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二五四、陆路进藏记之二

二五四、陆路进藏记之二

太阳光越来越猛了,天蓝蓝的,飘着几丝白云。除了火车有节奏的喘息声外,四周一片寂静。我无聊地望着远处的沙漠地,望着望着,我忽然发现远远地沙地上出现了一湖绿水,湖中还有堤,象杭州苏堤白堤那样的堤,堤上有桥有树。我揉揉眼睛,这一切还是真实地呈现在眼前。理智告诉我这是一种幻觉,是海市蜃楼般的迷影,不可能是真实的,但眼前是那样真切,湖水是那样碧绿,湖堤是那样清晰,还有那些树。这些景象看上去就在前面,却难以接近,和前进的火车保持着等距离。我明白这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景致。我不停地看,直到眼睛和脖子发酸才罢休。

也不知过了多久,单调的景色和声音使人犯困。忽然有人喊起来了:龙卷风,龙卷风。我一看,不由得呆了。不远处,一根柱状的东西出现在天地间,两端稍粗,中部纤细,轻盈而缓慢地在移动着。我不由得感慨大自然的神奇造化。望着望着,“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诗句突然跳入脑中。这“大漠孤烟直”形容这种现象真是太贴切太形象了。不知唐代的这位作者是否曾到过这里,是否是形容这种现象。龙卷风渐渐地消失了,我的心却难以平静下来。以前在大学读书时老师对这两句诗的释义我早已忘了,但现在我以为找到了这句诗的最好注解。孤烟直,那就是沙漠中的龙卷风哪。这使我想起以前中学读书时对“接天荷叶无穷碧”诗句中的“接天”两字似懂非懂,总以为接天荷叶应该是很高很高,但荷叶怎么会很高与天相接呢。到了杭州读书时,我到西湖边望着湖中那一片郁郁葱葱的荷叶,与低垂的天穹仿佛相连,这时我才恍然大悟,接天原来是这样的接法。看来,读万卷书固然重要,行万里路也是大长见识啊。

列车在不知不觉中停了下来。车厢喇叭中响起了播音员的声音:旅客同志们,这是临时停车,前方铁轨被风沙埋没,请所有乘务员拿上铁锹扫把去挖沙。我打开窗户一看,只见沙土象溢水一样往路基上涌。风刮得呼呼直响。过了一会,列车慢慢地往前移动,又停了下来。喇叭又响了起来,请车上的解放军同志帮助去扫沙。列车

就这样停停开开折腾了近一个小时,终于通过了被风沙埋没的区域。车厢喇叭响起了感谢解放军和大家的声音。并给解放军献上了一首歌曲。在大家的掌声中,歌曲响了起来。

渐渐地前方出现了建筑,房子和树木。经过一天一夜的运行,火车到达了格尔木。一眼望去,格尔木象大海中的孤洲,四周静悄悄的。

走出火车站出口,感觉车站广场不小。在人群中当兵的很多,三五成群,可能附近驻有部队吧。

格尔木海拔3200米左右,虽然算不上高,但已有了与西宁不同的感受,天蓝,宁静,空气是那么的清冽,感觉中带有一种飘然和荒凉味。气温较低。

格尔木到那曲有800多公里,到拉萨有1100多公里。这里没有火车,得乘汽车进去。我本想找一辆卧铺车,但人家告诉我什么时候开不一定,运气好人满了马上就开,运气不好要等上两天,没办法,我不想在此久留,只好上了一辆普通的客车,但一直等到晚上11点多了才满员开车。

汽车在黑暗中行进,我丝毫没有睡意。风从门缝中吹进来,冻得直打抖。我已穿上了羊毛衫,背心,能御寒的都穿上了,虽说车上有暖气管道,但一点不管用。我把行李放在膝上,护住胸口,上身才稍好些。心中盼望着早点天亮,太阳早点升起来。但最终抵挡不住劳累,不知不觉地迷糊过去了。

醒来时,天已微微发亮,只见玻璃窗上积着一层冰。我用手擦了擦一看,从那光秃秃的山头和无边的枯草地我知道车已在青藏高原了。山是灰褐色的,不长任何东西,地是一望无际的枯草地。

天已经大亮,但没有太阳,是个阴沉的天气。车子在有一排房子的路边停下来。驾驶员招呼大家下去,吃点东西放个便。我从车上下来时,差点跌倒。膝盖酸痛得不听使唤。这饭店一字排开有五六家,大部分是四川人开的,很简陋,都是一层的小平房,墙上歪歪斜斜地写着四川饭馆什么的招牌,并伴有藏文。几个川妹子热情地招呼着客人进去吃饭。想想也真不容易,在这高寒缺氧的旷野中孤零零地开店,周围没有人迹,日日与雪山草地为伍,那份寂寞和孤

独可想而知。我问驾驶员这是什么地方,他说是沱沱河。我大吃一惊,忙问他河在哪里。他指指车后已开过的一座桥说,那便是沱沱河桥。沱沱河是长江的源头呀,我很兴奋和好奇,征得他的同意后我便走回去去看。

我很激动,这就是沱沱河,虽然与我想象中的样子落差很大,但站在河边,仍有些肃然。一条溪流一样的河,水小得可怜。河的两岸是未融的冰层,一座与公路齐平的水泥桥上写着沱沱河几个红色的字。一切是那样的简单、朴实和平淡。伟大的长江就起源于眼前这条不起眼的河流,光这点这给人以许多的启迪。我本想拍照,但照相机放在车上,没办法只好作罢。

车又继续前进,两边是单调的景色。光秃秃的山,枯黄的草地。望着望着,路和天穹似乎相连着。有时有路已到天尽头的感觉,路在天上行走的感觉,使人联想到荒芜的月球。望站窗外,没有烦躁的声音,没有生命的**,觉得远离了俗世,时间被凝固了。只是路边不时闪过的一根根电线杆,把人的思绪拉回现实中。

天下起了雪,越往前走,越下越大。大地已被白色遮盖,车子摇摇晃晃地沿着车辙印慢慢地往前走。

车不知不觉地到了著名的唐古拉山口,路边有一个雷锋样的战士石刻像,这是此山口的标志物。这里海拔5000多米,天空飘舞着又密又大的雪花。如果说燕山雪花大如席的诗句是诗人的浪漫夸张,那说唐古拉山的雪花如面团却一点也不夸张。曾听人说过,这是一个大关口,许多人谈山变色,到了这里会出现各种症状,气喘、胸闷、缺氧,体力不支者会昏迷过去。驾驶员给我们讲了一个笑话,说有一次一个女乘客在翻过此山口好一段后,问他唐古拉山到了没有,司机开玩笑说,大家注意,唐古拉山口到了。本来有说有笑的乘客一下子安静了下来,那女乘客听后脸色骤然苍白,出现剧烈气喘,随即昏迷过去。听了司机的笑话,我却一点笑不起来。在这荒野之中,若真的出了什么事,一点急救的设备也没有,氧气包也没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只能是听天有命了。

经过约三十个小时的行走,汽车到达了拉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