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大赵
字体: 16 + -

第一章 索土乌孙(14)

说赵军是一人双马固然是正确的,但一人一马也同样正确,因为赵国的“纯骑兵”是一人一马(东郭朗的七千人是为援助孟阙而临时翻倍的加强版),而骑马步兵却是一人双马,只不过另一匹马是原来用来拉车或耕地的驽马而已,它们被略加训练成为骑马步兵的辅助马,用来驮运骑马步兵的装备和给养,骑马步兵的食物是粮食与肉食搭配的。

当然月氏和乌孙是看不出辅助马和战马的区别的,一来这些辅助马都在后军,不易分辨具体情形,二来,历史的进步有其巨大的“惰性”,在后世骑兵中很普遍的一匹战马加一匹辅助马或者一匹战马加一匹“骑马”的常规配置在此时却是一个巨大的思维盲区,在月氏等胡族看来,一人双马只能是两匹都是战马,即使另一匹马不是空马,也只能是“临时”驮物的战马,在没有“拉车载物马”这种“装备”的胡族看来,这些驮物的马最多是弱一点,但仍是战马,所以扈辄的骑马步兵已经理所当然的被认为成了是一人双马的骑兵。

其实赵国的骑马步兵有点类似于后世的轻骑兵,但同时又具备步兵的特点,这是一个在原来的历史上不曾出现过的兵种,因为原本意义上的骑马步兵诞生于没有马鞍的年代,马匹纯是步兵代步的工具而已,但孟阙却是在“发明”马鞍的同时建立了骑马步兵,并以其东鳞西爪的军事知识定义了骑马步兵的用途,这就如同欧阳锋倒练《九阴真经》,虽然盲修瞎练,却也误打误撞出了极其厉害的绝世武功!

至于赵国的纯骑兵,之所以是一人一马,当然是因为受到战马数量的限制,须知赵国是在打败匈奴后得到了东胡和襜褴的广大草场和众多马匹,又在向林胡,匈奴,月氏等胡族直接和间接的购买了大量马匹后才勉强凑齐了三十万匹战马的,能一人一马已经是其极限了。

赵国目前是骑兵十万,骑马步兵二十万,骑兵分布在东胡和襜褴旧地以及赵国北部边境,其中在东胡和襜褴旧地的骑兵还兼职做牧人,而所有这些骑兵的日常食物都以羊肉为主,但牛肉却很少吃到,因为大量的牛都被赵国农民在稍加训练后用作了“耕马”和“挽马”的替代品了。

骑马步兵则部署在和秦燕等国接壤的边境以及内地城池。

如果不进行全民总动员,这三十万人就是目前赵国的全部军队,也就是说目前赵国的军队已经全部转化为马军了,这在整个中原独一无二,也足以威震草原。

本来这次相助匈奴应该全部调骑兵,却阴错阳差的又调来了骑马步兵,当然月氏等胡族是很难分得清这两种编制的区别的,在他们看来都是骑兵,而且都是一人双马。

此时在个胡族都已普及了双马骑兵,因为胡族战马过剩,象月氏这样的大族甚至可以将他们一半的军队装备为一人三马了,不过他们曾通过匈奴大规模的向赵国贩卖马匹,却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本族战马的缺失,只能一人双马了——他们决想不到有一天会和赵国开战。

却说此刻孟阙军帐中,孟阙正对扈辄道:“扈将军,你看王上会派来多少援兵?”

扈辄沉吟了一下道:“只怕十分有限,我大赵身处秦,燕,齐,韩,魏,卫数国包围之中,其中与秦燕乃世仇,数年前又得罪了齐国,纵使韩,魏,嗯,韩,魏……”

他说到这里看了孟阙一眼,欲言又止,孟阙道:“韩魏也不可靠,这我知道,小国卫向来唯魏国马首是瞻,可以归为魏国一类,为了防备这些国家,赵国必须布置重兵于四处国境,只怕将军这六万兵马已经是可以‘远征’的兵力极限了。”

扈辄默然不语。

孟阙顿了一顿道:“可这些事胡族们虽略有耳闻,但所知是不祥的,特别是乌孙和月氏,他们和大赵之间隔着匈奴,更因为不会想到有一天会和我大赵开战,所以从未着意了解过大赵的具体情形,因此这些胡族一般都以为我赵国只有两大强敌,就是秦和燕,其原因也是这两个国家和胡族接壤。所以据我看,月氏会判断我大赵还可以派出五到十万兵马来讨伐胡族,这意味他们会认为我大赵只出半力就能和他们势均力敌,所以只要我们狠狠的打痛一下他们,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条件甚至更多。”

扈辄眼睛一亮,道:“如何打痛?”

……

夜已深沉,各军探马都已回营,但巡逻放哨的却都高度警惕,尤其是乌孙和月氏各营的岗哨,因为孟阙通过一夜数次偷营而打败脱堂黑的事给乌孙留下的印象实在是太深刻了。

扈辄手下扈勇的三万骑马步兵已经偷偷出营,但警惕的乌孙和月氏岗哨却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发现他们,因为他们是从营后偷偷出发,然后绕了个大圈子奔月氏而去的,目标月氏“首都”女王城!

*****

草原上大小胡族众多,但所有胡族中只有月氏有一座城池。

据说月氏女王乃马真年轻时也曾在东胡为质,东胡和燕国接壤,乃马真羡慕燕国繁华,但她与那些以抢掠为主要“参观手段”的胡族男子不同,她选择了化妆为被胡族抢掠又成功逃脱的华夏女子的方式进入燕国境内,饱览了“中土”的繁华,其中给她印象最深的就是燕国高大的城池,于是她后来回到月氏当上女王后,就主持修建了这座女王城。

城修的很粗陋,完全是夯土的,但规模倒也不小,城墙足有两丈高,在草原上乃是无双无对的雄城,也是不可能被攻克的堡垒,因为草原骑兵本来就不善于攻城,何况自东胡衰亡后月氏已是草原第一强胡。

此时正当夜晚,城墙上的守军被迫举着火把在一遍又一遍的巡城,心中都十分不以为然,但没人敢对高贵美丽的爱碧美丝达公主和神圣不可侵犯的“第二圣处女”有怨言。

第二圣处女反复对城兵说,当年她在塞琉古的一座城池中时,那座城池就曾被游牧民族夜袭,虽然这些游牧民族不太会攻城,但因守军疏于防范,却也几乎被攻陷,因此一定要防备匈奴兵来偷袭女王城。

爱碧美丝达是绝不相信匈奴还能有力量来偷袭女王城的,乌孙到是不可不防,但要说他们能攻下女王城,爱碧美丝达也不相信,除非派来十万乌孙兵还差不多,但母亲和哥哥带着十五万兵马正在前线“抵御”乌孙,乌孙只怕连一万兵马也抽不出来对付女王城吧,不过小心使得万年船,女孩子的谨慎和小心使得她不折不扣的听取了第二圣处女的忠告,严格的督促着城兵巡逻。

没有功夫是白费的,果然有举着火把的城兵忽然高喊道:“公主,有敌袭!”

爱碧美丝达大吃一惊,向远处一看,果然有大量影子般的骑兵正向城墙处接近,还好离得较远,其实那名喊叫的士兵也不是凭火把的光线看到这些“敌军”的,他是借着远处明亮的月光看到的,而之所以能辨出是敌军,一来自己的军队没理由夜间回来,二来也能隐约看出这些人的衣着与月氏人不同,至少他们的铠甲反光,这与多穿皮衣的月氏人绝对不同。

于是所有城兵都紧张起来,而城内更多的士兵开始顺着马道(上墙的通道)登上了城墙参加防守,这些士兵都是分两班休息的,因此随时可以有七千多名士兵参加守城。

昼伏夜出多日才赶到并准备夜袭登城的扈勇决没料到女王城的防备如此严密,夜袭本来不利于战斗,何况又早早的被发现了,于是他喝令军队暂时后撤一里,就在月氏人的眼皮底下开始扎营。

看着敌军如此嚣张,爱碧美丝达恨的直咬银牙,但她同样不敢开城攻击敌军,一来看样子敌军有三四万人之众,远超城内守军,二来他还摸不清这些敌军的来路,这些人普遍着铠甲,竟不似任何一个胡族军队,莫非是中原的哪只军队,听说孟阙回来了,更听说此人原是赵国人,莫非是赵国来了。

想到这里她不禁打了个寒噤,与此同时,孟阙手持一把“金色小枪”(爱碧美丝达不认识什么叫“戈”)对她**笑不止的英俊而邪恶的面孔突然出现在她脑海里,没来由的她一阵脸红,虽然黑夜中不易被发现,但身边的第二圣处女仍是察觉了她的异样,道:“公主,怎么了,底下这只军队是哪里来的,你害怕了吗?”

爱碧美丝达忙道:“啊,没害怕,我猜他们是中原的赵**队。”

第二圣处女道:“赵国,中原?中原就是中国吗,赵国是中国的属国吗?”

爱碧美丝达知道这第二圣处女是第一次离开塞琉古,对中国并不了解,于是道:“不是,赵国是中国的一部分,只不过中国现在还没有统一。”

第二圣处女皱了皱好看的眉毛,卷曲的睫毛下海蓝色的眼睛里闪过一丝惋惜,道:“中国,神的故乡,可惜如今被异教徒蛊惑了那里的人民,唉,但愿教主早日出关,练成可以和阿波罗神合二为一的第十三层阿波罗神功,那时我们就都可以跟着教主一起去中国传教了,我现在是不愿意去打听中国的事情,我不忍听闻神的子民被异教徒蛊惑的事情。”说着又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她竟连叹气声也极为好听,还似乎饱含着悲天怜民的宗教情怀。

第二日清晨,三万赵军打着军旗来到女王城下,扈勇唯恐城上胡人不识字,提气大喝道:“大赵偏将军扈勇今日攻下月氏女王城!”

城上诸军簇拥的爱碧美丝达也提气娇喝道:“只怕你拿不下来,就是孟阙那贼子亲来,也休想动得女王城一根寒毛!”

扈勇忽然哈哈大笑,然后粗俗的大声道:“孟将军正在对付你妈,怎么,你着急了,不急,等我擒了你自然会进献给孟将军,还有你身旁那个洋妞,哈哈,儿郎们,给我攻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