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大赵
字体: 16 + -

第四章 我必伐燕(9)

孟阙见来援的燕军其方向在燕国北长城的西起点方向,立刻知道了这是燕国的西北长城军团。

燕国西北长城军团共有十万众,其中拥有燕国两万骑兵中的一万人。

据说田双在挂帅出征前曾要求调这只军队来助战,但燕王喜怕孟阙派胡族骑兵两面夹击燕国,没有允许,田双曾为燕王分析过孟阙以往的作为,认为他不会派胡族骑兵介入中原内争,可惜燕王无论如何不信,最终的折衷方案是燕王将长城军团的一万骑兵都调派给了田双。

这时却见来援的有七八万人,显见是把绝大部分兵力都派来了,再看这只军队中竟有三分之二是弓箭手,并且均匀的分布在军阵的前后两个方向和左右两翼,显然是一种对付骑兵的新阵势,要新训练一种阵势需要一定的时间,显然是预谋已久,这是怎么回事,莫非自己所得的情报乃是假的?真实情况是燕王和田双演了一个双簧,骗过了他而暗中调派长城军团?

想到这里孟阙忽然对燕王喜和田双升起了一种知己之感,要知他不会派胡族骑兵介入华夏之争这件事,是不能对各国国王明说的,因为这是一种威慑力。

但现在燕王和田双竟看透了他的心理,他不由得大起知己之感。

孟阙却不知,燕王之所以敢大规模调动长城军团,乃是跟慕容倍广达成了协议,由鲜卑人为他守边。

慕容倍广在燕国长城一线驻扎了一万骑兵,而孟阙在北地共有八万华夏和胡族联军,表面看实力悬殊,但孟阙真正的机动部队却并不多。

孟阙在月氏有四万军队,乃是三万骑马步兵和一万从月氏投降士兵中挑选出来的奴隶兵,这些人要随时防备台那由的反扑,不能调动。

在匈乌郡也有四万军队,但乌孙残部的惕木扎同样不会天真到认为一份合约就可以保护他不被赵国吞并,所以匈乌郡最多也只能派出两万人,一万鲜卑骑兵加上少量长城守军,燕王认为可以保卫北部边境了。

却说孟阙立刻命令骑马步兵分开成左右两翼向燕军扑去,燕军的增援队伍立刻停止,左右两翼的弓箭手急速转身,将正身体正面对准了孟阙的骑马步兵。

孟阙指挥军队万箭齐发,高速冲向敌军,却突然在中途转向,绕了个弯又向敌军的身后扑去,敌军后队急速转身,微有混乱,却不曾散了阵脚。

原来自孟阙的雕鞍马军诞生以来,骑兵和反骑兵的两种战术探讨和实践就不曾停止过,燕军将弓箭手布置在步兵的前后左右四个方向,就是为了对付孟阙的骑兵,因此这些弓箭手训练有素,并不因对方骑兵突然冲到身后而慌乱,并且这些弓箭手本身也都有佩刀,一旦敌人冲到近前,还可做步兵使用。

在他们之后则是长矛兵,有这些弓箭手做缓冲,这些长矛兵也可以从容转过身来,对付来自后面的袭击,而有这些长矛兵的缓冲,后面和左右两翼的大部分弓箭手又可以化身为步兵阻挡敌军的冲锋,万一敌军冲透军阵,那些在最外层的弓箭手仍可对敌军的返身迂回冲击再做一次适当的缓冲。

孟阙也已看出了这种阵法的大致用法,他知道凭自己的两万五千骑马步兵要杀散这些长城军团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于是冲到敌军后阵的弓箭手中途后再次转向折回,又奔敌军两翼杀去。

同样杀到中途后竟忽然退出弓箭射程之外,下马休息。

燕军见状几乎气歪了鼻子,于是整队前进,谁知刚一变成前进队形,孟阙立刻再次率军杀向燕军侧翼,于是燕军只得再次停住阵势,重新组织弓箭手转身射击,仓促间阵型已微见散乱。

孟阙哈哈大笑,他深知,这种四面防守的阵势站在原地那是无懈可击的,但一旦移动阵型,就会立刻露出破绽。

诚然,由于久经训练,这少许的破绽不足以令敌军迅速崩溃,但自己已足可拖住他,令他不能援助田双的本阵。

正在这时,从另一个方向竟又来了一只足有二十万人的燕军,孟阙见这只军队有老有小,显然是全民动员来的临时部队。

孟阙知道燕国打仗素来喜欢全民动员,何况这场战争又是燕国生死存亡之战,全民动员在情理之中,而孟阙之所以想只凭二十万军队就打败燕国的五十余万军队,乃是基于骑兵对步兵的优势,此时燕国的正规部队有刺猬阵(这是孟阙突然想出的,对燕国这种四面防守的军阵的命名)对付骑兵,再加上二十万“民兵”可真是胜负难料了,而这一切还是建立在粮草能保住的情况下,孟阙不由得心中越发忐忑了。

这只军队乃是奔赵军大营而去的,孟阙知道以留守大营的骑马步兵之能,无论防守和反击都不惧这只民兵,但前提是赵军骑兵能击溃或拖住田双的本阵。

此时在田双的本阵又是另一番景象。

赵军骑兵已经战胜了燕军和鲜卑的骑兵,但敌军骑兵虽败不乱,从容逃出赵军弓箭射程之外,赵军本来的目的也是打击燕军步兵,所以未曾追击,返身奔燕军步兵而去。

燕军步兵却并没有去攻击布满鹿角和拒马的赵军大营,而是趁着骑兵和赵军死磕的时候布好了阵势,这同样是一个四面防御的刺猬阵,不过其中一面是牛皮战车而已。

赵军骑兵在东郭郎的指挥下万箭齐发的奔燕军侧翼冲去,燕军步兵同样是箭如雨下,但赵军骑兵不计伤亡,很快冲到燕军弓箭手之前,这时他们又拿出了另一件武器——骑兵盾,这同样是一件提前几百年出现了的武器,燕军弓箭手只有佩刀,本不是赵军骑兵马刀的对手,再加上骑兵盾更是瞬间就被击溃,而骑兵盾的用处还不只是用来对付弓箭手,否则刚才就拿出来了。

到了燕军步兵的长矛面前这些骑兵盾才显出真正的威力,骑兵盾拿在赵军手中,随意格挡,上护其身,下护其马,极大的减低了燕军长矛的杀伤力,而赵军骑兵另一手的马刀则大砍大杀,威力无穷。

正在这危急时刻,燕军和鲜卑骑兵忽然在后扑来,赵军骑兵都有在马身上转身射箭的绝技,但这终究要比正面射箭差些,因此竟挡不住敌军的越冲越近,于是不得已分出一半骑兵再次和敌军骑兵战在一起,燕军步兵压力顿渐,竟逐渐稳住了阵脚。

等赵军骑兵冲出燕军步兵阵,再返身杀回时面对的仍是燕军严整的队形。

赵军早已试出,鲜卑骑兵战斗力极强,远在以前的匈奴和月氏等胡族之上,再加上和燕军骑兵的配合,不抽出一半骑兵不足以抵挡,但如果只用一半骑兵又不能击破燕军步兵,两难之下也只得和燕军拼消耗了,好在骑兵对步兵终究有一定的优势,倒不至于因人少而消耗不起。

此时三个战场都已陷入胶着状态,燕国的正规军固然厉害,就是民兵,由于燕人素来善战,又经常进行全民动员,战斗力也不容忽视,赵军的骑马步兵留一半人守营,另一半人组织了数次反击,都不能打退燕国民兵。

这场战斗从早上打到下午,双方都已筋疲力尽,只是凭着一股士气在支撑,孟阙预料最好的结局就是战至天晚,各自收兵,来日再战。

最坏的结局则是忽然传来赵军粮草被烧的消息,这对战斗中的赵军的士气将是致命的打击,至于击退了来袭粮草的燕军,则最多是斩了对方一员大将,对燕军的士气却不会有什么大的影响。

孟阙此时已再度歇马,他目光焦灼的望着开阳堡方向,那条路上却空荡荡的并无一个人影,正在他心急火燎之时,忽然身旁的一个亲兵喊道:“大王你快看,那边跑来一个女人!”

孟阙转头一看,只见似乎是从燕国蓟城方向跑来一匹战马,马上一个女人如飞而来,边跑边喊:“梦郎陛下,我是勃尔贴,有要紧事和你说,别放箭!”

她身后远远的还跟着两匹马,显见是一人三马急速赶来,而她骑术之精,竟远在一般骑兵之上。

孟阙当然已经认出了此人是勃尔贴,急令士兵放行,他本以为是慕容烟雨出了什么事,谁知勃尔贴下马后却告诉了他一个重要军情,就是太子丹私盗虎符之事。

原来,这事最早要从井苍说起,她和爱碧美丝达留在烟雨宫后,她为了进一步做好“神皇奴隶”的工作,竟劝说慕容烟雨做赵国的间谍,将在燕国探得的军情通过由她化装的宫女带出宫外,并进一步由在燕国的赵国探子带回赵国。

慕容烟雨同意了,不过这事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井苍并不认识谁是赵国在燕国的探子,也不知到何处去找他们,为此她甚至打算在燕国用金钱发展几个“下线间谍”,由他们直接送信到赵国。

但这些事都还没来得及做,就因为爱碧美丝达的“能吃”而暴露了两人的身份,因此计划流产。

而慕容烟雨除了画图之外,也不曾有意的探听过燕国的其他军情,所以也没太在意。

不久前太子丹私盗虎符之事在燕王的震怒之下迅速在宫中传开,慕容烟雨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重大军情,于是派勃尔贴来给孟阙送信,却在此地相遇。

此时井苍在赵军大营,但孟阙听井苍说过策反慕容烟雨的事,因此立刻相信了消息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