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陆岁月
字体: 16 + -

第九卷 曙光_四百 一年(下)

民国三十二年十月,世界战场上的格局是这样的,盟军在南太平洋上成功地遏止了倭寇的攻势,双方处于对峙。在欧洲,盟军实施西西里岛登陆,威逼意大利本土,我猜想意大利面条们已经撑不住了,当初墨索里尼那个家伙不顾战场局势悍然出兵北非的时候我就知道,德国要被意大利害死,果不其然,老狐狸虽然获得了沙漠之狐的称号,把英军打的溃不成军,但是英军在补充兵力并且换了统帅之后,老狐狸陷入了颓势,那个统帅,叫做蒙哥马利;苏德战场,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和库尔斯克战役以苏军的胜利宣告结束,苏军从此转入战略反攻。

我心中微微有些叹息,要是没有什么意外,德国输定了,他们把重兵集团浪费在了东线和苏联的决战当中,犯了当初拿破仑的错误,拿破仑六十万军队只剩下两万,小胡子叔叔的百万军队,也丢失了大半,苏联本土过于庞大,如果不能一击将之切为两段,打中它的七寸,根本奈何不了它,而这一点,只有中国办得到,要是中国能和德国联手对付苏联,苏联必败无疑!可惜,德国还是败了。

其实小胡子叔叔完全没有把苏联这么早拉到战场上的必要,要是他可以集中兵力先对付英国,苏联也不会出兵对付德国,当时的情况是苏联内部宣传西线无战事,把重兵集团压到了东线防备倭寇的突袭,对于德国是个好机会,要是那个时候德国倾尽全力干掉英国,解除后患之后以全国兵力攻击苏联,那么单线作战之下,加上苏联内部的混乱,苏联搞不好真的有被小胡子叔叔夺走莫斯科的可能。

那个时候就算苏联不亡国,也只剩下西边西伯利亚的寒冷平原领土了,精华部分可都在德国的手里了,那个时候苏联实际上已经亡国了,深受斯大林之苦的苏联人,尤其是农民,定然不会帮助苏联;后来有人说,德国当时已经是专制的顶峰了,但是德国却比其他国家更为激烈的反对苏联,不顾一切的攻击苏联,只能说,魔鬼更加理解魔鬼,并且恐惧比他更为邪恶的魔鬼……

但是如今,这个任务,也只能留给我们了,对付苏联和斯大林,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否则,我们将不会明白哪里才是下一个外蒙古,也不会知道美国英国和苏联达成了什么协议,会如何的出卖中国;为此,戴雨农已经开始了防备苏联的间谍网建设。

我们的任务还很多啊!

感叹一声,我便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出兵缅甸,史迪威说这个计划还要报备罗斯福总统答应,毕竟罗斯福总统才是盟军统帅,我对此不置可否,没办法,拿人家手软,吃人家嘴软,我们拿了人家那么多,吃了人家那么多,要是不手软嘴软一回,也太说不过去了,十月初,罗斯福亲自批准了这个计划,于是借由全部战场上的大反攻势头,中国驻印军第一百兵团,即将迎来它最辉煌的时刻!

出兵前的那一天,我将全部一百兵团建制内的部队全部集中到了兰姆伽军训基地,除了前线的侦察兵以外,一百军、新一军还有七十四军全部都在了这里,一共二十万大军,随时准备发动最为猛烈的进攻!说起这个七十四军,也是有些事情的,我任命了孙立人做新一军的军长之后,校长发来电报,说准备将七十四军也完全运送到兰姆伽接受美械装备和美式训练,这对于史迪威来说则是更好,但是对于美国和英国而言,貌似不是很好。

史迪威也不知道怎么了,在三天之后把这个事情和我说了一下,表示美国已经没有足够的装备可以再次装备一个军了,还是一个五万人的军,所以七十四军可能不能来这里受训了,我看出了史迪威的不甘心,所以我说,孙立人做新一军的军长这件事情,我可是顶住了很大的压力,郑洞国只做了副军长,现在我们只是想再来一个军而已,这点要求,都不能满足我们吗?

我很清楚史迪威的特长和兴趣不在于军事,而在于政治,这一年当中他去重庆的期间我就风闻他和校长之间有些事情就是围绕着政治展开的,他对于政治有着一般军人所不能理解的兴趣和见解,所以当我说出这番话的时候,史迪威貌似明白了什么,沉思良久,史迪威点了头,于是,七十四军原本的两万多人运送了过来,附加了两万多的新兵,混合成了新七十四军,接受美械装备和美式训练。

而七十四军的军长人选,校长则提出,让张灵甫大哥担任,至于我的副军长和副兵团司令职务,则由廖耀湘将军接任。廖耀湘将军也是具有高学历的留洋将军之一,战斗起来十分勇猛,也是一员名将,而且总是让张灵甫大哥做我的副手,我也有些不好意思,按照张灵甫大哥的能力,他已经足以担任一军之长了。

而不提一百军,就是新一军这支几乎完全的新军,在接受了美式装备和美式训练之后,也具备了足够的火力、训练和战斗力可以从路上击败任何一支强敌,若是说以往我们屡败于倭寇不是因为士兵的勇气而是因为战斗力和装备上面的硬实力的缺乏,那么驻印军在这个方面已经完全不用担心了,虽然这二十万的军队并不能全部说是拥有了能和倭寇单独对抗的实力,但是作为一支拥有先进火力的军队,至少,在火力上面,驻印军已经全面压倒了倭寇。

战斗的计划我们很快就下发了下去,按照先前定下的大战略,我决定由张灵甫大哥率领新七十四军五万大军进攻缅北,配合国内的远征军,收复缅北和云南失地,彻底将这其中的倭寇全部歼灭,一个不留,而后直接回国,进攻其他地方的倭寇,展开战略大反攻。

至于一百军和新一军十五万大军则是南下进攻缅甸中部和南部,配合印度英军一起夹攻缅甸倭寇,以期将其全歼,收复缅甸,而后中国驻印军的使命也就完结了,可以挥师北上,凯旋回国,参加国内战斗了,这精锐的二十万军队虽然面对倭寇来说还是不够的,但是带动的全国军队的士气和信心,足以和倭寇一战!

在动员大会上,我发表了动员演说,这篇演说据说后来成为了不少国家教科书上的必选课文,很有名气,被誉为二次大战期间最为著名的演说,说实话,要是不看那些课文,我还真的不记得我当时到底说了什么,我只记得我说的很激烈和激动,士兵们极为激动和兴奋,最后我大手一挥出征,大军嗷嗷叫着向着缅甸冲锋而去,大有排山倒海之势头很长一段路之后才恢复了队形。

根据情报,我们出印度反攻的第一战,要面对的敌人就是扼守由印度到缅甸的必经之路新背洋,新背洋胡康河谷出口,极为重要,据报,那里有倭寇第十八师团第一一四联队驻守,这个十八师团可是倭寇之中凶名赫赫的军队,和我们之前遇到的五十五师团和三十三师团不是一个档次的军队。

它的前身为著名的久留米师团,该师团官兵全部由北九州矿工组成,作战凶猛,纪律严明;这支部队在我国战场曾经创造过赫赫战绩,其中最著名的芦沟桥事变就是由该师团发动的。该师团还参加了淞沪之役、南京大屠杀、武汉会战、广州战役等,多次获得裕仁那个混蛋的奖赏。在民国三十一年新加坡战役中,该师团以三万兵力俘获八万英军,震动英伦三岛,以至于邱吉尔很苦恼的说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

可是对于我来说,那与其说明了十八师团的勇武,倒不如是说明了英军的无能,那可真的是有够无能的啊!八万人面对三万人就给俘虏了!当初我们八万人也打不过倭寇三万人,可是我们的装备和训练能和英军比吗?要是把英军的装备和训练全盘复制到我军来,倭寇有没有发动战争的能力都还不知道!于是英国人的脑袋更低了,蜷缩在预定地点不敢动弹,等着我军的出动。

可是如今,一个联队,在我看来,只是一支很不起眼的倭寇小部队,拿下那里,完全没有任何难度,我命令侦察连先去查看清楚情况,而后喊来了赵远山。

一百军屡经整顿,但是大的军事架构一直没有怎么变化,最早的军事架构沿用至今;一百军,四个师,一一一师、三十四师、四十师和十六师,下辖十二个旅,从一零一旅到一零九旅,旅长分别是姜茂盛、姜茂才、柳海龙、周兴、刘志远、蒋成、周明义、谭勇、蒋纬国。

杨瑞符大哥现在是一一一师的中将师长,周志浩是中将副师长,我也不想把这些一直跟着我的老人给薄待了,只要用那个能力,我一定不吝赏赐,让他们做市长和副师长,原来空出来的两个旅长职位,一个给了周明义,原来的一零七旅副旅长,一个给了校长的次子蒋纬国,没错,蒋纬国,从辈份上来说,他也是我的表兄,但是校长私下里告诉过我,纬国表兄其实是戴季陶先生的私生子,因为戴家的特殊情况,所以纬国表兄被戴季陶先生托付给了校长,作为校长的养子,但是这个事情没多少人知道。

纬国表兄之前一直在德国学习军事,还在德军中担任了职位,中德断交之后,纬国表兄归国,校长就把纬国表兄塞给了我,正好周志浩升任副师长,所以这个一零九旅少将旅长的职位,就给了纬国表兄,不过纬国表兄也算是个很有才能的军人了,在德军中受到了不少熏陶,尤其善于装甲军事,我打算过段时间给他调到岳云的手底下。

其他的诸如姜茂才和周兴,也因为战功和能力升任中将副师长,李泉也升任了炮兵师中将师长,一军之中很多个将军;至于后来编入的十六师,我则没有安排东北人之外的人加入了,之前的那二十二个大学生军官,赵远山他们,都已经有了足够的能力了,除了朱鸿勋将军一直担任十六师中将师长之外,赵远山已经升任十六师中将副师长兼任一一零旅旅长,一一一旅旅长则由古语担任,一一二旅旅长则由孔宇担任。

除了赵远山勇猛善战,战功卓著之外,那二十二个大学生军官里面最能干的就是古语这个历史系学生和机械工程的孔宇,这两个人最有指挥能力,已经成为了十六师之中最有影响力的将领,我也乐得提拔他们,这支东北军已经逐渐的展现了东北虎凶猛的一面,我非常相信他们会具备震惊世界的实力,所以,这第一仗,我决定交给赵远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