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大赵
字体: 16 + -

第二章 我王大赵(10)

良久,两军士兵才各个退归本队,桓齮又提气大声道:“赢横行,你听着,我桓齮败于梦郎将军之手,而梦郎不杀我,我感梦郎之恩,决定退兵,我自知这有违王命,但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我今日就决定退兵,任何人不得再有异议!”

赢横行听到这里在心中暗骂了一句道:“有异议又能怎样,现在军心已倾向罢兵,我纵使想持王命而违抗军令也做不到了,毕竟法不责众,大王还能拿这十万人怎么样?只是你桓齮就别想好了!”

却听桓齮稍微顿了一下又道:“梦郎兄弟,你且回本队,我有要事要和赢横行说。”

孟阙知这或许涉及某种军事机密,自己在侧的确不便,于是用“擒龙功”把秦戈从地面抓回手中后,退归本队,又勒令部队后退了数十步才罢。

桓齮又道:“赢横行,你且过来!”

赢横行虽不情愿,但这也是军令,于是下马走到桓齮面前,桓齮却不曾低声,而是提气高声道:“赢横行,你带着全军回归秦国后,上复大王,就说我桓齮有负君恩,无颜再见大王,某去也!”

他这句话秦军,也包括赵军都是全军皆闻,不知多少人喊了一声“将军不可!”,孟阙更是大呼道:“大哥不可!”同时飞步赶来。

但为时已晚,桓齮的龙渊宝剑早已刺穿心脏,登时气绝。

赢横行一怔,然后似乎也终于受到了某种感动,噗通一声跪在桓齮的尸体前,磕了三个头。

这一举动立刻影响了众人,战场上两军的全体将包括孟阙都跪在地上对着桓齮的尸体大拜了三拜。

待众人拜毕,赢横行忽然“嗖”的一声从桓齮的尸体上拔出龙渊剑,然后反手一剑割下了桓齮的头颅,用手提着发髻站了起来。

孟阙先前为救桓齮已然飞步赶近,这时见赢横行剑割桓齮的头颅,大怒之下又纵身冲前,等赢横行站起身时,孟阙的秦戈芒影已经逼在他的颈间。

赢横行毫无惧色,冷冷的道:“梦郎将军,人皆道你智贯天下,不想你竟连桓齮将军为什么要死都看不出来。”

孟阙一怔,心中忽动,于是收了戈影道:“你且说说看,我桓大哥为何要死!”

赢横行道:“桓将军若不死,不过只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条是回国请罪,则桓将军本人难逃一死,亲族也必受株连,一条是逃亡他国,则大王一怒之下,也必杀桓将军全族以泄愤,而桓将军自杀谢罪,大王或能怜他忠义不能两全,而罪不及他的亲族!我相从桓将军有年,焉能不知他的心意,他叫我到他跟前就有相托之意,只不过若直说,恐我不允罢了,他一自杀,我就完全明白了他的心意,我割下他的首级,也不过是献于大王,再为他开脱几句,免得罪及他的亲族罢了。”

孟阙听罢陷入了沉思,他自然知道在原本的历史上,桓齮是在数年后的一次攻赵战役中被李牧打败,不敢归国,乃逃亡燕国的,秦王政一怒之下,将他的亲族杀绝,而后荆轲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用亲族被杀之事刺激桓齮,道,你若想报仇,当献头于我,让我取得秦王的信任,而杀秦王为你报仇,于是桓齮道,我*夜思念报仇,苦无办法,今幸得你教我,于是自刎,他的头遂和督亢地图一起作为献礼成为了荆轲刺秦王的道具之一。

那么如果当时桓齮不是战败逃亡,而是自杀谢罪,他的亲族还会不会被杀,这还当真是一个费人思量的问题。

没有人真正想死的,就是桓齮这样的英雄侠士如果不是激于“义愤”,也绝不会选择自杀,今日他无疑也是激于一种“大义”,自己或许真的应该让赢横行把他的头拿回去献给秦王,看看能不能挽救他的家族,于是道:“如此也罢了,你且将桓大哥的尸体也带回去吧。”

赢横行道:“那是自然。”

于是孟阙退归本队,赢横行唤桓齮的两个亲兵来收尸。

两个亲兵中有一个叫彭战的,他来到桓齮的尸体旁,想起桓将军的恩义,忽然抚尸大哭,这一下引得两军中不知有多少男儿落泪,孟阙也泪眼朦胧,忽然他高举黄金秦戈,慷慨悲歌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两军中无数男儿齐声唱道“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处,泪眼模糊中,孟阙仿佛看到十万青铜军团征战四方,以炎黄的名义横扫全球!

*****

赢横行引全军回归秦国,邺郡之围遂解,而攻魏的杨端和恐孟阙移兵助魏,遂收缩兵力,停止攻击蒲阳,只在垣城内外布置兵力,同时派人回国求援。

孟阙将兵力一分为二,一半由东郭擎等原来的五十名亲兵(一百亲兵早已在组建这只十万人的部队时就升为各级军官了)带领回国帮助李牧抗燕,一半与魏合兵一处,与杨端和争夺垣城——其实也有监视邺郡之意,毕竟谁也不能保证秦兵不会去而复来。

孟阙与龙阳君率领的魏军和杨端和相持多日,未曾赶走秦军,杨端和派回去的使者却回来了,可没想到的是他并没求来救兵,反而带回来了个传旨官,而这传旨官带来的旨意却大大成全了敌方的孟阙和龙阳君,秦王下令撤兵!于是魏国之危遂解。

这时赵国在秦国的密探也传来消息,原来这一年嫪毐与秦国太后赵姬的事东窗事发了,嫪毐叛乱也被秦王政打败,秦王政车裂嫪毐,把母亲关进萯阳宫,并随后免除了吕不韦的职务。

秦国内部发生如此大的变动,一时人心惶惶,连攻魏的后勤也受到重大影响,于是只得罢兵。

至于桓齮的事,秦王政有鉴于自己初掌大权,国内人心未定,而桓齮已自杀谢罪,于是没有追究他亲族的责任,孟阙等听到这件事的时候,都为桓齮“庆幸”不已。

孟阙知道不久以后秦王政就会因郑国渠一事而听从国内某贵族的谗言,下《逐客书》,不知那时没了李斯的《谏逐客书》,此事如何收场又或者会演变成什么样子。

却说战争既已胜利,魏王增大喜,于是在王宫设宴盛情感谢孟阙,并赠送珍宝无数,孟阙却之不恭,也只得受了,孟阙带来的军队也各有丰厚犒赏。

过后,孟阙将剩余的军队也交由另一名亲兵领队东郭海率领,回国支援李牧抗燕,让星怜等三女也跟着一起而去,并说自己另有要事,办完事后当从后追赶,必在到达燕赵战场前赶上军队。

现在燕赵两军正在赵国北部进行拉锯战,而孟阙却要抛下军队去办自己的事,东郭海等都有所不满,东郭海道:“殿下(孟阙现在是王储,已经可以名正言的被称为殿下了,但其他人仍都习惯于称他为将军或大帅,东郭海是“改口”较早的人之一),虽说这只部队以步兵为主,您办完事后一人双马可以飞速追赶,但军情紧急,您还是快些办完自己的事才好。“

星怜在旁一撅樱唇道:“他是想快,只怕有人不许呢?”

众人相顾愕然,琪丽丝和井苍却有点明白了。

孟阙知道这事不能解释,于是对众人一拱手,跨上战马,告辞而去。

……

轻云谷,满山满谷的花开,灿若云霞。

这里原名群芳谷,魏锦屏隐居于此后,才改的名字,“轻云”二字出自“梦辞”《洛神赋》中的“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还有一个原因是每天清晨这山间薄雾笼罩,花雾互映,梦幻迷离。

此时晨雾未散,花云之畔,山间一处缓坡空地上,锦屏在两个侍女的琴箫伴奏下正为孟阙独自跳着她自编的“洛神舞”,这数日来,孟阙与她双宿双飞,两人浓情蜜爱,喜乐无极,然而今天是该分手的日子了,待一曲终了,锦屏忽然香泪如雨,yu体轻颤,似已站立不稳,孟阙忙上前将她紧紧拥住。

锦屏也紧紧的拥着他,泣道:“梦郎,你就不能再多呆一天吗?”

孟阙叹了口气道:“军中讲究言必信,行必果,我既答应在军队到达战场前赶到,又焉能失言?”

锦屏道:“我若定然不让你走呢?”

孟阙尚未答话,锦屏的手已伸向他的腰带。

孟阙的身体下部立刻强力“弹起”,“弹”的两人的身体都分开了一定的距离,这距离正好方便锦屏解他的腰带……

于是孟阙先“抱玉柱而战斗”,再“捧雪月而跋涉”,最后则“匍匐前进于瑶琴之上”,而锦屏更是婉转承欢,几死几生。

直到孟阙趴在她的yu体上浑身脱力,再不能动弹半分,锦屏才道:“梦郎,你说我会不会给你生个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