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二二五、高原佳肴手抓羊肉

二二五、高原佳肴手抓羊肉

西藏人普遍爱吃肉,但禁忌也较多,只吃偶蹄类牲畜,一般以牦牛肉、绵羊肉为主。不吃奇蹄类牲畜,如马、驴、骡肉等。象鱼、虾等水产品,除部分城镇青少年居民少量食用外,很少有人品尝,老一辈人普遍不吃鱼,广大农区和牧区的群众一般也不吃。我曾听单位里的同事说,因为没有人吃鱼,下面牧区鱼很多,河里湖里密密麻麻的都是,下一场雨,有的公路上就布满了从河里跳出来的鱼,汽车开过压死一大片。后来我才知道,鱼多是事实,但这说法也太过夸张。我曾吃到过申扎水库里的鱼,没有鱼鳞的,感觉怪怪的,因为听说有水葬的风俗,我只尝了一下,没敢多吃。狗肉在西藏是不能碰的,吃狗肉为西藏人深恶痛绝,我进西藏前,有关部门人员最三强调,绝对不能吃狗肉,这是非常非常严重的事,会引起大麻烦的。到了拉萨,我严守纪律,别说吃,对狗碰也不敢轻易去碰,都是远远地避开。

到了西藏,必须学会吃手抓羊肉,因为这手抓羊肉太普通了,就象江南的米饭一样,若不会吃,便有挨饿的危险。客人只要一踏进藏胞的家门,主人在端出热乎乎的酥油茶的同时,往往也会端出一盆手抓羊肉请客人吃,盆子里还放着一把小刀。你若不吃,主人还以为你是客气,不好意思,便会热情地用小刀切下一片片的肉放到你手中,连声劝着说,吃吧吃吧,这肉是最好的。有一次我有事找同事洛桑,晚上便到他家里去,他和爱人央宗热情得不得了,酥油茶是递了一杯又一杯,还非得要我吃上几片手抓羊肉,我说已

吃过晚饭了,肚子饱着呢,他还是一个劲地劝说,吃,吃,进了门就得吃。

这藏胞家里是这样的情况,在单位时情况也一样,如果来了宾客,除了摆上水果,香烟外,还摆满了一盆盆的手抓羊肉,每一小块约有斤把重。逢年过节开座谈会,联欢会,庆祝会,茶话会等什么的,摆上的都少不了手抓羊肉。总之,手抓羊肉是老百姓的日常主食,也是单位和个人待客的必备食品。说实在的,这手抓羊肉比起其他的藏族食品来那是比较好吃的,也没有南方羊的膻味,只是吃的时候不用任何调味品,淡淡的,初次吃时一下子不适应。后来慢慢也有了一些人蘸着料吃。

手抓羊肉,每个家庭都会做。在过重要的节日时,就象南方单位里分鸡鸭和水果一样,也搞福利,但这里是分羊,一人一只。单位里汉族的同志嫌宰杀煮肉麻烦,不要羊,也可以把羊便宜点回给同事。这里宰杀羊的方法与内地稍有区别。我以前在内地见到过杀羊是用刀子的,有的把羊的眼睛蒙起来,说是将被杀死的羊会掉眼泪,那可怜兮兮的样子会让人心软,不忍下手,故意要蒙胧上眼睛。我也听扎西他们介绍过,西藏有的牧民杀羊习惯用一根长针,刺入心脏,但这种方式我没有亲眼见过。在拉萨,我所看到的杀羊,是用绳子捆住羊嘴,然后用手捂住,一会儿功夫那羊便憋气死了,这种方式,让羊血保存完好,据说是可以让羊肉更鲜美。

接着是剥羊皮,用刀一割之后,便用手剥,一下一下的用力,便把羊皮剥下来了,放在一边。然后在羊肚子的下方割一口子,捋去肠子里的污

物,有条件的将肠子洗一下,如果在野外草地上宰杀,没有条件洗,就用手多捋几下,反正羊吃的是草,也不是很脏。将五脏六腑剁碎和羊肉搅拌一起,灌入羊肠中,放入大铝锅中煮,煮熟以后,便是红肠一般香喷喷的血肠了。这是藏胞较喜欢吃的食品。那羊肚去掉污物后,擦一擦,烧熟后便成佳肴了。处理完这些东西,便将羊肉割成一块块约半斤一斤重的肉块,放入大铝锅中烧煮,待烧熟后,捞出放入托盘中,便是手抓羊肉。

吃手抓羊肉,一是用手,二是用刀,每家每户都有几把这样专用的小刀,有的很精致,薄薄的,十多公分长,将肉割成一小片一小片吃。藏胞们身上佩挂的长长短短的藏刀,其中一个功能,就是用来割肉吃。出门在外,肚子饿了,拿出一块手抓羊肉或者风干肉来,用藏刀一片片地割下来吃。在许多游客的眼中,这是那样富有情调。

吃手抓羊肉有经验,第一次吃的人往往会挑精肉吃,但其实口感不好,会吃的人往往选瘦肥搭配的,有精有肥,嚼起来轻松滋润,美味可口。

手抓羊肉最好吃的要数羊尾巴了,那羊尾巴尾梢上往往留下一撮白毛。我问过一些年长的藏胞同事,得到的回答大致相同,白色的羊毛是吉祥之物,表示对客人的敬重,羊尾巴是给珍贵的客人吃的。那羊尾巴味道确实不错,不腻不肥,口感很好,我一次能吃一个,在汉族中这样的胃口算是好的了。还有那羊头也不错,也算得上佳肴,还专门有人请吃羊头的。

能大碗喝酥油茶,大块吃手抓羊肉,算是基本融入这块土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