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
字体: 16 + -

三十九 大战

此时斥候已经回转,带来了最新消息。现在整个金国一片混乱,金章宗狂怒下尽遣十万大军,以燕京为中心日月搜捕,东南一路三万金骑已经过了卢龙,汇合昌黎守军,正向渝关进发,而且有一队三千人的骑兵已经抵达抚宁县城,正要对抚宁境内进行拉网式的搜查。李烈听过汇报,知道此地已经不能停留,便连夜率军急行军近百里,杀奔卢龙。卢龙城刚有金骑过境,原以为万无一失,清晨见到城外的军队,惊慌失措,连忙派人联系大军回援,同时固守城池,希望拖住李烈的军队。

李烈故布疑阵,于卢龙城外搭起营寨,夜间却秘密隐入碣石山脉,沿山脉直插昌黎。金军被调回卢龙,看到的只是一座空寨,再要寻找李烈的军队,却是毫无头绪,深深为这支神出鬼没的军队头疼不已。李烈率不到四千人携带无数金银珠宝,巡夜色悄悄绕过昌黎。整个平原地区,任何地方都可以是路径,军队沿海岸线急行军,终于在两日后准时到达姜女庙屯,这个宁静的小渔村平静如昔。

当晚,二十艘在远洋游弋的海船按约定时间再度靠岸。李烈在密嘱村民不得声张后,乘船而去。

整个突袭燕京行动历时正好二十天,共歼灭敌军一万余人,焚毁燕京皇宫,杀死燕京大臣二百余人,皇亲宫人无数,章宗一病不起,自身损失不足一千五百人,将金国腹地搅得如一锅稀粥一般,金国朝野一片震惊。

当海岸线缓缓消失在视野中时,李烈长长的吐出一口气。

海船驶出渤海,由黄河入海口逆流而上时,已经是十月下旬。与宋汉生接应的人马汇合后,李烈才知道金国已经停止了向南宋进攻,大队人马后撤,转而向山东境内压了过来。

纥石烈子仁久攻徐州不下,损兵折将,正愁闷不已,忽然闻听山东半境沦入梁山军手中,燕京被敌军袭击,章宗皇帝急怒攻心,一病不起,连忙星夜撤军,剩余的四万大军突破枣庄一线,直向梁山压来。

毕再遇领军在后,小心跟进,收复徐州全境。金军右副元帅完颜匡见纥石烈子仁退出徐州,深恐孤军深入有失,主动撤离两淮,退入河南境内。萧恒的泗州五万大军利用宋军被完颜匡击溃,而完颜匡又无心恋战之机,一举夺得两淮全境。至此,李烈泗州军成为最后的赢家,势力范围由徐、泗二州扩大为两淮地区,其中,河南一部,江苏大部,安徽全境尽入毂中。所辖八十余县市,人口八百余万,地盘扩大为原来的五倍不止。

李烈见纥石烈子仁攻击山东,命令宋汉生放弃外围各县驻兵,将军队排在枣庄微山湖一带,全面召集梁山军人马两万余人,加上自己带回来的近四千人马严阵以待。

开禧二年十一月十六日,枣庄战役打响,两万四千人的梁山军和禁军联合军在枣庄城外与纥石烈子仁四万三千金军展开大会战。经过三天试探性的拉锯战,总共终于全面打响。

李烈亲自指挥一万骑兵正面对金军厚重的中军发起进攻,两翼则由宋汉生和耿永峰率步军跟进,双方近七万人全部投入战斗,战况极为激烈。说实话,虽然理论上李烈说得一套一套的,什么三十六计,什么孙子兵法,实际上他对古代的演兵布阵根本就所知不多,唯一那点见识也是在军中将领那里偷学来的简单阵法,所以他只有选择中央突破的办法,希望一举凭精锐骑兵打破金军的部署。

大战进行了三个时辰,双方都已经筋疲力尽,战斗一度陷入胶着状态。纥石烈子仁的鸳鸯大阵已经完全乱套,李烈的穿凿战术也未竟全功,两军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完全陷入混战之中。

梁山军伤亡八千余人,换来的是金军一万五六千人的伤亡,孔彪、许震、王翰、田伯光先后阵亡,叶飞重伤昏迷,形势危急,金军凭借人数优势开始渐渐占据上风。关键时刻,毕再遇一万军马赶到,以徐立为首的锋锐营六千骑兵果断向金军后腰部发起冲锋,随着毕再遇这股有生力量的加入,早已疲惫不堪的金军终于全线崩溃,溃败金兵在徐立骑兵和司徒平率领的旋风狼骑一部的疯狂追击下成建制的投降,此役被后世史学家谓之为李烈军事生涯中最为浓墨重彩的一战,在损失了一万余名将士之后,击溃金军四万大军,歼敌两万余人,俘虏一万五千余人,缴获辎重粮草军马无数,纥石烈子仁只带几百人逃过黄河,自此,山东境内,黄河以南大片地区与两淮连成一片,大局已定,割据之势已成。

枣庄大战的胜利为金国进攻南宋的军事行动画上了句号,反攻南宋计划破产。

南宋各地军民士气大振,收复大片失地,战争奇迹般的反败为胜,北伐虽然未竟全功,没有将陕西和汴梁收复,却也算得上战果辉煌。

整个南宋朝野一片沸腾,举国欢庆,韩侘胄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赞扬了李烈的巨大功绩,各地抵报刊登了李烈的光辉事迹,奇袭燕京之事终于曝光,南宋无不为李烈将军及五千勇士的壮举欢呼雀跃,金国上下对李烈却是恨之入骨。

宁宗皇帝龙颜大悦,大赏功臣。李烈因功升任两淮路经略安抚使,拜威武大将军,所辖军队超过二十万,战功赫赫,风头一时无两,已经成为宋庭中举足轻重的封疆大吏。

毕再遇因功授予武功大夫,并徐州禁军马步军总管;萧恒任两淮路马步军都总管,总揽两淮军马。严峻迁徐州知府,张进北迁泗州知州,宋汉生迁济南府知府,并山东军马指挥使,徐立升任徐州马军指挥使,其余王铁军、文睿、魏群、耿永峰、叶飞、司徒平、谭勇,赫尔必、贺六奇、郎雄、王卫等一众将领各有升迁,孔彪、许震、王翰、田伯光等战死将领连升三级,追封勇毅将军之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