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vip章节_一二0、给扁头阿土抬嫁妆

一二0、给扁头阿土抬嫁妆

当农民很辛苦,好在师傅师娘待我不错,有时家里来了客人或逢年过节有什么好菜,便叫我去吃。我不好意思白吃他们,也帮助干点农家活。拿刀劈柴火,切切猪草,挑挑水。但不是碰破了水桶就是剁碎了地面混乱了猪料,师娘当面不敢打击我的劳动积极性,还表扬我勤快,背地里却我一进门就把所有工具藏好,使我想干也干不成。

师傅有个弟弟,叫水土,村里人叫他扁头阿土,我也不知道他怎么会得上这一绰号,他的头并不扁。扁头阿土当过兵,三年后,复员回家务农,因见过世面,又年轻心野,不安心务农劳作,就跟人学会了杀猪,逢年过节的就串村走户杀猪,平时参加生产队劳动,属于半务农半搞副业。人挺很好的,说说笑笑没心事,活得很开心。

经人介绍,阿土找了一个对象,是相距二十多里的村子上的,也就是我们挑石灰时路过的,手拉车停放的那个村子,是二县交界的一个村子,说话的口音也与我们有了差别,那里把娘喊成妹音的,骂起人来就是“*妹的”。阿土的对象长得胖胖的,脸上有芝麻似的雀斑。结婚大喜时,我也参与帮忙,到女方的村子里去迎亲抬嫁妆。一大早,介绍人、新郎阿土、锣鼓队我们一行三十多个人抬着轿子出发。这种轿子不是坐人的那种花轿,而是用竹子编的,象一个长条的大竹篮子,一边高一边低,里面可以放很多东西,这种轿子平时专门用来迎亲抬嫁妆的,有时也用来抬病人什么的,里面可以平躺着的。我们抬着这种轿子,上面系个大红的绸缎,显得喜气洋洋,那时的嫁妆,大多是箱子、棉被、马桶、热水瓶、脚盆等等日常生活用品,考究

点的还有梳妆台、五斗橱,缝纫机,收音机等。说是嫁妆,女方陪嫁来的,其实大多数是男方事先送过去,或者出钱买的,迎亲结婚那天再抬过来,图个风光与热闹。富的家庭,有二十多杠轿子的嫁妆,阿土是十六扛轿子的嫁妆,也算很体面了。

我们这些抬轿子的都是年轻人,去的路上,嘻嘻哈哈,你追我赶,与阿土开着玩笑,说着黄色笑话,那阿土穿着一件新的中山装,新理了个头,透着几分帅气,走着走着,不觉着累也就到了女方家。

女方一看迎亲的到了,就放起鞭炮,敲起锣鼓,把我们迎进去。进门先喝糖水,吃过点心喝过茶水,便开始发嫁妆,四对箱子,八个棉被,一口五斗柜,马桶厢等等,七七八八的东西把十六个轿子装满了。再在轿子上撒上花生和糖果,这是风俗,表明早生贵子生活甜蜜之意。这一切搞好后,鞭炮锣鼓震天响起,锁呐声直钻耳朵。一般这锣鼓要敲打三次,也就是催促三次,而新娘照例是要哭的,从此离开娘家到夫家去,表示舍不得,如果不哭是要受人轻视的,说明急着想嫁出去。三次锣鼓催促后,打扮一新的新娘在几个伴娘的陪同下出场,于是我们抬轿出发。我抬的是一口箱子二个棉被,刚抬出村口,大家笑着把轿停下来,把放在被子中的红鸡蛋,放在马桶中的鸡蛋与糖果,还有轿子中好吃的花生,切成一小段的甘蔗,荸荠,糕点等东西,掏出来装入自己的口袋中,这也是风俗,可以归抬轿人所有。

回去的路上更热闹,笑声不断,队伍拉得很长,开始我们抬着轿子走得快,走一会停一下,等新郎新娘,遇到有村子的路口,我们放慢脚步,锣鼓队也敲响,二边都是围观的村民,指指点点

,评头品足,有的说嫁妆好,有的说新娘漂亮,有人讨糖讨烟。走到后来,是新郎新娘领先了,毕竟他们是空着手走,我们是抬着轿走,轿里的嫁妆多是木头作的家具,分量也沉的。再说路长无轻担,抬着抬着,兴奋劲过去,肩头也酸了,人也累了,不时地要休息一下。等抬到村子里,我累得直喘气。

嫁妆搬上楼摆好以后,要有一个十岁以下的小男孩,往马桶里撒一泡尿,称之为童子尿,村民的说法是这样吉利。

接下来就是喝喜酒。全村每户都有人去喝,沾亲带故的则是全家人来喝喜酒。用红纸包上贺礼,写上自己的名字,交给男方。通常喜酒要办二三十桌。每桌八个人,小孩子不占名额,放二包香烟八包糖。糖一人一包,烟拆开,每人二支,不抽烟的就带回家去。酒是随意喝,自家酿的米酒,一喝就是一大碗,基本上全民都会喝酒,男人女人孩子喝得脸红彤彤。我们那里男的一般不愿意与妇女多的桌子一起吃喜酒,那些女的太会吃菜了,男人是慢慢地喝着酒说着话,转眼那些肉呀鱼虾呀的菜都被几个女的吃光了。

阿土的喜酒,喝的人都说算是高档的,烟是大前门和五一,喜糖中有几颗软糖,酒席中肉也比较多。大家喝得很开心。

这次清明节,我回到了这当年插队的山村,见到了阿土,一眼就能认出他来,人瘦多了,背也点微驼,一张嘴就露出被卷烟熏黑的牙齿。他热情地招呼我,递上一根烟,说我没老没变,就是胖了,肚子大了。我摇手说不抽烟,笑着与他拉几句家常客气话。他的老婆,当年我抬来的新娘子不认识我了,我笑着对她说,你还是我抬来的呢,她眯着眼笑笑,头发也花白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