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一八九、小舅子重出江湖说大书

一八九、小舅子重出江湖说大书纺哥与小舅子又成了好朋友,他基本上是天天到小舅子家报到,抽抽烟,喝喝酒,有钱的时候他挺大方,工资一发,买这买那地请客,口袋里要装二包香烟。抽完一包又掏出一包,爽气得很。他的酒量也很大,一瓶啤酒只是漱漱口,一瓶黄酒根本象没喝一样,白酒能喝一斤。他们不敢经常在家里喝,常到街上小饭馆里炒二个菜去尽兴,下半月没钱了,纺哥的声音低些了,基本是小舅子掏钱了。闲着无聊,有时小舅子还约上他的同事好友阿二,三个人一起去外面马路荡荡,走走玩玩,电影看看,茶室里泡泡,打打牌。

有的茶室里有说书人说书的,一般都是年纪比较大,讲着戏曲传统故事,每天的收入是按茶客的数量来计算的。买出的茶票多,收入也就多。有一次,小舅子说台上的说书人讲得不好,不到位。纺哥和阿二就趁机鼓动他,让小舅子也找个茶室说说大书,也可以赚点外快,多点收入。说你是科班出生,专门学过的,不说也是浪费。如果换了他们二个有这门技术,早就上台了,说不定还能出名呢。小舅子有点心动了,又能挣钱又能出名,何乐而不为呢?回来后与家里人一说,全家都同意,一来省得他们晚上东逛西荡地闹出事来,有个正事做做比较好,二来也可以赚点外快,补贴自己的日常费用。老妈从箱子底翻出来二件长衫,这是小舅子以前穿过的,还有点新。一试,小了。老妈说,给你新做一件。

这要重出江湖说大书的大方向决定下来后,小舅子决定先办二件事,一是把他的师姐请出来,还有一个是走访城区的茶室,看看哪里合适。他的师姐是郊区的,在龙坞村那边,原来

他们俩在一个曲艺团,学的是同样的说书,据说这师姐很喜欢小舅子,确实小舅子长得帅气,讨女孩子喜欢。师姐的包公传说得很好,后来曲艺没落了,大书没人欣赏,只剩下一些老年听众,年轻人都上电影院,舞厅了,看录像,放碟片了,曲艺团穷得连工资也发不出了,师姐也就退出了曲艺团回家了。小舅子上门去请她帮忙后,她也同意出来试一试。接下来是寻找场地,我们几个都随着小舅子,一个茶室一个茶室地转,都不是很满意,不是地方太小,地方太偏,就是双方谈不好。最后终于在现在银泰后面的百井坊巷里找到了一个比较满意的茶室。这里是老城区,人口密集,老人也多。那茶室也比较兴旺,客人比较多。与那茶室的经营方,也谈得比较融洽。说好每天晚上说大书,从每张买出去的茶票中抽五分钱作为收入。茶的票价由经营方定,与小舅子他们无关。

开说的第一场,小舅子与他师姐都作了准备,我们也都去捧场,茶室的门口也贴上了大红的海报,也是牛皮哄哄的,说有知名艺人传人,青年演员演出什么的。第一场,果然座无虚席,黑压压有的一百多人,开场了还不断地有人进来,来瞧个热闹。我们几个人一起为他们助阵助威,坐在下面乱鼓掌叫好,把手拍得啪啪响。说大书那架势有点象评弹,一板一眼的,拖着声音讲,手中小木块不时地敲一下。台下喝茶的大多是中老年人,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在听,抽着烟,聊着天,不时地有人进进出出,声音是噪杂的,听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小舅子也毕竟几年不练,有点生疏了,有时吐字不是很连贯,影响了效果。小舅子在台上讲,我站起来在台下四周走走,听听一些人的评论,有

的说这小伙子说得不错的,就是太书生气,不够放开,油猾生动,有的说声音不够大气,有点嫩,我也有一种感觉,小舅子没有放开,没有发挥出原来喜笑怒骂的生动活泼的气势来,整体来说比较沉闷,笑声不多,噱头不够,主要是经验还不够丰富,胆子还不够大。但有这么个水平发挥,第一次又有这么多人,小舅子和师姐还是比较满意的,信心也增强了不少。准备好好地干一番。

因为我对这不感兴趣,所以后来的演出我也没有再去。慢慢地我听小舅子说,茶室的听众越来越少了,又回归到以前三四十人的水平,他有点泄气了,忙碌半天,嘴干舌燥,也没怎么赚到钱,还不够夜宵费呢。我们都劝他要坚持,也难为纺哥,天天晚上陪着他,在下面叫好。终于,在坚持了一个多月后,小舅子不想继续说了。一方面是赚不到什么钱,更主要的是精神压力大,茶客大多喜欢的是相声类的说说笑笑的节目,说大书讲故事,确实传统了点,跟不上时候潮流了。我们也没有怎么责怪他,毕竟他也努力过了,偿试过了。

这搞曲艺的,这几年才情况好转,当年与小舅子一起的,当年坚持了下来,现在有几个成了地方广播电台与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因为能说会道,嘴上功夫了得,俏皮话不断,市井俚语打趣说笑,还挺红火的,深受市民欢迎。有时小舅子指着电视台的主持人,会说这个人我们以前是一道的,一个单位的。我打趣小舅子,如果当年不离开曲艺团,说不定你也成名了呢,比他还红呢。小舅子倒也开明,他说做人有运,不能硬比的,否则是自讨苦吃,自招不开心,做啥呢。

努力过,无论成败,就是一种收获。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