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大赵
字体: 16 + -

第二章 我王大赵(9)

真实的秦戈是一个戈头加上戈柄,但孟阙的“幻戈”却完全可以当做一把带勾的七尺长剑使用,威力极大,桓齮也大喝一声“杀!”,却不挡不避,也一剑当胸刺向孟阙,孟阙但觉空气急剧波动,同时胸口剧痛,而那龙渊剑离着自己的胸口还有一尺的距离,孟阙的秦戈离着桓齮的颈子也有一尺的距离,但孟阙坚信,他的剑再前进一寸,自己的胸口就会被剑气刺入,而所受之伤绝不亚于真剑,于是一个“金鲤倒穿波”倒退开三丈多远,低头一看自己的胸口,已现血珠,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剑不用内力催动,单本身的锋锐剑气就已延伸出了剑刃的本身,难怪可以傲视天下。

两人的喊杀声同时也是军令,秦赵两军呐喊着已经相向冲锋,孟阙不能折了本军锐气,立刻又飘身直进,秦戈力劈华山,当头劈下,却比力劈华山厉害得多,因为秦戈有戈头,后撤时还可以“勾”开桓齮的后脑。

桓齮挥剑上撩,他虽不会剑芒,但那延伸出剑锋数寸的剑气和孟阙的戈影一撞,孟阙的戈影立刻从中间断开,内力失了后继,七尺长的戈影前半部分立刻消失,变成了和龙渊剑差不多长短,而桓齮踏近一步,同时手臂圈回,龙渊剑已斜肩带背斩向孟阙,孟阙叉招换式,与桓齮斗在一起。

那边两军似有某种天然的默契,竟是谁也没放箭,包括弓箭手在内,都是手持刀矛,相对冲锋,转眼已轰然一声,撞在一起,这一声“轰”却是无数刀矛相击在一起的混响,中间更夹杂着无数人的大喝与惨叫。

无数蓬鲜血在飞溅,无数块骨肉在断裂,飞溅的是同一个种族的鲜血,断裂的骨肉也仍是相同的骨肉,生,你是我的兄弟,死,你仍是我的兄弟,为了神圣的统一大业,我将亲手杀死的兄弟,然后用兄弟的鲜血涂抹我的脸颊,用兄弟的斗志灼亮我的双眼,带着兄弟的心灵,去征服全世界!

这是战场上每一个两军战士的心声,于是砍杀更加惨烈,喊叫更加震耳,而心却越飞越高……

这一场战斗从黎明打到下午,疯狂的战斗早已让人们忘记了饥饿,但透支的体力却似乎开始预示战争的天平。

若从整个秦赵两国的士兵的单兵作战素质来说,是赵军略强于秦军,但此时此地,秦军是精锐中的精锐,而赵军却是全民动员来的“第二梯队”,其中多有老弱,能坚持到现在不败,已是尽了最大的努力,此刻越来越顶不住劲,已随时面临全线溃败的危险。

孟阙一直在注意战场形势,见状不禁越来越着急。

他的武功本在桓齮之上,但桓齮的龙渊剑太过锋利,这才打成了平手,孟阙这一心浮气躁,反倒迭遇险招。

他方才主要采取进手招式,不曾使用动雾徐步,这时为了摆脱困境,只得使用。

他步法变幻,桓齮从所未见,不由得有些眼花缭乱,剑剑落空,连对方的兵刃芒影也碰不到了。

孟阙见状灵机一动,稍微走慢几步,两人已成贴身之势,时桓齮一剑刺空,剑身前指,孟阙用秦戈的本体戈头侧面猛击在剑身的中部无锋处,龙渊剑剑身柔韧,剑身一颤,已然消去秦戈的劲力,孟阙这一进攻,脚步立滞,桓齮看出动雾徐步不善进攻的破绽,正要反腕挥剑斜削孟阙的胸腹,忽觉肋下穴道一麻,随即内力急速外泄。

孟阙利用稍纵即逝的机会,使用动雾徐步贴身一搏,竟然冒险成功!

这处穴道其实只能使半边身子的手足麻痹,但桓齮只觉内力急速外泄,立刻浑身无力,右臂的宝剑立刻下垂脱手,锋利的剑尖插入地面,剑身颤动不休,而左手也无力的垂下了。

两人说是单挑作战,但千军万马征战攻杀,前后左右都是双方士兵,士兵们早已习惯于群战,并无人故意绕开二人,所以有意无意间仍有无数刀剑向两人身上招呼,桓齮在和孟阙对砍的同时早已经杀了十几个赵军,而孟阙不愿杀秦军,却也轻重不同的伤了数人,此乃无奈之举,能不杀人已是极限,若不伤害“敌人”就只有自己受伤了,此时赵军眼看有机可乘,立刻有数把刀矛刺向桓齮,孟阙见状大吼了一声“住手!”

这一声三军皆闻,那几个赵军也立刻住了手。

孟阙随后运动真气,从桓齮身上一吸一送,多吸少送,送而复吸,同时假做内力急剧波动,持秦戈的手臂也乱颤,数个秦兵的刀矛袭来,孟阙勉强挡开,右臂上已被划开了一道口子,鲜血溅出,桓齮恩怨分明,立刻也大吼了一声“住手!”

他并非有意大声,但孟阙却同时猛向他一催内力,内力急涌入桓齮的“手太阴肺经”,桓齮这一声立刻放大了数倍,也是三军皆闻。

这事件发生的电光石火,两军闻主帅先后大喝住手,但人群重叠,看不清实际情况,都是一愣,孟阙立刻一边猛吸桓齮的真气让他发不出声,一边提气再次大喝道:“我和桓齮将军同时下令结束战斗,你们没听到吗?”

孟阙声震两军,而两军方才确实都听到了彼此主将的大声下令,赵军首先缓缓住手,退出战斗,而秦军也相应的停止了攻击。

赢横行十分不甘,但他也是素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职业军人,他先勒令部队缓缓后撤,让出视线,只见孟阙正扶着桓齮,而桓齮气喘不已,似乎已说不出话来,赢横行忍不住又大声问了一句:“桓将军,你当真下令停止战斗吗?”

桓齮仍是不住喘息,还剧烈咳嗽了几声,似乎是已经累得脱了力,说不出话来,但却点了点头,就这几下点头似也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孟阙自然可以随时控制内力的吸引,让桓齮回复力气,但那样做的“戏”又未免不像了。

赢横行恨恨的长叹了一声,道:“桓将军,军令我不得不遵,但有朝一日回国之后我必在大王面前狠狠的参你一本!”

这时秦军中忽有人大声道:“百里闻!”

紧接着赵军中也有人大声道:“沙老六!”

于是包括孟阙和桓齮在内的众人齐将目光主意到了刚才两军厮杀过的战场,但见战场上尸山血海,却有一对尸体死的姿势十分奇怪,竟是双双直挺挺的相对互抵着站立不倒,而两人所使用的都是军中大剑,剑刃各自斩在对方的颈子上,似乎是两人的颈骨都相当硬,竟谁也没斩下对方的头颅,这形象极象一个大写的“人”字,而若算上那两把横在两人颈上几乎平齐的宝剑,就更象一个“大”字了,“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无论如何,两人这种死法似乎都在默示着某种庄严而神圣的寓意,每个人看得都是心中一震。

更奇的是两人的另一只手都抱着对方的肩膀,似乎是一对极好的朋友,这个互抱肩膀的动作不知是在两人互砍对方颈子之前所做的还是之后所做的(应该是之后),但所有人的心中都同时跳出了一句成语:“刎颈之交!”

孟阙大声道:“秦赵为兄弟,乃刎颈之交,今即罢战,彼此退兵如何?”

说完孟阙大睁着双眼看着桓齮,内心紧张之极,这是一种豪赌,赌的是桓齮一言息兵,而孟阙的唯一筹码是桓齮刚才曾点头同意罢战。

孟阙直视着桓齮,心已经提到了嗓子眼,他不断的向“轩辕黄帝”祈祷着:“让桓齮退兵吧,我伟大的华夏祖先!”

桓齮也目光炯炯的直视着孟阙,但眼神复杂,难以猜测其中含义。

此时两军数十万人,甚至包括了邺城内外的两军,他们因为听见了孟阙声闻数里的话语,也都凝神等待着桓齮的答案,偌大的战场已经静得呼吸相闻,仿佛连数十万热血男儿的心跳也能听到。

孟阙早已停止了吸取桓齮的内力,还将先前吸取的也尽数返还,此时一言定战和,再无做戏的必要。

良久,就在孟阙的心弦即将崩断的刹那,桓齮又缓缓的点了一下头,两军凡是看到的,无不齐齐松了口气,而其他没看到的也从同伴的举动中看出了结果,一时间“松了一口气”的声音竟传遍全场。

孟阙扔掉秦戈,双手将桓齮紧紧的抱住,道:“桓兄,我的大哥,我替轩辕圣祖感谢你!”

桓齮也热血沸腾,和孟阙紧紧的亲兄弟般相拥。

这一下感染了两军的将士,无数人跑出队伍,和对面的“敌军”相拥在一起,秦赵同宗,这些人的上几代,甚至于就是这一代,都有很多人有着或远或近的血缘关系,而在孟阙的“广义”兄弟理论感染下,就是那些没有血缘关系的人也都认了彼此的“炎黄同宗”!

于是最后,两军中还站着不动的已不到十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