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狂花
字体: 16 + -

正文_第141章 风雨飘摇(一)



第141章 风雨飘摇(一)

夏末亮天很早,刚刚过了两点多钟,天空已经发亮。这时候正是一个人睡觉最香的时候,长春龙嘉机场,一片沉寂。

只有巡逻的日军士兵在来回走动。这是一个不大的机场,三二年日军占领这里之后,出于建立满洲国的需要,把这里建成最大的军用机场。

关东军司令部在长春,伪满洲帝国建立后,长春被确定为京城,取名新京,国号也变成了康德。明白人和不明白的人都知道,溥仪这个满洲国皇帝,不过是一个傀儡而已,真正说了算的是日本人。

掌握满洲国大权的是关东国军司令,在本庄繁开始,一任接一任的关东军司令,都是满洲帝国的太上皇。这个太上皇可不是一个交出皇权的太上皇。是一个处处插手,什么都说了算的太上皇。

雪原军逼近长春,日本人都开始惊慌失措,何况伪满洲部队。皇协军根本没有多少,不管是哪一任关东军司令,都不会真正相信满洲人,所以满洲国的军队数量没有增加,只是保持在十个师,十五万部队之内。

也就是负责防守一下边境,警戒一下地方,参与协助皇军讨伐反满抗日的部队。东北是安定的,三二年开始,一直到三七年,东北反满抗日部队逐年减少,已经达到安定的局面。

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冒出一个雪原军,他们越打越强,占领奉天、通化、鞍山、辽阳,整个光复辽中地区,让关东军心里蒙上一层阴影。

新京皇宫之内更是一片就混乱,担心的气氛蔓延。日军宪兵队和警卫士兵已经接管皇宫。皇家卫队被赶到一起看押起来,这让溥仪感到惶惶不可终日。

每天都能传来消息,雪原军杀了多少日本人,多少汉奸。最让溥仪感到胆寒的是,雪原军的做事原则是主犯必究,胁从不问,军官枪毙,士兵收编。

这典型就不是一个想谋夺天下的做法。看来很多大臣进言说凌芸有独立东北的想法,是错误的。不过看到凌芸对待那些有识之士,也算是开明。很多出任伪满洲国官员的人,并没有全部杀掉,还让他们出任官员,很多大臣也都心思活络起来。

任何一个想得到天下的人,都不会对前朝名士赶尽杀绝的,那样他是坐不稳天下的。所以长春城里最惊慌的是那些日本人,他们把满洲当做日本国土了,全家搬迁到东北,占据大片土地,开上很多工厂,成为新京最显著的富贵群体。可如今这个让人羡慕的地区,紧张气氛更加浓烈。

新京之内的人已经分成几派,平头百姓安然自稳,不惊不慌,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面上带着兴奋和期待。那些薄有家资的人显得忧心忡忡。

那些靠着日本人发财的富贵人家,则显得胆颤心慌。最为惶惶不可终日的是那些日本人和朝鲜人,还有一些台湾人。他们虽然不是日本人,但却不是满洲国国籍,算在日本国籍中。

虽然关东军和伪满报纸天天宣传,皇军和满洲帝国的军队已经向雪原军发动反击,胜利指日可待。但城外隆隆的炮声,逃跑近城里的人都在四处传言,雪原军已经兵临城下,新京是保不住的。

虽然日军宪兵队,满州帝国警察全部出动,大批传播谣言的人被抓进监狱,但谣言就像雨后的蘑菇,快速传播连绵成片。

街头巷尾,胡同店铺,每个人都在低声的询问,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有心无心的都想知道真实情况,以便做出决定。

三三两两的人聚在一起,话题永远是城外的雪原军。各种版本都在流传,雪原军的名声和凌芸袁桐的大名已经被长春的人熟知。

当然,凌芸是武则天转世,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女皇帝,也和武则天一样,心狠手辣,暴虐异常。而且心机深沉,在智谋上超过武则天,有过之而无不及。还有外号是女诸葛,赛伯温,智慧超群。

不过只要不反抗,不和日本人同流合污,就基本没有问题。凌芸还有一个和武则天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她有绝对的治国才能,也能爱民如子。

根据传言和在雪原军控制区回来的人说,那地方的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幸福。这样一个有道明君,当然对奸佞之臣是杀伐果决,也绝对不会手软。

这样的传言不知道怎么出现的,但是越传越烈,简直无法阻挡。当然对袁桐的传言就更加离谱,就是一个母夜叉,是凌芸手下第一大将,带领李豹,柴金旺,郭京校,钱顺利几员恶魔大将,简直就是攻无不取战无不胜。竟然使用已经淘汰几百年的武器,打得日本人丢盔卸甲,损失惨重,这是有天神相助,不是人力可以阻挡的。

日本人作恶多端,已经引起天神不满,中国男人奴颜婢膝,难以当起救国救民的责任,所以上天才会派来一个女皇帝。

新京长春里面地震了,消息传言足可以引起全面恐慌。君权天授,这是三四千年封建思想的产物。作为没有文化的普通百姓,更加相信这样的说法。有些家里已经备好了龙旗和凤旗,准备迎接雪原军进城。

这些动作,关东军第四课也就是特务部,不可能不知道,但他们抓不过来,也无法知道源头在哪里。平头百姓当然只是心里兴奋一些,盼着能过上好日子。能赶走日本人,让他们吃上大米白面。

日本宣布,除了满人和日本人,普通中国人是不许吃细粮的,那是经济犯,是要杀头枪毙的。节省下来的这些粮食,要供应日本高贵的种族。

老百姓当然想吃上这些精米白面,所以盼着雪原军进城,可他们也只是偷偷的盼着而已。

皇宫里就是另一个景象,溥仪脸上的担心已经能明显看出来。他在勤民楼里的房间来回走动,显得坐卧不安。小太监出宫打探的消息还真的准,基本上没什么遗漏,还很详细。当然了,都是那些传言。

被严加看管的溥仪,能得到这些消息已经不错了,真正的消息他是得不到的。要是能得到,皇宫里的人基本得死光。

溥仪心里实在没底,他不在室内等待,转身进入旁边的一间办公室。这是他的御用秘书,按着清朝宫廷叫法,算是“宫内行走”。日本的称呼叫“皇室御用挂。”在这里办公的就是溥仪的参谋吉冈安直。

自从溥仪当上皇帝,吉冈安直就是这个职务,七年时间,吉冈安直没有离开过溥仪,一直跟随在他身边。

用溥仪自己的话说,日本是一个电动机操作者,关东军是指令机,他自己就是电动机,而吉冈安直就是开关到电机中间的导线。这个导线是日本人安装的,通过它控制着电机。

溥仪恨吉冈安直,但又离不开他。这时候听到传言,唯一能给自己真正答复的就是这个吉冈安直。虽然溥仪名义上是皇帝,可也得屈尊去吉冈安直的办公室。在日本人面前,他不是皇帝,是儿子,更像孙子。

这是吉冈安直不止一次向溥仪讲过的,日本天皇就像是溥仪的父亲,溥仪

就是日本天皇的儿子。关东军司令就是天皇在中国的代表,所以溥仪尊敬关东军司令就像尊敬父亲一样。他是代表关东军的,在溥仪面前当然也是父亲。

哪有父亲去儿子那里的,有事当然是儿子请教父亲,什么事都得父亲同意,中国人是讲孝道的。

溥仪终于向他的日本父亲来请教了。当看到吉冈安直坐在椅子上,脸色不是太好的时候,溥仪心里一惊,看来传言是真的。

吉冈安直已经和溥仪一起六七年时间,对这个贪生怕死,又有恢复大清帝国辉煌梦想的皇帝十分了解。溥仪来找他为什么,吉冈安直心里清楚。

他是军人出身,没有那么弱智,这些谣言他根本就不相信,也相信雪原军无法攻占新京。皇军六万部队不是吃干饭的,聚集在雪原军周围的十几万部队也不是摆设。他对战局忧心,并不是认为必然失败。

脸上带出一丝笑容:“皇帝陛下,你不用担心,皇军不会失败,很快就会消灭雪原军。满洲帝国是不会有问题的,大日本皇军更不会失败。”

溥仪虽然不知道有多少可信度,但他只能选择相信。要不他能怎么办?跑?他跑得了吗?看到吉冈安直自信的话语和表情,安心不少。

为了坚定溥仪的心,吉冈安直又说了一下东北的兵力部署和关东军司令部的作战计划。溥仪真的没话说,心里不再那么惊慌。

吉冈安直说的也对,他是一国之皇上。即使雪原军攻进新京他害怕什么?即使被抓住,也要像对待一国元首一样对待他。何况皇军也不会丢下他的,所以溥仪不要管战局的事,安心当他的皇帝,一切事物有关东军料理。

得到了安心丸,溥仪返回自己的辑熙楼,这是他的寝宫。溥仪没什么事干,可惜他身体有些问题,要不他会在女人身上除去担忧和不满。

可发现自己越来越不行了,有时候他自己都在想,自己是皇帝吗?后宫佳丽三千,三宫六院,可他没有。有那么多的时候他还太小,当他能使用女人的时候,已经不行了。

民国给他皇帝的待遇,让他可以享受皇帝的婚礼,也可以娶一个皇后和皇妃。可冯玉祥这个武夫败类,竟然把自己撵出皇宫,紫禁城再也不是他的了。

寄住天津静园已经够苦闷,文绣竟然和皇帝离婚,让皇家脸面丢净。婉容一个皇后,天天抽大烟,弄得人不人鬼不鬼,还经常犯精神病。

辑熙楼对溥仪来说,就是一个精神折磨的牢笼,可他不想失去皇帝宝座,哪怕是一个傀儡儿皇帝,也比当一个平民强。

卖国?溥仪不承认,因为国家早就不是他的,卖国又何妨?卖也是卖中华民国的。汉奸?他更不承认了,因为他是满人,是旗人,根本就不是汉人,算什么汉奸?

看到斜倚在**,脸色发青,手里拿着烟枪,看着飘散的青烟,眼里空洞无神的皇后婉容,溥仪恨不得掐死她,可大日本皇军不允许。

虽然溥仪知道,日本人也十分厌烦这个皇后,可为了标榜他们侵略的正确性,给世人满洲国国泰民安的印象,为了把满洲变成日本国土,要求溥仪不能废后。他当然不敢,只能把厌恶压在心里。

看着大烟鬼的脸,看着骨瘦如柴,弱不禁风的皇后,溥仪连一丝说话的兴趣都没有,转身向他的卧室走去。

他刚刚迈上一节楼梯,很长时间和他一句话没有的婉容竟然开口说道:“皇上,臣妾有话说。”

(本章完)