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二七七、雪域高原的金喉才旦卓玛

雪域高原的金喉才旦卓玛

提起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的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在西藏,名气更是大得不得了,老老小小都知道。她的《唱支山歌给党听》,是一个时代的经典。在拉萨,我有幸见到了她。那是在一个区政府举办的联欢晚会上,我眼前的才旦卓玛,精神和气色很好,看上去约五十出头,比实际年龄要年轻得多,身材有点发福,举手投足,确实有明星大婉的气质。她穿着民族服装登台亮相,分别用藏语和汉语唱了一曲。快六十岁的人了,歌声还是那样的甜美,仍是象姑娘一样的嗓音,大家的掌声经久不息。

才旦卓玛出生在雅鲁藏布江畔日喀则的一个普通家庭里。才旦卓玛在藏语是“长寿仙女”的意思,她父母希望自己的女儿美丽、长寿。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她的老爸爱唱藏戏,老妈爱唱民歌,受父母的熏陶和影响,她从小就爱唱歌,到六、七岁时,她就与一起放牧的小伙伴对歌,在草原上尽情歌唱。她的嗓音宏亮,显露出唱歌的天赋。

才旦卓玛的家离18军文工队很近,她经常能看见他们在那里排练,又唱又跳,她放羊回来以后,就赶快跑到那里去,在门口看着。每当听着那悠扬的歌声,她都羡慕得要命,很想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个愿望不久就实现了,才旦卓玛参加了日喀则文工团,做了一名歌唱演员。这日喀则文工团,是在人民解放军第18军文工队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

这期间,才旦卓玛在

同事的介绍下,结识了从18军转到地方部搞公安工作的南加多吉,相似的人生遭遇、共同的理想使他们年轻的心灵产生共鸣。经过一年多的恋爱,才旦卓玛20岁那年与南加多吉结了婚。第二年,俩人一起被选派到陕西省咸阳,进入设在那里的西藏公学学习。

半年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班到这里挑学生。虽然老师们都夸才旦卓玛声音好,乐感强,基本条件很不错,可是她不识字,不懂乐理,如果按上海音乐学院的专业要求,才旦卓玛一定不会被录取。可当时收西藏学生是一个任务,她就被录取了。后来才旦卓玛常说,她的歌唱道路全是党给开辟的。

在音乐学院,才旦卓玛接受了正规的教育和训练。在此期间,她在“上海之春”音乐会上演唱了《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歌,从此这首歌迅速红遍祖国的大江南北。在毕业之际,她被挑选参加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演出,在人民大会堂的舞台上,一首《祝毛主席万寿无疆》亮出了才旦卓玛浑然天成的嗓音。此后,《翻身农奴把歌唱》、《在北京的金山上》等歌曲和才旦卓玛的嗓音一起深入人心。

毕业之时,当时东方歌舞团恰好需要一名藏族演员,特意提出要才旦卓玛留下。留在北京,当然是许多音乐人的梦想,才旦卓玛也有过美丽的幢憬。可她最后还是听从周总理的教导和希望,谢绝了东方歌舞团领导的好意,回到故土,回到西藏,她的根在雪域高原,那里有她的事业,那里有她的父母和爱

人南加多吉。从上海音乐学院毕业后,才旦卓玛回到了生她养她的故乡,进入成立不久的西藏歌舞团,她和同事们骑马到藏区基层演出,在开阔的场地扯一块横幅就开唱。

才旦卓玛作为从西藏走出来的第一代歌手,西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时,她在新落成的拉萨剧场举办独唱音乐会,在这个独唱音乐会上,她一共演唱了三十一首歌,其中有二十七首藏族歌曲:有流行于雅鲁藏布江两岸的旋律悠扬的牧歌,有藏北草原的明快爽朗的民歌,有昌都地区的委婉动听的情歌,也有古朴典雅的宫廷音乐。展示了她杰出的艺术成就。几十年来,她踏遍了西藏高原,也走遍了全中国。先后访问过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获得的奖励无数,《一个妈妈的女儿》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

做明星风光,但也要付出代价。才旦卓玛结婚很早,因为要出去演出,小孩四五个月就不得不由老公来照看。有时演出任务重,很长时间不能回家,搞得老公也有点意见,发牢骚说你把这个家当成招待所了。当然,牢骚归牢骚,孩子照样带,才旦卓玛的工作还得理解和支持。由于平时南加多吉照料得多,二个小孩对爸爸比妈妈更亲些。

让才旦卓玛十分伤心的是,她在银行工作的女儿,因为生病,年仅33岁就去世了,白发人送黑发人,这对他们两夫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人生,没有十全十美的。

才旦卓玛唱过的歌,多得象天上的星星,回荡在万里雪域高原。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