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传
字体: 16 + -

第4节:开〓篇〓薛岳是谁(1)

开〓篇〓薛岳是谁

2005年是一个不寻常的年份。

这一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报刊、电视、电台、网络和出版社,四处“燃起”纪念抗日战争的“烽烟”,中央电视台在其收视率最高的《新闻联播》中开辟《抗日英雄谱》,一些渐渐被人淡忘的抗日英雄又重新回到现实的视野。

这一年还有一个重要事件,就是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回大陆访问,受到热烈欢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与之亲切会见……

这一年的8月6日,是一个寻常的周末。几位朋友小聚,选择在郊区一个较为偏僻的小饭店。餐厅里的小电视正在播放《新闻联播》,我们几个有一句没一句地边吃边聊,并没怎么注意电视上在播什么。

这时,忽然听到播音员的口中蹦出“薛岳”两字,我下意识地抬头一看,正播着《抗日英雄谱》的一段。或许是韶关人的缘故,我对薛岳这个韶关籍的抗日英雄比较“**”,忙用手示意大家先别说话,看电视上怎么说。

随着画面的切换,薛岳的头像和长沙抗战的画面交错出现,虽然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对薛岳也只是概括性介绍,但重点还是讲述了薛岳在三次长沙会战中的战果,并摘引了一段薛岳当年向所部官兵下达的手令:“第三次长沙会战,关系国家存亡。岳抱必死决心、必胜信念。”听来令人鼓舞。

电视播完后,我放下筷子,大吁一口气:“历史总算对薛岳有一个正面的评价了。”

旁边的一位朋友问:“薛岳是谁?值得你如此大惊小怪?”

我一点也不感到惊讶,因为由于主客观等因素,大陆对国民党将领的抗日事迹介绍得并不多,即使是厚厚的《韶关市志》,竟然也查不到薛岳的生平事迹。人们说起“薛岳”,似乎只是电视连续剧《长征》中那个因追剿红军不力而经常遭到蒋介石训斥的国民党将军;时尚些的年轻人,则知道台湾有个英年早逝的当代摇滚红歌星叫薛岳。

我用一些“关键词”告诉朋友,薛岳,人称“老虎仔”,曾当过孙中山的警卫营营长,陈炯明叛变时,他与叶挺一起护卫孙夫人宋庆龄安全脱险;抗战时,他是歼灭日本鬼子兵最多的抗日名将;被封为国民党一级上将,相当于元帅级军衔。他活了102岁,1998年才病逝。

朋友有点愕然:“哇噻,我们韶关能出这么厉害的人物,我怎么不知道?”

我不知怎么回答才好,只淡淡说了句,此新闻一出,舆论必有反应,薛岳这个名字必定会让人重新记忆的。

果真,不久,我在网上查到了有关薛岳上《抗日英雄谱》的评论,首先是黄波先生发表在《杂文报》上的文章:

为薛岳回归“抗日英雄谱”叫好

前不久,新华社连续推出“抗日英雄谱”。那天我看到了一个大感意外的名字:薛岳。对现代史稍稍熟悉一点的人对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他的部队号称国民党的王牌军,红军长征时,他带领中央军穷追不舍,给红军造成很大的麻烦。但同时薛岳又在中国抗战史上有其地位,有研究者称其为“整个抗日战争中消灭日军最多的中国将领”。

薛岳的这页抗日光荣史长期以来不为人所知,历史课本鲜有提及,这不仅是对薛岳本人的不公正,对当时在薛岳指挥下浴血抗战的将士们的不公正,而且因为抗战是整个国家和民族的集体记忆,遗忘一个抗战名将,这种集体记忆也必然是残缺的。薛岳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被漠视,其中缘故众所周知,但这种理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并不是铁板一块,我们只要有更博大的胸怀、更宽阔的视野,就能够突破那些看似壁垒森严的条条框框,回到历史的真实,同时也传递出丰富的现实意义。

现在,薛岳作为“抗日英雄”终于被我们这个民族重新记忆,这既是薛岳将军之幸,是当年追随薛将军奋勇杀敌的中国将士之幸,其实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的幸事。当我们读到电文中引用的薛岳向所部官兵下达的手令:“第三次长沙会战,关系国家存亡。岳抱必死决心、必胜信念。”只要是中国人,谁不会为抗日英雄的气概所激励和感动?这种油然而生的情感超越了阶级、党派和族群,必将有利于21世纪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许这就是薛岳名列“抗日英雄谱”的现实意义。

不久前有国共两党领袖的握手,现在又有薛岳等抗日将领的被重新记忆,堪称两相辉映。“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对于一个民族来说,和解是最重要的,也只有和解才能产生合力,而一个充满合力的民族是有希望的。

自然,此事在海外媒体上也引起关注。2005年9月1日,《凤凰周刊》发表了钟维平的《薛岳列入抗日英雄榜有感》:

不久前得悉新华社在编发抗日英雄的系列人物介绍时,薛岳榜上有名,心中无限感慨。于此,看得到中共与国民党良性互动后,为两岸关系带来的不同寻常的变化。

三十年前,本评论员尚属少年,还没有上大学,但已喜爱新闻工作,有志以记者为职业,因此常常参加一些媒体的实习采访活动。有一次的采访,是到广东省乐昌县的九峰公社,采访的目标,竟是薛岳的家乡。给我留下至今无法淡忘的印象是,薛岳的家乡人民,对薛岳充满敬意。尽管当时尚为文革时期,谈论薛岳是犯禁忌的事。但是当地的农民说,薛岳是打日本鬼子的英雄,我们不会忘记他的。最记得一个茶场的负责人偷偷对我说,他们采摘了两斤最好的茶叶,想尽办法托人送到台湾,薛岳也托人回信,说收到了家乡的茶叶,很开心。

薛岳,从此烙进了我的记忆。纵览薛岳一生,他是一个顽固的反共军人,参加过围剿红军,抗战之后也带兵参加内战,伤害过无数共产党人,应该说,他是中共不共戴天的仇敌。所以,薛岳一直是大陆的忌讳。长期以来,即使他在抗日中为民族立下战功,大陆也不能多提他的功绩。薛岳已在新一代的大陆人心目中淡出。

这次新华社发出的电讯稿中,没有提及他给国共之间带来的恩怨,但是对他的抗日事迹进行了比较详尽的描述,提及了他的“天炉战法”,提到了他的气壮山河的手令……从这则电讯稿可以看到,薛岳等一批国民党的抗日英雄,今天已经同样获得中共的尊崇。抗日英雄,是一个民族的英雄!是中国人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