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正文_五十二、我的启蒙老师

五十二、我的启蒙老师

我的大名叫陈家艺,但以前也没怎么用得上,知道的人也不多,小伙伴都习惯叫我绰号黄头毛,因为缺少吃的东西,特别是缺钙,营养不良,头发又细又黄,落了这个绰号。现在上学了,这大名就有用了,得写在书上,本子上,老师还得点名。

我本来不是很喜欢这名字,什么意思呢?难道是家传手艺?可是没有家传的手艺呀,难道是让我以后去学一门手艺维生?还不如叫陈家米陈加油呢,家中有米有油,多好,可以吃个饱,吃个香,肚子吃饱嘴巴有油,多幸福,加油加油喊起来也带劲。可后来也习惯了这名,比起隔壁的小伙伴叫赵长贵、赵有福的水平高出多了,既好听好记又叫得响亮,洋气而又有文化味,而且没有重复,村子里只有我一人是这个名,不象那叫赵建华的名字,太多了。建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村里叫这名的人太多了,街上一声喊,往往是小合唱般的回应。外面的世界我不知道,记得光是读小学时我们学校就有三个建华,我们班上就有二个建华,一个男生一个女生,连姓也一模一样叫赵建华。老师提问时,总是要拖长着声音喊:女——建华,那女建华先要习惯性地看上男建华一眼,才赶忙象东风号的水手听到船长的号令一样站得笔直。

这个女建华,有五姐妹,人称五朵金花,她命很好,因有香港亲戚,八十年代中期就移居到香港了,山雀成了凤凰。我后来见过她一次,当年的黄毛丫头变得很有气质了,四十多岁了还象大姑娘一样打扮,身上香水气味重得能熏死蚊子,不过家乡话还很流利,许多小时候读书的事也都记着,没有忘本。

记得我曾经问过老妈

,说我的名字家艺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用意。老妈说,这名字都是老爸取的,问他去。对老爸我是敬而远之的,不敢多嘴,没有去问。我的启蒙老师在点化名册认识我们时,说我的名字文气,希望我好好学习。

我的启蒙老师姓杜,女的,是国家的正式老师,拿工资的,三十岁左右,高高的个子,估计有一米七多,长脸,剪一个齐颈短发,脸上鼻子四周有雀斑,说话声音很柔和,用的是普通话,同学们,她这样柔柔地称呼我们,然后用目光扫视着说,从跨进学校大门这一天起,你们就是一名学生了,新的生活开始了,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做毛主席的好学生。这话中听,让我觉得有一点神圣感自豪感,好象我们与从前不一样了,是读书人了,成了有文化的人的一分子了。杜老师上课时喜欢在课桌间的过道上慢慢地走来走去,观察每个人的学习情况,对做小动作的学生摸摸头。

第一堂课就是叫我们认识自己的名字,然而练习写自己的名字,她把我们每个人的名字写在一张硬纸片上,发下来,让我们摹仿着写。她在发硬纸片时,还不忘分析一下名字的意思,简单的说几句。如有一个同学名字叫赵坚强,她就说,坚强,就是不服输,打不垮,以后不管做什么都要坚强。有一个女同学叫美英,她就说,要做祖国春天里的一朵美丽的花,等等。我照样画葫芦,练习了没多久,斜腿歪胳膊地会写自己的名字了,艺字的下半部我照钓鱼钩的样子画,特流畅,心里特自豪。等到几天以后,课本发下来,我们开始学习课本的内容。

对新书,我们是十分保护的,一发下来,都要包上封面。拿回家包新书时,我先是闻闻书香,然后把课本

前后翻看一遍,看看图画,在大姐的指导下,把牛皮纸一一裁开,包成角头,也就是课本的四只角上都包折成三角型。然后在封面上写上语文算术年级班级和自己的大名。

人往往对自己的第一个老师印象格外深,我清楚地记得,杜老师说我们现在是学生了,要爱护书本待人有礼貌,要勤洗手,勤剪指甲。她喜欢我们用粗一点的铅笔,字写得浓一些,反对削得尖尖细细的象针一样的铅笔写字。杜老师上课也很有耐心,没见她发过火。记得那时老师很少,因而常常是三个年级学生合坐在一个教室由一个老师上课,老师很辛苦,先叫二个班的学生自学预习,一个班上课,然而布置好作业,再教第二个班,过会儿再换一个班,通常是一四六,二三五分的,很久以后我才明白这叫复合班,在缺少老师的农村是很普遍的现象。

我们有时候不预习课文,或者做完了作业,便听高年级的上课。记得有这么一回事,一次我听老师在给高年级的同学上数学课,问学生一个圆内有几条直径,一个说二条,那个说四条,全班学生都站起来问遍了,还是没有正确回答出的人,最后是老师公布了答案。后来我们也上了这课,同样的问题,问学生,通过圆心可以有多少条直径,下面的学生纷纷举手,敲得桌子咚咚响,一条二条四条,结果全班同学只剩下我了,老师叫我,我站起来回答,止不住心头的激动,响亮地回答,无数条。当老师让我坐下,全班同学站着时,我是多么的得意呀,全班只有我一人能回答,而我则是无意中记住并理解的。确实当时我读书成绩是相当不错的,无论语文,数学,我都是班上第一名。

善待学生的,就是好老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