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
字体: 16 + -

一六零 饮宴(3)

“李烈!”

这个名字一下子让整个大厅一下子静了下来,刚才的叫骂声,求饶声还有奴婢侍女的低低哭泣声一下子沉寂下来,死一般的静!静!

吴曦不可思议地看着李烈。

方云天看着李烈。

所有人都大瞪着双眼看着李烈。

“原来你就在我的身边,原来方长老他们都是你杀的,李烈,你……好大的胆子啊!”方云天颓然低下了头,喃喃低语着,“我输的不冤枉!”

蹬蹬蹬,一阵脚步声由远而近,韩猛高大魁梧的身影走了进来,身旁亦步亦趋跟着刘四和章秀,见到李烈,韩猛长长吐了口气,行礼道:“大人,属下连夜赶到,三百特战营战士已经同刘四大哥将院子彻底控制住了,并无一人逃脱。

李烈心中最后一丝不安已经放下,闻言道:“这就好,严密封锁,刘四留在这里便行了,你立即带着兄弟们配合季先生和庞翱将军到城外接收军队,行动要迅速,一切要听季先生吩咐!”

“末将遵令!”韩猛叉手道。

李烈扭头对季唯嘱咐道:“季先生,接收城外军队的事就看你和庞将军的了,韩将军一定密切配合你,记住,下手要果断,如有反抗,格杀勿论。”李烈眼神十分严肃,“这关系到我们计划的顺利进行,千万不可掉以轻心,万勿走漏消息。一旦掌握军队,立即将城外运送军械的宋军拿下,不可使一人逃脱,更不可打草惊蛇,让前方叛军得到消息!”

“属下明白!”季唯深施一礼,转身带着庞翱和韩猛走出大厅。

接下来的事格外顺利,李烈兵不血刃的擒拿了摩尼教一干主要将领,意外的还抓住了吴曦,之用两天时间便完全控制了鄂州城和城外的近十万叛军。之间,李烈胁迫方云天发出紧急调令,将厉墩、惠小刀、左翎三名领军将领调回鄂州,分别擒拿。

之后,李烈在季唯的帮助下将一些被俘摩尼教将领收为己用,在韩猛特战营士兵的监视下暂时接管了叛军各部。不从者或杀或关,经过短短几天的忙碌,大局便安定下来。早就囤积在三镇的大量粮食和物资被运送到各地,安定民心,赈济灾民,一时间整个鄂州尽入觳中。

刘甲得到鄂州巨变的消息已经是几天以后了,本想趁李烈立足未稳之机发动进攻,将局面搅浑,不想李烈早有防备,王卫,叶飞迅速引兵在黄石、保安湖和斧头湖一线布防,竟使刘甲不敢轻动。不得以,刘甲撤军百里,不敢轻易引起争端。

在经过两个月的整顿之后,整个鄂州地区全面平复,两淮充沛的资源大量注入,让百姓看到了希望,社会渐渐安定下来,到了七月中旬,押解方云天的囚车到了临安,被宁宗下旨斩首于东市口,一场闹剧般的叛乱和平叛宣告闭幕。

对于朝廷的封赏,李烈坦然接受,至于撤兵却没那么容易,既然吃到嘴里的肥肉,李烈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吐出来的,既然你要阴我,那我还管你怎么样?李烈的态度是强硬的,一句话,我不会反,却也不要把我逼急了,这鄂州我要定了。

史弥远算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面对李烈隐晦的威胁,强硬的态度,完全是一筹莫展,鄂州之事便这样不了了之了,派出去的官员没有被李烈驳回,却也没有任何权利,完全就是傀儡,实际的军政大权都掌握在李烈手中。

三十万叛军被打散,小部分老弱被遣散,大部分被迁到延州和定难四州担任厢军,配合刘立峰和徐立戍边,只留下九万精壮士兵归叶飞王卫统领,在未来的一年里,这些士兵将要陆续被两淮各军团混编和吸收,变成李烈的正规部队。

若兮和千羽也没有闲着,鉴于两女的性格,李烈头一次发下话来,在鄂州军营划出一片地方,成立了第一个女兵营,这个两千人的编制清一色都是青壮女兵,未来将担任后勤保障和部分低烈度战斗任务。两女大为欢喜,这正副营长便不再缠着李烈,专心致致的训练起这个叫做巾帼女营的军队来。

在安排叶飞担任鄂州刺史,掌管五万混编军队以后,李烈终于在嘉定三年七月底踏上了归程。

其实还有很多事情李烈没有来得及去做,比如那些归降将领的绝对忠心问题,比如摩尼教的彻底清剿,还比如朝廷方方面面的压力和小手段,这些都让他很不放心,他将王卫和叶飞都留在这里,同时季唯也留在这里帮助两位年轻的将领熟悉军政大事,安抚军心民心,这些本来都是要李烈亲自去做的,然而时间不等人呐,金国和蒙古传回来的情报让李烈不得不回到宿州去,都察院早就催了他几次了,院长浮尘子和肖恩的六司还专门发来了加急密件,重重迹象表明,在北方,一场大战将要缓缓拉开帷幕。

或许别人并不知道这场大战将以怎样的一种形势展开,将在什么时候展开,最后的结果又是如何,这些都是难以预料的,不过作为穿越到这里的现代人,李烈知道,如果不出现意外,一场决定历史走向的大战就要展开了。这场大战将会以金国的全面失败而告终,这是蒙古人在吹响进军中原的号角,在这之后,蒙古人所向披靡,无人可当,而金国却采取了最最错误的战略,竟然避蒙而攻宋,南宋也同样采取了愚蠢的策略,竟然联蒙攻金,接下来当然是唇亡而齿寒,金国覆灭后南宋也灭亡在蒙古的铁蹄下。所以李烈要赶紧回去,全力应对。

现在的情报显示,成吉思汗正式断绝和金国的岁贡,双方的关系开始极度紧张起来,很显然,大战一触即发。李烈却知道,那个未来发生的战争,正是中**事史上以少胜多(金兵40余万,蒙军9万)典范作战——野狐岭大战!

在原来的历史上,野狐岭会战是蒙金战争初期起关键作用,决定“蒙起金衰”的会战。

野狐岭大战,名为大战,是因为这一战的价值决定了历史,不是因为在这里举行了一场30万人对7、8万的大冲杀,它其实是一连串的战斗组成的一个战役。就好像官渡之战这个战役先后最起码有白马、延津、官渡、乌巢四个战场,但因曹操坚持与袁绍主力在官渡一线对峙奠定胜负基础而得名一样。野狐岭大战得名的来由也是如此。由于野狐岭大战是在中都西北地区进行的一系列战斗组成,所以它被史官赋予了很多名字,譬如:獾儿嘴大战,这是以木华黎突击的具体地段而命名;浍河堡之战,这是蒙古军最终追歼金国主力的战场地点为名;之所以现在大部分口径统一为野狐岭大战,是因为正是野狐岭,决定了金国北方战局的全盘崩溃。这么说是有道理的。

1210年,成吉思汗正式断绝和金国的岁贡,1211年二月,在怯绿连河誓师,亲率大军南下,蒙金战争开始。近十万人的行动必定有大量蛛丝马迹,但金国对待此事的态度一直很松懈,甚至禁止百姓谈论北方边事,得知这一消息金主才开始仓促布置,他一面调集军队向北方布防,一面求和延缓时间。金国的主力,也就是这时候开始调动的。卫绍王以平章政事独吉思忠(独吉千家奴),还有完颜承裕(完颜胡沙)行省事于西北路,率领金国主力向中都北的桓州、昌州、抚州(内蒙河北交界处)运动,并授予西京留守纥石烈执中(胡沙虎)行枢密院事,西京也就是现在的大同,打算依托界壕边堡在中都西北和西南跟蒙古人打防御战。

野狐岭自古为军事要塞,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被称为“极冲”。1211年,成吉思汗亲率10万蒙古铁骑奔袭坝上草原,剑指金朝统治的中原地区。它发生于1211年八月(金国卫绍王大安三年,成吉思汗在位第六年),地点在野狐岭(今河北省万全县)。在这场大型会战及之后1213年怀来战役中,金国连连挫败,导致金国内部发生弑君政变,加速了金国的灭亡。野狐岭会战也是中**事史上以少胜多典范作战。1206年铁木真一统蒙古各部,受封号为成吉思汗,为扩张势力与增加财富,立即面临强大金国的威胁攻击,双方开始处于剑拔弩张紧张态势;金国在长久“分化蒙古各部”为成吉思汗反抗策略失效后,也积极备战,决意自隐身幕后操纵改采军事策略,意图一举消灭新起之蒙古;自金章宗时代起,已沿蒙金边界陆续开挖长达3000华里之“界壕”。成吉思汗则先行击败收服为金国出征的蒙古“汪古部”,占领阴山以北囤积军事物资,作为攻金之主军事基地;并对金国招降纳叛予以有效收买;当政之卫绍王则疏昧于渐增蒙、金边境战事,自峙金国带甲雄兵百万(实则不足)忱于太平,亦给惯战蒙古用兵之念。1211年初起,成吉思汗以“报父仇”(铁木真父亲30年前遭到金国奸细唆使“塔塔尔蒙古”部杀害)之名,倾蒙古全国兵力不足十万,兵分两路朝金国西境形同“自杀式”大军攻至;初接战蒙军势如破竹,金边兵连连败退至野狐岭,败兵集结金国王牌“中央军”40万共近50万列队布阵,由丞相亲自押军迎战……

历史是如此,那么现在呢?李烈知道,由于自己的到来,历史发展的轨迹已经发生了改变,然而总的来说,很多重要的战役仍是不可避免的发生了。蒙古人沃野一战大伤元气,木华黎也被李烈弄死了,还会有将金军30万主力瓦解的獾儿嘴之战吗?那在未来的大战中谁将替代他的位置呢?徐州一战,纥石烈执中被俘,现在就秘密囚禁在宿州,那就没有了西京留守纥石烈执中行枢密院事,也没有了发动政变杀卫绍王立完颜珣为帝之事,那历史将怎样发展呢?

长江江水浩瀚,一艘艘战船迎风而行,李烈站在船头,陷入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