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狂花
字体: 16 + -

正文_第183章 海上争锋(一)



第183章 海上争锋(一)

东京皇宫里,裕仁天皇表情沮丧,同时眼里是愤恨。他感觉到一阵阵的心里难受,从他接手这个国家,日本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财力,都达到顶峰。大正时期打下的底子,给了裕仁极大的野心。

父亲的治国手段虽然让日本走向强盛,但皇帝的权威已降到零点,皇帝真正的变成日本的象征。裕仁不甘心这样,他要重新掌权,要作千古一帝,完成大日本统治世界的梦想。

他用尽手段,不断的提高军人的地位,接见影响提拔军人,灌输侵略思想。逐步排除文人掌权,由军人统制国家。

裕仁十分明白,打仗征服世界靠的是军人,笔杆子是完成不了这些的。父亲虽然让皇权降落,但日本军人的忠君思想和勇于牺牲的思想,建立的不错。到了裕仁手里,他为了自己的野心和目的,更是放大这种思想,日本人的狭隘心思被点燃。

终于通过二二六事变,把文人政客赶出内阁,达到了由军人管理日本的目的,天皇也从而成为日本拥有绝对控制权的人。

特别是低级军官,他们只有通过战争,从战场上获得军功,才能升迁。天皇为了野心又有民众的支持,军人想发动战争,必须通过天皇,而天皇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必须依靠军人。

就是有这种相互依靠,相互利用的关系,天皇达到统治国家,掌握权力的目的,而军人也获得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这个现象让关东军可以无视内阁方面的意见,发动918事变,占领中国东北。中国东北的迅速占领,让日本上下全部看到了希望。

华北的轻易获得,让日本上下更加看到吞并中国的可能,极大的鼓舞了日本军队的信心和胆量。天皇也是心中一片燥热,觉得一统天下不是问题,最基本可以称霸亚洲。

整个国家的人都一样,男女老少都处在疯狂状态,终于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别说军队和内阁,就连天皇也相信,有三个月到五个月就可以解决中国,然后拿出三年两年时间解决南亚地区,日本就能达到称霸亚洲的目的。

战争一开始确实是沿着日本人设想的方向前进,这让天皇觉得自己英明神武。但一年时间过去了,中国还在抵抗。在武汉陷落,海上全部被封锁的情况下,中国并没有屈服,反而抵抗更加强烈。无可奈何的天皇也得同意内阁提出的方案。

军方觉得力不从心,他们不得不加大中国方面的军队投入,增派军队和扩大军事战略物资投入。就在日本暂时决定不扩大进攻,而是保持稳定,恢复一下力气,开始在中国境内执行治安战,保证后方安全,达到以战养战,恢复一下力气的时候。

日本认为最安稳的东北却出现了问题。雪原军占领沈阳,随着沈阳失陷,东北方面的不好消息一个接一个。本溪、辽阳、鞍山相继丢失,终于在最后丢失了长春。这时候,日本方面才发现事态的严重性,已然嗅到了失败的意味。

内阁和军方紧急商量,拿出一个方案,那就是从东北把军队撤出来,退守朝鲜半岛,把兵力用于向东南亚地区进攻,夺取那里的战争资源,保证日本有足够的战争潜力。

山田乙山大将带着东北残兵败将退入朝鲜。雪原军确实消停下来,开始着手经营东北。当日本方面知道德国进攻欧洲、非洲,英法卷入战争,德军横扫英法联军,迫使法国投降的时候,认为袭击东南亚的机会成熟,英美各国已无力管亚洲的事情。

也就在日本紧锣密鼓,准备南

下的时候,德国闪电行动,入侵苏联,让苏联一路败退,从而彻底解除了北面苏联的威胁。更让天皇高兴的是,凌芸竟然大举进攻苏联,引发了远东地区的战争,这让日本上下都举杯欢庆。

根据内阁方面和军方的研究,认为这是大好时机,进兵东南亚,从而得到战略物资,日本很快就能恢复过来。利用东南亚取得的物资,再反过手来解决中国东北地区。

可天不遂人愿,斯大林在极短的时间作出决定,对汉华让步,放弃远东地区。凌芸更是高明,并没有扩大和苏联的战争,见好就收,停止和苏联的军事对抗。双方正式签订条约,苏联承认汉华帝国的政治地位,永远放弃远东的所有权。

汉华军也迅速撤出中国东北,把东北交给了中共军队,从而保持了战斗力量。这让日本方面十分失望,可是,糟糕的事情还不止这些,凌芸竟然在极短的时间发动了朝鲜攻势,并且投入大量新式武器和装备。

雷达技术、导弹技术和步兵轻武器、重武器技术,完全超出日本太多,让毫无防备的日军连续失败,从朝鲜也是一路南退,大韩帝国建立。

如今,日本等于失去了朝鲜,失去朝鲜意味着夺回中国东北成为不可能的事。这一点无论是军队还是内阁,包括天皇心里都十分清楚。

有了东北这块土地,中共有了根基,汉华有供应基地,两方面相辅相成,日本的战略优势荡然无存。

这一切都迫使日本做出决定,东条英机上台组阁,因为他是支持南下,向英美开战的人选,非常了解天皇的想法。但他上台,日本更加难受。

内阁会议接连召开,研究出的结果让天皇郁闷和沮丧,因为经过分析,认为日本应该从中国全面撤军,从而保证体面的结束战争。如果形势继续恶化下去,日本结局很难说。

凌芸的讲演也不能不说震撼日本,让日本朝野上下都感到惊恐。如果一年前,凌芸说这些话,日本人会笑掉大牙,认为凌芸在说胡话,做梦。

可是,一次又一次的胜利,一次又一次的扩大和发展,让日本认识到凌芸绝不是说大话,这个狠毒的女皇帝确实有这个能力。所以内阁方面一致认为日本应该结束战争,以防止最后失败。

可怎么结束,却拿不出一个意见。今天御前会议研究的是同意美国的条件,全面放开市场,解除和德国的盟约,倒向美国寻求帮助,用美国的力量制衡汉华和中国。这些还没有研究出一个头尾,参谋本部送来的报告,让天皇一下血上脑门。

汉华把十五万军队,近二十万平民包围在朝鲜半岛南部狭小的地方之内,他们已弹尽粮绝。小矶国昭已和汉华进行谈判,希望汉华同意日本人和军队离开。

当汉华的条件摆在天皇的御书桌上时候,他恨不得立即把小矶国昭弄回来枪毙,这样丧权辱国的条约也研究,让日本如何有脸面在国际上出面。

让日军放下武器,但生命却没有保证,那不是把三十多万人的生命交出去吗?还有日军和平民放弃一切财产,等于让汉华扒光衣服一样,哪一个国家对于这样的事情也不会这样做。特别是平民百姓,什么财产都必须留下,如果答应,日本天皇和政府在民众心中还有什么地位和威信?第三条更是日本不能接受的,用钱赎人,那就是承认日本彻底向汉华投降一样。

可气的是汉华并没有提战争损失,而是要求按人头付钱,等于从汉华手里赎人。如果是平民,日本还可以说得过去,但是其中可是有十多万部队,让日

本颜面何存。

御前会议改变了主题,开始研究这个问题怎么办。包括东条英机在内全明白,如果不答应条件更完。凌芸这招太损,她如果进攻,日本人会拼命,哪怕全部战死也行。日本并不在乎损失十几万部队,相信汉华也不敢杀害那二十几万平民。那他们将在世界上留下骂名,从而被孤立起来。

可凌芸偏偏不进攻,而是下令围困,打算饿死这些人,这太狠、太损。都是有头脑的政客和军人,心里明白,如果日本政府不管那十几万军队和日本人,让他们可能彻底对日本失望。如果消息泄露出去,日本一样会失去民心和军心。

最后还是东条英机提出,建义日本出动联合舰队,从海上撤军,不但能撤出军队,也要把平民一起撤出。动用日本最大的海军力量,相信汉华也没有力量阻击。根据海空战得出的经验,损失一定会有,但这是日本能做出的唯一方法。

九州岛海军联合舰队司令部,山本五十六和参谋长原田横亲自赶到九州,指挥海军第2舰队、第3舰队和第2航空舰队、第5航空舰队,集中了六艘航空母舰,四艘战列舰,四艘重巡洋舰和大量驱逐舰、运输舰和炮艇。舰载飞机就达到了五百多架,加上九州岛和本州岛南部机场上的日军陆基飞机共计一千多架,八百多艘民用商船,准备把日本军队和平民一起撤回日本。

这是日本举国之力,山本五十六站在海图面前,脸色冷峻,其实他心里并没有底。无论是飞机还是军舰,日本技术远远落后于汉华。他不知道内阁和参谋本部为什么要做出如此愚蠢的决定,这等于把联合舰队送到虎口一样。

保护商船接运平民和军队,海军失去机动能力,面对汉华的海空军将是灾难,有可能从此葬送日本海军。他向上报告自己的担心,向海军部长永野修身提出。海军部次官米内光政又怎么会明白,但他们别无选择。

除非答应汉华的条件,否则,只有这样一个办法,海军部和参谋本部给他的命令是秘密。

这一次海上大撤退,海军立足打赢这一场海战,摧毁汉华的空军和海军,对于海上运输舰的安全,可以不考虑。对此什么意思,山本五十六心里明白。其实日本方面希望这些人现在自杀,不用去接才好呢,那就省下麻烦。

山本五十六心里也非常为难,他并非是舍不得这三十几万人,而是他清楚最后这个黑锅谁来背。原田横心里也清楚,有些不确定的说:“司令官阁下,为什么内阁不同意接受汉韩的条件?如此接运,对海军威胁太大了,万一……”

原田横没敢说下去,山本五十六眼里闪过一丝凶狠的目光,说道:“通知海军各舰队司令和陆军航空兵司令,来长崎开会。”

原田横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山本五十六已经有了方案,但没和自己说,他也没问。

这明显是一个摆好的难解棋局,日本怎么做都难受。山本好半天说道:“我们只能赌,赌一赌汉华不能攻击平民。安排商舰运输平民,军队不用运输,也不必要护航。”

原田横明白了,山本五十六只想先接运百姓平民,军队不去管他。汉华应该没有胆量攻击全是平民的舰队,那样就可以把平民运出来。剩下军队,必要时可以不管他。这样,山本五十六的联合舰队就会集中力量和汉华海空军决战。如果击败汉华海空军,日本有可能挽回海上败局。他立正:“嗨,司令高明。”

山本五十六没有什么得意的,因为他不了解汉华,并不知道凌芸会怎么决定。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