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16 + -

第三章

第三章

“执政必须要年轻化,朝廷重臣不能再暮气沉沉了!我看李长秋、陈东、欧阳澈、欧阳论、王崇仙、李墨涵、曾言、王长龄等都可大用。”王泽毫不客气地说出了一大串人名,其中很多都是他的弟子或是与他有密切关系的人物,当然也有几个与他保持距离的人,尽管需要提携自己认为能够保证政策延续的人,但最起码的制衡还是必要的,没有制衡即便是俊杰之士也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失误。

朱影心里跟明镜似的,他明白王泽的弟子们不仅在武官中已经陆续步入高等将校甚至侍卫大军都校一级行列,文官中也已经开始向高等文官迈进,其中所蕴含的寓意断不可一二言道尽。

“参知政事是副相,岂能等闲视之。。。。。。”朱影不觉间与王泽打起了哑谜,毕竟兹事体大,她心中也没有底,还应该看看王泽下一步具体的打算。

“欧阳澈或许不错,他担任翰林学士多年,又出知地方大郡。。。。。”王泽若有所思地说出这个名字。

朱影一怔,她没想到王泽竟然属意于欧阳澈,简直太意外了、这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按常理说,欧阳澈和王泽走的并不近乎,王泽压根不须要举荐他,以免日后招来一个莫名奇妙的阻力,她怀有一点好意地道:“此人八面玲珑、似乎过于圆滑,用之慎重啊!”

王泽却不以为然地笑道:“欧阳澈虽然为人圆滑,但这却是他做人聪明之处,有些时候一些出人意料的安排或许可以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再说了这位欧阳学士和李伯记走的似乎很近乎。。。。。。。。。”

朱影对王泽未尽之言不禁为之更加不解,既然欧阳澈与李纲关系甚佳,那王泽就更没有理由举荐欧阳澈进入都堂,范宗尹虽然逐渐趋于守旧,但他至少在表面上没有和李纲走的太近,要是由欧阳澈代替了范宗尹,本来还能够勉强分化掌控的都事堂,可能会被李纲占据优势。虽然目前王泽与李纲的关系几乎等同于联盟,但她能看得出,李纲对王泽的施政并非样样都是满意,尤其是对于王泽和凤凰山书院影响不断做大,抱有极高的警惕之心,不过是为了北伐大业成功而极力和王泽存异求同罢了。

王泽意味深长地道:“战前的准备不能不依赖于李伯记,开战之后,更不能离开李伯记!”

朱影在心中把这句话品味三分,她此时算是明白了王泽深意,原来这是他以退为进、惯用的伎俩,这一次只不过是换了个面目,没有自己隐身幕后罢了。

王泽亦是颇为自得的笑了,他笑的是那么的自信、那么的从容,因为他有绝对的把握吃定了李纲的戒心和欧阳澈圆滑,他不怕欧阳澈进入执政圈子后会给他带来弊大于利的影响,相反他认为会给他带来远远大于弊的利益。

朱影眼看王泽已经下了决心,自己再说就多了,既然王泽有这么大的把握,拿自己不妨同意就是了,轻轻叹息道:“但愿你做的正确!”

王泽慢慢颔首,一双眼睛柔和但不失距离地望着朱影,并不置可否。

“看来北伐的事当真要在今年提上议程了?”朱影淡淡地问了一句,但她的目光还是有点游离不定。

“是李伯记已经按耐不住了!”王泽意味深长地回了一句。

朱影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叹道:“你说的不错,不仅是李纲别人也等不及了,很多人都这一天头发都白了!”

“或许我也有点等不及了!”王泽稍稍垂首,自言自语地说了一句。

杭州凤凰山书院研究院中,邝立与聂诺、郭无为三人陪伴着张云仁和封元二人在院子中说话,张云仁和封元二人手中各自拿了一个铜制的长筒,前宽后细、后都镶嵌着一块深『色』的镜子,前面却有一个铜制盖子,整体样子非常独特。

邝立一脸自豪,神『色』间得意洋洋,聂诺神情憨厚地看着张云仁和封元手中的长筒,而郭无为却笑呵呵地道:“二位师兄要小心啊!这物件可是花费了几位师兄弟多年的心血和气力,你们可得小心点,别拿着不当好物件使。”

张云仁看了看手中的铜制长筒,一脸不解地道:“这就是你们多年来守的严严实实的瞭望镜”说这话举起来就看,却大呼小叫地道:“这不是鬼扯嘛——什么也看不见。”

“哈哈。。。。。。。”说着邝立、郭无为爽朗地大笑,连聂诺也忍不住捂嘴偷笑。

“二师兄,后面的盖子没有安装,前面的盖子还没有拿掉,自然看不到了!”对于张云仁在师兄弟面前毫无身份地作态,引起大家一阵哄笑,聂诺第一个止住笑声,好心地为张云仁提醒了一下。

张云仁愕然看着瞭望镜前端,那张脸腾地一下子涨的紫红,甚至连脖子都红了。

封元亦是尴尬地打开前面的镜盖,暗想自己幸亏没有出头,好在是张云仁不然这个丑可就溴大了,他举起瞭望镜对这郭无为看去,这下倒好,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整个镜面恍入眼睛的是郭无为还在张着小的大嘴,两排白森森的大牙一张一合。他连忙放下瞭望镜,道:“你这厮吓了为兄一跳,这么大的嘴,能放下多少斗米粮?”

郭无为笑的眼泪都出来了,断断续续地道:“师。。。。。师兄——弟若是这么大一张嘴,那武状元也轮不到师兄来拿。”

在封元的笑骂声中,众人一同开怀大笑,师兄弟一起毫无在公务上的拿捏。

张云仁却正『色』道:“瞭望镜却是好东西,茫茫大海上最需要能够张望陆地的器械,如果哨卒能够据此侧位,海战中我大宋侍卫水军必然不惧任何强敌。”

宋军的侍卫水军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拥有战船千艘,将吏数十万,尤其是百余艘五桅之上的大型车船,放眼整个东海和南海,已经没有可与之抗衡的力量,最强劲的金军在海上几乎没有值得一提的船队,几次造船都被侍卫水军长途奔袭毁灭在港口中。唯一让侍卫水军保持强大兵力的理由就是保护海外军州、维护水道畅通,另外一个就是西洋上还有一个强大的身毒国水军和时不时出现在眼边的大食水军,在张云仁眼中,瞭望镜的出现,对于日后海战有着绝妙的助力。

封元亦是意识到瞭望镜的出现非同凡响,既然能够放大人的影像,那观察远处敌情必然便利非常,当下笑道:“不仅是海战,它日陆战之时,将帅只要用瞭望镜通观战场,对手一举一动近在眼前。”

聂诺点了点头道:“二位师兄都是军中翘楚,眼光自然不是一般人可比,这也是请二位师兄前来书院观摩的缘由。”

许多年来,在军中的王门子弟形成海上以张云仁为首、陆上以封元为首的两大集团,张云仁在侍卫水军中上升趋势几乎可以说是如登塔一般地平步青云,短短数年间连连升迁官职,已经成为侍卫水军都指挥司的第三号人物——副都指挥使知杂事,主管侍卫水军日常事务,几乎成为侍卫水军年轻武官的楷模,提到他的时候,总是开口闭口‘张状元’而不呼太尉。

封元虽然比张云仁看是慢了许多,但在人才济济的殿前司、侍卫马步军中,他的升迁算是不慢了,而且是在王孝仁、戚真等人还在镇统制使任上拼搏的时候,他也已经历任军指挥使、侍卫大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的差遣,而今刚刚被任命为枢密院都参军司行军司正任副行军参军使,几乎就在禁军都校的边缘之上。虽说由侍卫大军知杂事到副行军参军使是平迁,但两个差遣的意义却大不相同,知杂事不过是侍卫大军的统兵将帅,而副行军参军使却是掌管整个禁军军机策划的高等将校,这些年来由于枢密院都参军司地位不断提升,朝廷为了弱化各方面侍军司权柄,在把方面大帅调回朝廷的同时,也在悄悄地消弱由于伐夏之战而得到空前权力的侍军司,所以枢参在禁军中地位日益加重,已经超越殿前司,而行军司在枢密院都参军司中属于绝对的核心司所,集中了都参军司六层至上的权力。

“枢帅、殿帅帅和内帅对瞭望镜会感兴趣的!不知师兄军中的制帅大人会怎样看?”封元饶有意味地看了看张云仁,语气间颇有几分诙谐。

“上官太尉早就参与其中,他是瞭望镜研制过程中为数不多的知情者之一”邝力不识时务地『插』了一句话,令封元感到脸皮微赫,有点拉不下来。

枢帅、殿帅、内帅与制帅是对枢密都参军使、殿前都指挥使、枢密副都参军使和侍卫水军都指挥使四位方面大帅的称呼,封元口中的制帅当然是上官云,枢帅、内帅和殿帅已经不负前人。自灭夏之后,刘光世已经厌倦军旅,整日里不问军务,并上表请辞,得到了朝廷的恩准,以少保、荣国公除宫观闲差,得到朝廷大量赏赐,在宣武湖畔买下大量土地和几处大宅子,过上悠闲自得的闲散生活。

在他退隐后,朝廷禁军高层做了一次都校级范围的调整,殿帅杨沂中升任枢密都参军使,而殿前司都指挥使由卸任的北侍军都指挥使王渊充任,北侍军都指挥使由西侍军副都指挥使王彦升任,北侍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岳飞升任副都指挥使,张俊升任副都指挥使知杂事。

马步军和西侍军亦是做了调整,曲端回朝担任枢密副都参军使、成为封元口中的内帅,傅全罢北侍军副都指挥使升任西侍军都指挥使、韩世忠罢知杂事、升迁西侍军副都指挥使,吴玠升任西侍军副都指挥使知杂事。侍卫马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由徐徽言、解潜担任,秦良任南侍军都指挥使、陈淬担任副使,王宣任副都指挥使知杂事,李延仙接替吴玠成为西北边塞的帅臣。

一系列方面都司的调整不过是应对下一场战争的第一步准备,由于杨沂中和曲端二人都是非常有威名的大将,尤其是曲端战功赫赫,所以枢参说话份量在军中不断加重,而且二人都对凤凰山书院研究院和兵部军器监的新式物件非常感兴趣,相比之下上官云要保守许多,封元这才不无戏谑地调侃。

张云仁淡淡地道:“老四说的有理,我听说枢帅与内帅对军中新式器械颇为上心,一旦有能够应用的器械问世,无不是亲自过问,安排军用批量试用,倒是侍卫水军这些年来未曾有新式军械上船了,看看侍卫马步军不断更新的器械,不能不令人眼馋啊!”

一句话道尽人心所思,封元久经磨练之人、郭无为精明乖巧之人,岂能听不出此话中的别样意味,张云仁在侍卫水军中已经自成体系,人称侍卫水军少壮派,他们和上官云、高繁林、邵青、张荣为代表的老一代侍卫水军都校级大将矛盾日益加深,在军中已经私下传的广为人知,没想到的是张云仁竟然公开说出来,尽管是在同门是兄弟之间,但足见侍卫水军之间矛盾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地步。

封元感到不能再任由张云仁发泄,于是他拿起瞭望镜含笑道:“这物件新奇无比,仲敏、存中、会聪你们说说其中的道理。”

邝力斜看了郭无为一眼,笑道:“会聪善言,还是由他说说吧!”

郭无为脸『色』微赫,白了邝力一眼,道:“瞭望镜本就是师兄创意,我与聂师兄不过是取了两端的玻璃器而已,让我说其中道理,这不是难为人吗?”

邝力笑了笑,也就不再客气,侃侃道:“说来也很简单,不过是用一个凸透镜组成的,望筒前面的凸透镜厚而长、望筒后面的凸透镜薄而短。道理是前凸透镜把来自远处景物的光线,在它的后面汇聚成倒立的缩小了的实像,相当于把远处景物一下子移近到成像的地方。而这景物的倒像又恰好落在目镜的前焦点处,这样对着目镜望去,就好象拿放大镜看东西一样,可以看到一个放大了许多倍的虚像。这样,很远之外的景物,在瞭望镜里看来就仿佛近在眼前一样了。不过,以质量来看,无论是工艺还是清晰度还都是差强人意,勉勉强强可以用上一用。”

聂诺亦是颔首正『色』道:“不错,说出来实在是惭愧,凸透镜制作工艺要求相当高,制作过程对设备、工匠要求都很高,而且在时间上容不得半点失误,就如同铸造一把旷古名剑一样,半点瑕疵就全都费了,整整一年才制出数百个勉强可用的凸透镜。”

“倒还不如制作玻璃容易,又能狠狠赚上一笔。”郭无为的脸上抹过一丝坏笑。

邝力、聂诺二人听的轻轻发笑,张云仁和封元虽然对郭无为所说玻璃早就见识过,二人却对邝力、聂诺发笑不明就里。

邝力笑道:“二位师兄想是还不明白,是想这些利润极大的货物,岂能逃得出杭州王家。。。。”

待到邝力说完,张云仁和封元才明白怎么回事。原来透明玻璃早在几年前就已经被凤凰山书院研制出来,并不是那种通常半透明的琉璃,而且这种玻璃经过加入金属氧化物,造出了各『色』透明玻璃。这项发明第一个就被老练的王行升和杭州施家看中,在竞争过程中施家毫无悬念地落败,王行升得到了专利生产权,当然出了一大笔专利费和凤凰山书院的提留之外,杭州王家还被附加了一项条款,那就是瞭望镜的研制费用。

邝力等人就毫不客气地用王行升的钱来研制,虽说王行升利用玻璃行当大大地发了一笔横财,但邝力等人拼命地花钱法令他心疼地跟刀割地一样,有多次私下地委婉打听瞭望镜的进展,想看看还有多久能完成,都被郭无为巧言令『色』搪塞过去。

张云仁笑道:“你们好不地道,能省下来一点就一点,何必和恩师族兄过不去。”

邝力却道:“师兄有所不知,研制这些物件本来就花销极大,束手束脚只能拖延时间。”

郭无为不怀好意地笑道:“师兄——恩师既然给了杭州、温州王家这么大的利益,想必不会介意他们分出一点为恩师的事业做一点助力吧!”

张云仁心中一动,豁然开朗明了,原来当年王泽竟然会有为日后打算的谋划,怪不得很多重要专利都是附带一项研制费用承担的条件,想想这个办法倒是不错,培养几个能够支撑凤凰山研究院项目研究投资的大贾,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聂师弟,王十八对你的硝化甘油投入也有十几万贯了,不知进度怎样了?”封元饶有兴致地看着聂诺,含笑问了一句他所关心的事情。

张云仁心下亦是呯然而动,他那企盼的目光旋即投向了聂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