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二五七、无处不在的风马旗

二五七、无处不在的风马旗来到西藏,满眼见到最多的三样东西是牦牛头,玛尼石堆和风马旗。藏区各山河路口寺庙民舍屋顶等随处都可见到,五彩的风马旗在风中飘动,玛尼石上刻着图案和六字真言,那牦牛头骨缠着洁白的哈达。这三样东西有集合在一起的,也有各自摆放插挂的。最耀眼的当是风马旗,拉萨大昭寺广场的经杆上挂着风马旗,家家楼顶上鲜艳的五彩风马旗在风中舞动,山口、河边、桥头,特别是那些神山脚下圣湖边上,一根根的长绳子系着那一小块一小块的风马旗,很是醒目。这些方形、角形、条形的印着图案和文字的风马旗被有秩序地固定在绳子上,然后系在屋顶上、树枝上,高山上,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构成了一种连地接天的境界。我见过最多的一处风马旗,是在念青唐古拉山口,也就是从拉萨到格尔木的必经之路上,那公路的一侧,有无数根绳子牵着,绳子上无数的风马旗在风中飘着,沙沙地作响,背后是高高的念青唐古拉山,很是壮观。许多去西藏旅游的人,经过此地,都会下车来,以壮观的风马旗作背景拍照留念,据说不远外就是当年取亚运圣火的地方,立有一块石碑记事。

风马旗是西藏高原上一道独特的风景。每逢藏历新年,拉萨人会把屋子精心地打扮一番,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那民居院落的墙壁粉刷得雪白,家家楼顶上的风马旗全部换成新的。这风马旗在藏语中称为隆达,也有人称之为祭马、禄马、经幡、祈愿幡,不过,人们更习惯称它为风马旗,因为隆在藏语中是风的意思,达是马的意思。显然,直译成汉语就是风马旗。

单位的驾驶员扎西、白玛等,每当开车经过那些风马旗飘舞的山口时,总会大叫几声:拉索,拉索。有进还掏出一些印有图案经文的纸片往空中撒扬,说这是习俗。我曾经请教过单位的许多藏旗同事,为什么满山坡地要挂这风马旗,家家户户要挂风马旗。一些年长的解释说,插挂五彩风马旗,象征着天、

地、人、畜的和谐吉祥;逐水草而居的牧人,每迁徙一次,搭完帐篷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系挂经幡,以祈得周围神灵的许可和福佑;朝圣者结伴跋涉荒漠野岭,也一定扛一面醒目的风马旗,祈求免入迷途遇灾难;江畔湖边人们遍插风马旗,以示对树灵水神的敬畏与供奉;生活于莽林峻岭间的人们高悬风马旗,以示对山神岩神的虔诚与供奉;在圣迹古刹张挂五彩风幡,表示对神佛祖魂和选取哲贤圣的崇拜与礼赞;阳春三月开犁播种,耕牛的头角上一定插挂风马旗,那是向土主地母致敬和祈祷,祈望五谷丰登;山河路口张挂风马是希望舟车无碍;天葬台附近张挂风马则是超渡亡灵寄托哀思……等等。总之,风马旗是沟通世俗与灵界的通用媒介。

而那些年轻的藏族同事,解释得很简单,说这风马旗上印有经文,被风吹动一次,相当于念了一次经,与那转经筒的道理一样,转一圈,表示念了一次经文。那风马旗一天会被风吹动成百上千次,就相当于一天念了成千次经文。相当于是在不停地向神传达念经人的愿望,祈求神的庇佑。我想想,这也很有道理。

风马旗就其外在形式来讲,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的蓝白红绿黄五色方块布,一块紧接一块地缝在长绳上,悬挂在两个山头之间,这种风马旗常见于人烟稀少的高山上山口处。第二种风马旗是一条三五米长的狭长布条,其颜色是单一的,或白或红。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布条的一侧缝接在一根粗长的经杆上,插立在庭院前,这种马马旗多半见于工布林区地带。拉萨大昭寺广场上插立的经杆就是这一种。第三种风马旗是五块蓝白红绿黄色的方块布,上面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这些风马旗布分别系挂在柳树枝杆上,这种风马旗在拉萨的民居院落楼顶上随处可见。

风旗中央画的是一匹骏马驮着宝瓶,四角画的是虎、狮、鹏、龙四兽形象。这些动物图案都有各自的象征意义。我们平常看到的风马旗,无论是悬挂在

山头上的或者是插立在房顶上的都是五颜六色的,粗看之下它的组合好象随意性很强。其实不然,风马旗的各种颜色是固定的,不能随便更改,蓝色是天空的象征,白色是白云的象征,红色是火焰的象征,绿色是绿水的象征,黄色是土地的象征。其次每块颜色的排列顺序是严格规定的,不能有任何差错。因为风马旗的意义很明确,不是为了美化环境,而是祈求福运隆昌,消灾灭殃。这五种颜色也不容错位。

藏族非常看重风马旗,他们会将自己或者已经死去者的手镯、帽子、须发等或一团羊毛系在风马旗上,就是希望能借助其力牵引升腾,而使运气增长,福星高随。旅游者经过这些地方时可往玛尼堆上添加一些石头,但切记不可乱动和不敬。

关于风马旗,有着很多种美丽的传说。最常听到的有两种,一种是:当年佛祖坐在菩提树下,手持经卷闭目思索时,一阵大风刮来,吹走了佛祖手中的经书。它们在风力的作用下,碎成了千万片,被风儿带到世界各地,带到了那些正在遭受苦难的劳苦大众手中。凡是得到佛祖经书碎片的人都得到了幸福。人们为了感谢佛祖的恩赐,便用彩布制成三角形,上面印上经文和佛祖的像,把它挂在风吹得着的地方,以求消灾祈福,祈求平安。

另一个传说是:一个藏族僧人在印度取得真经,回来的路上过河时把经书弄湿了,他把经书全摊开凉晒,自己坐在一棵大树下打坐入定。突然间,天地响起法锣、法号,阵阵梵音回荡,微风拂面,天宇盘旋。僧人感觉浑身通泰,大彻大悟。他微微睁开眼睛,原来一阵风起,刮得经书满天满地满河面。据说人们为了纪念这个僧人的顿悟和颂扬佛经,就把经书印在布上,直接挂于天地之间。是那些飘扬在风中的彩旗天长日久便成了如今祈祷用的风马旗。以此来表达他们对上天的虔诚和敬意。故而风马旗成为藏族民间民俗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亦是藏族苯教与藏传佛教互相融合后文化精神的外化象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