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一四二、八零年的那场高考

一四二、八零年的那场高考

那年的考试记忆犹新,一切如在眼前。

考前的一个晚上,别人都在继续复习,我却决定轻松一下,累了快一年,绷紧的神经得放松一下,让大脑也休息一下,养养精神。于是高考前夕的晚上,我走进了学校的一个活动教室,那里有一台电视机,平时是学校老师教职园工的娱乐场所,我进去与老师们一起看了电视,播放的是《大西洋底来的人》还是《孔雀东南飞》,记不清了,但肯定是其中之一。

那年有几门科的考试细节印象比较深,一门是英语,选择题很多,汉译英的比较难,英译汉的勉强可以做出。面对英语选择题,以我的水平,是很难分辨对错的,只好听天由命,凭感觉来选择,而且不选a,只从后面三项b、c、d中选,那年是百分之三十计入总分,我考了十九分。

数学是拣了个大便宜,有几道题是平时做过的,象勾股定理的证明,是十分题。除了最后的附加题不会做外,其它的都做了,是错是对不知道,但自我感觉还不错,结果考了八十一分。

历史与地理,毕竟时间太短,学得不透,不全面。结果一门七十三分,一门五十九分,不及格。

考得最理想的要数语文,常规题基本都接触到过,都会做。作文题是写读后感,读《画蛋》有感,好象是八百字左右,写作文处是有方格子的,我吸取以前急于落笔的教训,细读之下,揣摸再三,我的感觉告诉我,画蛋是很基本的线条,重复地画蛋应该是说要练好基本功,打好基础。

判断好要写的主题后,我才开始动手。记得我作文的第一句话就是:万丈高楼平地起。读后感中大致表达了达芬奇之所以能画出《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这样的名作,成为一代大师,就在于他有扎实良好的基本功这样的意思。写到最后,意思也表达得差不多了,完全是凑字数,刚好在最后一个格子里画上一个句号,不多一个字,不少一个字。出了考场,同学间大家探讨,有的说是表达实践实践再实践的主题,有的说是基础入手的主题,有的说是表达凡事先从小做起的主题,谁也说服不了谁。

考试是六门,语文、数学、历史、地理、政治、英语,考试结束,老师让我们自己估分,我估了总分300分,老师说这分没戏,要350分以上才有希望。许多人估得比我高很多,有的估到四百分,对那些估得高的,老师表示祝贺。

我背上行李,离开学校,先向大姐去告别。大姐问我考试情况,我说还可以,估计300分左右。大姐说知道你尽力了,回家休息几天吧。

回到家,简单把情况向老爸老妈说了一下,第二天就到队上劳动去了,那时拖拉机已有人顶替我在开了,我开不上了。

我是无心无事,象以前一样参加劳动,也不去多想考试结果的事,感觉上大学离我还是比较远的事。不料有一天接到学校来的电话,说我上了分数线,考了三百六十九分,让我马上赶到镇学校去,填写资料交照片。原来本来每个参加高考的同学都要有资料照片填写好的,因为学校感觉我没戏,不在计划内,所以也没有

让我做这些准备。我身边没有照片,想新拍一张,恰遇上停电,拍不成,最后是找了几年前的一张旧底片翻印了几张。

接下来是体检。学校对这体检很重视,因为有先例的教训。有一个考生二年都考上了,考得分数也很高,本来可以进很好的大学,不料在体检时查出肝肿大,比较严重,没有通过,这肝肿大在我们山区是比较普遍的,原因是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所以也没有当成什么大事对待,很不重视。没想到因此而失去了上大学的机会。第二年又考上了,这次吸取了教训,在考前大量吃白糖,把肝肿大控制好了,结果糖的量没有控制好,查出了糖尿病,又没通过。这次是第三次。因此学校很重视,事先让我们先去检查,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有就进行针对性措施,一句话,好不容易考上了,再不能因为身体而上不了大学。结果那一年,我们全部通过,包括那个考上了三年的同学。

过了一些日子,录取通知书寄来了,我从公社邮局里取来了,当我喜孜孜地回家时,老妈正在门口扫地,我扬扬手中的信对老妈说,大学的录取通知书来了。老妈一听,手中的扫帚掉在地上了,这一幕仿佛定格了一样,在我脑子里那样清晰。

接下来的事情就俗了,家里办了几桌子酒,请了我师傅及一些亲朋好友及公社有头脸的人,老爸举着酒杯向他们表示感谢,大口大口地喝着。有点扬眉吐气。

我就这样考上了大学。感觉是上天对我辛苦付出的报应。

这一年,因老爸工作调动,我家也搬到了镇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