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大赵
字体: 16 + -

第五章 北云西海(10)

月氏骑兵统帅也是整个筛喇兀大营的指挥官沙喇巴斯基将军知道大势已去,竟率领骑兵抢先逃跑,于是筛喇兀大营立刻崩盘,无数步兵四散奔逃,赵军骑兵一部分去追西逃的月氏骑兵,大部分则在大营四周追杀月氏步兵,马刀狂挥下,无数人头落地,漫天残肢乱飞,而更多的人选择了投降,这些投降者得到了苟延残喘。

第二天,孟阙查点自己军队人数,发现这一场战斗下来,由于是将敌国百姓做了前锋,赵军除了几十个在追杀敌人时受了点轻伤外,竟无一阵亡,不禁大喜,又查点俘虏,发现包括数千残余的扎田斯百姓,竟有七万多人,于是让这些人在大营中取出原来挖壕沟的锹镐等工具,让他们挖七个大坑。

此言一出,赵军士兵中的华夏士兵眼中都放出了嗜血的光芒,而胡族骑兵也幸灾乐祸,唯独这些月氏士兵,因为绝大部分是大夏人土著,不明白挖坑何意,还以为赵军要安葬“双方”的战死士兵,让他们大夏人的死去同袍也有个葬身之地,于是不少人竟高呼赵王“仁德”,孟阙哈哈大笑,声如夜枭,虽在白昼听来,也让人毛骨悚然,月氏人不明其意,胆战心惊下也只有加速挖坑以讨好伟大的赵王陛下。

待坑已挖好,孟阙令他们先把那些战死者埋入大坑,这些月氏人见自己判断准确,俱都暗自松了一口气,谁知接下来孟阙就命赵军驱赶这些活人下坑!

赵军站在原地当然不能骑马,但手持刀枪对付手无寸铁的月氏降军仍是绰绰有余,这些月氏人哭喊着,大骂着,求饶着,但他们或者被赵军的刀枪直接杀死,然后踢进大坑,或者在相互拥挤中摔落坑内,到最后这些心胆俱裂,已经任命的月氏人竟有大部分纷纷选择了主动跳下大坑,一个多时辰后坑边再也没有月氏人了。

于是孟阙下令,活埋开始!

久欲报“长平之仇”而不得的赵军似乎终于找到了发泄愤懑的对象,他们不但刚才赶这些人下坑时各个象疯子般杀气腾腾,就是现在做起填土这种“工程活儿”来也是干劲倍儿高。

很快,七个巨大的扁平坟头垒了起来,从早上月氏人自己挖坑开始,到现在工程结束,一整天已经过去了,斜阳之下,七个巨大的坟头很有一种恐怖凄凉的感觉,月氏人刚才的惨叫哀号声似乎仍在众人耳边回响,芝蕾娜特忽然惊叫一声,钻进了孟阙的怀里,道:“大王,他们会不会变成冤鬼,晚上会不会来找我们啊?”

孟阙仰天哈哈大笑,声音充满邪恶残忍的意味儿,远远的传了出去,又似乎是在几座巨大的坟丘间来回激荡回响着,笑毕,孟阙道:“鬼怕什么,鬼怕魔啊,我就是最强的邪魔,呵呵,还是**,我所有的勇士都是,你们说,是不是!”

全体赵军轰然叫好,声震天宇,战功早已计算完毕,原来孟阙在赵国宣布的各项战功奖励条例仍然有效,这八千名美女则是“额外”的特殊奖励。

为了体现官兵平等的精神,他甚至亲自参与了分配美女战俘的行列,不过他只承认自己杀了十个敌人,战斗结束时他也只从腰间解下十个头颅做凭证,当然每个赵军士兵都知道,以大王的勇武,就是说他杀了一千个敌人也不在话下,大王如此隐瞒自己的战功,大伙无不感佩,更坚定了为大王效死的决心。

于是当夜全体赵军回到扎田斯城分配美女战俘。

孟阙在众人的一致要求下最先挑选,他也只好当仁不让,但这时他终于“私心”发作,挑了一个最美的,叫梅尔银芝,不过当他选中梅尔银芝时全体战士一起欢呼,可见国王陛下选最美的,是众望所归。

项燕也杀人过百,不过他不屑于向孟阙那样“算计”,没在腰上挂人头,因此没了证据,竟一个美女也没挑到,不过他并不在乎,孟阙知道,他在赵国找了一个叫姬虞的女子为妻,两人爱的死去活来,看来他已经是曾经沧海难为水了。

刘廷也至少杀了四五十人,不过他只留了二十七个人头,这还是连马脖子也挂满了才做到的,再多就影响进一步杀人的灵活性了,只得放弃,他是个极忠勇的将军,见孟阙只挑了一个,就自己也不多挑。

普通人的武力值其实有一个极限,因此除了这三个最勇者外,其他人最多杀十七八人就到极限了,这时还没有四舍五入的概念,因此这些人也只挑了一个美女就满足了,多出来的人头不过是用来向同袍炫耀勇武而已……

由于大部分月氏人选择了投降,斩首十级者其实只有两千多人,于是只有两千多名美女被挑走,成了赵军勇士的妻妾。

另一些只斩首数级的,见状只有暗自哀叹了,对于剩下的美女,有的人认为最后都会归于大王(对这一点赵军士兵并无异议),有的认为会留待以后再赏赐给大家,于是大家有的摇头哀叹自己“杀人水平太差”,有的满怀希望期待着下次多杀些,谁知就在这时,孟阙忽然宣布,剩下的六千名美女由全体战士“公用”十天,十天后送回内地卖进青楼,所得金钱充作军需。

于是全体赵军大肆欢呼,一个狂欢之夜就这样开始了……

赵军在扎田斯城驻军十日,十日后共有一百多名月氏美女被轮干而死,其中有一人被轮干千次,最高纪录一天被一百四十人轮干,死时腹胀如鼓,有好事者扒其裤而按其腹,竟从腹中按出某种白色**近升……

至于其他人被送到后方卖入青楼后,反倒多数被有钱或有情的华夏人赎了身,这些华夏人中不乏日后归国休整的赵军战士,此是后话,暂且按下不表。

却说自扎田斯屠城和筛喇兀活埋事件后,赵军再攻其他城池就顺利多了,此后每到一座城池,孟阙都先派使者进城宣告赵王令谕,“凡开城投降者,不杀一人,拒不投降者,一旦城破,即行满城屠之!”,于是一连大小十余座城池,竟都不战而降。

但到了月氏首都,也就是原来的大夏首都巴克特拉城,形式发生了变化,孟阙派进去正副两个使者,台那由将正使斩首,副使的一只耳朵被割了下来,然后撵出城池。

那副使乃是一名英勇的华夏战士,他遭此侮辱,自觉羞愤难加,在向孟阙汇报了事情后,一走出军帐立刻拔剑自杀,众赵军战士为他的忠勇和自尊所激,群情汹涌,纷纷请战,誓要踏平巴克特拉城。

孟阙却深知,“爆破筒”,也就是铁炮已经用尽了,石炮筒由于当初的设计问题,也存在气闭问题,即使炸膛,威力也有限,不堪做爆破筒,再没有有效攻城利器的前提下,强行攻城,必然付出重大伤亡,这却是孟阙所不愿意的。

于是他又想出了一条“毒计”,他将当初扎田斯城剩余的五万多名十五岁以下的男女儿童全部拉到巴克特拉城下,绳捆索绑的跪在地上,然后派军士向城头喊话道:“月氏国王大臣和百姓们听着,你们怀疑我家大王会不履行屠城的诺言吗,现在就给你们看看!”

随即他回头向远处的孟阙喊道:“请大王下令给他们看看!”

孟阙立刻一声令下,于是赵军屠刀飞舞,立时人头乱滚,一万多男女儿童立刻尸首异处。

随即军士又对城头喊道:“我家大王有令,每天杀一万人,五天之内,若巴克特拉城还不投降,即行攻城,城破之后,鸡犬不留!”

其实城下死的这一万人与巴克特拉城中的军民并没太多亲缘关系,但所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尤其杀得是儿童,其惨烈程度更让人惊心,因此待这一万人杀完,城头的月氏人或悲愤不已,或胆战心惊,军心已经稍乱。

第二天,孟阙果然“如约”又屠杀了一万儿童,连赵军都杀得有些手软了,城头上月氏人的感受可想而知,他们从来也没怀疑过孟阙在城破后会屠城,但相信和看到是两回事,在这些儿童被杀的场面冲击下,月氏人也想到了一但城破后自己和家人所会受到的待遇。

由于扎田斯城的这些幸存儿童一直在被严加看管,所以巴克特拉城的月氏人并不知道扎田斯城是如何被攻破的,扎田斯城的坚固程度其实并不弱于巴克特拉城,因此他们也并不怀疑赵军最终会攻破巴克特拉城。

他们之所以不投降不过是由于台那由的坚持而已,但眼前的场面实在太恐怖了,于是已经有很多月氏人的守城决心开始动摇,当晚就有不少城内军民和月氏大臣请求台那由投降,被台那由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