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大赵
字体: 16 + -

第三章 横断月氏(4)

再杀一阵,各路赵军都不得不停了下来,因为天已经黑了。

这之后,一路晓“追”夜宿,七八天后来到了女王城下。

因为一路上乃马真和台那由始终都在,所以月氏兵散散聚聚,时有反击(但都没有成功),到这时也还有三万多人,和女王城下的五万守军合兵后城下的守军已经达到了八万多人,其中五万生力军,实力不容忽视,于是女王从容退入城中,把城外的防务都交给了台那由。

当孟阙到女王城下时,见到的是阵型严整的八万城下守军和城头上严阵以待的五万城兵,城兵由爱碧美丝达带队,女王却未再出现,想必是回到女王宫“喘气”去了。

于是孟阙也安营扎寨,休整部队。

一番查点人数下来,赵军也只剩下了八万人,其中骑马步兵仍接近五万(不是他们作战不勇猛,而是装备好,马速慢,自然阵亡者少),匈乌联军两万五千多,丁零人却只剩下了不到五千,这是因为孟阙和大小琪丽丝在丁零军第一次击败月氏人后就已经联合答应那些“非陪嫁”的丁零人,如果他们继续表现良好,战后就可以做黑列克的工作将他们都收编为赵军,眼下战功先记着,等收编后再算,因此他们作战极为勇猛。

因此如果不算城头上的守军,赵军与月氏军倒也算旗鼓相当。

游牧民族出战,所带辎重粮草乃是干肉加“活肉”,所谓的活肉就是活牛活羊,孟阙军在第一次大胜时就由扈辄的骑马步兵在月氏只有几百人留守的营盘中抄得了无数牛羊,这些牛羊一直跟在后面,将陆续到来,再加上孟阙在匈乌郡征收的牛羊,孟阙知道自己可以从容围城两三个月,而如果算上不断的在月氏境内打家劫舍所得,并且继续从匈乌郡征牛羊,那围个一年半载甚至更长也不在话下,于是并不着急攻城,只与城下守军对峙。

他想对峙,月氏人却想赶走他,当夜他们就趁孟阙立足未稳而进行了偷营劫寨,可惜失败了。

第二天台那由又从城内调出三万人,十一万大军在赵军面前摆开了阵势。

孟阙留一万人守住大营(包括骑马步兵和重伤员,而其中重伤员并不多,因为在古代的医疗条件下,重伤员如果不能迅速恢复就只能迅速死亡了),带七万人迎敌,中军是四万骑马步兵,由扈辄率领,孟阙自领一万五千匈乌联军在左翼,右翼是大小琪丽丝带领的一万五千匈乌丁三族联军,其中大琪丽丝带一万匈乌联军,小琪丽丝带五千丁零军,并以大琪丽丝为军中主帅。

这次孟阙没有摆一字长蛇阵,因为月氏人在城头上还有两万兵,正手持弓箭严阵以待,如果再施展用长蛇阵凿穿对方的阵势并绕到他们背后的战术,就首先把己军的后背卖给城上守军了。

于是赵月两军并不答话,各成三角冲锋队形战在一起,一时箭飞如雨,刀枪荡血。

这是硬碰硬的战斗,双方实力一目了然,但激战半日,互有伤亡,结果却证明仍是个势均力敌的局面,谁也拿不下谁。

于是双方收兵回营。

女王城内再次发生了分歧,爱碧美丝达主张将所有部队一起调出去,一举击溃孟阙军,乃马真却怕那样城防空虚会被孟阙神出鬼没的大军钻了空子攻破城池,毕竟当初扈勇那倏来倏去的大军让他仍是心有余悸。

爱碧美丝达也知道自己考虑不周,于是作罢。

这以后双方军队又交战了几次,仍是势均力敌,孟阙也始终没有将全军都带出营盘,因为他知道如果把这一万人作为预备队带上去以便随时投入战斗的话,城内也会派出预备队,到时仍是个势均力敌,甚至有可能是自己这边稍弱些,而如果营盘里不留人的话甚至有可能被对方抽出军队来抄了后路。

现在他唯一缺的就是援军!

但孟阙并不打算调李牧和司马尚的军队来助战,因为这绝不是只调一两万人来就能有作用的,月氏人现在是进退自如,一旦赵国来的援军多了,他们立刻可以把全军都缩进城里,那就变成真正的攻城战了,要调多少援军来才好?

要知道燕国可是时刻想着要收复失地的,一旦抽调李牧的军队多了,很可能被燕国乘势收复了失地,孟阙不愿进攻六国不假,但已经占领了的土地却也是决不愿放弃的。

同样司马尚的军队被抽调多了,也会引起秦国对赵国土地的觊觎。

再进行一次全民动员吗?会不会劳民伤财,引起国民不满,孟阙是想以战养战的,劳民伤财并引起民众不满这和他的理念有冲突,他还不愿意做。

就在孟阙一筹莫展之际,后方李远派人快马加鞭送来消息,国内的十万援军将在十天后到达,随行的还有十门火炮!

原来这十万援军是赵国的民众自发组织的,孟阙在出征月氏前对李牧所部攻燕士兵进行了奖赏,但他急于出征,却没来得及亲自执行,而是完全委托给了李斯。

这些士兵得到了大量的无主土地(被迁走的燕国人到赵国开垦荒地去了,他们留下的土地自然就“无主”了),因此激励了赵国百姓。

待孟阙带兵出征后不久,不知是谁传出了大王进攻月氏兵力不足的消息,于是赵国百姓奔着草场和奴隶积极报名参军,由于古代信息条件所限,国内发生了这么大的事国王孟阙本人领兵在外却不能及时知道,因此才被“惊喜”了一下,当然他们也都是得到了李斯的允许才来的。

再说那火炮,原来星怜曾听孟阙说过几回火炮的原理和用途,但孟阙本来就是理科小白,所说十分笼统,几近于无,星怜虽然十分天才也只听得不知所云。

不过只要是梦郎说过的“梦想”,不论有多难,星怜都会记住不忘的,她发誓哪怕用一生去完成也无怨无悔。

直到孟阙出征月氏前这火炮还没个眉目,孟阙除了暗骂自己太小白外也并不怎么着急,他完全没有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到达匈乌郡没几天星怜就取得关键性突破,想通了火炮的原理并画出了设计图纸。

这并不奇怪,说到底,古人的智力并不比现代人差,差的只是知识的积累,孟阙再小白,也提纲挈领的掌握了人类数千年的知识积累,因此他一个简单的概念般的指导就让星怜在摸索中终于跨越了千年的知识积累障碍,而掌握了火炮的原理。

老工匠百里能是作为嫁妆的一部分被陪嫁到赵国的,星怜和百里能在一个月内就造出了第一门火炮。

试射几次成功后,又加班加点的造了九门火炮,然后就连着那门试验品一起用马车随着援军送来前线了。

十日后十万援军到达,孟阙自然欢喜,但看到火炮更是欣喜若狂,随行的火炮工匠和炮手领队石成功对他行了个礼后,奉上了王妃星怜的一封书信。

这是一封言辞滚烫而含蓄的家信和情书,但由于火炮是星怜研究的,孟阙先入为主,却以为这是火炮操作说明书,待看了一眼发现不是“说明书”后,就放下书信去问石成功火炮的具体性能了,倒是小琪丽丝为星怜大为鸣不平,道男人们一旦把妻子娶到手就不解风情了,大琪丽丝却还为孟阙说好话,道,他只是太忙。

石成功见大王问话忙作又作礼回答道:“射石弹达千步之外,并可以通过调节仰射角度来控制射程。”

孟阙道:“嗯,实心的铁球打到两公里左右也不近了,这铁球可是够大的,咦,铁球呢,快给我看看!”

石成功一听这话倒楞了,道:“哪里有铁球啊,是石头弹,不是实心的铁弹。”

“火炮还能打石头?”这回轮到孟阙发愣了,他这才又仔细的看了一下那火炮,只见是青铜铸的炮身,长有三米左右,炮口却与五六十厘米的直径,倒还真没听说过那种实心的铁弹有这么大直径的,如果是石头弹丸倒是可以由一百公斤左右。

这时石成功已经将另一辆马车上的盖布揭开,只见果是有五六块重达百公斤左右的圆石,打磨的十分光滑。

孟阙点了点头,暗道看来早期的火炮多半就是用火药发射石头的,只是自己不知道罢了,星怜虽“发明”了火炮,但有些必经的阶段却也是无法跨越的。

又见另一辆车上有高低不同的炮架,想必是通过调节仰射角度还控制射程的。

第二天,孟阙列开阵势和台那由得月氏军对垒,却把火炮布置在了阵后,距里女王城的城墙约一点五公里。

女王城上的守军当然也看到了远处那趴在地上的是个青铜管子,却完全不知所云。

乃马真心里已有点发毛,几乎想将城下的台那由叫进城来守城算了,别再跟赵军层出不穷的花样较劲了,但也只能是想想,毕竟还没看个究竟就撤军,太影响士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