火优势,向红军阵地发动猛烈进攻。红军战士英勇战斗,承受了敌炮火的多次袭击,并实施反冲锋,与敌人展开十余次肉搏战,打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包括一名政委在内的400多名红军战士壮烈牺牲。薛岳部也死伤十分惨重。红军在坚持战斗近一个星期后,见伤亡太大,才主动撤出阵地,向古龙岗方向转移。5月8日,薛岳率其司令部进驻龙岗。

龙岗是进入苏区腹地的重要门户,它被占领后,整个苏区豁然洞开。薛岳为确保其部长立于主动地位,一边命部队迅速建筑碉堡和公路,防止红军反攻;一边派兵抢收开始成熟的水稻,企图断红军之粮食。

然而,红军绝不会让薛岳部这么好过。6月8日上午7时,薛岳部第九十九师(欠一旅)由龙岗出发,于10时进占银龙下。

红军派一小股部队诱敌深入,在银龙下南面之杨公山设下埋伏。薛岳部九十九师五九三团不知是计,贸然南攻,不到两个小时就被歼灭。九十九师师长又派一个营去增援,照样有去无回。

事后,薛岳打听到,他们碰到的是红军的主力——彭德怀领导的红三军团,整整有两万余人,不觉倒吸一口冷气。于是,他急令各部收缩,不得轻易出击,免得再遭红军的伏击。

[jp2]薛岳部龟缩在龙岗,整整有两个多月,直到8月初,红军主力第一、三、五、九等军团齐集宁都、广昌、石城一带,与国民党东路军展开激战,阻止陈诚的三路军进攻,薛岳这才接到命令,配合周浑元的第八纵队,乘虚进占兴国。[jp]

8月12日,薛岳率部向南进攻,正面是红军的第二十三师,独立第一、三、九等团,可谓薛岳的老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