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二七一、仓央嘉措传奇

二七一、仓央嘉措传奇

仓央嘉措,西藏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孤独而短暂的一生是一个谜,更是一个传奇。他是大活佛,是情圣,是诗人。

仓央嘉措,藏语的意思为音律之海,这是对他一生的预言,他在人世间短短逗留的二十五年,仿佛就是为了留下那些温柔率真的诗篇。

他的诗,给严酷的雪域世界带来了温柔的气息和无边的浪漫。蓝天白云,草地羊群,这万里高原不再寂寞,充满了温馨烂漫。他的诗如同柳永的婉约风流,纳兰的纯净柔美,绮丽绻纤。

三百多年前的一个藏历火兔年,生于西藏南部门隅地区,幼年当过牧童,熟悉农村风情,喜爱民歌的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是年9月,自藏南迎到拉萨,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就这样,一个15岁的少年,成了六世达赖喇嘛。

仓央嘉措20岁时,他应该受比丘戒了,依照以前的约定,他前往日喀则札什伦布寺与五世班禅相见。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此时他不仅拒受比丘戒,反而要求班禅大师收回此前所授的沙弥戒。

仓央嘉措贵为西藏之王,但始终未能忘情世俗生活,有一颗不避世俗的心,他向往的是寺院外的自由、爱情、人世之乐。

住进布达拉宫,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拉萨街头,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仓央嘉措这样写,也这样做。为了避人耳目去和情人约会,他在布达拉官正门旁边又开了一个旁门,旁门的钥匙自己亲自保管。等到晚上守门的喇嘛把正门锁了以后,他就悄悄走出门去,戴上假发,扮作普通人,来到拉萨街头,改名叫作宕桑汪波,在八廓街的黄房子与相爱的姑娘幽会狂欢。无边的情意在他心中荡漾,化作一行行的情诗。

在那东方山顶,生起洁白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渐渐浮现在我心上。

天就要亮了,微服出行的他就悄然踏上归路,打开布达拉宫的小门,将假发卸去,躺在**变回西藏之王。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这样好久,未被他人识破。有一次在破晓未回去以前

下了大雪,回去时将足迹印在雪上。宫中的侍者早起后见有足迹从旁门外到达宫内,怀疑有贼人进出,他延着足印跟踪搜寻,一直到达了仓央嘉措的卧室,看到了仓央嘉措带雪的靴子,细看足迹乃是仓央嘉措自己的,恍然大悟,从此这个秘密被人揭破。仓央嘉措并没有否认,他坦然地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在拉萨下面住时,是浪子宕桑汪波,秘密也无用了,足迹已印在了雪上。

原先以为午夜酒馆与恋人相会的秘密被揭发后,会闹得满城风雨,上至大喇嘛下到信徒都会惊慌甚至不满。然而,他们平静地接受了他们的多情风流活佛,庙堂法师只怪他迷失菩提,民间信徒则很坦然,而且赞美他的至真至纯,西藏民歌唱到:

莫怪活佛仓央嘉措,风流浪荡;他想要的,和凡人没什么两样。

是的,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佛,他是活佛,他也是有情有义的男人。民间信徒们喜欢他的诗歌,赞美他心地的纯真。现在这幢黄颜色的小楼还骄傲地存在着并成为某种象征。

后世的高僧对其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

仓央嘉措的那些情诗中有初识邂逅的婉约,有两情相悦的欢欣,有失之交臂的惋惜,有山盟海誓的坚贞,也有对于可想不可及的万般无奈。由于他身份的特殊,身不由已,不能象正常人那样去追求,所有的爱情最终注定的是幻灭,所以这位大活佛比常人有更多的感慨,求不得、恨不能的无奈。然而愈是如此,便愈是向往留恋人间情爱的珍贵和美好,使他的诗更加叩动人的灵魂。他写的那些情歌,在西藏一直被广为传颂,有的以口头形式流传,有的以手抄本问世,有的以木刻本印出,足见藏族读者喜爱之深。

仓央嘉措情歌中最有名气的应该有两首,一首是:

在那东方山顶,生起洁白的月亮,玛吉阿米的脸庞,渐渐浮现在我心上。

这一首诗歌几经润色,后来成为了歌手谭晶的成名作,“在那东山顶上,升起白白的月亮。年轻姑娘的面容,出现

在我的心上”。2006年9月13日,她将这首情歌唱响在维也纳的金色大厅。

另一首是: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

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这二句诗,读来让人柔肠寸断,堪称警句,成为了一种终极遗憾的象征而广为流传。他的诗歌一共有六十六首,其中有许多如《那一天》、《不相见》、《见与不见》等十分受读者喜欢。

仓央嘉措英年早逝,他的命运是如此短暂。

相传,拉藏汗和桑杰嘉措两方发生战争,认定仓央嘉措为转世灵童的桑杰嘉措被处死,拉藏汗掌握大权后,他就对仓央嘉措多方责难,并向清政府奏称,由桑杰嘉措所拥立的仓央嘉措,并不是五世达赖喇嘛真正的转世灵童,他耽于酒色,不守清规,是假达赖,请予废立。康熙帝接到奏报后,命将仓央嘉措执献京师。路经青海的时候,时值冬天,时年24岁的仓央嘉措突然死亡。

六世达赖的死因,成了一个永远的迷。

传说一,仓央嘉措在押解进京途中,病逝于青海湖;传说二,仓央嘉措在路上被政敌拉藏汗秘密杀害;传说三,仓央嘉措被清帝囚禁于五台山,抑郁而终;传说四,好心的解差将仓央嘉措私自释放,他最后成为青海湖边的一个普通牧人,诗酒风流过完余生。

民间流传最广的一种说法,仓央嘉措当时没有死去,而是隐名埋姓,云游四方,他经打箭炉至内地的峨眉山等地去朝山拜佛。然后,又到前后藏、印度、尼泊尔、甘肃、五台山、青海、蒙古等地云游,讲经说法,广结善缘,创下无穷精妙业绩。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祈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那一日,我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年,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我磕长头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不为轮回,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朱哲琴的歌,让人时光倒错,仿佛看到三百多年前布达拉宫内一个清瘦的青年。一个民间传说中,不忌佛戒追寻情人的风流多情才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