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梦百年
字体: 16 + -

第二部_第十六章下(一)

十二个小时很快就过去了。车到成都已经是晚上九点,火车站前广场人山人海,处处灯火通明,饭店热气腾腾、商店顾客盈门,熙熙攘攘,热闹非凡。长文夫妇在一家宽敞干净的饭馆吃了晚饭,然后在一家国营大旅店住下。第二天早上饭后他们问清楚了去外婆家的路,这才坐上一路有轨电车到盐市口,下了车顺一条小街找到了春熙路的中山先生铜像,铜像右侧就是江南馆街。长文和汪茹芬就循门牌号找下去,找到后发现门上上锁。长文问对门卖米小店老板娘:“同志,请问这儿住的罗婆婆那儿去了?”

“你说罗婆婆?是我们居委会刘主任,她呀,忙人,出去办事了把。”老板娘说道,“她们家里一家都是干部,女儿是大学校长,女婿是东北的市长,儿子是市工商局干部,人称罗工商。”

长文一听对得上号,连连点头:“是的,我就是她的外孙。”

“哦哟,你是罗婆婆的外孙噻。稀客,稀客,快进来坐坐,罗婆婆一大早就去街道了,办啥子事情,到现在还没回来。”老板娘请长文夫妇进店里坐下,倒水沏茶手上忙个不停,嘴上还讲个没完,“罗婆婆可是个热心肠好人,每天在居委会东家走走西家看看,哪家有啥子事情呀,哪家有啥子困难呀,她都帮忙解决。我开这个米店就会找她,她叫儿子罗工商帮我办的营业执照。每天晚上她都带着人巡逻,喊‘小心火烛!关好门窗!防火防盗!’一直要喊到下半夜。我们居委会是市里爱国卫生模范、治安管理先进都离不开她,她也成了劳动模范,还去北京开过劳模会呢。老太太都六十多岁了,前年还入了党呢。”

长文还想不到这个外婆还是“老来红”呢。他对汪茹芬说:“外婆真了不起,六十多了,还入了党!”

老板娘突然喊道:“罗工商同志,你家来客人了!”

在当地把某人从事何种职业,就称他为某职业,比如王某会修摩托,就叫王摩托;李某会杀猪卖肉,就叫李杀猪。罗鹤鸣当时是市工商局科长,就叫罗工商。

罗鹤鸣因为有个材料放在家中,回来拿材料,听见米店老板娘喊自己就走过来,看见一位志愿军军官和一个年轻妇女就问道:“你们是?”

长文上前笑着说道:“舅舅,我是长胜的大哥长文。”

罗鹤鸣马上满脸笑容与长文握手,他没见过长文,却知道长胜的大哥二哥是解放军。

“你好!你好!欢迎,欢迎!这一位贵姓?”他热情表示欢迎。

“她姓汪,是我爱人,叫她小汪好了。”长文介绍道。

“好,好,欢迎你们来做客,快请进屋里坐。”罗鹤鸣热情请他俩进家坐,临走前忘不了向老板娘表示道谢。

这是一套典型老式民居:青瓦、木柱、竹篱抹泥涂石灰的墙壁,靠街面是涂了黑漆的活动门板,地上铺着地板。房子有二层,用木楼板隔开的。外间是客厅,里间是外婆的卧室,有双人木床,两个红漆大木柜,八仙桌。舅舅卧室在楼上。后面是灶房,灶房没有窗户,只靠房上几片亮瓦透光,所以灶房很暗。

他们刚在客厅坐下,老太太就进来了。

罗鹤鸣忙说道:“这位志愿军和他爱人,是长胜的大哥和大嫂,特意回来看望你的。”

“外婆好,爸爸和妈妈托我们向你老人家问好!”长文和汪茹芬站起来向刘氏致敬。并且献上泽元给她写的信。

“哟,大外孙长文呀,这是外孙媳妇呀,好啊,好啊,今早我才接到你妈妈的信,想不到今天你们就来了。太好啦,太好啦!鹤鸣,你去街口香凤楼订一桌菜,让大外孙和媳妇在家中吃,这样吃舒服。”刘氏比过去可开朗多了。

她打开泽元的信,知道长文虽不是兆琪生的,却是兆琪养大的,如同亲生的长胜一样对待,长文对兆琪也是极孝顺和亲生儿子一般。

鹤鸣拿出材料就去订菜,然后回工商局去了。

刘氏此时免不了问了许多泽元、兆琪和长胜的事情,听完后十分感慨地说道:“大外孙,外孙媳妇,我现在最想见的就是你爸爸和弟弟。你爸爸是我的姑爷,这么多年我始终没见过。解放前他是求精中学校长,国民党报纸经常说他反对老蒋。解放后他是重庆市副市长,报纸上经常登上这里开会在那里做报告讲话。可是始终没见到人。刚解放那年你舅舅去重庆找你妈妈,见过你爸爸,说你爸爸当了大官,有车有秘书,有警卫,可是他还和普通人一样,谦和随便。这样好,不会犯错误。还说长胜非常聪明,还很乖。我真想看看他。……”

长文拿出他俩结婚时拍的全家福,老太太高兴得合不拢嘴。突然她泪流满面,泣不成声。长文和汪茹芬都吓坏了,忙叫道:“外婆,外婆,你咋的啦?咋的啦?”

刘氏抹了一把泪水,缓缓讲道:“唉,我女儿命苦哟,自己当了大学的校长,女婿又是那么大个市的市长、第一书记,却不能回家看看老娘,远天远地的,苦啊……”

“外婆,外婆,爸爸,妈妈在辽远工作,那是党的需要,我回去一定带信,让爸爸妈妈一定抽空回来看你老人家。”长文忙劝慰道。

“大外孙,外婆也是在党的人,道理我懂。要听党的话,哪里需要就到哪里去。我呢,都六十的人啦,想她呀……”

这是罗鹤鸣回来了,见状吃惊问道:“老妈,啥子?出了啥事?”

“没啥子,没啥子(方言:没什么),你姐姐、姐夫在那边好着呢。我是想他们才掉泪的。”刘氏说道。

“老妈,我刚才送材料回了一趟局里,领导准了我半天假,让我陪陪长文俩口子。我呢,打算下午带长文他们逛逛杜甫草堂和武侯祠。”鹤鸣说道。

“好,好,你们有脚板劲(方言:有脚力),走得,下午就带他们去耍耍。”刘氏听了很高兴。

说话间,饭店的菜送来了,大家高高兴兴地入席吃饭了。

第二天上午长文买了去绵州的长途汽车票。下午一点到了绵州。从绵州到江佑还有九十里。长文在绵州汽车站打听去江佑的公共汽车,车站站长告诉长文:“到江佑没有公共汽车。咱们国家没有那么多车跑小县城,而且国家缺油,也跑不了。”

“同志,我是志愿军归国汇报团的,现在请假结婚回江佑探亲。江佑县委书记任木子是我妹夫,我去江佑看他们。”

站长一听,说道:“哦,原来是志愿军英雄呀,照理我们应该送你去江佑的,可惜没车呀。你看这么办行啵?专区武装部有一辆专用吉普,每天给各县送文件。你去武装部找张部长,求他送你们去江佑……”

“谢谢,谢谢站长同志。”长文拉着汪茹芬就跳上一辆三轮车,来到武装部,找到张部长,张部长一听,十分爽快地答应了。原来他在任木子手下当武装部长,去年才提升到专区的。

张部长冲院子里停着的吉普车喊道:“小王,加趟班,把这份文件送给江佑县委任木子书记。早去早回。”

司机小王从车上跳下来,跑过来拿文件。

“还有,这位志愿军和他的爱人是县委书记的哥哥和嫂子,你一定要安全送到。”张部长又嘱咐道。

“是,坚决完成任务。”小王行了个军礼,在当时武装部的人都是部队的人。

小王开的是一辆美式吉普,载着长文和汪茹芬上路了。五十年代从绵州到江佑是一条石子土路坑坑凹凹,车子颠簸得十分厉害,九十里路若是今天高速公路,车子不到一小时就到了。可那时候吉普足足走了三个小时才到达江佑县委政府大院。

小王说:“志愿军同志,江佑县委到了,下车,随我去找任书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