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狂花
字体: 16 + -

正文_第171章 尘埃初落



第171章 尘埃初落

这一次凌芸没有接见艾尔逊,由楚玉出面,以汉华首相身份接见了艾尔逊,转达了凌芸的意见。同意就汉华和美国双方的政治关系进行会谈。

苏联方面被晾在一边,这让苏联代表十分气愤,可他们没有用办法。暂时苏联不能和汉华开战,西线对德国的战斗已经被打得狼狈不堪。苏联红军等于全面崩溃,德国军队以最快的速度向前推进,整个苏联西部全部沦陷,德军兵锋指向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

苏联的广袤国土,跟中国一样,首都被攻占,并不是意味着就失败。但苏联和中国又不一样,中国是一个整体国家,历代王朝都是统一的政体,中华民国在形式上也是统一的。所以尽管南京首都被攻占,上海,武汉,广州被攻占,可中国还在抵抗,国家政府并没有承认失败。

苏联是众多加盟共和国,很多的国土是苏联凭着武力压服和政治渗透组成的国家。一旦象征政体组织的莫斯科被占领,苏联立即会土崩瓦解。

再说中国国土面积大,但是农业国家。人口经济和产业结构要比苏联分散,日军不可能占领所有的地方。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即使大城市全部失守也不要紧。

可苏联的工业区主要集中在西部不大的地方之内。一但这些地方失陷,苏联将彻底失去还手能力。还有一点,日本不是德国,他还没有德国强大的军事力量。

斯大林很清楚苏联的处境,德国是要灭亡苏联,汉华只不过是要一块地方。而且凌芸这个人,很知道分寸,并没有提出更大的要求,是在斯大林的承受范围之内。远东地广人稀,距离遥远,尽管丢掉大片领土,对苏联人产生不了什么影响。

所以斯大林给莫洛托夫指示,尽量满足汉华条件,只要取得和平条约签订,避免双线作战,苏联以便集中精力对抗德国。苏联已经取得共识,那就是一但战胜德国,随时可以收拾汉华。

作为谈判代表团团长的列夫斯杨科只能是忍着,承受着不公平和不尊重的待遇。美国这个调停人,竟然先和汉华进行谈判。对此什么原因,苏联知道。美国不能不接受,否则他没办法调停。如果退出,以后很难再插手亚洲事物,亚洲国家会怀疑美国的控制能力。

被凌芸将一军的罗斯福接到艾尔逊报告后,不得不承认凌芸不是政治白痴,相反还很会利用形势。美国方面其实有更好的理由介入,可轻视汉华,才会被动。罗斯福迅速做出调整,把艾尔逊升格为外交人员,任命他为外交部官员,和汉华就双边关系进行谈判。

这么简单是因为只是美国一个态度问题,没有什么双方实质性的合作意向,所以很简单。只是两天时间,双方发表联合声明,美国承认汉华的政治地位,汉华是继承清朝的政治体制,而且是收回原有领土,美国承认汉华帝国的政治地位,两国正式建交。具体内容留给双方下个月的外长级会谈。

汉华建国,世界上的国家基本都是保持沉默,作为国联组织也没有发表任何态度。日本不是国联成员,苏联也不是。唯一是国联成员的中华民国没有提出异议,所以都保持沉默。

谁也没有想到,竟然是以租借法案而有取代英国的美国,率先第一个承认汉华的地位,并且第一个与汉华建交。

美国的行为引起连锁反应,汉华外交处立即升级成汉华帝国外交部。胡启忠出任第一任部长,和苏联的谈判正式开始。

谈判一开始就陷入僵局,因为第一个问题就是领土面积问题。汉华提出以当前军事实际占领线为边境线,汉化占领

的国土都应该归汉华,可这是苏联不能承认的。

因为几个月时间,汉华趁着苏联远东兵力不足的机会,不断向外出击,向北已经占领到勒拿河沿岸。除了一个库尔茨克还在苏联手里以外,整个滨海边疆区几乎没剩下多少地方。如果答应,苏联将失去七百多万平方公里的国土,这是斯大林说什么也不会干的。

其他的条件也很难让苏联接受,承认汉华合法的独立政治地位,保证不会向汉华动武。承诺放弃一切对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彻底永久放弃还给汉华的领土。

这些其实苏联可以接受,但其中承诺永不动武,怎么像是附属国和战败国的味道。另外对中国的条约关汉华什么事?为什么放弃所有对中国的条约?

包括汉华境内的苏联人迁移问题,以及这次战争损失问题,边境问题,通商问题,林林总总,让苏联头大如斗。

特别让列夫斯杨科受不了的就是,汉华所谓的外交部长,一个堂堂外交部长,竟然跟随进行谈判,还是一副流氓加无赖的表现。嚣张跋扈,狂妄无知,动不动就要出兵打仗,这是什么作风和礼仪?真是很丢中国人的脸。

不管叫什么名字,列夫斯杨科还是承认汉华就是中国人。他们没少和中国接触,不管是清政府还是北洋政府、东北督军府、满洲国,就是没见过这样的政府。

参与谈判的艾尔逊浑身起鸡皮疙瘩,太恐怖了,整个一个流氓野蛮国家。他接触过凌芸,很有教养和风度,是气质型的美女,也很有政治才能,怎么会有一个这样的外交官。艾尔逊感到庆幸,自己和胡启忠谈判时他没这样。

胡启忠几乎天天向凌芸汇报,在田甜看来,胡启忠不是来报告的,就是来显示的,大谈他的光辉事迹。

凌芸指示不要逼太紧,可以适当放松一些,尽快达成协议签订条约。不只是苏联想尽快结束谈判,汉华一样需要稳定。以便解决日本问题和尽快转入国内经济建设。“

胡启忠之所以让凌芸把他放到这个位置,就是知道他有头脑,知道该怎么做。

胡启忠是抓到苏联不想开战的心里,不管什么都是狮子大开口,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等到列夫斯科杨快晕头转向的时候,稍微放松一点,列夫斯科杨就觉得很满足了。看着谈判进展缓慢,实际是很快的。

凌芸办公室:“田甜,袁桐回没回电报?”

田甜确实应该叫田甜,长了一副娃娃脸,很阳光,很单纯的一个女孩。看到的人都被她外表欺骗,要说她阳光还行,但千万不要小瞧她。要是知道她是哪里来的,就不会认为她阳光单纯了。

这是曲大壮和梅新生一手训练出来的,当她被带到凌芸面前的时候,凌芸也很高兴和喜欢。可看到她履历表上的记录,再看看对她的介绍,凌芸都有些吃惊。毕业于汉华高级参谋学院特种科,这是什么科凌芸太知道了。

再看成绩表更加可怕,枪械,机动车是一级,格斗二级,航空三级,战术和反谍报优。年龄二十四岁,天才啊!

把她安排到凌云身边,就是一个目的,对付银狐。就是有她在,曲大壮才敢用凌芸当诱饵。事实证明正确,银狐落网。

听到凌芸问她,甜甜的一笑:“回来了,看你有事就没告诉你。”说着把一分电报交给凌芸。

凌芸看看电报上的话,笑笑:“看来我们可以轻松一段时间了。你说我们上哪旅游一次怎么样?这样的天气可是不多,一年才有三个月”

很难得凌芸有这样的心情。田甜说道:“好啊,我们去墨松瀑布怎么样?听说

那里很好的,冬夏是旅游的季节。”

凌芸确实感到一丝轻松,因为袁桐的货物又到了一批。这一次只有一万吨,和前一次的一万两千吨一样,货物虽然不是很多,但它不是武器弹药,也不是什么装备,全是电子配件和高级设备。

这就是凌芸与众不同的地方。有钱,能运输,基本上在危机四伏的时候,都会想到进购武器弹药,装备部队。可是袁桐运回来的物资,竟然没几样成品。

但这些东西会让汉华的科技一日千里,突飞猛进。这就是凌芸说蒋介石战略正确,却没有用好的原因。抗战八年,不算短的时间,既没有训练出像样的军队,也没有提高多少中国的科技水平。

更没有让国家富强,而是短短三年时间就败给人家,退守台湾。进购成品,永远是受制于人。借着不被封锁的机会,应该是长远的目标,眼光要远。

凌芸进购武器弹药,几万吨根本就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但却永远只能进口。成立汉华科技城,加大各地科研开发,然后进口高级设备和技术。

凌芸是军工民用一起上,竟然为了解决北方寒冷问题,地膜覆盖,越冬温室大棚都是一起搞。产业失衡,偏重重工业,最后经济脆弱,不堪一击,这是苏联的真实写照。

中国的不开放政策,集体经济,让建国三十年走的路没有改革开放十年时间快,这些都是经验。凌芸有先知先觉的优势,又怎么会犯下这个错误。

这些和打仗一样,凌芸都是先走一步或者两步,这才会从胜利走向胜利。创造了凌芸神话,奠定她无上的威信和崇高的地位。

今天说轻松一点,可以消停一段时间,是因为连续接到几个好消息,鞍山到满洲里,再到芸桐城的铁路正式通车。鞍山钢厂合格钢材实验成功,开始批量生产。庙街州造船厂也开始建设,奉天军工厂搬迁完毕,红菱州兵工厂开始投产。这标志着汉华军工体系只是在几个月之内完成转移。

胡启忠报告,和苏联的协议草案正式签署,双方边界确定。东到库页岛,北到安特坎再到奥利奥斯克明斯克,连接新乌特一个弧形边境线。西到贝加尔湖伊尔库茨克。南部以中苏边境为基准。那是和中国及蒙古的问题,全国疆域是一百六十三万平方公里。还不包括库页岛七点六四万平方公里,全部国土是一百七十万。

胡启忠不会和别人比,他就会和日本比,这是日本五倍的领土。资源更是蕴含丰富,唯一的缺陷耕地不多。现在还行,人口增加之后,粮食恐怕很难自给自足。对这点谁都不担心,因为有中国这个产粮大国在身后,汉华怕什么?

美国方面已经宣布,承认汉华的政治地位,双方正在筹备外长级会晤,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受美国影响,西方很多国家都纷纷表示接受汉华这个国家,准备建立外交关系。

苏联的条约已签订,斯大林知道恐怕不好办了,要是再发动对汉华战争,将承受全世界的反对,凌芸终于用汉苏谈判取得了合法地位。

凌芸让胡启忠向中华民国政府发出照会,就中汉边境问题进行勘定。

所有问题基本都解决了,起码在欧战结束前,汉华是稳定的。终于为自己发展争取到四年时间,那个时候,凌芸将面对来自苏联,美国的双重压力,也可能是一场战争。凌芸在这四年时间里,要解决日本问题,朝鲜问题,汉华领海以及海上出路问题。

就是第一次感觉到不那么紧张,凌芸才说可以轻松一段时间,想去旅游了。还没看过自己的大好河山呢,现在她可是皇帝,这个汉华是她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