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大赵
字体: 16 + -

第四章 我必伐燕(8)

孟阙知道赵军骑兵早晚能打败燕军骑兵,而牛皮战车虽然厉害,对于赵军大营阵前的鹿角拒马也无可奈何,再加上骑马步兵在燕军背后的进攻,燕军必败。

孟阙本人就在迂回到燕军步兵之后的骑马步兵之中,待到了燕军步兵之后,却忽见远处旌旗招展,竟是有另一只燕军赶来增援——或者本就是作为伏兵的预备队。

孟阙正然惊叹田双的用兵之妙时,忽有亲兵大呼道:“大王快看,开阳堡那面有狼烟,我们的粮草被袭了!”

孟阙大惊,粮草被袭,短时间内决不能得到有效补充,军无粮不稳,大事坏矣。

想不到慕容倍广不曾亲自去偷袭开阳堡,却派人去了,从交战地点到开阳堡,轻骑不过大半日的路程,但这半日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了。

孟阙立刻下令扈敢(扈勇的弟弟)带两万五千人去支援李振,自己则带兵向增援来的燕军迎去。

*****

燕太子丹正指挥一万燕军骑兵分三队轮番攻击开阳堡城墙。

一万人对一万人,攻城方的兵力无疑少了点,但这也是没有办法的的事,就这一万人还是他做了绝大的努力才调来的。

太子丹当然不是慕容倍广派来的,他是自己来的。

这个偷袭开阳堡的计划最初就是太子丹自己想出来的,他和慕容倍广以及田双商量后本来决定的是夜袭,由慕容倍广带领一万五千鲜卑骑兵和两万燕军骑兵突袭开阳堡,另有两万步兵在后跟随,以便一旦骑兵攻城不利,就用步兵增援,那时开阳堡只有七千守军,极有可能被攻下。

但突然有一天慕容倍广对他说,计划泄露了,却不说是如何泄露的。

慕容倍广当然不可能撒谎,于是原计划取消。

但在这次田双挂帅出征前,太子丹忽然找到田双和慕容倍广要求再次夜袭开阳堡。

田双却道孟阙战无不胜,乃算无遗策之辈,既然偷袭计划已经泄密,他必然在开阳堡城内外布置重兵,虽然据报城内只剩下了一万人,但一来这个数字可能是假的,二来就算城内只有一万人,在城外某处也必然隐藏着重兵,去了徒损兵力,毫无用处。

慕容倍广也持此意见,太子丹却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孟阙虽然智谋无双,但这次他绝不会料到我们已经被放弃的计划还能重新执行。

三人相持不下,最后官司打到了燕王喜那里,燕王喜也支持田双的意见,太子丹无奈只得作罢,燕王喜遂留一万骑兵在蓟城,由太子丹率领。

燕王喜的意图自然是一旦兵败,蓟城再保不住,就依靠这一万骑兵飞速逃跑,因此这一万骑兵自然应该掌握在自己最信任的亲生儿子太子丹手中,燕王喜有这种念头一点也不奇怪,赵国现在的威名相较秦国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当然这是建立在把胡族骑兵的兵力也计算在内的结果上的,孟阙不愿动用胡族骑兵介入华夏之争,但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的国王相信这一点,在他们看来孟阙早晚要用胡族骑兵,只是不知是在什么时侯而已。

待田双走后,太子丹越想越不甘心,他认为这些人包括慕容倍广,都是被孟阙以往的名声吓怕了,于是他打算亲自出马接管前线兵权,仍然偷袭开阳堡并一举击溃赵军,成就不世功业。

这当然不容易做到,于是他想起了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他打算“窃符救燕”。

能出入王卧内的当然不只有王妃,还有宫女,于是太子丹用重金买通了燕王喜身边的一个近身宫女,并拘禁了她的父母做威胁,威逼利诱之下令这个宫女盗出了虎符。

这耽误了几天时间,然后太子丹就带着手下的一万骑兵赶赴前线。

到了前线后他先找到田双,出示虎符,言道大王要他接替田双掌兵,田双当然不信,并要派人向燕王喜查实,时荆轲已死,田光不在身边,太子丹身边并无朱亥这样的高手可以重施信陵君的故智,于是只好提出由自己亲自带领手下的一万骑兵去偷袭开阳堡。

田双言道,一万骑兵,无论夜袭还是白天攻城都起不了什么作用,太子丹言道,田将军可以和我同时发动夜袭,必收奇效。

田双却道,铁牛阵乃是为了对付赵国骑兵,夜袭显不出效果,况且孟阙智勇双全,必会防备夜袭,因此夜袭也没什么效用,不如你我二人在白天同时发动进攻,你的一万骑兵虽然打不下开阳堡,但也可以祸乱孟阙的军心,或者能间接帮助我打败孟阙,太子丹无奈只得同意。

却说此时太子丹攻了半天,开阳堡毫无被攻下的迹象,他不由得十分气馁和不甘。

太子丹自认为天纵英才,绝不下于孟阙,甚至可能犹有过之,且不说当初结交荆轲,刺杀李牧,一举夺回了燕国被占领土的事,就是眼前明明开阳堡内只有一万军队,城外也没有重兵埋伏,足见自己一切料中,可惜田双等人震于孟阙的威名,竟将他想的算无遗策,白白放过了偷袭并焚烧他粮草的机会,此事让人如何不痛心。

太子丹知道自己这样是无论如何也攻不下开阳堡的,一会儿孟阙的援军来了自己就得铩羽而归,虽说真的可能因为粮草被袭而扰乱孟阙的军心,使田双的军队能打败孟阙,但只要粮草尚在,孟阙就能再度稳住阵脚,并实施反击,到那时时间拖得稍久,孟阙就可能会想出破铁牛阵的招数,那时就胜负难料了。

太子丹想到这里,心乱如麻,无意识的开始游目四顾。

忽然,他发现了一棵参天大树。

由于所带都是骑兵,虽然他也学赵国的骑马步兵那样带了一些可以拼接的简易云梯(战争中的智慧是传播最快的),但并无巨木冲车等攻城利器。

这时看到这棵参天大树,他立刻灵机一动,想到了冲击城门的巨木,于是立刻令士兵伐树。

“国家有倒山之力”,军队倒一棵树也不在话下,这样一根很可能长了一千年以上的参天大树很快就被伐倒并做成了冲击城门的巨木。

太子丹当初为了夜袭需要,还预备了很多同样学自赵国骑马步兵的攀爬城头的带钩绳索,此时用二十条这样的绳索绑在巨木上,由二十匹战马拖着,飞跑着撞向城门,而两边另有上千名骑兵护卫,更调动所有剩下的骑兵向城头射箭以掩护撞城巨木。

城上的赵军也发现了燕军的意图,密如飞蝗的箭雨不断射下,拖着巨木的战马纷纷中箭,待跑到城门跟前已有超过一半的战马中箭死亡,剩下的一半战马也都无一例外的身上或多或少的插着箭枝,这死去的一半战马都用绳索连在巨木上,这种爬城的绳索极为坚韧,非一两刀所能砍断,所以活着的战马只能拖着死马和巨木一起奔跑,严重的影响了马速和撞城的力度,饶是如此,城门在巨木的撞击下还是猛的一颤,连带着似乎整个城墙都抖动了一下。

随即其他的战马也就都纷纷再度中箭倒毙而死。

太子丹见把巨木拖回来重新配备马匹太费事,于是命令一千士兵下马冲到城门口代替战马用人肩扛着巨木撞城。

兵随将领草随风,一千士兵立刻下马冲向城门,无数人在途中被赵军弓箭射死,更多的人在搬运巨木身上的死马时被射死,但最后还是剩下了三百人,这三百人中立刻有一半的人负起了抗木撞门的重任,他们大部分直接用肩扛,另有一些人将绳索绕在肩上,齐心合力抗起巨木,先向后退十余步,再向前撞去,大门立刻轰隆响了一下,摇摇欲坠,这过程中不断有人中箭倒下,也不断有人上前补充,连撞数下后,终于惊天动地一声巨响,城门倒下了。

太子丹早就亟不可待了,于是一马当先的冲进了城里。

在太子丹的印象里,一旦骑兵冲进了城门,那剩下的事就只有屠杀敌军的城内步兵或百姓了。

但他刚冲进城里就发现了情况的不对,他面前所面对的居然是另一座城池,确切的说这是一个凹形的城池,在他的前方和左右两方的城头上都是张弓搭箭的城兵,由于事先绝没想到这种情况,他此时早已深深的冲进了这大铁瓮般的内城里。

他还没回过神来,从三个方向就射来无数的雕翎箭,太子丹立刻被射成了刺猬,转瞬气绝,在死前的最后意识里,他心道,“孟阙,你或许不会料到我会来偷袭,但这种城内有城的设计,足以杀死任何事先毫不知情的的偷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