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二七二、格朵家的小姨

二七二、格朵家的小姨

办公室有个打字员叫格朵,因为平时接触多,比较熟悉。她长得比较清瘦,牙齿洁白,一头长发,平时打扮得也很时尚,穿戴上基本汉族化了,从外表上很难看出她是一个藏族妇女。但一开口说话,就能感觉得出,她的普通话与极大多数西藏人一样,带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发音总是不标准,在说话的时候夹杂着塞塞的尾音。

格朵已经结婚,有一个三四岁的儿子,她的老公是下面一个县的领导,因为路途远,经常是几个月才回来一次,夫妻俩是聚少离多。因为又要工作,又要*持家务,又要管儿子,一个人忙不过来,就在乡下牧区找了一个远房亲戚来当保姆,她管这保姆叫小姨,小姨的任务是带小孩,做饭烧酥油茶等等。找乡下的亲戚当保姆这种方式在拉萨很流行,好象家家都有这样一个来自农牧区的小保姆,可能因为是亲戚,信任度高,比较放心。

格朵有时做了什么好吃的,会让小姨给我送点来,羊肉,牛肉,人参果,酸奶,有时还有格朵自己炒的菜。这样我与小姨也熟悉起来。格朵说小姨有十九岁了,但可能是小时营养不良,她长得又黑又瘦,没上过学,不识字,刚来拉萨时听不懂普通话,更不会说,在拉萨待了几年后,能听懂一点简单的日常普通话口语,也会简短生硬地发几个音,我与小姨说话时,她总是嗯嗯地点着头应着,象个哑巴子。有时我去她家串门,借个书借个磁带什么的,我与格朵聊天,她就抱着小孩子在一边静静地听,好象能听懂一样。

格朵说,小姨的老家在遥远的一个叫丁青的小县城下面的乡村,说是村,也只有十几户人家,那里十分落后贫困,遵守着传统和古老的生活习俗,

生活节奏十分的缓慢。我对小姨从小在牧区的生活好奇,就喜欢问她许多问题,有没有上过学,在老家时都干些什么,会不会骑马,老家那里有什么样奇怪的风俗,那里是天葬还是水葬,她在老家有没有男朋友,那里的姑娘是不是看到喜欢的男子就可以拖进帐逢里,拉萨好还是老家好。她开始不知道我在说些什么,当格朵把这些问题翻译成藏语告诉她时,她把头埋进膝盖里,显得十分的害羞和不好意思,不肯回答。格朵用藏语嘀嘀咕咕笑着说她,不知说些什么,搞得小姨越发不好意思,红着脸越发忸怩,还装作伸手要打格朵。

与小姨熟悉了一点后,她也会回答一些问题了,格朵在中间做翻译。小姨说她以前在老家是看羊放牛的,把家里的几头牛和一群羊赶到附近的草地上,自己就去捡牛粪,或者是做些编织等家务事。那里的人放牧时用的不是鞭子,而是一种叫乌朵的东西,把石头包上,能抛出很远,把羊群驱赶到想去的地方。这乌朵是用牦牛毛编织成的,两端细长,中间呈菱形,有手掌大小,用来放土块或石块,使用时,轮起手臂,借助石块的重量把乌朵甩动起来,然后一松手,放松一头,把石块抛出去。熟练的牧民不但能把石块甩出几十米远,而且非常准确。据说当年抗英保卫战,藏族同胞就曾用乌朵作武器打击过侵略者呢。这个我很感兴趣,我说有机会要见识见识这乌朵,抛抛石头。

我每次去格朵那里,总喜欢与小姨聊天,从她那里,我知道一些牧民的生活情况。一到虫草季节,他们就上山去挖,各村都有自己的地盘。冬天的时候常下大雪,下得有半人高,封住了路,人根本出不去,很多牛羊就冻死了饿死了。村里男人女人基本上都会喝酒,亲戚朋友坐

下来一喝就是大半天。村里的年轻人通常和邻村的结婚,有的是介绍的,有的是自己认识的,许多人是不办证,就在一起生活。看得出,小姨也很高兴与我拉家常,她在这里很少有人与她聊天。我一到,她总是给我端上酥油茶,喝一口,她就会马上提壶添上。

有一次格朵笑着对我说,小姨对你好着呢,她都有点妒嫉了。我听了很吃惊,忙问这是怎么回事。格朵说,小姨呀,常记着你,说你人好,有时家里做点好吃的,她就会说送点给陈叔叔,那次送给你吃的羊头,是她亲手做好送来的,开始我还不知道呢。我有点意外,问格朵,难道这羊头是好东西。格朵说是呀,牧区老百姓是这样的,给尊贵的客人吃。我听了有点不好意思,难为小姨一片好心,当时我还真不知道呢,以为很普通。

我工作期满要离开拉萨回来时,小姨送了一样礼物给我,那是三个乌朵,格朵告诉我说,这三个乌朵是小姨亲手编织的,因为是送给我的,她编织得可仔细认真呢,两端是漂亮的红色丝带,为了教我怎么用,小姨带着我来到拉萨河边示范,捡一块小石头,放在那乌朵中间稍宽部分,然后用一只手握住二端的绳子,用力抡几圈,迅速放掉其中一端的绳子,那石头就朝目标飞去,小姨的本领不错,打得又远又准,我虽打不远,也打不准,但看我已学会了怎么使用,小姨显得很开心。回到内地后,我把小姨送给我的这个乌朵挂在了牦牛头上,显得那样协调,富有特色。

我送了几块丝绸头巾给小姨,还说如果她有机会来江南玩,我做向导,小姨摇摇头说,太远了,她不会去的。

不知小姨现在她情况如何,是不是还在拉萨,结婚了没有。但愿她快乐幸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