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我为先驱
字体: 16 + -

蝴蝶引起的风暴_25 仗难打



日子进入1937年中日两方的力量对比越来越不利于华北,在过年以前日本陆军轰炸机成群结队在新型战斗机掩护下轰炸北平、天津等地,最远达到了济南、淄博和保定。过年的时候日军一天即出动轰炸机三百架次轰炸北平,这明显是示威呢。

华北空军进行了迎头痛击,战斗机在雷达指引下轮番起飞与敌空战,轰炸机也不时偷袭东北的机场,几乎每天晚上更是进行夜袭。两个月下来很多战斗机飞行员的击落记录都超过十架,高志航更是达到了变态的34架.但是辉煌的战果背后代价也是血淋淋的。飞行员伤亡比例达到了四分之一,高志航在2月初的空战中重伤迫降,医生说至少要修养半年才能重新飞行。由于飞行员越打越少,剩下的飞行员每天都要飞好几次,下了飞机走路都直打晃,但是一听到战斗警报又红着眼睛跑向自己的飞机前去迎敌。

铁松还没叫苦刘宗汉先受不了了。日本陆军确实是红了眼,不断的把新飞行员往前线送,这些菜鸟飞行员第一次出击的损失率超过20%也在所不惜,这完全是一种拼消耗的打法。华北没有办法和日本比培养飞行员的速度,虽然借着这次援助西班牙作为交换条件苏联答应每年为华北培养200名飞行员,但就现在伤亡的速度看还是没有消耗得快。对刘宗汉来说每个有经验的飞行员都是宝贝,都是将来建立一支强大的空军的种子,再这样损耗下去必然让空军伤了元气。因此刘宗汉强令铁松将空中防御线后移至保定-沧州-济南一线以减少损失。反正北平、天津、唐山、济南、淄博等地也没有什么战略目标了。天津、唐山、北平的工厂已经迁往山西,济南和淄博的工厂大部分迁往豫西,一部分迁到青岛。青岛是人民军重点防守的地方,集中了超过100门各种口径高炮和超过60架战斗机,现在日军还不敢轻易对青岛进行大规模轰炸。所以虽然到2月份日军在河北四处轰炸,但是并没有对战局产生多大的影响。

这些情况都是早就在预计之内的,只要日军无法突破辽西走廊刘宗汉就毫不担心。现在以空间换时间的效果已经逐渐显露出来,华北工农业、科研教育各方面都在快速增长,宁夏马上就会处于华北政府的有效管理之下,青海也快了。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想战胜华北越来越困难。

在所有各方面的进步中科研和教育是进步最大的。到1936年底,高中和大学应届毕业生分别达到15万人和八千人,有了大量新鲜血液的注入科研队伍越来越强大。在这一年里,碎甲弹和破甲弹都被研制出来,只是江天阔认为现在的穿甲弹足以队伍日本坦克薄薄的装甲,所以让这两件新式武器先暂时留在研究所里继续改进,等着用在关键时刻或者卖个好价钱。

在兵器工业研究所和车辆研究所成立之时江天阔下达任务要他们设计一种重14~17吨的新式坦克,要求采用通用底盘,发展两个型号。一种型号用于在北方复杂地形作战,主要支援步兵作战,必要时可以集中起来实施突击。另一种型号用于南方河湖水网地带作战,主要是支援步兵,要求能够依靠自身动力渡过不宽于1km的水面。两种型号都要求最大可以装备85mm火炮,可以改造成自行火炮、突击炮和装甲战斗车。

1936年12月,两种型号都完成了原型车并进行实验,除了故障率较高,其他方面基本达到了陈同宇的要求。北方型号装甲厚35mm~15mm,在装37倍径57mm坦克炮时战斗全重15.2吨,火炮最大俯仰角分别达到-7度和26度,可以比较好的应付复杂地形上的战斗。南方型采用箱式车体增加浮力,装甲厚度与北方型稍薄,战斗全重15.6吨,可以在水网、沼泽地带从容行驶并可依靠自身力量横渡八百米以下水面。

这两种坦克型号的发展又拉动了多方面的研究。冶金研究院对铸造工艺的研究,为坦克提供了前装甲厚45mm的龟壳形炮塔。电子研究所提供了新型车载电台和车内通话系统。动力研究所提供了300马力柴油机。光学研究所提供了新型观瞄设备。由这个坦克项目各研究院所的工作也开始步入正轨。

这一年里火箭技术也取得初步突破。火箭研究所研制成功一种可以稳定飞行350米,射程1km的固体火箭。这让刘宗汉看到了曙光,用战斗机发射火箭弹打击日本轰炸机的日子不会远了。

这一年最赚钱的技术突破还是出现在青霉素上。年中承担菌种筛选任务的清华大学研究组从来自红军走过的草地的泥土样本中分离出了高产青霉素的菌株,到年底已经投入试生产,眼看青霉素就可以大量生产。

到年底按照江天阔的指令华北一边囤积青霉素一边开始向欧美市场投放少量产品,马上这种药品就得到了富翁们的认可。无疑青霉素可以治疗猩红热、脑膜炎、炭疽这些令人类谈之色变的疾病,但是现在青霉素价比黄金还有价无市,一般情况下医生就是想用青霉素病人也负担不起。所以这时候青霉素最主要是应用于梅毒病人。那些欧美大亨们纸醉金迷的得个梅毒一点儿都不稀罕,而且这些人完全能够承受得了青霉素变态的高价。因此青霉素最早是以治疗梅毒和淋病的特效药被欧美接纳的。

有了青霉素大亨们就不用再怕梅毒和淋病的威胁了,可以纵欲。这对于大亨们是个多么大的福音啊,青霉素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青霉素的价格也不断攀高。但是江天阔却不准备现在就大量投放,一是华北需要青霉素治疗伤员,二是他准备等青霉素价格炒得足够高时不论出售制剂还是出售技术都能多赚一些。

看到青霉素开始赚钱,刘宗汉立刻伸手要钱。他下令从青霉素上赚得钱除了投入再生产的全部从国外购买仪器设备用于核武器的开发。对此江天阔完全没有异议,64号工程是极端机密,花的钱暂时也不能见光。

华北的核武器研发已经在1936年9月启动。这源于在王天鹏的诱导下院子研究所的郑大章和卢瑟福的学生耿千诚在6月份发现了铀235的裂变。这次裂变释放出的能量不仅震撼郑大章等人,也让刘宗汉立刻密令启动将原子能用于武器的研究,代号64工程,取历史上1964年中国爆炸第一颗子弹之意。在这个国家正在遭受侵略随时有可能亡国的时候谁也不会对此提出质疑,相反原子研究所所有人都兴奋得两眼冒光象上满了发条一样投入研究中去。

中国现在的情况要比历史上经过列强十几年侵略又经过内战一穷二白的新中国要好得多,但是和列强相比根本没有参与国际事务的发言权。可是一旦掌握了核武器,中国就将成为一个谁也不能忽视的大国,将成为全球级别的棋手,这种“利润”是仅仅打赢日本不可比拟的,何况江天阔还存着有一天能把原子弹扔在富士山口上的野望,所以即使是整天哭穷的江天阔也表示就是当裤子也要把原子弹造出来。

不过在没有现成经验一切只能靠摸索又没有强大的工业能力支撑的情况下刘宗汉原子弹真的造出来最少也需要10年时间。在能把原子弹扔到日本人头上之前仍然需要先挡住日本眼下的进攻。相比辽西方向,刘宗汉更担心日本会和历史上一样在1937年全面侵华,把战火烧到长江流域。以日本军阀不顾一切的性子,在突破华北没有希望的可能时完全可能狗急跳墙。国民政府的情况却和历史上一样糟糕。

现在有华北巨大的需求拉动和技术支持,两湖、江西、四川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矿山,湖北、江苏、四川和安徽出现了很多工厂,此外华北还从广西购买橡胶。这些都给国民政府带来了不小的财源,按说国民政府的日子过得比历史上滋润,应该能更好的准备战争才对。可是现在各方面的情报显示的却是国民政府象历史上一样的低效运转,军队臃肿、武器和训练极度缺乏、国防工事进展缓慢,最重要的是国民政府内部完全没有紧迫感。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负责人的宋美龄因为新式飞机层出不穷,新飞机买来最多两年就会落后,所以下令把空军买飞机的钱和老百姓的捐款全部囤积起来存银行里,等到要打仗的时候再买飞机。听了这个消息刘宗汉只能无奈苦笑,你常凯申用宋美龄这么一个败家娘儿们掌管空军不打败仗天理不容呀。不过为了保卫自己的侧背刘宗汉还不得不准备好给常凯申公擦屁股,新式的南方型坦克就是这个准备的内容之一。

还有一项准备工作就是准备一支预备队在国军无法挡住日军的时候去拉国军一把。这个人选刘宗汉都找好了——陈庚大将军啊,最合适。论起来陈大将军是黄埔大师兄,还救过校长常凯申的命,光是这一点就让黄埔的嫡系将领不敢炸毛。说起才能,陈大将军领过兵、当过特科,三教九流都能吃得开,打仗拉关系搞地下工作是全才。这样的人去和常凯申打交道是最合适的。

按照刘宗汉的计划,在平定青海之后红军除地方部队外会改编为一个由三个师组成的步兵军,此外徐象乾率领一批干部到底五步兵军当副军长。方振武指挥第五步兵军参加的几次战役都打得不是太好,刘宗汉已经有了换将的意思,只是这是对归附的部队首次动这么大的手术,刘宗汉必须慎重操作。

对赤党刘宗汉不光是要军事干部,政治干部甚至更加重要。周公担任了政务委员会主任,毛泽瑉担任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兼经济规划部副主任,太祖担任军事委员会和政务委员会总顾问。此外还有一大批人进入经济、司法、教育部门担任职务。这些人已经经受过死亡的考验和艰难困苦的磨练,现在要看优裕的环境是否会消磨他们的壮志,是他们同化其他别人还是被别人同化。只有经过这样的考验刘宗汉才能放心的让他们承受中国的命运的重担。

实际上刘宗汉多虑了,日本陆军的参谋们确实有自大的毛病但是在连遭打击后已经没有了老虎吃天豪情。他们现在优先考虑的是如何突破辽西走廊,将人民军主力吃掉。为了评估人民军的工事到底有多么坚固,三月初关东军以两个师团对大虹螺山地区进行重点进攻企图夺回这一地区解除人民军对锦州和北票的威胁。日军总共动用了三个师团和五百多门大口径火炮轰轰烈烈打了一个月只夺占了十几个山头而已。争夺大虹螺山主峰的战斗进行了13天,战斗最激烈时日军一天发射炮弹一万余发,投掷炸弹三百多枚把山上的植被全都炸光了,可是人民军依然从坑道里冲出来反击日军,用冲锋枪和手榴弹把日军赶下山去。而日军在无遮无掩的山上遭

到人民军隐蔽在坑道中的火炮和迫击炮打击也损失惨重。日军第3师团光是在大虹螺山主峰就减员达六千多人,不得不两次补充新兵。

日俄战争中203高地的惨重损失给日本军官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当去年接替南次郎任关东军司令的植田谦吉见部队伤亡达到了两万人不得不下令停止进攻。乃木希典攻下203高地就相当于攻下旅顺,奠定了胜局。可是关东军攻下大虹螺山又能怎么样?大虹螺山后面还有众多的山头,日军一个个拿下来还不得付出几十万人的代价?植田谦吉只好另打主意了。被逼急了的关东军参谋们把这个主意就打在山东半岛,他们认为现在在山东搞一次登陆作战应该可以打破僵局。

按照关东军参谋长安藤利吉的分析“支那的航空队损失惨重,已经无力对抗皇军。就连济南和淄博这样的城市中国人都放弃了。支那人最精锐的兵力全部集中在辽西走廊周围,山东那边除了驻防青岛外的部队缺乏重武器,不是皇军的对手。现在在山东登陆必然会出乎支那人预料。只要有三到五个师团登陆就可以占领山东,对支那华北军腹背夹击,顺势夺取整个华北。”

在植田谦吉看来这个作战计划肯定会受到急于打破华北僵局的各方支持,不会出现什么问题。没想到的是海军却出了问题,坚决不同意陆军在龙口登陆的方案。海军实在是不敢进入渤海了,且不说渤海海峡密布的阴险水雷,就是靠近庙岛群岛也是找不自在。去年日本海军曾经想用海军陆战队抢占砣矶岛、长岛屏护渤海海峡,派出几艘驱逐舰和炮艇掩护数艘运兵船浩浩荡荡杀向庙岛群岛。结果是白天要面对人民军航空兵鱼雷和炸弹的打击,夜里又要时刻提防鱼雷快艇突击。虽然只被击沉一艘运兵船和两艘炮艇,击伤一艘驱逐舰,但是日本海军还是知难而退。日本海军可不想在密布岛屿的狭小海域成为人民军航空兵的靶子。

日本海军提出的登陆地点是威海卫。那里既有良港又有开阔的水面,日本海军可以出动众多的重型舰只支援登陆作战。为了让正在进行改装的“龙骧”号航母参战,海军提出希望把登陆时间推迟到7月。

日本陆军却极力反对从威海卫登陆,因为威海卫处于山东半岛尖端,日军上岸后无法快速展开很容易被人民军在乳山至烟台一线建立阻击线。这下两家为了到底在哪里登陆扯起皮来,扯皮的时间一长就不可避免的会泄露点儿消息,田中隆吉也得到命令加强对山东各港口的侦察,刘宗汉也就得知了关东军要在山东登陆的企图。在得到田中隆吉的情报之后刘宗汉就和江天阔、徐永昌以及新任副总参谋长叶践鹰趴在山东地图上研究了将近一晚上,最后决定让田中隆吉说服日本陆军从龙口登陆。

一旦日本陆军下定决心从龙口登陆,日本海军因为担心进入渤海遭到损失十有八九不会出动大量舰船进行支援,这就分散了日军的力量。如果单独应付日本陆军刘宗汉还有信心把日军登陆部队赶下海。但是如果日军是在威海卫登陆的话,由于日军有能力在一两个月内修复部分港口设施,后勤不会有太大问题,即使登陆部队遭到重创也会赖在威海卫不走成为一块牛皮癣。为了减小损失还是把日本陆军和海军分开打好。

这天刘宗汉也向叶副参谋长提出希望红军尽快完成整编,准备开赴山东作战。

日本方面为了选定登陆地点不但进行了大量航空侦察而且派遣了大量特务,但是在山东军民严防死守的监控下大多数特务都难逃落网的命运。所以当4月份田中隆吉拿出一份关于人民军在山东布防的详尽报告时就让日本陆军上下不得不刮目相看。陆军的将军们拿着田中的报告去教训海军将军“看看,支那人早就料到你们会选择从威海卫登陆,凡是可能登陆的地点都布设了地雷,海港周围存放了大量炸药,只要发现皇军要在这里登陆就会把港口再炸一遍。看这里,支那人在凡是烟台、文登的道路上修筑了大量预设工事。就是支那人的民兵守卫这些工事也会阻碍皇军的进攻,等到援军到来,而且支那华北军在主要的支撑点上部署了很多配备重火力的小部队就是为了防备皇军的进攻。从威海卫登陆会给支那华北军足够的时间增援,会再一次打成堑壕战。大日本帝国需要的是快速解决支那华北问题。龙口周围没有很多正规军,工事是整个山东海岸都有的普通工事。突破这些工事只要皇军向西南前进200公里就可以抄袭青岛后方,也可以进入山东腹地向各个方向实施突击。支那人将无法在宽阔的正面上阻挡皇军的进攻。而且占领龙口等于封闭了莱州湾,皇军可以在潍坊附近登陆直接夺取潍坊。”

海军将领看白吃一样看着陆军“支那人会立刻在莱州湾里布满水雷。进入莱州湾就是进入死地。现在整个渤海都是死地,海军绝不会轻率进入,除非将支那空军清除掉。”

争来争去一个月又过去了,日本陆军实在没有了耐心,况且田中隆吉一再警告再拖下去人民军的兵力会得到加强,因为由红军整编成的18军18师已经开到济南进行补充,这明显是要加强山东的防御力量。终于5月12日日本陆军参谋部决议甩开海军,依靠关东军下辖满洲国舰队由陆军单独实施在龙口的登陆行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