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二五二、书店里的伟人像

二五二、书店里的伟人像

我有一个习惯,就是平时喜欢逛书店,在大学时,到了周六周日,如果没有别的事,就会去书店看看,东翻翻,西看看,久而久之,逛书店就成了习惯,会把城里几个较大的书店一个个逛过来。虽然不是每次都买书,但喜欢去翻书,一般来说,对热门的书,流行的书,我会尽量买下来,记得那时毫不犹豫地买下来的书有《高山下的花环》,《金蔷薇》,《教父》,《情爱论》,《傅雷家书》等,还有泰戈尔的诗集,什么《飞鸟集》,《新月集》,薄薄的一本本,语言优美很感性,我很喜欢看。对一些有好感的书,就看定价,便宜的就买,感觉贵买不起的就放下。那时的书价大多是几毛钱,很少有超过一元以上的。我还特别喜欢到古旧书店,那里的书便宜,打很低的折扣,常能掏到又便宜又喜欢的书。

到了拉萨后,空余时间很多,我就常常逛新华书店,一年之中,那里是我去得最勤、最多的地方,去的次数多了,那些营业员也都认识了。开始的时候,很有新鲜感,有藏文书,有不少介绍西藏的书,那里还有一些陈旧的过时的书摆放着,在书店里,我喜欢挑看一些内地没有的书,好象是在挑拣古董掏宝一样。到下面基层出差去时,我也常兴致勃勃地去逛当地的新华书店。一到目的地,放下背包,安顿好住宿,就去街头找新华书店。

有一次,我去那曲,那里的新华书店是在最热

闹的色尼路上,门面上标有汉语藏文。那书店相比较而言有点大,但人不多,冷冷清清的,更让人感觉空空荡荡。书店分成二部分,一部分靠墙是书架,一个书架子上有三四排,书架上摆的书不算少。还有一部分的柜台里摆放着文具用品,办公用品,笔墨纸张。因为站在柜台外看不清楚,也不方便,我让营业员让我进柜台去自由挑选。书的品种五花八门,有汉语的,藏文的,还有连环画,图画书,以文学类的书籍为主,许多是十多年前出版的书,拿在手中翻看时,给人陈旧落伍却又亲切熟悉的感觉。在书架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套旧书《旧小说》,繁体字,竖排,从左往右翻页的,上海书店出版,吴曾祺先生编,一套共四本,每本都有砖头厚。我心中一阵惊喜,这种书难得见到了,想不到在这雪域高原一个小书店中遇到,真是缘份哪,正好可以晚上好好看,消磨打发时间,我就掏钱买下了这几本书,兴冲冲地回来了。这书后来我带回了内地。

我后来到过藏区的几个县的新华书店,都是相当的简陋,也没有多少书籍,主要是买学生用品和单位办公用品为主,在这些基层店里,我发现一个情况,就是都有伟人象在买,马,恩,列,斯,毛,一套五张。这里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里都挂着这像。这伟人像以前在内地也相当的流行,小时候学校里常挂的,但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就退出历史舞台了,已经消失很多年了。我刚开始在这里见到伟

人像时,很是激动,虽算不上是古董,但毕竟有些年头了,内地有人已经在搞收藏了。我当时有个冲动,想买一大捆带回内地去,说不定以后会作为历史文物有人收购呢。后来看到每个书店都有买,都一大捆一大捆地堆放着,物不稀就不贵,我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对书店里怎么会有这么多马恩列斯毛的伟人像,为什么这么流行要挂五张,我曾经问过一位陪同我们的当地干部,那干部笑着解释说,为什么这伟人像这么多,这还真是有原因的。以前,是不允许挂达赖喇嘛像的,因为他叛逃到印度去了,老百姓家中挂的多是毛主席像,但后来政策变化了,又允许修建寺庙了,好多东西都又恢复了,一些贵族的房产什么的退还了,那达赖喇嘛的像也从印度那边传过来了,一些信教群众也开始偷偷摸摸地挂起了他的像,后来情况愈演愈烈,大量的达赖像流入,止也止不住,信教群众都或明或暗地供奉起来,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关部门出了一个招,就是大量地印制马恩列斯毛五人的伟人像,单位里家里四处张挂,大批地送到牧区农区的新华书店,供应给当地群众。所以,现在这书店里就留存了大批的伟人像。听了当地干部的解释,我明白了原来是这么回事。

现在的我,很少跑书店了,一是好书不多,二是价钱太高,基本都是二三十元的,三是现在看的东西也丰富了。但西藏跑书店的那段经历,回想起来还是那样的亲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