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二五一、亮晶晶的白铁皮房子

二五一、亮晶晶的白铁皮房子

刚进西藏时,从贡嘎机场坐车到拉萨,沿途看到的老百姓的住房都比较矮小,泥墙土坯屋,一个个的小院子,屋子是平顶,好象是黄泥糊成的,四周边上有一米左右高的护墙,上面飘扬着五彩的经幡,我感觉很奇怪,如果下雨,那雨水不就积在屋顶上了吗?屋顶不是成了池塘吗?一路过去都是这样,心中就认为这应该是西藏民居的特点,到了拉萨,情况也差不多,拉萨这样的房子很多,只不过房子更高大些,象气势恢宏的布达拉宫,一间一间的宫殿,屋顶也是平的,上面游人走来走去,拍照眺望。

但还有一种房子也很多,那就是白铁皮做屋顶的房子。这种房子一般是石头做地基,那地基是露出地面的,上面砌墙,屋顶用木头做成人字型的,然后用一张张的白铁皮钉在上面,考究点的在室内用板或者报纸吊顶,这样一座房子就盖好了,通常都是一层的。这种白铁皮房子大多是单位盖的,一排排的,很壮观,分给职工当宿舍。

我曾经住过一段时间的白铁皮房子。住着这样的房子,有优点有缺点。优点是不会漏水,通风性好,导热快,屋顶上的积雪,太阳一晒,很容易融化,一大块一大块地从白铁皮上溜滑下来。缺点是隔音差,晚上大风一吹,那铁皮会发出呜呜的声音,铁皮边缘翻起的地方会忽拉拉的响,下大雨时,雨滴打在铁皮上,发出的声音刺耳,如果是下冰雹,那更受罪,屋顶象敲鼓炒豆似的啪啪作响,吵得人不能入睡。还时常发生白铁皮被大风掀掉的事。

我向顿珠领导请教,这里怎么会想到用白铁皮做屋顶。顿珠领导说,这倒不是藏族的特产,而是时代的产物,主要是解放后西藏发展快,人也越来越多,但这里不通火车,主要靠公路运输,建材运输困难,费用开支也高,这铁皮房子就产生了,它造价低,建设速度快,一解放牌汽车铁皮可以盖十几座房子呢。这白铁皮房子本来只是为了快速建房,解决当时用房紧张的权宜之计,但谁也没有想到铁皮房子适合西藏的特殊条件,又实用又方便价格又低,也受到老百姓的欢迎,因此规模越来越大,不光拉萨这样,全西藏都这样,流行这铁皮房子。

后来我去了日喀则,山南,那曲等地区,才真正领教到白铁皮房子的流行。记得到那曲时,转过一个弯口,远处一片银白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白玛把车在路边停下来,对我说,这就是那曲,这里可以看到全景。

我真的被这场面震撼了,站在这里居高临下,眺望几百米外,那烈日下白铁皮发出的亮光格外耀眼,晃得人眼花,整个那曲镇就是一片银色,一闪一闪的,给人有种异样的感觉,显得那样气势宏伟。我还没有见识过有如此庞大规模的铁皮顶建筑群。如果给那曲取一个形象点的名字,那就是一座银光闪闪的城市。

进了地委大院子,这是一个新建的大楼,除了主楼,院子里的办公房子和职工宿舍都是铁皮顶的。我笑着对接待我们的地委办公室的同志说了感受,这那曲铁皮房子多呀,这是一座银白闪闪的城市。地办的同志点着头说,那曲是有个外号叫铁皮城,以此闻名。六七十年代时,由于建筑材料等短缺,运输不方便,整个那曲镇都是用白铁皮盖顶的房子。站在路口看下去,蓝天下草地上,整个那曲镇一闪一闪亮晶晶。如果是下暴雨下冰雹的时候,整个那曲镇的屋顶就叮叮当当响个不停,就像演奏民族打击乐。不过现在情况好多了,有了那曲饭店、地区邮政局、农业银行、地区医院,群艺馆等许多现代化建筑,变化很大了。

后来我到了其他地方,情况大同小异。白铁皮房子,是西藏的一道独特风景。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