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时空我为先驱
字体: 16 + -

狙日_35 东北军乱了



这个消息一出首先受到责难的是日本驻北平特务机关长,参谋本部直接来电查问刺杀张学良是怎么回事。这个特务机关长这个冤啊,他也不知道有这么个计划嘛。但是他只能说他控制的特务机关没有这样的计划,可黑龙会等特务组织是不是完全没有这种计划他也不敢保证。于是参谋本部只得以日本人认真的态度一路查问下去希望稳住张学良。但是这次大量在北平的日本侨民被抓,连领事也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打成了猪头,日本实在是丢不起这个脸。所以虽然关东军正把所有能够动用的力量调往热河很担心东北军再出长城作战还是出了一个昏招导致了事态的失控。

日本自从甲午战争以来一天天自我膨胀相对于中国有着明显的心理优势。到了1933年在日本国民心中已经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式,就是日本对中国可以随便挑衅,但中国绝不可以冒犯日本。所以北平大量日本人被抓甚至被杀的消息一传到日本就引起了悍然大波,已经有人开始集会游行了。以赤冢为首的国会议员也要求出兵保护侨民。这个时候谁敢对这个问题说半个不字那就是国贼,没有一个政客敢冒这个险。幸好这次日本陆军部实在是担心热河战局,在紧急召开的御前会议上打成协议,由日本政府宣布派天津驻屯军保护侨民压迫张学良保护日本人,由陆军部约束天津驻屯军点到为止不与东北军发生全面冲突,由外务省和陆军部协作尽快解决这次事件。

按说这是一招顾及面子的好棋,以前张学良为了避免与日本的冲突都会自觉的配合日本的动作。但是这次日本政府失算了,因为中国的形势不同了,东北军也已经不是原来的东北军,就是日本政府最有把握控制的日本军队也不那么保险。

首先张学良强硬的拒绝了日本政府交还被抓日本人的要求。当天晚上日本政府在罕见的向各国使节作了通报后宣布派中国驻屯军保护侨民。中国驻屯军司令中村孝太郎接到的命令是显示皇国军威威服支那人但是不要发生全面冲突。

中村孝太郎立刻命令先由驻天津的第二联队立刻向西运动控制铁路断绝交通试探一下东北军的态度,然后驻丰台的日军中国驻屯军步兵旅团第1联队立刻杀出兵营,在周围建立范围十公里的警戒线进一步向张学良示威。但是在命令中中村孝太郎都提到只要中国军队后退不得追击。问题就出在这个“只要中国军队后退追击”上。此时的东北军一年多来不断受到平津地区不断高涨的爱国热情熏陶思想已经有所变化,近期又有不少关外来的义勇军的加入再受到关外来的家属诉苦的影响部队的下级军官和士兵的思想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压抑的国仇家恨随时可能迸发出来。这次士兵们又听说日本人要刺杀张少帅夺取华北心里那个气啊,恨不得立刻就和小鬼子好好打一仗。而且张学良那里还没有完全判定刺杀他的计划到底是真是假,也不敢大意,中级军官们也都紧张的盯着日本人的一举一动。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军不太可能主动退却,中村的命令里却没有说东北军不后退日军该怎么办。

日本人这边也好不到哪儿去,天津的日本人听说了北平发生的事情就有人跑到领事馆和海光寺军营门口长跪请求出兵的,日本普通士兵身受极端民族主意教育哪能忍受卑贱的支那人如此对待大和民族立刻嗷嗷叫着请战。那些头脑简单的日本下级军官们则欣喜若狂,在他看来每一次战争都是他们难得的晋升机会,他们已经按捺不住冲出去用军刀砍下中国人的头颅显示自己的军功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干柴烈火的两支军队第二天早上便大打出手。

当时日军有装甲车开路的先头中队刚一出天津就和警戒的东北军碰了面,双方互不相让对峙起来。后来据说是日本装甲车往前硬冲撞了东北军士兵,东北军这边就开了火。双方对峙的时候东北军就把炮推了上来看住日本装甲车,日本装甲车一开火立刻被开了瓢。失去了装甲车支援的日军中队一下子就陷入人数占优的东北军火力打击之下,东北军士兵把积聚在心中的怒火随着子弹一起倾泻出去打得日军想撤下去都难。

按照中村的计划日军这个中队看情况不好就立刻后退,为此他还专门选了一个听话稳重的中队长,但是这个中队长一开火的时候就被打死了没能有效指挥。后面深受日军以一个师团打败三十万东北军占领东北宣传鼓舞的日军看中国军队居然敢和日军作战立刻冲上来加入战团,东北军这边也不能后退双方便越打越大很快日军有超过一个大队的兵力卷入战斗。此时日军联队长想停止战斗却发现已经很难控制。他手下的大部分中下级军官不是狂热的少壮派自愿要求到中国服役的,就是因为太激进被派到中国免得给国内那帮大佬添麻烦的。在战场联络不是那么顺畅的时候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中队以受到中国军队袭击为由自发的投入了战斗。不过东北军也是越打越多,很快一个旅就投入进来。日军在天津驻军虽然超过一个加强联队但是还要分出部分兵力守卫租界,再说中村孝太郎本来就不过是要试探风向,他也没想到一下子仗就会打真么大,他连忙派参谋长菊地门也亲自到前线和联队长一起收拢部队撤回天津。谁也没想到的是这次东北军竟然发起了追击,有人根本不听号令一直追着日军的屁股打一直追进了天津并且一发不可收拾竟然打到了租界。

根据辛丑条约中国军队是不允许进入天津的,列强当然不能允许中国军队这样端着枪就进来。首先是英国军队出来干涉,一队英国兵赶来拦住了东北军。但是这些冲进天津的东北军都是新近收编的义勇军,绝大部分是胡子出身,哪管你什么国际条约啊,对不起不懂。对不起几个洋哥们,我们就知道你们放跑了日本人就是和我们为敌。你没看见日本人还在向我们开枪吗?你们这么拉偏架我们哥们可不乐意,后果很严重。

可英国人也是自大惯了根本不习惯看中国人的脸色,何况今天他们就是来拉偏架的,为了把这些中国军队缴械他们还真的对东北军开了枪。热血的东北老爷们哪受得了这个?结果这队英军就悲催了,死了一半被俘虏了一半。接着这帮昨天的胡子今天的东北军心里只剩下复仇,就顺着街道漫开去,一路杀向租界,而天津的英美法意等国军队也倾巢出动,瞬间整个天津卫便乱作一团。

张学良接到报告收编的义勇军一部不听号令裹挟部分东北军士兵冲进了天津并与英美军队发生交火。这可是大出张学良意外,他隐隐感觉自己是掉进套里了。正在惶惑之际丰台那边报告日军冲出兵营发起了猛烈进攻,这下张学良不得不迎战,他害怕日军再给他上演一出“五一八事变”,那样他可就真的没有立足之地了。于是

立刻命令王以哲发起对日军的攻击。北平城周围驻有东北军数万部队,两个炮兵团早就憋足了劲儿想揍鬼子呢。这下丰台的三千多鬼子就成了东北军的出气筒,两个炮团把炮全摆了出来一阵猛轰,东北军步兵前赴后继扑向日军展开白刃战。战至晚上十点全歼丰台日军,日军驻屯旅团旅团长自杀,旅团医院大部分人自杀。因为东北军炮弹打得太多且连150mm炮都用上了,日军兵营已经几乎被夷为平地,东北军终于清除了丰台的这个日军毒瘤。与此同时驻滦县、秦皇岛等地的日军中队也都发动突围作战。东北军各部接到的命令是:监视日军,敌不动我不动。下级军官和士兵们等着报仇雪恨的机会呢恨不得日军有什么动作,结果日军一动甚至还没来得及动弹他们就找到了下手的理由对日军这些部队群起而攻之。这就叫大势所趋,不是张学良一道命令能控制得了的。

日军是能打,但是面临几倍几十倍数量的武器精良的东北军进攻也没招架多长时间就被消灭了个干净。

但现在张学良已经没有精力关注天津以外其他地方的事情了。天津前线接着报告,虽然大部分东北军军官约束部队停止了进攻,但还是有很多原来并没有参战的部队却脱离建制冲入市区向海光寺发起攻击,美英法意等国军队为阻止东北军进入天津已经加入了战斗。张学良连忙命令将部队从原来的阵地上后撤避免扩大冲突,天津的美英军队也逐步调动到位开始包围这些义勇军。义勇军中坚力量并不多,各部缺乏统一指挥,在外国军队的反击下很快就支撑不住开始撤退。不过这些义勇军里胡子不少,跑路的经验丰富,并不是直接往外跑而是穿街越巷跑得到处都是,反倒让外国军队没法集中力量包围。

就在这时张学良更大的麻烦出现了。先是静海一个民团通电支持张副总司令驱逐天津日军,主动赴天津参战,接着又有几路河北民团接连通电。这些民团当然都是董志勇控制的,其中一部分军官根本就是人民军派去的。刘宗汉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搞事的机会,也发出通电称天津已成为日本侵华的跳板,必须立刻驱逐日军,人民军愿派部队参战。众多的民众团体发表通电支持东北军消灭华北日军。张学良一下子又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南京国民政府也着急了,凯申公也没想到东北军能连欧美军队一起打,接二连三来电要求张学良约束部队和百姓不得与天津列强为敌。可张学良的命令在天津那边已经无法执行,一队队的民团扛着枪炮向天津进发,而东北军下级军官和士兵都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有士兵携枪随民团进天津打日本去了。河北那是什么地方?那是刘宗汉他们最初的根据地,人民党是从这里发起的,群众基础好啊。别看张学良明面上控制了政府,可人民党控制了群众,这些民团都是董志勇江天阔发展起来的基层力量,张学良是管不了的。

国联作出谴责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决议用了半年时间,但是在天津事件发生的第二天也就是22日就开会讨论这件事情,并且出奇一致的决议所有中国军队必须立刻撤离天津,中国政府必须遵守辛丑条约维护天津的安全。在给中国政府的通牒中国联威胁道“如果中国政府不能制止违反条约的行为,条约签订过准备亲自维护条约的权威。”

这个通牒让蒋介石如坐针毡,立刻从南昌行营飞回南京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派孙科前往北平协助张学良稳定局势,在必要时并调中央军由海路北上。随后蒋介石亲自拟稿给张学良发报措辞严厉令其采取任何必要手段防止挑起国际事端。张学良拿着电报挠头啊,现在事态已经不是他能完全控制的了。老蒋说得轻轻巧巧,“采取任何必要手段”,难道向要求抗日的老百姓开枪?他张学良虽然不敢打日本但是同样不会向老百姓开枪。再说臧式毅等人已经分析的很明白,他张学良已经顶着不抵抗的名声,要是再向要求抗日的老百姓开枪那他这个名声就彻底臭了,再无翻身机会。到了那种地步在丢失东北和热河的事情上,在天津事件的事情上蒋介石随时可以把他抛出来当替罪羊不会有人替张学良说话的。分析来分析去目前的形势竟然无解,最可行的办法却是张学良宣布下野暂避风头。可张学良下野部队谁来带呢?现在东北军内部还有一批老将和一批少壮派不对付,平时这些人又都是只对张学良负责,事到临头很难选出一个两方都认可的人来管理部队。一帮人计议了一夜决定还是让张作相来负责部队。张作相对张学良忠心耿耿这一点谁也不怀疑,虽然这次在守承德的事上表现出一股怨气但是张学良相信张作相还是不会有二心的。少壮派这边不一定会听张作相的,张学良则安排王以哲管住。

当天晚上张学良就发急电命仍在承德指挥作战的张作相速回北平。因为从日本特务机关抄出的文件说明东北军电台的密码已经被日军破译所以张学良并未提及让张作相速回的原因。早晨张学良的专机挂上美国旗飞到承德飞机场接了张作相飞回北平。与张作相见面说清后张学良即发表通电称心力交瘁故请辞一切职务赴国外养病,军中职务请张作相暂代,军委会职责请南京政府另行派员。

张学良撂挑子了,这可是个爆炸性新闻。日本方面欲哭无泪:张桑,你走了将来换个难以讹诈的人来我们怎么对付啊?本来你这么一闹正是我们一贯闹事的好机会,可这次实在是腾不出手啊。

蒋介石既难过又有所期待。张学良这一辞职无论如何是对东北军的一大打击,如果操作得好说不定他真可以把东北军收入囊中。但是老弟你不能这个时候走啊,华北那么乱我找谁来顶缸?刘宗汉是不用指望,这可是个得罪人的活儿啊。蒋介石能混到这一步足以说明其多谋,稍一权衡他便内定了汪精卫去收拾这个烂摊子。汪兆铭不是整天和他对着干大嘴巴吗?就让他去干这个出力不讨好的事情。汪精卫手里没钱也没实权,收编不了东北军,最后拿下东北军的还是他蒋某人。不过处理天津的事情不是得罪列强就是得罪老百姓,这个黑锅就让汪精卫去背吧。

不说日本人和蒋介石的纠结,刘宗汉拿到张学良的通电却哈哈大笑“好啊,张少帅总算扛不住了。现在该我们控制整个华北全力抗日的时候到了。命令各部队待命随时行动。”放下电报刘宗汉对参加“神仙会”的众人说“张少帅果然顶不住压力要下野了。我们的前期工作也做到了位,现在就看能能拿下东北军多大一部分了。大家看看下一步我们怎么行动?”

徐永昌副参谋长说“承德战役已经完成第一阶段作战,我们夺回了承德,正在把日军往东赶。根据统计的战果共毙伤俘敌四万三千余人,全歼日本第

二骑兵旅团和第七骑兵联队,歼灭第八、十二师团完整的大队六个。缴获步枪五千余支、轻重机枪一百余挺,各种火炮四十三门,卡车167辆,坦克两辆。日军第八、十二两个师团基本失去作战能力。我军伤亡也达到四万人。”

刘宗汉一皱眉“怎么伤亡这么大?”

徐永昌对所有数据都烂熟在胸,立刻说道“这里边包括东北军和义勇军的伤亡。112师和承德的各部东北军伤亡高达八千人,敌后游击的义勇军各部伤亡也超过五千人。另外骑一师和绥远骑兵独立旅的伤亡也达到三千人。”

刘宗汉说“看来这鬼子还真难打啊。我们在承德周围直接参战的人数比日军多近一倍,而且在广大地域里动用了大量部队游击切断其补给,如果再加上东北义勇军对各地日军发动了大量袭击牵制日军不敢再向热河增兵,东北军虽然消极但是还牵制了日军第六、七两个师团,这个战役规模可是不得了。最后我们只打残了日军两个师团,一个都没能全歼。消灭第二骑兵旅团有偶然性。自身的伤亡与日军相当,若加上东北义勇军的伤亡可能还超过日军。如此看来想很快打败日本人是不可能的,还要从长计议。”

蒋百里等人都点头称是。徐永昌说“正是基于对敌我强弱的分析,我们计划中的第二阶段反击不再实施,而是将战线推进到隆化、平泉、宽城一线,然后由魏益三军和山地步兵与敌争夺山地控制权。此战中日军表现出比我军更强的快速机动能力,虽然前后被我军敌后游击机部队击毁卡车六百多辆,大车千余辆,而日军仍能快速运送第六、七师团进行增援。反观我军调动千辆卡车运输部队已是极限。承德据张家口二百余公里,要运输参战部队所需给养弹药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虽征发三十万民工仍然不敷使用。我们装备的卡车在前期作战中也损毁几百辆补充不及,随着作战时间的延长卡车的消耗肯定越来越大。如果使用更多部队发起下一步进攻作战,随着部队的增加和补给线延长后勤形势会进一步恶化。热河多山地,同样不利于日军机械化部队的机动和后勤开。而且从第一阶段战役的情况看山地运动战可以充分发挥我军的数量优势,弥补我军火力和单兵技术的不足。日军虽占有山地,此处山地却可以成为日军的泥潭。在靠近承德的地区日军距离最近的铁路终点也有二百公里的距离。通过大规模的山地战我们可以把后勤的压力抛给日军,不断的消耗日军,将其大量兵力吸引于山地中减轻东北义勇军的压力。”

对这一点大家都没有什么可反对的。下面刘宗汉话题一转“下一步承德这边已经不是重点。我看叶参谋长挪挪地方。东北军那边需要一座大神镇着,拿下河北平津之后需要把那里的帝国主义全部清扫出去,这可是把列强都得罪光了,说不得要打大仗,搞不好还要打八国联军,形势棘手啊。陈同宇毕竟没指挥过这么大的战役,叶参谋长是不是可以担当这个重任?”

军人的价值就是体现在战场上。刘宗汉描绘的事态越严重越是让一代名将热血沸腾。叶庭慨然应允。刘宗汉说“好,那你就是东部方面军司令了。陈同宇一直在北平作东北军工作,就给你当副手吧我准备让他去接收东北军。其他人你看着调,赶快组建司令部把接收东北军的事情办好。参谋长不能没人啊,老徐(永昌)就把这一摊先顶起来如何?”

众人皆无异议。刘宗汉接着派任务。“方震先生,现在需要你到德国走一趟。咱们这边要是真的和八国联军打起来德国人肯定高兴地不得了。德国虽然在上次战争中失败了,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德国社会复仇的情绪正在不断增长会很乐意有人和他们的敌人对着干。你去看看是不是能够再打打秋风,和德国搞个秘密协议什么的。听说和你并称兵学巨擘的杨杰先生正要率团访问欧洲,看看能否搭上他的线游说以下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这些政府不要跟着英美瞎起哄?另外听说杨杰先生与何应钦不睦,你看看能不能把他挖过来?”蒋百里以德国陆军实习军官的身份在德国考察过军事熟悉德国情况,是秀才出身口才极好,又是军事学家,忽悠欧洲那些土包子是绝对没有问题滴。只是这杨杰嘛也是当时与蒋百里齐名的军事家,军事学泰斗,1932年任军委会参谋次长兼陆军大学校长,要把他挖过来就有难度了。

刘宗汉开会的时候张学良也在开会,他离开之前总要安排一下。最后张作相问“汉卿,如果中央或者郑州提出收编部队怎么办?”

这是个很现实的问题,东北军到了这个地步要不就要顶上去和日本人死拼要不就会不容于国人,反倒是被收编是一个比较好的出路。张学良早已经考虑到此事“收编可以,但是师以下单位不能打散,主官不能变动。必须要给东北军留下种子。”

正说着孙铭九进来报告“有一群军官和士兵代表要见少帅。”

张学良点了点头,一会儿一群下级军官和士兵就涌进了会议室。其中一个是少校,其他的都是尉级军官和士兵。少校站得笔挺对着张学良敬礼“少帅,弟兄们推举我们来问问您这一走以后谁领着我们打回老家去?”

张学良只觉两眼一热“弟兄们,我张学良对不住你们。你们放心,自然会有人带你们打回去的。”

后面的士兵们喊起口号“打回老家去,打回关外去!”

士兵们退出去后张作相对张学良说“汉卿啊,现在部队不好带啊。再不让当兵的打小日本只怕队伍就散了。”张学良嘿然不语。

晚上张作相直接去找陈同宇,屏退左右后单刀直入“日本人要刺杀汉卿的事是真是假?”

陈同宇沉默了一秒钟,然后悠悠的说“张学良要是抗日日本人肯定会杀他,日本人不杀他那么华北乃至中国都会越来越危险。”

张作相半天没说话,再开口时却问道“你们想如何收编东北军?”

陈同宇也不兜圈子“编成三或四个军,每个军两师一旅。军长可以任命您、王以哲、黄显声、傅作义等人。一个军在热河就地整编,一个军在大名整编,一个军在德州整编。所有军官必须整训,待遇与人民军相同。”

这个方案张作相还是很满意的,但是他现在还不能拍板。“明天南京那边的何应钦和杨杰要来。”他告诉陈同宇。

陈同宇问“不是汪精卫来吗?”

“汪精卫称病了。军委会派了何应钦和杨杰。正副参谋长齐出看来志在必得呀。”

陈同宇冷笑“怕只怕老蒋不敢打日本。那样他别想把当兵的拉走。当官的谁愿意走谁走就是了。”张作相叹了一口气便走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