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江湖传说
字体: 16 + -

正文_十、下雪的冬季

十、下雪的冬季

山村的冬季是很冷的,也经常下雪。那鹅毛大雪在空中飞舞着,舞得人眼花缭乱头发晕,舞得山白,田白,屋白,满眼一片白。

下雪天,是我们开心的日子,小朋友们在雪地上跑着跳着,合力滚雪球,堆雪人,用冻红的手捏个雪团,打着雪仗,你追我逃,把雪团塞入别人的衣领,打在头上衣服上。玩的人多时,分成二个阵营,一边是解放军,一边是美国佬,双方一字排开,相隔五六米互相扔雪团。为了让雪团更重,甩得更远,就把雪团在水中浸一下,让它更结实,重重地打在对方的身上。我们一家三兄弟总是得胜,二哥打得又准,力气又大甩得远,打得敌人四处逃。

打仗打累了,双方握手言和,开始玩雪地拍照的游戏。就是挑一个积雪平整的地方,用脸轻轻地按下去,就会在雪上留下一个印痕,鼻子、眼睛、嘴巴、耳朵的轮廓就留下了,象一个个的面具。有的就整个身子直接扑倒在雪地,站起来一看,那衣服裤子的痕迹都留下了,更好玩。

下雪天冷,村里的妇女,特别是老年人,往往是手提着一个铜制的火囱,里面是碳火,用一个有许多小孔的盖子盖上,放在腿上取暖。也可以放在地上,把脚放上去暖脚。而年轻人和小孩子则喜欢用瓶子来取暖,就是将医院挂盐水的空瓶子,做个袋子包上,灌上热水,用来暖手,这东西使用方便,水可以常换,带着也方便,轻巧。晚上也可以放进被窝子里热被子。瓶

的塞子是橡皮的,密封好,不会漏水。有一天我好奇,把这热水瓶往雪上放,看雪融化,不料哧的一声,那瓶底齐刷刷地脱落了,那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热胀冷缩的原理,就这么一好奇,瓶子破了,我难受了好几天,这瓶子搞来也不容易。

当然,下雪大冷天,最好的取暖方式是在家里围坐着火坑烤火,村里每家每户都有火坑,有的是在地上挖一个四方的坑,有的是用破的铁锅做的。火坑的上方挂着一根可伸缩的木条或竹杆,用来挂水壶烧水。我家的火坑是一只开裂的铁锅做的,用一个四方的木架子支架着。

邻居们围坐一起,喝着茶,抽着烟,聊着天,因为烧的都是柴根柴菩头,不容易烧,烟很大,所以边烤边不时地呛着,红彤彤的火光映着人脸,有时老人讲故事,我们认真地听,有时我们在火坑中煨着番薯,一块一块分吃着。记得富爷爷讲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年下大雪,一个做官的,一个地主,一个读书人聚在一起喝酒赏雪,一时兴起,便呤起诗来。读书人摇头晃脸地说:大雪纷纷落地,做官的洋洋得意地接着说:此乃皇家福气,地主笑*地接着说:下他三年何妨,这时刚好一个种田穷人路过,听着他们的诗,气不打一处来,就接了第四句:放你妈的狗屁。听得大家哈哈大笑。

大雪下呀下个不停,天空白茫茫的一片,大人们坐不住了,屋顶上的积雪已很厚了,象是几尺厚的棉花被,怕房子被大雪压塌,村民们架着梯子爬上屋去,

用扒子,铁耙扒雪,减轻屋顶的压力。那大块大块的雪从屋顶上扒下来,在地上溅起雪花,儿童们便用这雪堆雪人,用松球当眼眼,插上松毛当头发。生产队的一些牛棚,用的是稻草屋顶,因没有人去扒雪,就会塌下来。老年人会感叹地回忆,过去某某年的雪最大了,下了几天几夜,冻死了不少人,压塌了许多屋。

下雪天,最难过的是村里最穷的人,又饿又冷,饥寒交迫,那几个困难户,有的断了柴火,有的断了粮食,没有衣服可以添加,冷得直哆嗦,便想出种种方式来御寒,有的在衣服外面扎一根带子或者绳子,不让身上的热气跑出来,有的没有棉鞋穿,就在那套鞋里面塞上破棉絮,更穷的是塞上稻草,有的干脆躺在**不出来了。

大雪停了,太阳出来了,这屋顶上的雪也开始融化,滴滴答答的水珠,从屋檐下滴下来,到了第二天早上,那屋檐滴水处已成了长短不一的冰柱,长长的一排,晶莹透亮,很是好看。我们就想方设法把那冰柱子折断下来,拿在手上,滑得很,我们又当玩具挥舞着,又当棒冰舔着吃,还真有点甜味,不知怎么回事。

村中的路,都结了冰,人走在上面,脚底象抹了油,时不时地仰天滑倒。越是路滑,我们越是要去走,一边滑倒在地,一边笑哈哈,以此取乐。那些想赶路的村人,为了防滑,会在布鞋底上套上一双草鞋,有的会在鞋上缠上稻草绳,这样就人容易滑倒了。

家乡的雪,下得人心里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