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云大赵
字体: 16 + -

第一章 索土乌孙(13)

老实讲,玉妃做的这两件事还是让孟阙颇生好感的,东海君云云那是肯定了自己开拓海外“殖民地”的功绩,而扈辄的这六万骑马步兵简直就是雪中送炭了。

扈辄的步兵战斗力他是见识过的,当时因为种种原因他们还没有马,而现在成了骑马步兵,那无异于彪虎生翼了,这一只军队的到来将直接扭转战局的形势,却不知几日能到?

星怜看着他欢喜的神色已经猜到了他心中所想,于是不等他发问就道:“我猜这只军队一两天之内就能到,送信的人是先于军队到达王帐的,他们是两个最好的骑手兼武功高手,一人三马,几乎昼夜不停的赶到王帐的,他们说这只军队从赵国出发后兵分两路,一路偏师一万人奔王帐,另一路五万人直接奔了前线,因为他们猜你很可能正在前线和乌孙人交战,兵贵神速,到王帐再往返很可能贻误军机。”

孟阙点了点头,又自言自语的道:“这玉妃找我会有什么事呢?”

他说到这里忽觉有点后悔,这话一说,只怕星怜要打翻醋坛子了,谁知星怜却道:“我记得在赵国你和公子嘉谈论时,公子嘉曾说赵王现在年事已高,身体不太好,已经把一部分权利转交给他了。”

孟阙心中一动,道:“你的意思是?”

星怜道:“不错,我猜这是公子迁感到了危机,他一直与公子嘉争夺王位的继承,虽说公子嘉是太子,但赵王一直更疼爱公子迁,公子嘉也始终没什么权利,如今赵王放权给公子嘉,足见这王位最终还是要传给公子嘉的,公子迁安得不急?他和玉妃母子一体,玉妃自然想到了找你为外援。”

孟阙深觉星怜见事明白,但还是道:“但我和公子嘉素来交情莫逆,玉妃并非不知,她凭什么判定我会帮着她,嗯,她为我做的这两件大事的确可以打动人,尤其是后一件事简直可以说是救人于生死存亡之间了,但这也不足以让我背叛公子嘉啊,毕竟我和公子嘉相交在前,最多我两不相助。”

星怜道:“不错,你与公子嘉相交在前,但你和玉妃相交也不比公子嘉晚多少啊,何况,我听伊里沁姐姐说,你们的交往可比和公子嘉‘深入’得多……”

说到“深入”,星怜似乎想到了什么,玉脸上飞起了两抹红霞。

孟阙看得一呆,又道:“可是我们虽然有过一次……交流,但也就那么一次而已,我后来在赵国的时候她虽然也找过我好几次,可是我都找各种借口拒绝了啊。”

星怜道:“你这就是不了解女人了,一个女人,如果她真心喜欢上了一个男人的话,即使明知道那个男人是在搪塞敷衍他,可只要那个男人的理由编得够圆全,她就会‘主动’让自己相信的,一开始她也知道是自欺欺人,可自欺得久了她就会深信不疑了。”

说到这里,她的美目蒙上了一层雾气,孟阙忽然觉得自己实在是欠她良多,忍不住放下信,紧紧的拥抱住她并吻住了她的樱唇。

星怜仿佛有满腹委屈,一边火热的回应着他,一边香泪满面,孟阙于是深情而怜爱的轻吻她的玉脸,品尝着她香泪的滋味。

良久,星怜才轻轻挣脱他,道:“目前的王位竞争形势对公子迁是不利的,李牧表面上不倾向于任何人,但谁都能看得出来他是支持公子嘉的,而郭开支持公子迁,但郭开手中除了王宫卫队外并没有其他军权,扈辄虽被划为郭开一党,但这只是因为他们两人有亲戚而已,扈辄为人极为耿直,关键时刻很可能两不相助,因此玉妃自然会想到你,你在赵**队中有巨大威望,被视为战神,一旦你脱离公子嘉,倒向玉妃或说公子迁,公子嘉的地位就会被动摇,当然前提是你的巨大威望转化为实权——这是一定的,李牧目前在赵国名义上掌握着全**队,军权太重,一旦赵王决定重新启用你,必然会委你以重任,来分李牧的军权。”

孟阙道:“无论如何我是不会介入宫廷斗争的。”

星怜道:“只怕到时身不由己,韩国已不是你可以施展抱负的地方。”

孟阙叹了口气,在来匈奴的路上,孟阙已经听星怜说过,自己在韩国的改革全面失败了,因为韩王然在去年已经死了,韩王安即位后全面废除了新法,李斯已经被免职后去了魏国,但也没得到中用,自己这次回来,一路来去匆匆,李斯没赶上和自己相见,但自己既然已被赵王封为东海君,意味着很可能掌握大权,李斯多半会去赵国等候自己重新启用他,因此如果自己想一展抱负,回赵国是最佳选择,这也是孟阙最终决定把三千后宫带到匈奴的原因之一,虽然韩王安仍同意孟阙和星怜结婚,但呆在一个不能施展抱负的国家无疑不是长久之计。

看着孟阙进退两难的样子,星怜道:“要不去楚国吧?”

孟阙摇了摇头,道:“黄薇不是说李园日渐得宠,正与他父亲春申君争夺令尹的位置吗,我这人不愿介入宫廷斗争也不愿介入派别之争,我只想痛痛快快的打仗,安安心心的治国。”

星怜叹了口气道:“这怎么可能?你在韩国执政那段,难道没遇到派别之争?不过是父王强烈支持你,把这种派别之争压倒了最小范围而已。”

孟阙长叹了一口气道:“其实我从来就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也,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家。”

星怜道:“可你真心为老百姓好,如果有一天你能当上赵王,或者统一全国当了天子,老百姓就都能过上好日子了。”

孟阙道:“我这种二杆子似的家伙也能当国王当天子吗?只怕会最后自己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星怜道:“怎么不能,你有无与伦比的威望啊,还有,我发现你的运气是无敌的!”

孟阙哈哈大笑,道:“也许吧,不过我连介入王位之争都不会,又怎会去抢夺王位,我打算永远留在草原,不回去了!”

星怜道:“你要自立为王!”

孟阙道:“不是自立为王,我永远是大赵的臣子。”

星怜道:‘那如果赵王让你回去,你拒不奉诏吗?“

孟阙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再说,我可以不断和各胡族之间制造边境摩擦,让战争不断,我以稳定匈奴局势为由,就可以不回去了。”

……

当夜,孟阙安排给星怜腾出一间军帐住,他仍然记得自己和星怜当初的约定,“把最美好的时刻留到新婚之夜”,不论韩国是哪个王在位,孟阙都要通过一场盛大的婚礼来迎娶星怜。

白狼也单独住了一个帐篷,一方面是因为圣兽的尊贵,另一方面也是没有马匹敢跟它住在一起。

第二天清晨,扈辄的军队到了,五万军队,一人双马,相距一万月氏军队仅二里逼营下寨,各方紧急沟通才避免了一场“误会”。

扈辄带一万兵马“护卫”着来到孟阙军中相商“大事”,到此,局面已完全改观。

当日中午,孟阙带扈辄一同参加谈判,其实扈辄的军阶和东郭朗是平级的,但他在军中的资格比东郭朗老的多,所以当时孟阙做这个决定时东郭朗倒也没露出什么不满的神色。

扈辄极有大将风度,更具“上国威严”,有他参加谈判,给惕木扎和台那由都造成了不小的心理和实际的压力,惕木扎一进入正题就提出可以割让五分之一的领土给赵国(他不再说给“匈奴”了),更答应了孟阙那三百万头牛羊的要求,但孟阙坚持必须割让一半的领土,最后谈判陷入僵局,约定第二日再谈。

来自后世的孟阙理所当然的认为谈判就该旷日持久,但惕木扎却一日三惊,生怕孟阙失去耐心忽然发动进攻,虽然双方的军队数量差不多,甚至在战场上还是乌孙月氏两方合在一起的兵马多些,但大败之后的乌孙士气低落,总觉得同等数量的胡族军队一定打不过同等数量的华夏军队,台那由倒是胸有成竹,道稍待几日后局面必有变化。

惕木扎当然能猜到台那由的“局面变化”指的是什么,他只是怕来不及而已,但月氏没让他失望,十几天后,月氏女王乃马真亲率十万大军到达乌孙国境内,局面再度发生戏剧性变化。

女王并没有“降尊纡贵”的亲自参加谈判,而惕木扎也没有变更谈判的条件,仍只要求割让五分之一的领土,孟阙似乎已没有理由不接受谈判条件。

但这日晚间,正在帐中议事的月氏女王等忽接到探马来报,孟阙军中派出一千人向赵国境内返回而去,很可能是再次调兵。

帐内惕木扎和台那由面面相觑,风韵犹存的月氏女王在帐内踱了几步道:“赵国,赵国绝不会完全不顾后方的,即使她与我月氏国全面开战,也最多只能再派出十万骑兵,到时还是个兵力相当,我倒要和这赵国较量较量,毕竟,月氏不是匈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