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狂花
字体: 16 + -

正文_第173章 冬季攻势(二)



第173章 冬季攻势(二)

汉华,芸桐城空军司令部,黄日华和戴泽林一脸的严肃,冬季攻势已然展开,汉华军队和抗日联军从朝鲜、中国两个方面向日军展开进攻,当中以周保中的抗联进攻最为猛烈。

这不能不说第一军是从苏联训练的,主体上是原抗联第88旅,作战上有苏联军队的特点,同时以共产党为主体的军队,在作战上更加有主观能动性。

最让汉华方面佩服的是在地方和民众方面,中共军队搞得特别好,东北的百姓支援前线更加积极,出现全民打鬼子的情况。

辽东半岛这段时间,被中共游击军渗透,很多地方都有敌后游击队,抗联主力一进攻,这些游击队如同雨后春笋,从日军后面冒出来,破坏交通,袭扰日军后勤补充,让前面阻挡进攻的日军主力更加难以承受,四个纵队的抗联向日军发动进攻。

以南满铁路为基准线,部队齐头并进,一改过去不打大仗,不硬拼的战斗特点,顽强进攻,日军方面第一次感觉到中共抗联原来战斗力也这么强。如今的东北抗联大部分指挥官是从华北战场调过来的,他们指挥经验丰富,战斗力强,战术灵活。

最糟糕的是辽东半岛上的日军,并不是步兵野战军,而是海军陆战队。在日军作战部队中,海军陆战队的战斗力并不强,只能和地方守备部队相比,比一般的宪兵队强点有限。

如此的战斗对比,日军哪是对手?各条战线上纷纷后退,抗联第一军进展顺利。这一次作战如此顺利,是因为日军方面的两样优势不存在了。

和中国军队作战,日本一直处于优势的是飞机、大炮。这是中国军队没有的,特别是中共军队,别说飞机大炮,他们连重武器都不多,弹药严重不足,所以只能小打小闹的打游击战,打一下就跑,无法攻坚,无法持久。

可这一次作战,周保中和四个纵队司令,那是扬眉吐气,意气风发,因为配合他们作战的是汉华第三航空团。

按着凌芸的作战指导思想,汉华空军轰炸机一直很少,特别是重型战术轰炸机,大部分是战斗机,这样做是两个原因。

一个原因是汉华大型发动机生产是弱项,所以无法生产大功率的发动机,无法生产制造重型轰炸机,另一个原因是凌芸的作战指导思想,对陆军部队的支援,战斗机要比轰炸机具有优势,如果是轰炸机,同时还得有战斗机护航,否则太危险。但是,如果是战斗机,那就不用了,轰炸机对攻克要塞、防线和坚固工事有作用,但对于双方交战的步兵部队只有进行低空精确轰炸才有效。可日军是有防空部队的,高空投弹效果不大,但是战斗机不同。

战斗机普遍速度快,上面是机关炮,对步兵杀伤力更大,打击地面部队更加精确,可以和进攻部队很好的配合,这些都是轰炸机不具备的。

根据这一战略思想,雪原空军出现了特殊的战斗机,上面是双联四座机炮,载弹量也明显增加,既能空战,也能对地面进行打击,特别是单兵火箭筒装备部队之后,战斗机用于地面攻击,优势更加明显。

凌芸这个作战思想是根据一个原因出现的,那就是无论什么武器,怎么作战,首先是人,除非你躲到坦克和暗堡里不出来,但也扛不住炮兵的打击,高射炮、重机枪就连军舰都算上,离开人什么也不是。

毕竟现在还没达到电子无人操纵的地步,所以,只要消灭人

就可以了,并不用非得把武器也炸毁,就是这些作战指导思想,让日军方面损失巨大。特别是空军方面,日军的作战思想还在老地方,没有变化,一出动就是战斗机保护轰炸机,他们又怎么会是战斗机的对手?所以,一场空战下来,日军方面损失惨重。

不同的作战理念必然产生不同的武器设计方向,所以,汉华空军飞机重视速度,转角小,爬升快,飞机翼展很小,双机翼有些后撩,很有后来喷气式飞机的特点,这样的飞机在空战中也尽显优势,并不是日军九六式和九七式能对抗的。

在木质外壳的蚊式飞机基础上,汉华第二代飞机更加优秀,这一次空战,日军几乎失去制空权,所以地面上,陆军部队更加难受。在建军思想上,汉华也要先进一点,日军飞机还是陆军航空兵,那就是他还没有脱离是陆军附属部队的地位,只能是配合陆军作战,相当被动。

但汉华空军从建立那天起,他就是独立兵种,完全可以单独对日军作战。看着没太大区别,但是,在军队作战中,陆军只能对抗陆军,他不能对抗空军和海军,但空军却能对抗任何兵种,可以对所有的目标进行打击。这在未来是验证过的,无论什么军种,都不可能代替飞机,真正主导战场的是飞机。

作为后世来人,凌芸清楚航空母舰的优势在哪,就在于它上面的飞机,离开飞机,它与普通军舰有什么区别?恐怕还不如巡洋舰呢。导弹呢?其实它的一个特点是什么?那就是他可以飞,也就是一架不用人驾驶的飞机,如果不考虑人的生命,飞机比导弹更具有优势。

汉华科技城航空研究所也就本着这一个作战理念,来进行飞机研究。在如此差距的思想指导下,日军不失败,那才出鬼了呢。所以,这一次冬季攻势,真正的作战主体是汉华空军。

根据凌芸指示,汉华所有的工业部门都为航空让路,空军在不断加强,飞机生产速度前所未有,军事院校的大批飞行员毕业,走向部队。

黄日华这个空军司令踌躇满志,如今他在空军司令部举行军事会议,参加会议的是空军三个飞行团长和作战参谋,当黄日华宣布的时候,所有人才明白,空军这一次真正的任务是两个,一个是支援地面陆军作战,一个是日本盘踞在釜山和仁川的两个海军舰队。

而最为关键的是釜山的日军第1航空舰队,这是日军作战主力,有三艘航空母舰,其中的苍龙号、加贺号和鹰隼号是日军主力航母,仁川的第5舰队里面有两艘战列舰,是日本八八舰队的主力,战列舰伊势号和日向号,其它的重巡洋舰两个舰队高达八艘,如果能摧毁这两个舰队,那么汉华将改变朝鲜和中国近海的海上状况。

黄日华有些严肃,毕竟空军第一次对海上舰队进行作战,上一次作战是和海军配合,而这一次是真正的空军作战。海军在北方,因为天气的问题,不能投入战斗。为此,凌芸下令海军舰艇全部返回海军在庙街的造船厂进行升级改造。

对抗日军海上舰队的任务由空军单独完成,为此,总参谋部副参谋长李海忠参加会议。

作战会议开了一天多时间,对釜山港的日军第1航空舰队,由第一航空团执行,对仁川港的第5舰队由第二航空团执行,第三航空团对两个战场的陆军给予支援。

听到这个宣布,第一航空团司令赵永飞有些激动,立正表示让司令放心,第二航空团司令吴焕东也表示,坚决完成任务。赵永

飞把他的指挥部立即移动到海参崴,从这里,飞机可以快速进入朝鲜境内的机场。

第二航空团指挥部进入中国境内的沈阳,而大批飞机向沈阳机场转移,准备对日军仁川的第5舰队进攻作战。在空军两个飞行团行动前,作战最忙的是第三航空团,他们是以战斗机为主的飞机,主要对各方面进攻的陆军部队给予支援。

短短的时间,以朝鲜和辽东半岛为主要战场的空战,打得非常激烈。日军在华北、山东、山西方面有不少飞机,朝鲜半岛和九州岛也有上千架飞机,此时,双方投入的空军每次作战都是几百架,每天空战不断。

日本东京参谋本部,山杉元总参谋长有些坐不住了。各方面报告的情况极为不乐观,朝鲜驻屯军无法挡住汉华军队的进攻,小矶国昭已投入三个师团的兵力,但还是节节败退。

第3师团和第9师团伤亡过半,已然失去朝鲜北部,汉华四个师齐头并进,不断逼进平壤,坂田贤二郎中将在请求增援。

把前沿指挥部移到江界的柴金旺脸色有些凝重,他真的没想到鬼子这么顽强,按着作战特点和规律,部队损失超过百分之四十,基本就会崩溃。日军损失已然过半,但还在苦苦支撑,三个师团残部在向平壤集中。

坂田贤二郎想把三个师团还有的四万部队集中在平壤,阻击汉华军队进攻。小矶国昭把第16师团、32师团、34师团调入汉城、春川和仁川建立第二道防线,修建工事,准备坚守。如果朝鲜北部失守,南部更加守不住。北方是山区,有险要可守,如果离开这些工事,朝鲜就等于失去了。

山杉元无奈,板垣征四郎看着地图说道:“总参谋长阁下,必须向朝鲜增兵,不能失去朝鲜,我建议让第1师团和近卫第2师团增援朝鲜,在中国关内调第14师团和第110师团进入朝鲜,汉华军也是强弩之末,我们伤亡三万多部队,他们也好不到哪去,在朝鲜和汉华决战。”

山杉元叹口气:“坂垣君,从华北再次抽调部队,恐怕很难阻挡中国军队进攻。”

板垣征四郎有些愤怒,他明白,参谋本部已经提出从中国撤军,把兵力向中国华北撤退,停止南下作战,但遭到陆军部和海军部的反对。内阁方面也不同意,那样等于承认了对华战争失败。可是,失去朝鲜,恐怕更危险。他有些愤恨的说道:“是阿部信行不同意?”

山杉元摇摇头说:“是天皇不同意,关键是东条英机。”

板垣征四郎无语以对,他是陆军大臣,但是回国的东条英机狂拍马屁,大叫可以征服东南亚,解开日本的困难。天皇不想承认失败,把板垣征四郎调入参谋本部任参谋长,东条英机担任陆军部长,加快南下的准备。这让朝鲜只有六个师团,中国华北、山西方面也兵力不足。

山杉元想想说道:“你通知各处部队做好准备,我去见天皇陛下,看看是否有转机。”

坂垣点点头,他认为如今的唯一办法就是从中国南方撤军,这样可以保住朝鲜和中国北方,从而为日本争取到时间。可是,参谋本部只是作战指挥机关,他们并不是掌握全部权力,日本已不是他们想的那样。

在山杉元赶往皇宫的时候,日本内阁御前会议正在召开,阿部信行这个首相倒台,天皇正在进行新的组阁。

日本最大的危机出现,以致内阁倒台,天皇裕仁也有了一丝失败的预感,但他不想承认失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